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高二议论文思维训练策略】转变思维的议论文
 

【高二议论文思维训练策略】转变思维的议论文

发布时间:2019-07-20 11:01:20 影响了:

写作教学要授人以渔

——高二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方法探究 广东广雅中学语文科 张凌燕

摘要 近年来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现实,对学生们的思想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议论文作文教学不光要搞好“外在”的技巧训练,更要重视“内在”的思维训练。本文总结了笔者高二一年来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从思维训练的针对性、有序性、灵活性三个方面探究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思维训练 针对性 有序性 灵活性

话题作文自1999年出现以来,以其自由、灵活的优势一直占据着高考作文阵地,但它有个很大的不足,即涉及的主题较虚,写作时容易泛泛而谈,也易出现宿构和套作。不少同学写作议论文时,不管拿到什么话题,都可以用司马迁李白等陈旧例子去套用,而且形成了“新八股”的写作风气:“开头点题结尾总结,中间三个分论点并列对比或递进,每个段落都是‘观点+例子+小结’”。这种模式虽然因为其简便清晰好用而备受师生青睐,但无形中也助长了懒于思考的风气。同学们拿到一篇作文,首先想的不是构思立意,而是在搜刮事例,便于把它安放到这个八股模式中,有了例子再往前后加上观点和小结,给例子“穿衣戴帽”!议论文固然离不开例子,但例子并不能代替分析论证,议论文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动的言之成理的思想,归根到底,要以说理取胜。况且,例子在先的做法也违背了一般的思维规律,学生没有从审题立意、谈原因、谈做法等角度逐渐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长此以往,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质的提升,思维品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如何训练思维成了困扰师生的一大问题,人们往往把这个问题简单地看成写作技巧问题,但大量的技巧训练和盲目加大训练量,却往往事倍功半。再好的模式,再华丽的言辞,如果缺乏闪光的思想,都称不上具有强大逻辑论证力量、给人以启发的好文章。

广东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中要求“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发展等级中要求“深刻”,并进一步提出了“深刻”的三个标准:1、透过现象看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些要求都指引我们,议论文作文教学不光要搞好“外在”的技巧训练,更要重视“内在”的思维训练。一切外在技巧都只是“小技”,只有提升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才是根本的“大技”!

近年来,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在全国屡受好评,不妨先来纵观一下近6年来广东高考作文题目:2008年标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话题作文“常识”,2010年标题作文《与你为邻》,2011年标题作文《回到原点》,2012年材料作文“时代与生活”,2013年材料作文“慈善与受助”。

从命题形式来看,高考作文基本结束了大热一段时间的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转向标题作文,以及这两年新探索的“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从命题内容来看,广东高考作文贴近联系社会实际,关注时代生活,立足当下,颇有现实意义。这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何指导意义呢?我认为,这其实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既具备了话题需准确审题立意的特点,同时又有利于反猜题和防止“宿构”的优点,学生们必须作出自己新的有针对性的思考。作文命题关注现实的特点也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思考社会生活,显示同学们的“真知灼见”,他们必须有生活积累和思想储备。高考作文体现了新课标中在“表达与交流”方面“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但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一两次训练学生是不能奏效的。笔者在高二议论文教学中,始终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当成重点,有意识的从各个角度层面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思维训练的针对性

首先是针对高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1、他们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对社会生活现象有一定的观察,但思考较多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2、他们看问题容易走向片面,看待事物不全面;3、他们已经从政治、历史课堂获得了不少哲学思想和历史观,教师要注重指导他们把这些思想运用到作文中,把理论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

针对上述思维特点,一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反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着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三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

在作文训练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锻炼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克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地看问题的毛病,这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其次是针对高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表现的思维问题:1、论点上,空泛或重复,无话可说,反映的是思维的干涸;2、论据上,使用的材料角度单一,视野不开阔,反映的是思维的狭窄,没有展开联想,广泛联系;3、论证上,容易强加因果,走入“贴标签”的误区,反映的是缺乏思辨能力,无法把道理说透;4、结构上,中心不明确,观点众多却没有一个中心论点去统一引领,犹如散沙,反映的本质是学生的思维仍处在比较零碎的阶段,虽有零星的思想火花,但未能及时把握并展开完整的逻辑思考,是逻辑思维力缺失的表现。

许多学生思维简单化,不管拿到什么话题,每次的思维模式都是“因为话题,所以成功”,中间加一个名人的例子。例如:因为“舍弃”所以成功——司马迁舍弃了尊严所以成功;因为“勇气”所以成功——司马迁有勇气面对宫刑所以成功;因为“多走一步”所以成功——司马迁在父亲为完成的使命前多走一步所以成功;因为“坚持”所以成功——司马迁几十载时光坚持写作《史记》所以成功„„这类作文,以不变应万变,只满足于用例子印证话题,写作文就像流水线机械作业一样,流到某处就装上某个零件而已。什么“文以载道”“我手写我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统统都与写作无关,试问,这样的写作还有什么乐趣还有什么意义?

