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武汉城市圈发展迎来破局机遇
 

《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武汉城市圈发展迎来破局机遇

发布时间:2021-07-23 11:03:43 影响了:
  新一轮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政策涉及多个方面,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是重点内容。以下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武汉城市圈发展迎来破局机遇资料,欢迎你的阅读。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审议了《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支持武汉、长株潭、郑州、合肥等都市圈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武汉多个政府部门了解到,《指导意见》已经下发,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方案。
 
  站在中部地区城市圈发展的风口上,武汉城市圈最近动作不断。5月19日,武汉城市圈9家城市——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以及潜江举行首次联席会议,通过了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包含多项实质性措施和项目。
 
  次日,湖北设立10亿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成果转化基金,希望以城市圈中经济发展靠前的“武鄂黄黄咸”(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为基础,以科创走廊为抓手,投资区域内光电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同城化产业发展。
 
  在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发展已超过15年,虽然在交通、产业、市场一体化上取得一定进展,但一直面临着一体化进程缓慢、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面对机遇,武汉城市圈发展是否能够破局?
 
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不平衡
 
  全球范围来看,城市圈或城市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美国的东海岸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整个城市群面积占美国的1.5%,承载了美国约2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日本的首都圈以东京为中心城市,以6%的土地承载了6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xx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分析,从国内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强劲的地区,也有中心城市和它背后的圈群为依托。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GDP达到11.1万亿元,基本以“研发在沪,生产在外”的思路进行产业优化布局,用圈群的力量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广州佛山两个万亿级城市打造“全域同城化”,在城市之间探索财税分成机制,有助于两地的万亿产业集群建设。
 
  根据产业实力和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恒大研究院将全国24个100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圈,分为发达型、崛起型和起步型。上海、深莞惠、广佛肇等6个都市圈为发达型,功能布局优化;包括武汉、天津、成都、长株潭等在内的15个都市圈为崛起型,需要加强一体化建设,起步型侧重增强经济实力。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表示,和发达城市圈相比,武汉城市圈发展一直存在武汉虹吸效果太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020年,武汉城市圈9城GDP约为2.58万亿元,不到上海大都市圈的三分之一,也落后于苏锡常、广佛肇等都市圈。同处长江中游的长株潭城市群8城GDP超过3万亿元,高于武汉城市圈。
 
  从武汉城市圈内部来看,2020年武汉实现GDP1.56万亿元,占城市圈比重达60.6%,比2010年上升2.9个百分点,周边GDP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只有黄冈、孝感两市。
 
  而上海大都市圈,除上海外,苏州、无锡、南通、宁波等4城GDP均过万亿元。长株潭城市圈8城中,长沙GDP破万亿,GDP在2千亿元以下的城市只有娄底和益阳,岳阳、常德、株洲、衡阳等4城GDP超过3000亿元,湘潭达2000亿元以上,区域发展更为均衡。
 
  从人口流动来看,中部省份中心城市的“单核”效应也在武汉体现。武汉城市圈有10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但是缺乏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300万人口的大城市。
 
9城签协议共同推动“ 5同”
 
  “其实,武汉城市圈在资源、环境、经济等承载力指数方面,不弱于国内其他城市群。“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周阳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未来能继续承载的人口规模达600万,超过了环鄱阳湖、长株潭城市群总和。迫在眉睫的现实是,要把综合承载能力的“可能”尽快变成综合竞争力的“现实”。
 
  近年,湖北提出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其中“一主”不再局限于武汉一市,而是武汉要与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深化要素整合、产业对接等,加快同城化发展,进而带动湖北全域发展。
 
  xxx说,武汉城市圈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1小时通勤圈基本建立,初步实现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的融合,为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同打下了基础。
 
  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传统的纺织、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都覆盖了周边8市,而企业集团总部、研发和营销机构等高端部门向武汉转移和集中,逐步形成研发在武汉、制造配套在八市的产业布局。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武汉城市圈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81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38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4个、大学科技园3家、在孵科技企业超20000家。2020年,武汉城市圈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14.5%提高到2020年的22.8%,提升了8.3个百分点。
 
  “这些还不够,武汉城市圈要打破行政边界,内部的堵点,让各种要素能够自由流动。”xxx说,当前武汉城市圈还面临产业分工协作不密切、公共服务共享不畅通等问题,必须在省级层面建立联动机制。
 
  4月2日,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上,提出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就是1个城市”。4月7日,武汉城市圈区域协同立法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5月19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首次会议举行,9城签下协议共同推动 5 “同”: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包括共同编制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推动城市圈“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城乡通公交”,探索推行圈内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月票制”;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抓手,共建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联盟;探索总部经济、共建园区、飞地经济、联合招商等合作模式,有序转移一般制造业,构建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城市交通、文化旅游、就医服务等业务一卡通用。
 
  xx认为,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优势在于不涉及跨省,都是省内合作,打破行政边界的难度更小。城市圈各个城市的定位应该是协同发展、错位竞争,用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共同做大总量,从而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