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志愿服务论文(已修改)]关于志愿服务的论文
 

[志愿服务论文(已修改)]关于志愿服务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9-07-17 15:18:56 影响了:

仁者爱人 奉献社会

儒家传统仁爱思想与当代志愿服务精神的结合

(孟祥明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 志愿者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这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所主张的 “兼济天下”、“仁爱文本”是相一致的。身在圣城曲阜,我们一直感受着儒家文化精义的熏陶,如何将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志愿者服务精神相结合,是现在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志愿者精神 儒家文化 奉献 仁爱思想

一、志愿精神的领悟

(一)、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他们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他认为乐,以奉献社会为乐,在奉献和给予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助人、具组织性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其发展可追溯至二次大战后,福利主义抬头导致各国政府支出崩塌,发展义务工作以解决社会上不胜负荷的需求。

(二)、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国际上公认的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无论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都体现儒家仁爱思想的光辉。

(三)、志愿精神的实践:我们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有过当志愿者的经历,在各种自然灾害的救灾与重建中,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在广州亚运会期间,以及其它或大或小的活动中,都曾经闪烁过我们年轻的身影。我们在奉献中体味青春和生命的意义。志愿者是一个以奉献为乐,换一个角度看,志愿者行为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获得。《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君子仁爱为先,不求所报”,这也是志愿者精神的写

照,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自身价值,感受到幸福。在新时代以新理念诠释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精神,以新行为铸就了儒家“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丰碑,以新思想塑造了儒学先忧后乐、“舍生取义”的人格。

(四)、结合自身情况发扬志愿精神,我校位于有东方圣城之称的曲阜市,是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一个综合性师范类大学,在曲阜师范大学这个大家庭里,有很多学生都亲自参加过志愿者和义工活动,在亲身实践中发扬着仁爱精神,践行着先贤的教诲。最典型的就是前往周边乡镇中学支教。比较典型的有由我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发扬曲园精神,走进时庄中学”义务教学志愿者活动、在三孔旅游黄金周、孔子文化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曲阜师范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的支教活动,文学院的特色志愿活动包括系学生会组织的夕阳红走进敬老院活动、社团方面的从师技能协会联合支教活动、大学生成功协会的赴孔子中学义务支教活动等等。

二、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

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对当代志愿服务精神仍然有着深刻影响。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被尊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深深植根于在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仁者爱人”、“修齐治平”、“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已经成为国人心中的道德准则,被历代先贤奉为圭臬。几千年来,因为孔子文化盛行,人们普遍追求一种重义轻利、利国利家的君子之风,做一个扶危济困,坦坦荡荡的君子,早已是每个人心中一个潜在的梦想。奉献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善良程伟民族共同遵守的美。

(一)儒家仁爱思想概述

仁爱,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观。仁爱在5000年的中华文化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仁字见于甲骨金文。《说文解字》:“仁,亲也。”与人亲善仁爱,是为引申义,其初义是为“相人偶”的礼仪形式称仁。爱,《广雅·释诂四》:“爱,仁也。”《玉篇》:“爱,仁爱也。”仁与爱义通。《易经》无见仁字,《尚书》:“予仁若考。”有道德之意,《诗经·大叔于田》:“洵美且仁。”赞扬共叔段美好又仁亲。(此处与《郑伯克段于鄢》中记载不同,请读者注意),《春秋左传》则从道德、政治、事功等多层面论仁,仁是表示仁爱的道德。“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敬仲与齐桓公饮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晚上继续陪饮,敬仲不敢,不使国君过度

饮酒是仁,仁是一种仁爱之心,义是恰到好处而不过,仁义对举。“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秦国发生饥荒,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认为亲、仁、祥、义为国家所必遵的道德原则,只有处理好这四种道德关系,才能守国。人应具备“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这是文子赞扬钟仪的话,认为君子应有仁、信、忠、敏的道德原则,选择人才要根据德、正、直三者“参和为仁”的人为官。不用“刚愎不仁”,或“乘人之约,非仁也”的人。

(二)、儒家仁爱的表现

爱是儒家学说的思想起点。为了由血缘之爱推出社群之仁爱,儒学从天人两个向度展开思想探索,并在理学成果中表现为理一分殊、体用一源的辩证世界观,以此来完成人性结构与世界本体的同质同构性说明。儒学最有特色的成果是修养功夫论,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通过"中和"问题的探索,开拓出知识与道德互相启发的精神实践道路,为中国哲学中真与善的矛盾求解开辟了自己的道路,也由此探索出了一条仁爱的精神实践道路。