由于上述议论文中存在的思维问题,引出了笔者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法:

二、思维训练的有序性

发现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就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但这种训练应是有序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等。系统性的思维训练才能形成连贯性,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水平,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就议论文写作教学而言,因为论据更多体现积累的方面,本文不深入讨论。笔者按照“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思维训练的序列。

序列一,运用头脑风暴,学会确立一个具体而微的中心论点,解决论点空泛,思维枯竭的问题。很多同学拿到题目后,无从下笔,一种情况是文思枯竭,平时积累不够,无话可说,表现在作文中即是写不够字数,或空洞无物的瞎扯;另一种常见的情况则是文思庞杂,脑中涌现了太多观点,无所适从,表现在作文中即是泛泛而谈,想到的什么都谈,最后好像什么都没谈。一篇800字的作文,要想谈得思路清晰,思维深入,就要学会确定一个具体而微小

的中心论点。

怎样才能确定一个具体而微的中心论点呢?笔者以话题作文“抢”为例,作了这样一个课堂设计:

首先,要在头脑中做个思维风暴(即看到一个题目后展开各种联想,越多越好,把想到的都写在纸上):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抢”也一样,另外,联想还可以从抢什么、为什么抢、怎样抢三个基本角度展开。第一、二组的同学四人小组讨论出《抢》积极的一面,越多越好,第三、四组的同学讨论《抢》消极的一面!比比看谁的联想更多更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热烈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提出了几十条不错的观点。

每次作文训练,都不能让学生直接动笔写,而是先在课堂上做头脑思维风暴,充分打开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生共同总结出了更多打开思路的方法,比如:1、善于把所知与话题勾连起来;2、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想;3、从正面反面、古代今天、中国外国去想;4、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去想;5、从商界、娱乐圈、文坛、音乐、绘画、军事去想;6、天马行空,随便联想„„

通过大量此类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初步解决了在写作时文思枯竭的问题。 其次,有了众多观点,不是把它们统统写进作文里,而是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中心论点,选择的基本依据是考虑自己最有话可说的那一个。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再做深入议论。如果里面的思考是能证明你的中心论点的,也可以留在文中使用,但中心论点只能有一个!

序列二,运用分解法,从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从做法角度分析“怎么办”,写充实而深刻的分论点,解决内容空泛,思考不深入的问题。中心论点其实是逻辑推论中结论的部分,接下来要用更多的观点和材料来证明这个结论。而众多的观点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它们必须围绕中心论点深入,所以写好分论点很重要,“分解法”是一种好用的思维方法,笔者认为有必要形成一个分解的思维习惯,即有了一个中心论点后,要习惯把它细分为三个以上更小的角度去思考,在此称为“一分为三法”。这对初学者而言是个便捷又容易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怎样一分为三?重点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入手去分解。但是,大多数话题,只满足于回答“是什么”容易停留在表浅层面,只有回答好了“为什么”和“怎么办”,才更能体现思考水平。

以话题作文“舍弃”为例,学生们的中心论点普遍集中在“舍弃是一种获得”,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不少同学满足于仅仅回答“是什么”:中心论点——舍弃是一种获得;分论点1:司马迁舍弃了,所以他获得了成功;分论点2:李白舍弃了,所以他获得了成功;分论点3:爱迪生舍弃了,所以他获得了成功„„这种做法会导致行文浅薄,构思不深入。

因为“成功”需要很多的要素,而基本上的作文话题都是构成“成功”的其中一个要素,所以都可以往“成功”这个观点上套。同样是“成功”也不能一概论之,“成功”也可以细分成许多种:

出名:娱乐、体育明星等;有钱:商人、巨富、企业家等;有权:官员、政府等;上述是最多人会写到的,所以,我们要更加关注下面的成功:

求真:科学真理(布鲁诺、哥白尼、苏格拉底)、捍卫真实(记者、革命志士)、捍卫理想;求善:为国家(文天祥、屈原)、为自己(爱父母、爱妻子)、为他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求美:文学(诗词歌赋名著哲学史学)、音乐(贝多芬)、绘画(梵高)、建筑(王澍、贝聿铭、梁思成、林徽因、江南、西关、故宫)

仍以“舍弃”为例,要写得深入,应重在发掘为什么要舍弃,舍弃的作用、目的,从上述对“成功”这一普遍结论分解的多个角度来看,可以得出“舍弃”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

