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

发布时间:2021-04-29 08:45:37 影响了: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

  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贵州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黔南工业化进程中做出独山贡献!。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一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培育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医药食品、清洁能源、轻工制造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全县共有上市公司1家,规模工业企业39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1.88亿元、增长10.4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5.2%,排全州第6位,工业增值税1.64亿元、排全州第4位。

  回顾罗甸“十三五”工业发展历程,纵比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横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规模总量小,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不力。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只有39户,仅占全州的4.46%,工业经济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7.5%下降至2020年的21.1%。

  二是园区管理改革滞后,运营机制不活。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信局、投促局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力量统筹整合不够到位,管理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工投公司开发运营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距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园区实体化、企业化、市场化改革差距还比较大,一定程度影响了园区加速发展。

  三是服务效能亟待提升,营商环境不优。虽然境内两条高速相继开通,交通区位明显改善,但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配套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客商投资的意愿本身就不强。加之,2020年我县营商环境综合测评排全省57位、全州11位,没有达到硬件不足软件补的效果。

  四是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主导产业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低、规模小、链条短,产值过亿的规模企业只有4户,除信邦公司外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竞争优势不突出,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五是产业大招商力度不到位,推动工业大突破能力不足。近五年来,全县上下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把主要精力聚焦到扶贫开发和农业农村工作上,对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干部得到锻炼较少,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园区管理、公司营运方面人才匮乏,推动产业大招商、工业大突破的能力不足。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全省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最坚定的决心、最有力的举措、最过硬的作风、最优强的队伍,全力推进产业大招商,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按下一步计划,力争到2023年、确保2025年前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5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75户以上,累计工业投资70亿元以上,工业税收达3亿元以上,实现五个“翻一番”目标,完成倍增计划。确保“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占GDP比重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以上,打造十亿级产业3个以上,五亿级产业2个以上,培育亿元企业10户以上。

  今年,是实现工业“翻番”目标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细化目标、强化措施、挂图作战,确保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8%以上、力争达到2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户,完成工业投资26亿元,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确保工业大突破行动实现良好开局。

  第一,全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着力解决发展支撑不力的问题。

  紧盯医药食品、清洁能源2个主导产业和4个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和强力推进《罗甸县工业倍增行动方案》。

  一是突出优势,做大做强医药食品产业。紧紧扭住信邦公司这个龙头,围绕强链补链招引配套企业,力争新增入规医药食品企业8户,到2025年,医药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努力将医药食品产业打造成十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抢抓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送出通道建设和光伏电站指标支持,加快项目建设,确保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到达1000兆瓦以上;确保今年10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着力加快蒙江流域梯级电站技改扩能;力争新增入规电力企业8户,到2025年,清洁高效电力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努力将清洁能源产业打造成十亿级产业。

  三是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在全力培育两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推进新型建材、轻工制造、珠宝玉石加工、基础材料(工业硅)等四个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力争规模企业达到60户,尽快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第二,全力推动园区改革发展,着力解决机制不活的问题。

  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突出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和园区管理改革,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提升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强化园区平台建设。以城西和边阳工业园区为重点,以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扩容提质为牵引,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拓展园区承载空间。

  二是深化园区管理改革。着力推进园区去行政化改革,优化内部机构设置,突出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职能,实施“扁平化”管理,健全园区考评激励机制,注入发展活力。

  三是大力推进实体化运行。采取“园区管委会+工投公司”运行模式,今年财政预算2000万元成立工业投资基金,做实公司资产,提高公司市场运营能力,积极争取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融资支持,想方设法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第三,全力提升服务效能,着力解决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力实施《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我县营商环境痛点堵点,全力开展营商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一是着力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认真清理甄别政府涉企合同,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项目工程款,兑现招商引资政策,树立诚信政府良好形象。

  二是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围绕“三减一降”(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降成本),重点对2020年全省排40位之后的政务服务、办理建筑许可、纳税、获得信贷、获得用水、获得用电等6个指标开展集中整治,整体提高涉企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三是着力强化企业服务。持续推行领导联系企业和“特派员”制度,扎实开展“双服务”活动,及时有效解决企业落地、建设、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减少对企业的干扰,让企业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