儒家仁爱以“亲亲”为本,讲“爱有差等”,有一定的心理和情感基础,并非悖人情 而为之。而就其所及的范围而言,最高境界的仁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在博大宽广 ,既不自私,也 不狭隘。上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纪伯伦有一句名言“爱除自身外既无施与,也无索取。爱既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仅以爱为满足。”在这里他的话得到了最好的阐释。《论语》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展示了孔子的仁爱思想:

(1)、对国家的爱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论语 里仁》

( 2 ) 、对人的爱

孔子谒见而归后,家中马厩失火。孔子问: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乡党》

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 雍也》

(3)、对自然的爱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述而》

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古朴的仁爱精神。只有将自己的爱心扩展到对他人、对自然、对环境、对世界、对自然万物,将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扩展到极致。这种“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的高尚精神,更是与志愿者的服务精神相

辅相成,共同促进。

三、当代志愿服务精神中儒家仁爱思想的融入

(一)、儒家仁爱精神在今天

“仁爱”作为儒家学派的核心范畴,内容极其丰富,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扶危济困”文化生成的价值之源。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两肋插刀的江湖精神,产生了扶危济困的社会精神,产生了互帮互助的民众精神,产生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救灾服务精神。

“同宗相济,守望相助”理念是扶危济困行为产生的现实基础。《管子·小匡篇》中明确规定:“卒伍之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少相居,长相游,祭祀相福,死丧相恤,祸福相忧,居处相乐,行做相和,哭泣相哀。”正如孟子所言“死徙无出乡,乡田用井,出人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和睦”。这种家族自我救助和邻里互济行为作为维系同族成员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表现出来的团结、互助、友爱精神对于后世的志愿者和义工活动行为,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仁爱”精神为扶危济困行为提供伦理前提。志愿服务以自愿的方式无偿为社会服务的行为与古圣先贤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侧隐之心”是引发扶危济困举动的心理根源。地震之时,志愿者对别人的困难给予真诚的帮助,使受援的人感到社会的温暖,用爱心谱写出无数动人的乐章,有访谈对象将其原因归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灾激发了人们先验之中的恻隐之心和善良之心。

民间社会由儒家的“仁爱”观衍生出来的尊老爱幼、孝慈为怀、邻里相帮、济人危难、助人为乐等优秀传统促成中国民众乐善好施风尚的形成。无论是远亲不如近邻的互帮互助,还是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勇往直前,都体现了这一精神。

(二)、将志愿者精神与儒家传统仁爱思想有机结合,共同发扬。

志愿者和义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这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和谐社会就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发展观。志愿者精神、志愿服务以及由此派生的志愿者

组织体系和志愿服务网络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素。儒家文化把“仁爱”作为调整人际关系的核心原则,千百年来,儒家仁爱思想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社会亲和与稳定的基本精神力量。它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儒家仁爱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在曲阜师范大学,领略儒家儒家思想的真正内涵,趁着“国学热’的东风,在参加祭孔大典、黄金周三孔旅游、孔子会展中心文化科技博览会等大型志愿者活动的同时,通过自身时间将儒家仁爱思想与志愿者行动相结合,将其真正领悟发扬,对于社会建设和自身成长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孔子一直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在学校和院系中,由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各种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也形成了一定规模,同学们在提高自身从师技能,锻炼个人能力的同时也为社会教育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措施,都是传统儒家仁爱思想与当代志愿服务精神相结合的良好典范。

五、将传统儒家思想与当代志愿服务精神相结合的措施(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

(一)、贯彻国家教育大政方针,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思想内涵,近几年来,传统国学已经有了复兴的趋势,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是十分必要可行的,一方面,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加强传统知识的灌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校,依托人缘地缘优势,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内涵和素质。

(二)、为广大学生和青年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志愿服务机会,例如各种义务支教活动,既反映了我校师范类特色,又提高了学校声誉,使广大学生增强了志愿者服务意识,同时提高了个人水平。在大型志愿者活动,奥运会火炬传递、祭孔大典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又能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个人意识。

(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大青年应该依次为契机,提高自身志愿服务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中进步,在奉献中成长,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互助服务的新风尚。不断创新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真正将儒家仁爱思想融入到全社会的志愿者活动中,既能亲民爱物,又可以奉献社会,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在全社会形成仁民爱物、奉献服务的良好社会风气,激励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此举一成,将会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事。

圣人无言,道化天下。让我们青年学生一起为之努力!共创祖国志愿服务事业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南怀瑾 论语别裁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 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 志愿者在当代社会 2004

[3] 崔海波 唐博超 论儒家仁爱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200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