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问题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9-07-29 09:17:50 影响了: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及其经济的日益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教育乃至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中

国家政府亟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一、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

过去几十年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教育投资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民收入和国家预算中,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都上升得很快。60年代和70年代,亚洲国家用于教育的支出增加了3倍,非洲和拉丁美洲增加了两倍多。事实上,60年代和70年代教育费用增加的幅度超过了政府在其他任何经济部门财政支出的增加幅度。到9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预算中教育经费已经达到了政府日常支出总额的15%~27%。1995年,发展中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到4.4%,与发达国家同年5.5%的比率相比,仅相差1.1 个百分点。然而,尽管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比例高、增长快,但到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人均的公共教育费用却只有229美元, 而同期发达国家的人均数为468美元,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多。这表明, 发展中国家虽然对教育发展作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落后的基本状况。

(二)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但辍学率很高

从学生入学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入学人数和入学率有了大幅度提高。1960年~1990年间,亚非拉的注册在校生人数(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从1.63亿人增加到4.4亿人,平均每年增加5%,其中,中等和高等教育在校生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2.7%和14.5%。但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尚未完成学业就中途退学,即发展中国家的辍学率高。辍学率高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离开学校流入失业者队伍中,从而又进一步加

剧了这些国家的失业状况,特别是在非洲,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三)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的不同层次的构成。一般说来,教育结构包括扫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等内容。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这一结构应成宝塔型,即上端小、底座大,把扫盲和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教育进行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教育十分落后的国家中,小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要比中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高,而中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又比大学教育投资收益率高。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把重点放在

初等教育普及上是最为有利的教育战略。

然而,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偏好正好相反。有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每个学生平均支付的年教育费用的比例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在美国、英国和新西兰这3个发达国家中, 每年支付给每个受中等教育和受初等教育的学生教育费用之比是6.6:1,受高等教育学生和受初等教育学生的教育费用比例为17. 6:1;而在马来西亚、印度、韩国、加纳、乌干达、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7个发展中国家中, 上述两类学生教育费用之比分别为11.9 :1和87.9:1。换言之, 在发展中国家,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教育费用可以使88个适龄儿童接受一年的初等教育。另一方面,从各个教育层次的内部看,也应该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结构问题,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普遍

存在着不顾实际、盲目攀高的情况,结果,失去了大多数的教育对象。

(四)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

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是,70%的儿童生活在农村,由于中小学辍学率高,大概有80%的入学者会在农村度过一生。根据这一特点,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应该与农村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但是,中小学的教育实际上却很少向学生传授农村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它们的目的

和任务是为升学做准备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为升学打基础的。在发达国家,中小学辍学率低,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升入更高级的学校继续学习。因此,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把重点放在为升学打基础是恰当的。但是,把这种教育体制全盘转移到社会经济状况迥异的发展中国家,则是不恰当的。发展中国家除个别国家以外,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很小。但是,大学教育也像中小学教育一样与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严重脱节。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学科专业设置、教育内容和课程安排,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很少考虑这种体制是否符合发展中

国家自身的特点,以致毕业生难以学用一致。

(五)教育体制扩大了不平等

在发展中国家中,个人终身的收入水平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而且学历差距所导致的未来收入差距又很悬殊,特别是那些完成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他们的工资收入能够超过只受过部分或全部初等教育的工人工资的300%~800%。由于收入水平如此显著地取决于受正规学校教育的程度,加之在发展中国家大中学校在校学生中,中上等收入家庭出生的学生占多数,而穷人因经济和其他的原因实际上被取消了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

制在事实上就保持甚至更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一年的中等教育学费大体相当于人均国民收入,因此,许多低收入家庭对中等教育不敢问津。发展中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平等性质在大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里,政府不仅支付所有的教育费用和学费,而且还以助学金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补助,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高收入家庭,因此,用公共基金建立的高补贴的大学教育,实际上是穷人对富人以“免费”高等教育的

名义进行补贴或者救济的一种形式。

(六)知识失业和教育的“过度”发展

教育的需求是由收入和成本决定的,教育的供给是由公共部门的财力和个人财力来决定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中,教育的供给往往是单一的政府财力支出,个人支出很少。这样,就会导致个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以致于公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大地超过了政府人力计划所预测的人力需求量。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无限的教育需求,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不得不提供尽可能的满足。结果,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异常迅速。发展中国家在二元结构条件下,传统部门因收入太低无力吸纳知识劳动者,所以知识劳动者都纷纷流向了现代部门。但现代部门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这样,教育迅猛发展,学校培养出来的知识劳动者人数越来越大于现代部门提供的新的

就业机会数量,结果,一部分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必定找不到工作,成为知识失业者。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知识失业,但反过来,知识失业也助长了教育的进一步扩张。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配置不当,教育投资效率低下。这反映在两方面:一是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处在闲置和半闲置状态中;另一方面,教育过度发展耗费了

国家的大量物质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用于别的地方,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发展中国家解决教育问题的对策

发展中国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教育体制发展不足的问题,而是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制定出以旨在提高教育投资效率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一)改革各级教育体制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从西方照搬过来的,严重脱离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这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革各级教育体制,使之服务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编写适合本国特点的教材和参考书;开设与农村经济有关的课程;创办和发展本地所急需的技术学校和成人教育机构;按照对本国的实际贡献来衡量学术研究成果,鼓励支持人们结合本国生产实际从事科学研究工

作。

(二)调整教育投资方向

许多发展中国家把教育投资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是不合适的一种举措。发展中国家应当把大部

分的教育预算用于发展初等教育上。

(三)改变教育体制以外的刺激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个人支出

导致发展中国家教育过度发展和知识失业的两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投入基本上由国家财力部门支出。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增加教育投入的个人支出,有助于缓和教育体制特别是大学教育扩张的巨大压力。另外,在国家对教育补贴上,由于穷人比富人受教育的程度低,受教育的机会少,因此,高收入家庭从政府的教育补贴中得到的好处比穷困家庭就多。所以,由私人来负担更大部分的教育费用有利于坚持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则。增加教育费用的个人投入有两个可行性方案:一是通过学生交纳学费和教材费的办法推行成本回收机制;二是

在高等学校中推行学生信贷计划。

(四)重视发展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的范围很广,包括在职训练、农业推广、成人识字、电视教学以及基本技能短期训练等。这些教育方式,投资少而效益高,对低收入和以种种原因失去受正规教育机会的人群最为有利。根据非洲国家的经验,在农业推广和手工业技能训练中结合扫盲和补习基本数学知识,其经

济效益更高,能够以低于办正规小学的成本增进农村人民的福利。

(五)实施适当的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

为了纠正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正规学校中存在的不平等状况,需要有某种形式的限额分配制度,来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至少应该接近他们占总人口的比例。在现有体制下,由收入地位决定的“间接”地分配限额的制度往往决定了学生所能接受的教育程度。通过改革现行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保证有能力的低收入家庭的境遇,这将使教育能够充

分发挥其作为经济和社会平等的媒介作用。

收稿日期:2000—12—15

【参考文献】

[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2]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3][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第六版)[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