  四是着力加强监督考评。建立营商环境义务监督、随机抽查、督查暗访、综合考评机制,通过强化监督考评倒逼管理优化提升。

  第四,全力强化攻坚举措,着力解决产业招商合力不足的问题。

  认真落实《贵州省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对标对表、细化方案、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全力攻坚,千方百计完成“三年翻番”目标任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调整充实产业大招商领导小组,按“四化”组建4个招商专班,聚焦重点区域设立3个对外招商联络站,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招商突击队,认真制定《罗甸县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着力完善责任落实、协调调度、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全县上下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重点目标,注重精准施策。围绕“四化”认真谋划产业项目,认真编制“两图两库”,紧盯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地区,聚焦医药食品、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和养生养老等主导产业和重点特色产业,研究目标企业,通过领导带头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强上门推荐、对接洽谈,提高成功率。今年计划完成新引进省外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类项目32个以上,其中工业产业项目16个以上;新增产业项目到位资金37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业项目到位资金达18.5亿元以上。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搞好全程服务。围绕产业大招商和工业大突破两项行动,整合县内现有人才,积极招引紧缺人才,以最优强的队伍为两大行动搞好组织保障。围绕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投产达产,搞好项目手续和用地、用水、用电、用工、融资等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

  总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攻坚举措,以营商环境大提升推动产业大招商,以项目大建设支撑工业大突破,全力加快罗甸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二

  “十三五”时期,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州战略部署,着力抓招商、扩规模、调结构、稳增长,工业总量提升加快,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园区平台加速成长,工业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但从规模总量、产业结构等方面看,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工业规模总量偏小。“十三五”期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虽始终保持在10%以上,但直到202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仅为135亿元,仅占全州9.8%。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2020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7%,但铁合金等传统重工业占比超过工业总量的60%,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三是产业链条较短。现有的五大支柱产业,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产品低端化等问题突出,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营商环境不够优化。近年来,我县工业发展的基础配套和要素保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受遗留问题影响,营商环境受创,影响了企业投资和发展的信心,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下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州部署,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具体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工业倍增,解决体量小的问题,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求突破。我们将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聚力构建“2+4”新型工业发展体系,奋力实现“六个大突破”。

  一是壮大主导产业。着力实施两大主导产业提质行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施总部经济战略,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突破发展;持续支持冶金企业技改升级,推动产业产品向高端转型,持续巩固基础材料支柱地位。实施四大特色产业倍增行动,重点推动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生态特色食品四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4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27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70亿元,工业规模总量实现倍增。

  二是育强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建溢机器人、标准电机等高科技企业发展成为龙头标杆,重点支持金孟、恒鑫等集团做大做强,实现基础材料集团化发展。同步抓好上峰水泥、元诚轴承等特色企业培优育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到2024年规模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20家,打造10亿级企业5家以上,5亿元级企业10家以上。

  三是延伸产业链条。紧盯“2+4”产业招引一批领军企业落地独山,形成聚集效应。围绕微型马达、智能终端领域,完善产业链,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持续推进基础材料转型升级,建设“煤—电—冶”一体化循环产业园;引进配套产业以及下游龙头企业,做大轴承产业基地;依托水泥、玻璃、石材等产业优势,推进“黔石出山”,建设建材产业园;稳步推进卓阳、华电、中核等光伏项目,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

  四是实施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能、产品质效。支持东锑、法拉第等重点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实施“万企融合”行动,加快大数据与工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争创“专精特新”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打响独山轴承、电机等品牌。力争到2024年,“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50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上。

  二、突出产业招商,解决链条短的问题,在产业集群发展上求突破。立足独山区位优势,把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机遇,聚焦“2+4”产业体系补链、延链、强链。

  一是抓专班领衔。围绕“四轮驱动”,建强主要领导领衔招商行动专班,明确“一条产业链、一位分管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名特派员”机制,压实招商责任。强化跟踪服务、驻点招商,重点促成标准电机、法拉第总部搬迁,华电、中核、中林等央企项目落地。

  二是抓重点区位。主动对接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提升工业招商质效;发挥独山农业发展优势,用好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全省生猪产业聚集突破区等牌子,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农旅结合招商;紧盯央企、500强企业,加大“旅游+”康养文旅产业招商力度,盘活现有景区资源。

  三是抓产业配套。聚焦我县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生猪养殖等重点产业,引进一批上下游优质企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同时依托我县香港产业园、麻尾工业园区等载体,集中引进一批关联和升级项目,提升特色产业能级。

