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国际贸易的意义】 国际贸易的利弊分析
 

【国际贸易的意义】 国际贸易的利弊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20 11:22:25 影响了:

國際貿易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的意義

所謂國際貿易是指探討國與國進行商品與勞務交易的國際間經濟活動;從圖17-1中顯示全球貿易成長率的比全球產出的速度快;二OO八年美國次級房貸引爆雷蒙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導至全球股市等金融業哀鴻遍野,因此全球經濟體的彼此的關係,以「牽一髮,動全身」最為貼切。

圖17-1全球商品貿易和產出的成長

二、國際貿易的種類:

國際貿易的型態分為以下兩種:

(一)有形貿易:兩國間商品、財貨之交換;例如台灣輸出電腦到美國,而向美國購買軍事武器等。

(二)無形貿易:兩國間勞務之交換;包括金融、保險、運輸等;例如美國花旗行投資國內金融業,宅急便的運輸服務業從日本引進台灣;而台灣從東南亞引進外籍勞工等。

17-1-2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一、各國資源稟賦不同

在伊拉克整個中東地區,地面上雖是不能種植的沙漠,但地底下卻是黑金覆蓋,所以興起產油業;澳洲、紐西蘭地區,有肥沃的廣大土地,乾淨的水質,所以畜牧業發達;中國及越南有廉價的勞工,勞力密集產業紛紛在此設立。各國資源稟賦不同,各個國家專注生產屬於自己優勢的產品,實行專業化及自由貿易利益較大。

二、各國生產技術水準及專業分工不同

每個國家擁有的專門技術水準不同,例如我國擁有許有電腦相關的技術,所以電腦相關產業,在全世界的出口值,執牛耳之地位;汽車業德國是頂尖;鐘錶業則非瑞士莫屬;所以須賴國際貿易才能讓全球消費者擁有他國高超技術水準下生產出來的產品。

三、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生產要素中的土地有其固定性,無法移動;勞動及資本各國皆有相關法令規定,限制其移動;上述的自然或人為因素的貿易障礙,致使生產因素無法自由移動,所以當生產因素充裕的一方,可以依賴國際貿易流向不足的另一方,讓資源充份有效利用,並使全球消費者同蒙利益。

四、國內市場臨時性供需失調

當不可抗力的天災來臨,例如風災、水災、旱災等,最容易打亂靠天吃飯的農業,所以當農作物生產不足或過剩時,政府可靠進出口來解決供需失調的問題。

17-1-3國際貿易的利益

英國經濟學者羅伯森說「貿易是經濟成長的引擎」,其對國家社會整體利益如下:

一、促進國際分工,資源有效利用

一個國家若由封閉經濟(closed economy)變成開放經濟(opened economy),通常有助於提高社會福利,以圖17-2表示之,說明如下:

(一)封閉經濟:

D與S分別是封閉社會下的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均衡點E,均衡價格為P0,均衡交易量為Q0,消費者剩餘為ΔP0EA,生產者剩餘為ΔP0EF,社會福利為ΔAEF

(二)開放經濟:

當政府開放進口,該商品的國際價格為P1,所以國內價格由P0降為P1,國內廠商面對P1的價格,只願意供給Q1,但消費者的需求量是Q2,消費者剩餘為ΔP1CA,生產者剩餘為ΔP1BF。消費者剩餘增加了P0P1CE,生產者剩餘減少了P0P1BE,開放經濟後社會福利增加了ΔEBC。

圖17-2國際貿易的利得

二、消費者享受貿易利益

國際貿易後,消費者有更多的海內外商品可供選擇,國內外的廠商在激烈競爭下,所謂「鶴蜯相爭,漁翁得利」,消費者自然可享受貿易利益。

三、提高生產效率

國際貿易後,廠商面對廣大的國際市場,將充份利用設備,採用新的生產技術及管理制度,以達到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國際競爭力。

四、促進競爭

國際貿易,開放進口,廠商面對來自海外的競爭者,尤須「戒慎恐懼」,所以必須改善產品品質,加強服務效能,以吸引舊雨新知。

17-2國際貿易政策

17-2-1自由貿易

一、自由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商品與勞務的交易,政府不予干預,也無關稅障礙,任由國家之間按照經濟原則進行貿易的一種制度。

