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_芦苇湿地
 

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_芦苇湿地

发布时间:2019-08-03 09:55:53 影响了:

浅析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的植物造景

摘要:对西溪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调研,了解芦苇种植布局,从生态、功能、美学、文化等方面分析芦苇在西溪湿地中的作用,并对其设计理念和手法上进行具体研究分析,探索科学而合理的湿地景观植物选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关键词:西溪湿地,湿地植物,芦苇,植物造景

1.绪论

1.1研究目的及研究就意义

1.1.1研究目的

城市湿地公园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相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实践的快速升温,其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滞后,从而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进一步发展。湿地植被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是构成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要素。而前人对湿地植物的单种植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这方面存在不足,而对芦苇的研究就更少了,大部分作品对西溪湿地植物的研究都是大而泛的,所以我选择了从小的方面来分析,从而希望能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本课题通过对西溪湿地公园相关景区经行实地调研,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阅读,将西溪湿地公园中芦苇成景之处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归纳,并将现有相关湿地植物理论基础上抽离对芦苇造景新的认知。本次实地调研主要以有物可考的景点为主,并结合测量结果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以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对现在或曾有的芦苇景观营建手法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总结。由于时间季候关系,对那些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却无实景可考的因芦苇成景处,则采取史料研究的方式,挖掘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

1.1.2研究意义

在城市湿地造园活动中植物造景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的植物造景看重的是所谓的生态效益和新美观,而对植物景观文化意蕴的营造却很薄弱,大量使用外来植物。本课题研究中把“芦苇造景”当成一个概念提出来,首先是肯定了芦苇在湿地景观营造中的地位,再就是提供一种新的综合研究思路,意图从芦苇景营建一个小角度出发,逐步延伸到湿地景观中植物造景手法的研究,以小见大,同时希望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对以后对其他湿地植物造景手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研究区域概况

1.2.1西溪湿地概况

西溪湿地历史悠久,它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是在一千多年农渔耕作用下形成的城市边缘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1.2.2西溪湿地湿生植物的概况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而湿生植物在着水网交错湿地景观占有主要地位。据相关研究调查,西溪湿地共有水生植物100种,属38科,其优势种为芦苇、芦荻、再力花、茭白、旱伞草、慈菇、菖蒲等7种;,西溪湿地公园湿地植物丰富度较低,从分布来看,大部分湿地植物群落位于水塘岸边,在水位较低的水塘中,植物群落分布较为分散,在水

塘岸边和中央均占据一定面积。

为了体现公园的湿地植物特征,在公园除保留大面积的芦苇湿地外,还人工种植和恢复了许多典型湿地植物群丛,如野茭白+睡莲、野茭白+梭鱼草+莲、再力花+水花生等。除了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还有美化环境、营造景观的效果。在这方面,西溪湿地公园是目前国内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2芦苇造景的设计理念

2.1生态性

西溪原属农耕区,是在多年农渔耕作用下形成的城市边缘次生湿地,芦苇本是其乡土植物,适应性较强。其生态习性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温、抗倒伏,笔直、株高、梗粗、叶壮、成活率高。能达到短期成型.快速成景,生命力强、易管理、适应坏境广。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西溪湿地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形成西溪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湿地植物就是其中特色之一。西溪湿地公园中大部分芦苇都是尽可能少的干预原有地形、地貌,通过采取适当措施保留下来的,尽可能的保护其生态环境

2.2功能性

2.2.1生态功能

芦苇由于其生命力强,适应环境广,常用作水面绿化、河道管理、净化水质、沼泽湿地、置景工程、护土固堤、改良土壤之首选植物。

2.2.2经济价值

芦苇可谓全身都是宝。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具。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也可食用。花絮可作扫帚,也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它能“解诸肉毒”。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葡萄糖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芦苇嫩茎的内膜常用来做吹奏乐器笛子的振动膜,称“笛膜”。苇梢碎叶也可以用来驱寒取暖,当柴烧,烧火做饭。2.2.3辟邪灵物

芦苇在古代也可用来辟邪,用芦苇制成的绳索即古书所说的“苇索”、“苇茭”很早即被作为辟邪灵物。传说神荼、郁垒曾在度朔山上大桃树下用芦苇绳索捆缚恶鬼,后来皇帝仿照此举,创设了“悬苇索以御凶魅”等一系列法术,这个著名的神话意味着苇索辟邪法同桃木辟邪术一样,都是非常古老的巫术形式。据说夏人便已习惯挂苇茭,后至汉代以至魏晋时期都比较流行。

2.3历史性

西溪湿地公园的大部分芦苇是历史遗留的,现在园林建设中,有意识的保护古建、古树名木、但对湿地植物遗留的保护还有些滞后。西溪湿地不像其他湿地建设为达到美观而大改建,先挖后栽的手法,而是适当的保护了原有湿地植物芦苇,这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

