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特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_以农耕文化旅游为例:农耕文化
 

特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_以农耕文化旅游为例:农耕文化

发布时间:2019-07-31 09:36:59 影响了:

——以农耕文化旅游为例特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陈丽军,夏庆利,王庆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农耕文化为例,摘要从特色旅游、特色旅游资源的定义入手,以最具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通过对我国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4种典型模式的分析,指出文化观赏型向文化体验型的转变是我国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方向,同时指出我国特色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意义重大。关键词特色旅游;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1)32-19896-02Research on Patterns of Exploitation in Distinctive Tourism CHEN Li-jun et al (Business College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Hubei 438000)

Abstract Taking the most distinctive Chinese tourism resource “farming culture ”for example ,from the definition of distinctive tourism and distinctive tourism resources ,analyzed four kinds of typical patter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rming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hange from the type of ornamental culture tourism products to the experience type wa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for exploi-and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stinctive tourism of our coun-ting and utilizing farming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

it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hen developed it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scientific planning ,rational ex-try was in the primary stage ,

ploitation.

Key words Distinctive tourism ;Farming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Pattern of exploitation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没有特色,发展趋同,旅游业便会丧失竞争力和生存基础。惟我独有、惟我所长的特色“建设世界旅旅游是世界各国旅游开发的成功之道。在我国

游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特色旅游在国民经济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努力把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随着旅游者需求的改变和旅游业的发展,特色鲜明、具有原真性的农耕文化成为满足现代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美的旅吸引新时期国内外旅游者的重要特色旅游资源,农游动机,

耕文化旅游资源也成为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1

特色旅游及特色旅游资源

特色旅游是以旅游目的地特有的资源、文化、环境等为面向特定客源市场发展起来的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依托,

参与性较强的某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且必须具有某容丰富、

种特定的主题和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特色旅游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世界性旅和旅游观念的变化,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特色旅游资源有着得天独厚、难以遮蔽、不可替代的个性特点2

[3]

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通过农业耕种所创造和积累的,与农业社会

[4]

有关的物质文化精神的总和。从广义上来看,农耕文化是

对农业社会时期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总称,既包括法律、法规和各式各样的规则,也包括社会风习惯、价值形态等。俗、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过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农耕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构成了我国传统的价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伦理道德,对当今我国社会值观念、

表现出强大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的生命力。这些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对农村的人际交往和同时也铸就了各地形社会风尚起着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特别是铸就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理式多样的民俗文化,

“天人合一”念,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激励人们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理想,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文化基础。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市场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及其开发利用不仅对于一个地区保持和弘扬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而且在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业经济可持重要意义,

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价值。3

成功模式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直是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的项目,特别是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日益受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到重视,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各

。特色旅游在国外已非常盛行,发

展也趋于成熟,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外有代表性的有英国博物馆旅游、法国学艺旅游、澳大利亚探险游、新加坡海底游等

[2]

;国内有代表性的有哈尔滨冰雪旅游、山西大

河南武术旅游、云南少数民族旅游等,还有一些国内院旅游、

外共同的形式,如乡村旅游、科技旅游、海底旅游、体育旅游等。

所谓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上形成的人无我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绝的能体现地方独特风格有、

的,对游客产生强烈吸引力的,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0CR096);黄

冈师范学院青年科研重点项目(2011CQ118);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XD20100712);黄冈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09cd149)。

作者简介陈丽军(1981-),女,湖北鄂州人,助教,硕士,从事旅游经

E-mail :[1**********]@163.com 。*通讯作者,济研究,教

E-mail :xiaqingli 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hgnu.edu.cn 。2011-08-12收稿日期基金项目

地结合地区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不同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乡村旅游的不同模式,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级,3.1

“农家乐”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成都成都市郫县友盆景、苗木等生产基地,积极发爱乡农科村依托当地的花卉、

“农家乐”成为我国旅游模式的发源地。此展旅游观光业,

成都市近郊的区(市)县相继出现了利用庭院、堰塘、果后,

花圃、农场等农、林、牧、渔业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园、

引旅游者的旅游接待点,经营内容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餐饮、茶水、棋牌服务,逐步发展为提供观光、运动、休闲、息、

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养生、会议等综合服务。目前,成都“农家乐”的特色类型主要包括农家园林型、观光果园型、景,“吃农家饭、花园客栈型4种品农家菜、住农家区旅舍型、

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为其共同的特色。经过院、

20多年的发展,“农家乐”成都近郊以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在发展规模、经济总量增长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发展水平、