二、提倡者:以古典學派的亞當斯密及李嘉圖為代表,以國際分工原理為基礎。

三、自由貿易的優點

(一)實現國際分工:由於國際專業分工的結果,可以達到國際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目標。 (二)促進資源有效率利用,提高生產技術進步:在自由貿易下如果本國廠商未使用最有效率的生 產規模,其產品將在國際市場喪失競爭力,而被他國產品取代。 (三)平衡各國物價水準:擴大市場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平衡各國物價水準,增加全世界的總產出。 (四)增進世界人民的消費福利:在國際分工的原理下,世界人民皆可享用物美價廉的產品,提高消費福利。

四、自由貿易實施的困難:

(一)各國經濟發展程度有異:生產技術、資源利用、消費觀念等各國發展程度差異甚至有數十年之隔,要將開發中及落後國家拉到同樣的水準,誠屬非易。

(二)政治立場或制度不同:自由經濟制度、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及共產主義經濟制度,彼此之間存在差異,鴻溝不易跨越。

(三)經濟落後國家為保護本國基本工業,常採保護貿易:這是經濟落後國家的悲歌,所以當地消費者在愛國心的驅策下,不得不消費價格比他國昂貴的財貨。

(四)有利於經濟發達國家,不利於開發中及落後國家:經濟發達國家生產的產品技術好,在大規模生產下,價格便宜,開發中及落後國家僅能望塵興嘆。

17-2-2保護貿易

一、保護貿易的意義

為維護該國的國民經濟利益及保護國內的工商業,而對他國採取經濟、政治的保護關稅政策。

二、提倡者:以德國經濟學家李士特(F.List)為代表。

三、實施保護貿易的原因

(一)保護幼稚工業

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家李士特(F.List)認為一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扶植本國的幼稚產業(初建立之產業)使其成長發展,以免遭受外來已成熟產業的摧殘,但是當它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它是具有發展前途的重要工業,才繼續予以保護,當保護工業發展成熟後,應即撤銷保護;而農業不宜採取保護措施,以免損失區域分工之利益。

(二)維持經濟獨立

本國重要產業,必須能自給自足,毋須仰賴他國進口,以保持經濟獨立性,尤其是非常時期,可避免仰人鼻息。

(三)防止傾銷

所謂傾銷,是指一國以低於其國內市場的價格在國外推銷其產品,以打擊進

口國的工業。為防止國外商品廉價傾銷,危害本國產品而採取保護關稅政策。例如在二OO七年我國政府對大陸進口的鞋子課徵百分之一百四十的「反傾銷稅」(註),以保護國內製鞋產業。

(四)維持高工資

高工資國家為抵制低工資國家工業產品的低價競爭,必須採取保護政策,以維持本國的高工資水準。

(五)增加本國就業機會

如果採取保護關稅,減少外國商品進口,促使本國商品的需求增加,以提高本國勞動者的就業機會。

(六)獲得關稅收入

如果能對進口商品課以保護關稅,可以使政府的財政收入獲得豐沛的挹注。

(七)維持生產成本均衡

一國保護關稅的稅額,應等於本國商品與進口商品生產成本的差額,以維持兩者的相對價格相等。

(八)維持國際收支平衡

當一國貿易逆差無法迅速有效地獲得改善時,採取保護關稅或配額制來限制進口,以平衡貿易逆差。

四、保護貿易的缺點

(一) 短期保護貿易,長期資源利用無效率。

被保護產業,有如「溫室的花朵」缺乏外來競爭者的刺激,進步空間有限,徒使資源無效率使用。

(二)溫和合理的保護貿易政策有助於一國經濟發展與穩定。

溫和合理保護本國基本產業,避免「咽喉被掐」的受制於他國,待被保護的 產業羽翼漸豐,就須適時撤下保護傘,使其茁壯的足以與他國一爭高下。

(三)偏激的保護貿易政策違反國際專業分工原理。

過份偏激的保護政策,將「愛之適足以害之」,如果不適時撤下保護傘,將 變成「扶不起的阿斗」,當保護政策撤銷時,終將脆弱不堪不擊而一敗塗地。

(四)易惹來他國的報復關稅,形成經濟戰爭。

國與國之間應本著「互惠原則」,為彼此人民謀取消費福利,但如果一方自

私心態,將惹起他方「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復關稅,終將兩敗俱傷,無一贏家。

註:反傾銷稅:反傾銷稅(Anti-Dumping Duty)是對外國廠商以低於生產成本或其國內售價而傾銷至本國之產品所課的稅稱之。另有一種稱為「平衡稅」()是指為對抗出口國政府所給予出口補貼而課徵的稅稱之。

