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世界的十字路口人流量_世界的十字路口
 

世界的十字路口人流量_世界的十字路口

发布时间:2019-07-02 03:56:29 影响了:

  何 杰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会员。1996年至1998年赴拉脱维亚大学讲学、任教。同年于波罗的海语言中心讲学。1999年应邀赴德国汉诺威参加世界汉语教学研讨。2008年参加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2009年论文入选美国布莱恩大学语言学会议。2010年应哥伦比亚大学邀请赴美交流学术。
  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出版语言学专著《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增编版)》等三部;出版教材、词典多部。发表及入选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论文三十余篇。
  1972年开始发表小说。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论文和文学作品均有获奖。出版散文集《蓝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语言学人名大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词典》等。
  1998年获评天津市级优秀教师。2006年荣获全国十佳知识女性。
  一
  已经进了时代广场,还一个劲地打听。过路人说:
  “这就是。”
  呀!这也叫广场?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纽约时代广场。”
  被问的人,又重复了一句,来回答我惊异的目光。
  这不过是两条宽街交汇出的一块不规则的三角地段。用我的洋学生的话说,也“太不大”啦!
  想起八几年,去北京接来华留学生。回津,学生强烈要看天安门。我告诉他们,有专门来京的语言实践课。他们却一块嚷:
  “等不及啦——”
  大轿车把学生拉到天安门。那真是“鸭子听雷——只会呱呱,说不出话。”个个都傻眼了,“啊!哇!”地惊叫。只有外国教学领队说出他们的惊讶:
  “广大!广大!”
  “ 平地的海!伟大!”
  “ 太广阔的大了!”
  人真是这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比较,就不觉差异。说实在的,刚刚打开国门的时候,我们是搓衣板、煤球、大白菜;看人家国外:洗衣机、电视、小汽车……那时觉得全是外国的好……特别是美国。
  今天,我终于到了美国,到了纽约时代广场。
  哇!这么小!没有雄伟,没有辽阔……人好像比国内还多。只是哪个国家的、哪种肤色的人都有。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这倒真是“世界的”。而最为强烈的感觉:
  这里是广告的集市,广告的狂澜。无限缤纷的商家世界,到处膨胀着无限的商业欲望。
  地上有车轨,两边不是剧场,就是咖啡馆。抬头看吧:夹街的高楼把天切出了周边不规则的大三角。高楼外墙上,挂着各种巨幅电子广告牌。大白天也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像招揽生意的媚眼。电子屏上,以数秒钟的速度,变换着商家各种创意的广告短片。从那巨大的屏幕上,既可以看到各路老板对于财富刻意的张扬,又可以感到世界金融财团厮杀的莫测风云。黑白黄变幻的面孔;极少着衣的女郎;无数颜色的怪异图形在飞快地闪烁。你似乎可以听到,推销商品声嘶力竭的叫卖。具体卖什么商品,又叫人满头雾水。
  我在一副有奇形怪状图形的大屏幕前,看了半天也搞不清是卖什么的广告。问过路人,她向我撇嘴、摇头。只说,上这儿的广告费都上千上万。
  真不知道,出那么高昂的广告费,还有多少钱做商品?要不,假的多。不要以为美国就没假的。我带回来的咖啡伴糖,小袋上写着“sugar”(糖),一尝,绝对是代用品,像糖精。我至少请了三个客人帮我鉴定。
  这里的荧幕制作费数字惊骇。听说,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标志与股市行情表荧幕。荧幕36.6米,制作费3700万美元。光是租用这个位置,就花费每年至少200万美元。这还是优惠价格。
  看来,这里的宣传功能,真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广告的本意。这里是商家呼唤财富的阵地,也是财团炫耀豪富的竞秀,还是电子制作大师挖空心思一争高下的沙场。
  真是没有舞台的舞台,没有导演但比导演出的还要绚丽的世界——商家模特秀。
  眼花缭乱。就这么一个三角街,怎么就这么有名?
  二
  其实,这里最早是个铁匠、马商的集散地。也盛产地痞无赖。到了20世纪初,这里成了娱乐业的汇聚处。随歌舞剧的崛起和盛行,商业文化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挨一个的剧院大排档。宾馆、餐厅一时也席卷而来。这里成为了纽约卷着潮,滚着浪的文化热地。
  在国内,总不明白百老汇是什么概念。到了这里,才知百老汇原来只是个街区,汇聚着近40家剧院。现在,百老汇代表着美国商业艺术成就的顶峰,代表着美国戏剧艺术的精粹。而一个演员真正获得成功的标志,就是他的芳名能出现在这里剧场的霓虹灯广告上。
  同样,一种产品的成名也如此。
  到美国时,有人告诉我,一定要到时代广场去看。那是“疯狂艺术的天堂”。而我到这,实在感觉不到有什么艺术的享受。那艺术,说穿了,就是变着花样地在这里做广告。非要说艺术,也不过就是“叫卖艺术” 。但那确实是一种商业文化,那是商品经济中特有的文化。
  纽约亿万富翁市长彭博说过:“不到纽约算不上到过美国,不到时代广场算不上到过纽约。”也许这并不夸张。因为你到那里,你就知道,什么叫商品经济,什么叫竞争。
  “时代广场” 就是商品竞争最好的诠释。
  三
  我,一个在社会主义时代长大的知识分子,一直对资本主义,什么竞争,什么商品经济抱排斥心理。
  走过了俄罗斯,走过了东欧、西欧,来到美国,才明白真不该纠结姓“资”,还是姓“社”,“发展”才是人心的需要;历史的必然。
  那一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性有着谁都不能逆转的力。
  在美国,和美国学者研究语言,也探讨社会。一个老美给我讲了一个美国的小故事《三只小鼹鼠》:
  “三只小鼹鼠住在一处,吃在一锅。有窝有地。可谁也不愿费那般力气,洒那般汗水去种菜,种粮。三只小鼹鼠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整日都在饥荒中。然而吃,一定要吃,不但肚子要吃,牙齿也要有东西嚼,不磨一磨牙,嘴就合不上了。
  后来,小鼹鼠决定分开,自己过。
  哈!为自己干,小鼹鼠居然不畏光照,爬出洞来。那可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