[5]

也正在向纵深层次发展,旅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农家乐”

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地处皖浙赣交界的江西婺源已被国内外“中国最美丽的农村”,誉为其古村落建筑是当今中国古建筑最完好的地方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遍布乡野保存最多、

的古民居建筑以及幽静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婺源独具特色的使之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之一。魅力,3.4

云南哈尼梯田

梯田旅游是一种以乡村梯田景观及其

[7]

因其本身所具有文化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资源吸引型旅游,经济、社会效益而备受关注的生态、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

“山中,哈尼梯田文化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被民族学家称为

[8]

与群众生地农耕文化的最高典范”。哈尼族世代相承的、

如传统表演艺术、民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俗活动、礼仪、节庆和传统手工业技能等文化要素,与独特的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旅梯田景观的有机融合,

哈尼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游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高,特别是2004年4月,在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哈尼梯田首次以文化景观项目的名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尽《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被正式列入管未获通过,

哈尼梯田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不断提高,对外影“中国红河元阳哈尼梯每两年一度的响力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成为云南省向海内外游客展示元阳多姿田文化旅游节”

多彩的哈尼风情及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哈尼梯田的旅游效益逐渐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4

结语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日趋多样个性化;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省份已经把旅游业确定化、

主导产业,旅游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此背为支柱产业、

只有依托地区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形成差异景下,

才能实现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农耕文化是中化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个性和共性相结合国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的原则开发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是实现农业多功能的有效途我国农耕文径。从目前我国各地较为成功的具体模式来看,

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主要处于文化观光型阶段,游客参与度低,内容较为单调,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都有待提满足旅游者高层次的高。加大文化体验型产品的开发力度,

精神文化需求,是未来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1]祁丽,[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谢春山.特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2008(1):48-50.学版,

[2]谢玉洪.世界各地的特色旅游[J ].绿化与生活,2004(6):35-37.[3]张述林,J ].重庆科技学院学李俊.长江三峡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0(13):100-102,105.报:社会科学版,

[4]罗建军,J ].山西雷锦霞.山西省农耕文化及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浅析[

,2009,37(11):74-76,82.农业科学

[5]刘沙.成都近郊“农家乐”[J ].安徽农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38(14):7324-7326,7453.业科学,

[6]白露,J ].价值工程,2010张晓红.古村落旅游开发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23):30-31.[7]王浩,——基于国叶文,薛熙明.遗产视角下的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开发—

[J ].旅游研究,2009,1(3):23-27.内外梯田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8]罗继霖.浅谈元阳哈尼梯田的旅游前景与开发保护[J ].蒙自师范高等

2003,5(1):66-70.专科学校学报,

游者由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和感受不同于城市文明的乡土文化。3.2

北京民俗村

北京郊区农村民俗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以北京郊区农民充分利用区位、生态及及社会力量的推动下,

适应城市居民观光休闲的消费需求,大民俗文化资源优势,

力发展以突出乡土气息和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旅游,形成了“吃农家饭、以住农家屋、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民俗风”为“农家乐”的不同之处主要内容的特色乡村旅游。与成都的

“农家乐”,虽然北京民俗村同样也可以称为但北京这在于,

森林公园、些郊区农村不少都是以历史古迹或自然风景区、

地质公园为依托,且郊区农村各区县的文化都是有着浓厚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门头沟民间地域性特色的民俗文化,

音乐和舞蹈丰富,顺义区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项目众多,怀柔、延庆和平谷民间舞蹈较为盛行。根据北京民俗旅游的,“十一五”“一村一品”发展特点期间,北京市旅游局实施了工程,以期进一步提升京郊民俗旅游的品质和档次,表明北“农家乐”、趋同化的统一模式向内涵式京民俗旅游正由大众的特色模式转变。3.3

皖赣古村落

古村落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

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前正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

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发的热点之一。古村落旅游是以古民居建筑、寺庙宗祠、文物古迹、民俗服饰等为物质载体,以古文化氛围为旅游体验的一种综合性文化旅游产民风民情、品

[6]

。以民居建筑、民俗服饰以及字画楹联等为代表的物质

文化景观是古村落旅游的最主要物质载体,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要素。皖赣两地在徽州文化熏陶下造就出来的大量形态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近、

和较高的历史、艺术、建筑和科学价值,成为我国古村落旅游的典型代表。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早在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好的传统风貌,

吸引着数以百界遗产委员会上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