17-2-3保護貿易的方式

一、保護關稅:所謂關稅(tariff)是指對進出國境的商品所課徴的稅,分為下列

幾種:

(一)進口稅:指對進口商品課稅,此為最常見的保護貿易方式;在關稅保護下,進口品的成本提高,價格上漲,相對地削弱與本國商品的價格競爭力。

(二)出口稅:指對出口商品課稅,但一國為鼓勵出口賺取外匯,大多不予課徵出口稅。

(三)出口補貼:指對於出口商品的補貼(subsidy),藉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降低價格,提高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二、非關稅貿易管制:

(一) 出口自動設限(VER):

透過雙方的談判,出口國自願限制其出口數額。

(二) 輸入許可制:

進口品的輸入,必須先向主管機關(我國是經濟部國貿局)申請核發「輸入許可證」,取得之後,才准予進口。

(三) 輸入配額制(quota):

政府規定於一定期間,規定進口品的數量或種類。

(四) 易貨制:

兩國主管機關簽訂貿易協定,規定於一定期間,兩國互相採購的商品數量或金額。

(五) 輸出入連鎖制:

由一國政府規定,輸入權的取得,必須履行輸出義務為條件;亦即當進口一定價值商品時,必須出口同價值的本國商品

(六) 複式匯率制度:

對進出口商品或不同種類的進口品分別採用不同的匯率,以增加出口減少進口。

(七) 貿易行政管制:

例如日本的主管機關規定凡是進口至日本的紡織品必須能承受五十磅的拉力,否則不准進口。

三、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

所謂貿易條件,簡稱TOT,就是指一單位的出口品在國際市場上所能交換得的進口品之數量;以相對價格而言,也就是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國際價格之比值。公式簡化如下:

貿易條件(TOT)=進口品數量出口品數量(M)(X)=出口品國際價格進口品國際價格

當一定量的出口品所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增加,或出口品價格上升的速度比進口品快時,亦即TOT值變大,即M>X,稱之為貿易條件改善,就是以較少的出口品換進較多的進口品數量。相反地,當TOT值變小, 即M<X,稱之為貿易

條件惡化,就是以較多的出口品換進較少的進口品數量。

隨堂Quiz

(B)1.以下何者不是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A)各國生產技術相異。(B)生產要素流動性高。(C)各國資源稟賦不同。(D)國內市場供需臨時失調。

(C)2.羅伯森說何者是經濟成長的引擎?(A)投資(B)儲蓄(C)貿易(D)外匯

(C)3.關於實行自由貿易的利益,下列情況,何者有誤?(A)消費大眾福利的增進(B)資源有效利用(C)生產技術各國趨於一致水準(D)國際分工之利。

(A)4.一國以低於生產成本或國內市場的價格,將產品外銷至國外者,稱之為.

(A)傾銷(B)配銷(C)補貼(D)輸出許可。

(D)5在非關稅貿易管制中,一國政府規要輸入一定金額的商品必須先輸出等值金額商品者稱之為. (A)配額制(B)輸入許可制(C)以貨易貨制(D)輸出入連鎖制。

(B)6.當貿易條件改善時,指出口品數量所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相對較 (A)少 (B)多(C)相同(D)無法比較。

(C)7.保護貿易理論中提出「保護幼護工業」的經濟學者是(A)亞當斯密 (B)李嘉圖 (C)李士特 (D)馬歇爾。

(C)8.若一國家長期採取保護貿易政策會產生何種結果?(A)國家財政收入豐富(B)幼稚工業蓬勃發展(C)國內資源誤用(D)國內工人維持高工資。

(B )9.現今世界某些國家採取保護關稅,通常是指(A)出口稅(B)進口稅

(C)過境稅(D)貨物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