为了真理,舍弃生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布鲁诺、谭嗣同)

为了国家、人民、他人,顾全大局,舍弃小我的利益;(屈原、文天祥、林觉民、牛玉

孺)

为了追求精神的自由等,舍弃金钱、名利、地位;(陶渊明、李白)

为了东山再起,远大理想,舍弃自己的尊严;(司马迁、勾践、韩信、刘邦)

„„„„

由上述分析可知,议论文除了多问为什么,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为什么,才能分析深刻。而教师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思考角度,能使学生豁然开朗,思维的触角触及不同层面,这样的思路才能打开,视野才能开阔。

序列三,运用各种例后解析方法,解决论证简单化,分析空泛,说理“隔靴搔痒”,说不透的问题,提高思辨能力。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来充实“分析”部分,由于这些方法已经是在作文教学中普遍运用,老生常谈,本文在此采用略述的方式:1、例后解说法(解说例子与中心的关系);2、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3、假设分析法(与例子相反的角度去论证);4、归纳推理(多个例子总结出来的规律);5、演绎推理(从已知名言或定律推出结论);6、对比论证(正反面的例子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以上分析方法非常实用,给学生指出了思考的不同途径,让学生在论证中不再“无路可走”,强硬“贴标签”,而能够从各个角度鞭辟入里的把道理讲清楚。由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深刻”这一项里,能力要求是“1、透过现象看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笔者有针对性把这几项能力要求,化作从现象中“找原因”,“找规律”,“找本质”,“找启迪”。以标题作文《得与失》为例,在此做个介绍:

方法一:从现象中“找原因”,由果溯因法。

现象:李煜失去了国家和奢华的生活,李清照失去了家人和安定的生活,他们被囚禁或漂泊流离,而他们的才能却因此上升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原因:因为“失去”给了他们一颗更敏锐、透彻感知世界的心灵。所以,面对失去,也应该从中寻找到意义,从中闯出另一片属于你的天地。

方法二:从现象中“找规律”,归纳分析法。

现象:陶潜仕途不顺,失去荣华富贵,却得到成功,成就了他精神的文学造诣;青莲居士不被重用,但却得到了向往的洒脱生活;苏武牧羊,失去了亲人但得到了千古流芳的赞誉和伟大气节。

规律:他们失去的是身外之物,但得到了内心的宁静充实愉悦。

方法三:从现象中“找本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现象:雷锋在帮助别人时,付出了许多的时间、金钱、精力,他似乎是吃了亏。但他的帮助,使许许多多人得到了快乐,渡过了难关,他发挥了最大的价值,他其实得到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

本质:真正的得失是在内不在外的,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失去的是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升华,这才是得与失的真正含义。

方法四:从现象中“找启迪”,意义分析法,分析成功或失败带给人的经验教训等启迪。 现象:三峡工程,这项工程的巨大成功,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在一项项巨大成就的背后,是许许多多三峡人背井离乡,迁出故居的辛酸泪,是沿岸古建筑早野蛮破坏的苦苦哀嚎;是大好山河支离破碎的嘶吼!我们一定要有所觉悟,得到是要付出代价的。

启发:因此,在做出重大决定之前,我们应该好好衡量利弊得失,才能付诸行动。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不是没有思考。他们可能有很多想法,也能讲出一些道理,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去总结自己思考的角度,所以在论证的时候表现为有时“文思泉涌”,有时又“词穷力竭”。因此,帮他们整理出常用的思考角度,能让他们迅速找到“突破口”,不论遇

到怎样的作文题,都能有开阔的思路。

三、思维训练的灵活性

利用堂上作文时间来进行有序训练,这是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但思维训练是灵活多样的,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创造各种条件,有意识的提升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笔者做法如下:

1、利用课前五分钟,以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训练。课上,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则两则材料,让他当场提炼观点,进而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课后,每周留两至三则材料作为训练内容,当然也要让学生自己找材料。训练时,要尽可能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3、利用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读和写结合,让学生积累和感悟;

4、举办各类能锻炼思维的活动,如在课室开辟“时事专栏”,每周更换时事,自由跟帖讨论;定期举办文学沙龙,拟定主题,在堂上自由辩论发言;举办辩论赛,在辩论中提高思维水平„„

思维训练不是孤立的,它以阅读积累为基础,平时引导学生多阅读,再辅以各种思维方法的强化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写议论文时要知道在思辨中立意构思,只有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不再发怵,在作文中不再出现“片面性”、“幼稚化”的思想观点与思想方法,在广阔的思维天地里尽情翱翔,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颇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黄 胜 《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高中》2008年第12期

[3]李信勇 《作文教学要强化思维训练》《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8 第2期

[4]叶明洪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创新思维训练》《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第5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