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潘天寿[浔阳江舟](浔阳江景?江楼怀古):潘天寿
 

潘天寿[浔阳江舟](浔阳江景?江楼怀古):潘天寿

发布时间:2019-07-31 09:30:19 影响了:

潘天寿《浔阳江舟》(浔阳江景江楼怀古)

潘天寿 浔阳江舟 浙江长乐2012秋拍估价600万元

作品鉴赏

阴山工作室注:此作曾经三次拍卖,成交价均显示“未提供”。三次的拍卖名称和推介文字均不同。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大颐,别署阿寿、寿者、雷婆头峰寿者、古竹园丁、懒秃。室名听天阁。浙江宁海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师从李叔同、经亨颐。1949年后任浙江美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美协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当代书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擅长写意花鸟及山水,亦画人物,并长于指画。书法诸体皆精,尤长行书。篆刻章法奇险,用刀老辣,亦有独特面目。《中国近现代书画家辞典》P483。

按语:潘天寿在中国画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大家。他精于画理,在理论研究、办学育人上建树颇丰,为后人所敬仰。在艺术上,他创造了苍劲雄健的大写意画风,他的前辈吴昌硕赞为“天惊地怪见落笔”,“大器也”。

大气器是他的画格。主要体现在他画作的意境、气韵、格调上。他的花鸟画,透出清新的朝气,他的山水苍古厚重又静穆幽深,作品真诚朴实,饱含着真、善、美,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力量。他的画以线为主,骨峻力遒,融书法“屋漏痕”、“折钗股”手法于其中,造型概括奇峻,运笔果断、沉练、强悍而有控制,藏豪放坚劲之力于含蓄朴拙中,具有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

他主张师造化,注重以线抓神,不求形似而求寓意。他还重视默写,讲求“以写诗代替对景写生”的意境。他很注重用墨,十分注意墨色的变化,尤其是泼墨,更是元气淋漓,用色追求古艳淡雅,超尘绝俗。在构图上,他借鉴西画平面构成的理念,结合传统中国画取舍、虚实、主次、疏密、穿插、开合、呼应、计白当黑等传统技法,通盘考虑。

潘天寿的成功还在于“心有古人毋忘我”。他在对传统文人画的解读以后,要有自己的思想存在,如在笔墨上,他在前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在线条中体现了力的强悍和气的充盈,达到“石积太古雪”、“树飞铁铸者”的艺术效果。他画巨石不用什么皴,仅几根线条精彩的勾勒,因用笔凝重,巨石依然很有体积感、重量感。加上他所特有的圆润、厚重的苔点,巨岩又显得特别苍古。他的用笔在石涛泼墨洇化,干湿互用,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上,有意减弱每一笔中的浓淡变化,减少画面上皴染的墨色层次,多用浓墨、焦墨,寻求更为强烈的整体效果。这样不仅淡墨见笔,仍有厚重之感,焦墨又能得“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浙江长乐)

近现代画家中,若论对画面经营构图的推敲讲究,似乎没有超过潘天寿的。他非常注重画面中的虚实关系,虚处不是空虚,虚处皆是画境。在他的画中,可谓虚从实来,白因黑生。

这幅作品作于1945年,是时潘天寿在艺术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貌。不论是上部的款书还是下部的峰峦丛树,皆昭示了他艺术上的追求旨趣。如款书的数行字,不论是整体欣赏还是单字揣度,无不贯穿着造险破险、聚散避让、虚实对比;在对个别笔画的处理上,似乎无意中运用了绘画线条,因而更显得错落有致,得画家书法三昧。画面运用的线条,又带着书法趣味;形象居于下部,更显天高地远,诗意无限。正如他所的,“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当然,首先要有意境,否则虚而无物”。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评论王维的绘画时说是画中有诗;而对其诗,又谓之是诗中有画。从那以后,传统绘画似乎就很讲究诗情画意。不过在宋代,画面题诗还不多。元代文人画得到发展,文人运用自己的文学和书法特长,在画面上题上自己的一些感受,这在形式上起码是诗情画意了。这一趋势延续到明代吴门画家,如文徵明、沈周、唐寅等,则形成了一种风气,好像一幅画不作诗不题词,就不足以称得上是完整作品一样;而对于画家,也只有这样才能抒发胸中的逸气。

诗书画“三绝”的传统发展至清朝,在形式上是相当完备了,现代的潘天寿把它加上篆刻称为“四全”,是所谓“画家不必三绝,而须四全”,意思是作为一个画家不一定能做到诗、书、画登峰造极,但必须诗书画印四全,又强调了印章的重要性。这幅作品,集中体现了潘天寿的艺术追求。(浙江南北)

纵横传统而出新上下求索以求险

——潘天寿《浔阳江景》

潘天寿有句名言:“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回望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家,潘天寿之所以立于群雄地位,关键还在于他的核心——“境界”之高,常人难所企及。

潘天寿以花鸟名世,鲜作山水,但在中国现代山水画史上,他是一位绕不开的大家。他是一位“传统出新”的典范,是一位传统派大师,但却面临了全新的艺术问题。在潘天寿那里,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已经变成了民族文化心灵和历史情感的寄托,在此基础上,他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探索具有了全新的时代意义。

在山水画现代转型这个问题上,潘天寿所呈现的面貌非常独特。他所实现的转型是中国画内在的形式语言,如构图、笔法、画幅形制等方面的变化,这些都是中国艺术史内部的语言转型。此外,潘天寿对东西方艺术也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了山水画和风景画在透视、色彩、构图、趣味上的差异。这种比较彰显了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价值,并为现代中国山水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石。从时代气象上看,潘天寿山水画在趣味与格调上体现出了时代雄强气象,强化了刚健质朴的民族情感,在人格上具有特殊的启发意义。

1945年潘天寿在重庆举办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个展。此幅《浔阳江景》即创作于这一年,也是潘天寿中年时期成功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上中下切割分块的作品,似为潘天寿后期震动艺坛的“造险”“破险”之类的艺术风格的最初样式。

画幅中部画山石嶙峋,巍峨峭壁,横冲直撞的笔画、点块与下部起伏绵延的长线条和细密的线段构成一种奇异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大块的留白与对比,线条与点面之间的冲突,融合在一张画中,完全具备了后期“造险”的矩度和风格;上侧的题诗反映了当时潘天寿的艺术思想;“依水偎山各有盘,谁曾于此驻千军。楼阁万家参差起,半入晴空半入云。”表面看是描写景色,实际上是陈说自己对艺术传统的态度,要知道如何取舍,自己是要在前人基础上有跃升。(浙江经典)

作品资料

作者 潘天寿

尺寸 124×51.5cm

创作年代 乙酉(1945年)作

估价 RMB  4,000,000-6,000,000

成交价 未提供

专场 中国书画艺术品专场——黄宾虹《神州国光专题》

拍卖时间 2012-12-29

拍卖公司 浙江长乐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

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11月《浙江四大家》(二)P178-179出版。

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10月《近现代书画精品集》(一)P153出版。

题识:依水隈山各有盘 谁曾于此驻千军 楼万家参差起 半入晴空半入云 楼下脱阁字 伯兰吾兄属正 乙酉芙蓉开侯秃者寿

钤印:潘天寿 天

━━━━━━━━━━━━━━━━━━━━━━━━━━━━━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