  三、突出项目服务,解决保障弱的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求突破。紧扣“贵人服务”营商环境品牌打造,转变作风,优化服务,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优化项目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县领导领衔、科级干部包保、专人代办服务制度,为重点企业项目落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精准服务。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千方百计运用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完善基础配套,在降低物流、用电等成本上实现突破。加大上跑力度,帮助企业争取产业基金,扶持现有企业壮大,形成示范效应,推动筑巢引凤。

  三是强化诚信建设。深化诚信独山建设,出台“营商环境十严禁”等制度,坚决整治各种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四、突出园区建设,解决活力不足问题,在产业平台提质上求突破。集中力量打造独山经济开发区和麻尾工业园区,推进园区联动互补,实现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一是推动差异化发展。按照“一园一主导”部署,强化规划引领,独山经济开发区以贵州香港(独山)合作园区发展为平台,吸收港资、外资聚集发展。麻尾工业园区以国际物流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平台,建设南向开放桥头堡。

  二是深化园区改革。深入推进“管委会+运营公司”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园区去行政化,实现市场化运作,激发园区活力。

  三是提高产出效益。着力盘活现有的闲置标准厂房,深度清理“僵尸企业”,推行“亩产论英雄”等考评机制,提高园区产值,到2024年,实现亩均产值300万元以上,把园区培育成为产业聚集区、经济增长极。

  今年,我县将严格落实省州工作部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扭住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精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力争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20%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工业投资总量38亿元以上,新引进产业类项目30个以上,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为2024年实现工业倍增打牢基础。

  我县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贵州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黔南工业化进程中做出独山贡献!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三

  省委明确,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实现“六个突破”。州委提出,把实体经济作为“六大引领工程”的第一引领工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四个轮子”的首要驱动轮,推动工业大突破、大发展。

  下面,我从6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长顺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情况。

  第一、把“形势”认清,抓住发展机遇

  近年来,长顺的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9年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构建了“一园三区”工业发展格局,形成了装配式建筑建材、特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优势产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长顺的工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期,有“四个突出短板”:一是总量小。去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7.21亿元,占全县GDP比重的20.2%。二是层次低。产业结构以建材、农产品初级加工为主,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仅10.8%。三是龙头少。全县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共31家,中型企业仅有2家(联韵、宏安),缺乏产业龙头带动。四是链条短。企业之间单打独斗,产业协作水平低,没有形成链条。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加快新型工业化具有“四大发展优势”:一是政策机遇优势。国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全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新型工业化,全州实施“六大引领”工程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为我们带来了政策机遇。二是交通区位优势。我县毗邻贵阳(贵安),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突破,区位优势迅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产业基础优势。我县新型建筑建材、特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都是省州明确的主导产业,通过发展积累有了一定产业基础。四是发展环境优势。我县干事创业的氛围向上向好,营商软环境、基础硬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我们还有贵阳市对口帮扶的区域合作优势。总的看,长顺工业大突破,有基础、有机遇、有优势,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的工业支撑。

  第二、把“定位”找准,明确主攻方向

  长顺发展的潜力在贵阳(贵安),长顺工业的未来也在贵阳(贵安)。在发展定位上,我们围绕建设贵阳(贵安)产业承接配套服务基地,全力扩大工业规模总量,不断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在产业选择上,我们紧盯“两贵”工业上下游产业链,突出现有的新型建筑建材、特色食品加工、纺织产业等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在目标任务上,到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实现倍增目标。今年作为开局之年,我们将围绕工业倍增行动作战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0户以上、工业投资总量40亿元以上,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和亿元以上项目各2个以上。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客观辩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总量小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这需要我们首先要做大总量,同时,保持战略定力,为下一阶段更好发展预留好空间资源。二是处理好付出与回报的关系。现在招商引资竞争非常激烈,要综合算好经济账,确保付出和回报相匹配。三是处理好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关系。省州要求每个县明确1-2个主导产业,这是我们推动产业聚集发展的努力方向,但就我县现阶段而言,在主攻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非主导产业的优质项目我们也要全力争取。四是处理好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龙头企业肯定是我们希望的,找来一个龙头企业就可以带来一个产业,但现阶,我们将更立足于招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第三、把“平台”建强,深化改革创新

