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破解农村难题的西窑村模式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
 

破解农村难题的西窑村模式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5:15 影响了:

  2012年8月5日上午,享受着落地电扇送来的阵阵凉风,68岁的村民孙梦义半靠在床头与杜麦换、高克等一帮老哥们儿,一边轻轻地打着节拍,一边笑眯眯地欣赏着电视里的梨园春节目。这是登封市石道乡西窑村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在“夕阳红幸福院”安享晚年的真实写照。
  登封市石道乡西窑村距登封市区21公里,是回汉民和睦居住地,总人口1403人,是省级贫困村。自2010年4月以来,西窑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曹兰英的带领下,根据“四议两公开”的方式,制订了体现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进行“养老模式多样化”探索,并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等乡村难题探索出了一个成功的路子,创立了破解农村难题的西窑村模式。
  成立“老年协会”
  2011年4月20日,西窑村成立了“老年协会”,协会宗旨为:“充分发挥老人作用,活跃老人文化生活,维护老人合法权益,探索多种养老方式”。老年协会成立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集体健身活动,扩大老人的人际交往圈,增加老人生活情趣;开展老人间的互助活动,看望生病老人,为去世老人送行等;利用老人自身特长,为村民服务。老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这些活动,使他们告别了寂寞,找到了精神寄托,同时也增进了西窑村的文明与和谐。
  探索多样化养老模式
  为了解决空巢或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2011年5月西窑村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修缮了一座闲置的小楼作为村委大院,并创建了娱乐室、休息室、阅览室,餐厅和太阳能能洗浴室等,“夕阳红幸福院”由此产生。这为全村134位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使7位独居老人有了一个安度晚年的家。
  今年70岁的杜麦换老人,14年前妻子去世,五个儿女均成家立业,分宅另住。其中两个儿子分别在登封市区和西安市定居。杜麦换老人说,孩子们待他都不错,也经常邀请他到城里住些日子。但人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了,每天上楼下楼也不方便,说实在的还是在老家好!如今几个老邻居住进了幸福院,想吃啥,大家一起动手,稀稠咸淡自己掌握,每顿饭都吃得有滋有味,过得舒心。闲时,大家就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一起唠唠家常,一起追忆童年乐事,心情很舒畅。
  西窑村立足于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使老人在依靠“儿子养老”之外又多了一些选择。
  改变旧观念 妇女能顶半边天
  采访中记者发现,活跃在这里的妇女自愿者,她们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着西窑村。
  “工作做好了,妇女能顶大半个天!”西窑村党支部书记曹兰英说。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西窑村成立了妇女自愿者协会;建了秧歌队、说唱锣鼓队和老人儿童服务队。妇女自愿者用她们的实际行动悄悄地改变着这个山村。
  双女户吴有是西窑村一个朴实的村民,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招女婿时虽然想操办得体面些,但却无能为力。妇女自愿者协会得知此事后,一方面及时向乡里汇报,协调两部轿车,装扮成彩车,一方面组织秧歌队、锣鼓队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把新女婿迎到了家。随后,吴有的女儿吴变玲喜得千金,妇女自愿者协会组织大家一起前往道喜,并在吴家举办了“讨论女孩胎盘该埋到哪儿”的活动。
  登封农村有个风俗:生了男孩,胎盘埋在院子中间,寓意男孩长大后要顶门立户;生了女孩,胎盘则埋到厕所旁边,因为女儿早晚都要出嫁。所以,各家各户盖房子的时候,都会在院子中间留出一小片空地,为将来生了男孩埋胎盘之用。这种风俗看起来是小事,却固化了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并给妇女造成巨大的“生男”压力。
  在吴变玲母女出院时,村里的妇女秧歌队等候在村口,热烈欢迎她们从医院回来。该村党支部书记曹兰英说:“从今往后,咱村就变变这个老规矩,男孩女孩都一样,胎盘都埋到院子正中间,大家说好不好?”村民们一致称好!在众人热烈的掌声和鞭炮锣鼓声中,吴变玲的父母高高兴兴地把外孙女的胎盘埋到了自家院子中间,打破了西窑村多年来重男轻女的风俗。
  两年来,西窑村在养老、出生性别比失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等乡村具有代表性的难题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6月6日,来自全国16个省区100个县市的代表来到登封市石道乡西窑村,他们对这一贫困山村做出的创举无不表示敬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