2.4文学性

芦苇具有丰富的文学含义。在古代有相思之意,蒹葭者。如《诗经·秦风》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同时也有了野趣之意,如戴复古《江村晚眺》中描写道:“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同时芦苇还是平凡而自由的象征,天才的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鲍安顺在他的《十月芦花》里这样解释道“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而优美,低头而轻松,沉思而快乐……”而我觉得芦苇不仅如此,同时也是顽强的象征。芦苇易生易长。每年冬天被全部砍光或凋败,第二年春天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又长出新的芦苇,一年又一年,总是生机勃勃,就如诗中所写的革命精神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西溪湿地公园中芦苇的文化也随处可见。如西溪十景中的“秋雪庵”,“茭芦田庄”,“茭芦庵”“泊庵草堂”等都有着深深的芦文化。

秋雪庵始建于宋,初名

图2—1秋雪庵及环境平面示意图

茭芦庵,又名正等院,西溪历史上的著名寺庵之一,是文人墨客雅聚切磋诗艺、书画之所。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驻屯于杭州西溪湿地一带,因奉祀所需,于龙驹坞建正等院。明万历初年(1573),正等院释如觉将院迁往河渚,初名正等庵。明末整修时,由董其昌题额。传说交芦庵是茭芦庵是董其昌题名误书

茭芦田庄这是由交芦庵位于此并结合其农事田庄而命名。现是西溪主要的农事体验区域。

除此之外到处的楹联匾额,也点拨着昊天心语,随处可见芦文化,如梅竹山庄“虚阁”的“溪漾轻舠,昼邀竹影夜邀月;韵催白雪,秋着芦花冬着梅”;西溪草堂“快雪堂”的“烟水一泓梅乍放;荻花四面鹤频来”;高庄“和鸣书屋”的“清酒边,满纸春云润屋;芸窗外,一溪秋雪摇空”等,都体现了芦苇文化对西溪“景观”的影响。

2.4特色性

在许多湿地都应用芦苇,但西溪湿地中的芦苇有其特色性。西溪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还有由于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芦苇长得也非常茂盛。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

西溪的芦苇以天然质朴为美,其也体现出西溪的特色:“冷、野、淡、雅”。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置身于芦苇荡中,偶惊数只水鸟,远离城市的喧嚣,一片悠然而宁静。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芦苇本是田野间的乡土植物,在这水网密布的西溪湿地中,泛舟由于溪径,两旁芦苇丛生,野趣盎然。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西溪芦苇野趣横生,虽质朴但不平凡,淡泊而致远。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如西溪景点中的“泊庵草堂”,“秋雪庵”“交芦田庄”“交芦庵”,三堤十景中的“秋芦飞雪”“蒹葭泛月”等都体现了西溪中芦苇的浓郁文化。

另外每年11月—12月都会举办特色西溪听芦节,西溪的芦花洁白轻盈,一经风吹,河渚两岸恍恍如有无数白头翁个个摇头而立。此时整个西溪宛如一副浓墨重彩的水乡秋景图,在这苍茫辽远、水波涟漪、秋雪飞舞的情景中,人们感受到的是浩渺、古寂、幽野之美。

3芦苇的造景手法

芦苇作为西溪湿地公园主要的湿生植物,在全园中应用很多,分布广,范围大,约占湿生植被的24·2%,主要的造景手法是片植、丛植、点植等方式与乔木、灌木及水生植物搭配营造植物景观,唯一比较缺失的是芦苇属于季候性较强的植物,主要观赏季节是秋季的“秋芦飞雪”,或是冬季的“败芦残雪”,春夏观之则无太大特色。

3.1片植

片植则是大面积的的单物种的种植而形成景观,如秋雪庵旁边的“芦苇荡”,大面积片植而形成,远观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一片白茫茫的意境,可泛舟穿行于其间,微风吹来,花絮飘落,犹如漫天飞雪一般。

3.2丛植

丛植则是指在水边一丛丛密植而形成的连续景观。西溪景区水网密布,溪、河、湖、港、湾、塘棋布,河港纵横,水塘相连,这给芦苇的丛植景观提供优势环境。芦苇大部分分布于溪、河、湾及塘的水岸边,作为水与陆地的过渡地带。泛舟游溪,穿过密布的水网,两旁芦苇丛生,野趣盎然(见图3—1)。并结合下层的水草,上层的乔木,丰富林冠线,增加景观层次(见图3—2)。

图3—1溪岸丛植立剖透视示意图图3—2水岸边质感、层次对比示意图

3.3点植

点植则是与其他植物搭配,点缀种植丰富景观效果。如与水花生搭配(见图3—2)植于岸边和木栈道旁边,增加质感,丰富景观层次;与竹搭配形成芦竹群落;与桑树搭配形成“芦白桑青”的色彩对比景观效果;还与同类的挺水植物千屈菜、香蒲、再历花(见图3—3