  我县威远工业园区分为威远、广顺、鼠场3个分园,是我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一是深化园区改革。按照“突出主业、精简高效、强化服务”的原则,进一步精简优化“管委会+实体运营公司”组织架构,把园区管委会的主责主业聚焦到服务企业和招商引资上来,推行“集中代办”服务,定期梳理企业问题清单、限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把实体运营公司的主责主业聚焦到综合开发、综合配套、综合服务上来,注入一定的资本金,依法授予部分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做大资产实现稳定现金流,推动运营公司实体化、市场化发展。二是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对园区规划进行精准修编,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把产业布局与空间规划深度融合。三是构建开放协作平台。依托东西部协作和贵阳(贵安)帮扶机遇,在工业园区采取“园中园”“定制园”等方式建设开放协作平台,吸引龙头企业、优质项目落地,助推工业发展转型升级。比如,我们与贵安合作建立了“贵安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长顺分园”,与贵阳合作建立了“贵顺新型建材产业园”,推动主导产业提质提效。

  第四、把“抓手”攥牢,抓招商抓项目

  招商是抓工业的“生命线”,项目是抓工业的“牛鼻子”。我们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快速掀起“外出抓招商、在家抓项目”的热潮。一是抓招商。用好领导干部带头招商、链条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等做法,今年力争招引企业32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8亿元以上。紧盯项目谋划抓招商,提高专业化水平,认真研究贵阳(贵安)和我县主导产业,突出补链强链延链招商,认真研究谋划项目,建好项目库,实现精准招商、主动招商。紧盯贵阳(贵安)抓招商,组建贵阳(贵安)招商专班,加强沟通协作,聚焦贵阳(贵安)产业发展动向,动态掌握信息,精准做好产业链配套。紧盯优强中小企业抓招商,招龙头企业肯定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但大项目招商条件高、配套成本高,现阶段我们坚持大小并举,大力引进“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快速做大工业总量。紧盯产业转移抓招商,结合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扩大内需的机遇,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比如,我们通过以商招商,从广州一次性签约引进了贵纺制衣、飞霸电器等10家企业,有效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二是抓项目。围绕在谈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推进、竣工项目抓投产,实施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四率”行动,全力推动华润建材、绿投等25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工业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三是优环境。开展“整治一批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曝光一批营商环境负面案例、清理一批政府违约合同、优化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梳理一批惠企政策清单、培训一批服务企业项目干部”的“六个一”专项行动,对重点项目推行“一站式、代办式、保姆式”服务,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营商高地,营造人人爱商、亲商、清商的发展环境。同时,抓好现有企业的提质增效和千企改造。

  第五、把“要素”用好,优化配置资源

  要素保障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重点围绕“地、钱、人”系统做好要素保障。一是强化用地保障。坚持“亩产论英雄”,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租让并举、先租后让”思路,统筹做好工业用地保障。全力推进“僵尸企业”清理,依法依规处置园区低效闲置土地。采取市场化方式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二是扩宽融资渠道。围绕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积极争取省财政70亿元工业发展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千方百计加大与上级部门、金融机构、市场企业沟通对接,帮助企业用好信贷产品,切实解决过桥、担保等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工业投资力度,今年,县财政预算安排2000万元工业发展引导资金,撬动吸引社会资本的更大投资。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围绕工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健全完善人才招引政策。依托北邮大、贵阳理工等帮扶机遇,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管理人才。注重工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吸引一批人才、带来一批团队、带出一个产业。

  第六、把“责任”压实,强化党的领导

  坚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大抓工业,像推动农村产业革命一样推动工业产业革命。一是选优配强队伍。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都是人的问题,所以要把最优秀的干部和人才放在工业战线,调优配强工信局班子和园区班子,优化机构职能设置,使其融合协调、职责明晰、考核激励、高效运转。二是专班化推进落实。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十四五”时期的第一发展工程,组建由党政主要负责人领衔的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用地保障、金融支撑、用工保障等若干专班,确保集中用力、高位推动。三是提升能力本领。围绕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主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工业理论大学习、调研大深入、素质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培育锻炼一支学习型、创新型、落实型干部队伍,提升干部学习工业、钻研工业、发展工业的能力水平,培育一批工业行家里手。四是从严督查考核。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新型工业发展调度、观摩、考评激励制度,让抓工业形成鲜明导向,在全县营造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接下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州委的安排部署,特别是德智书记的讲话要求,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大发展、大突破。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