)等搭配形成一片的野趣景象。

图3—2芦苇+水花生示意图图3—3芦苇+再历花示意图

4以绿堤为例分析芦苇的景观空间营造

“绿堤”是西溪“三堤”之一,也可以说是湿地植物园,是一条东西向的长堤,全长1600米,宽7米,两侧多接鱼塘,鱼塘里多种植芦苇,净化水质,为鱼提供良好的野生态环境,在达到景观优美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是西溪的一条生态堤与杭州市打造生态城市相呼应。

在绿堤西侧的水生花园展示区中,曲折的木栈道有从池塘中穿过(见图4—

1),仿若芦苇荡和溪游湿地的结合版,具有呼应和象征用意。芦苇有沿岸布置,有植于木栈道一边,屏蔽视线,将人视线引向另一边开阔的水面中荷花及浮水植物,有时作为空间界定,又在停留平台环三面而植,形成郁闭空间(见图4—2);有时有两面植,留正前面戏水远眺,时而偶植于远处与千屈菜,菖蒲搭配形成

天际线,时而又点植于岸边,彰显野趣;时而从植于水岸过渡水域陆地的

关系,与上层的乔木形成色彩和质感对比,同时增加层次,丰富同林冠线。图4—1—1平面图示意图图4—1—2

塘中木栈道立剖面示意图图4—1—3植于道路两旁剖立面示意图

图4—2空间及视线引导示意图

而在东侧水生花园的外围则利用已毁鱼塘埂恢复大面积芦、荻等西溪特色植物,创造鸟类的栖息地,同时展现“荻花胜雪”的美景,达到生态和景观的双赢效果。

在经济湿地作物区中,以种植西溪乡土经济、水生植物为主,通过降低塘基、沟通鱼塘、营造缓坡等手段创造各种生境,种植芦苇、菱、茭白、慈姑、芋等乡土经济水生植物,由于芦苇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其大面积片植,在得到经济价值之前,也形成了较好的景观价值。

包家埭亚热带湿地植物展示,芦苇除了与竹结合界定空间,同时也用

于文化景观的营造,在一些停留平台设“茅草亭”(其顶上茅草是芦苇),并在其周围片植或丛植着芦苇(见图4—3),依稀仿若呼应着芦苇丛中的“交芦庵”。这虽是二期扩建工程,但其主要理念仁紧密呼应着西溪的历史文脉,这就是绿堤的特色:新景观,新生态与历史文化的结合体现。

图4—3茅草亭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小结与讨论

行在西溪,走在西溪;不管你是去调研,还是去游赏;你一个人也好,跟团也可;无论在何处,左一眼的芦花漫漫,右一眼的秋荻瑟瑟。而且西溪的芦苇运用也很有特色,应用的广而不滥,多而不泛,不仅通过芦苇表现出了西溪的“冷、野、淡、雅”的特色,而且还形成了以芦苇为独有特色的景观和文化。

通过调研,参考资料及总结,对于湿生植物的选择和造景,笔者有以下几点小结,以供借鉴和讨论。

1)植物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生态性,尽可能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生长的乡土植物,满足“适地适树”的原则。不可只为了景观效果而盲目的引进不适合该环境生长的新植物。

2)湿地植物的选择要注意满足其功能性。本着环境功能的需要而选择合适的植物,是为净化水质,还是护坡固堤,还是纯景观效果等都要依据其功能而选择最适合的植物。

3)湿地植物的选择要注意营造其美学性。按照其主题布局,遵循植物搭配种植的手法,形成色彩、质感对比,意境空间营造从而达到美景观的效果。

4)湿地植物的现则要注意符合其历史文化性。尽可能的保留历史遗留植物,并选择符合其历史文化主题的植物,还原其本真景象,而不是刻意去捏造、附会。参考文献

[1]杨倩李永红,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构建—以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为例,

中国园林,2007,6

[2]徐利平刘慧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资源调查,浙江农业

科学,2008,5

[3]吴彩云夏宜平.杭州园林水景的水生植物调查及其配置应用[J].

中国园林,2006,1

[4]谢艳虹,关于中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实践研究_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规划为例,风景园林,2008,7

[5]李永红杨倩,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_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

中国园林,2009,11

[6]曹晓,刘红玉,李玉凤,郑囡,西溪湿地公园湿地植物群落及其与水环

境质量的关系,生态与环境农村学报,2011,27(3):66—67

[7]刘扣,生江燕,方宝生,西溪湿地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解析,园林工程,

2010,7

[8]俞宸亭,芦花飞雪,九州游记,2009,02

[9]浙江天堂园林园艺有限公司.西溪湿地二工区五标段植被自然化配置方

案建议,2005

[10]芦建国,徐新洲,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_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_西湖西

进湿地为例,风景园林,2007,21

[11]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