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电影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心理学的现状
 

电影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心理学的现状

发布时间:2018-12-25 04:15:00 影响了:

  摘 要:电影心理学,作为一门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所产生的学科,其诞生并不晚于其他传统理论学科。早在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就发表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强调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然而,虽然有众多前人的抛砖引玉和将近百年的理论研究基础,电影心理学作为一门电影理论的分支学科,在我国发展却不容乐观。文章从电影心理学发展困境方面出发,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借此寻找能够使电影心理学得到长足发展的适当途径。
  关键词:电影;电影心理学;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40-02
  
  电影心理学的诞生并不晚于电影理论的其他学科,在国际上,自从有了电影这门艺术,电影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便应运而生。然而,虽然有着众多前人的抛砖引玉和将近百年的理论研究基础,电影心理学作为一门电影理论的分支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在电影理论走向繁荣的同时,电影心理学的研究却出现了发展滞后的现象,出现与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状况不相平衡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概念模糊
  电影心理学究竟是什么?它属于电影理论范畴还是心理学范畴?电影心理学到底研究什么?正是由于这些概念的模糊,阻碍了电影心理学这个边缘学科的建设,使其一直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所谓电影心理学,即根据心理学原理研究电影影像特性、电影创作原理和受众观影经验的理论。是以感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为依据,研究观众心理和影片心理效应的学科。
  电影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电影艺术与心理学交叉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心理学分为普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又分为军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心理学和艺术心理学等等。艺术心理学又可分为文学心理学、书法心理学、绘画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影视心理学等。而从艺术学角度来看,艺术学包括类型学、社会学、创作学、批评学、欣赏学和心理学。因此,电影心理学,从艺术角度讲,它是艺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从心理学角度讲,它又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虽然电影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但它不应该是简单意义上的二者相加或相交,而应该是一门独立的理论科学。对于电影心理学的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拿着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影片,而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立足于电影艺术的本体,对电影艺术的创作及接受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进行解析。
  二、研究力量薄弱
  电影心理学,是横跨电影艺术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不但需要研究者有深厚的电影艺术素养,同时还应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站在专业角度对电影创作加以心理学分析,从而引导电影艺术长足发展。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涵盖范围广阔,心理学知识也同样浩如烟海。因此,同时具备二者理论修养的研究者,少之又少。研究力量的薄弱是专业领域不能得到长足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电影工作者的角度来讲,随着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也在六代电影人的引领下逐渐演绎出自己的风格,成为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国文化产业中不可缺失的一环,电影领域的发展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各大专业院校每年会为国家电影产业输送大批专业人才,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电影人,都具备良好的电影理论素养,有着丰富的电影理论知识,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他们能精准的掌握从编剧到拍摄再到剪辑的每个流程,可以独立策划一部完整的电影。但是,这其中掌握专业心理学知识的电影人却为数不多。
  同时,从心理学工作者角度来讲,与电影产业中庞大的从业人数相比,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大约只有1万人,与我国有13亿人口相比,平均每13万人中才有一位心理学工作者,按人口比率居于世界末位。而与我们相对应的是,美国只有我们六分之一的人口,却有心理学工作者约20万人,按人口比率是我们的130倍。从这个悬殊的差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我国心理学工作的规模确实是比较小的。在如此匮乏的专业人口基数上,再去寻找同时具备电影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确实难上加难。
  既然在实践领域都缺乏能够横跨电影与心理学两个学科的专业人才,那么,在科学研究领域,能够通过客观的理论分析剖析电影艺术,得到系统科学的论述,并能够引导这门学科向前发展的专业人员力量则更为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是电影心理学停步不前的最大障碍所在。
  三、学科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高校将电影心理学设立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学科建设的滞后,也是电影心理学不能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其实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并不乏大批掌握了专业电影理论知识的人才,然而,掌握电影制作的理论知识并不代表能够拍出一部成功的影片;同样,能够策划一部影片,并不等同于电影已经取得了成功。
  那么何为成功影片?一部成功的影片,高票房是其成功的必然表现,但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才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一个值得长久思考的内涵保证了影片的价值所在。凡是成功的电影都是那种能在无意识层面上反映当时社会上具有决定性的动力群体的影片。 也就是说,一部影片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让观众通过表象的电影符号看到导演批判意识下所掩盖的非理性因素,使观众与导演能够通过这种无意识的沟通达到心理活动的交流。
  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导演,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电影理论知识,还要掌握部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在对自己的创作心理、思维活动、情感意识等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规律把握后,能够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阐释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现象,并能够对观众的心理活动机制产生影响。一部电影,能够调动观众的情感,使其沉浸在电影所透露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之中,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提升,进而使人潜意识的本能得到激活,使人受抑制的主要动因从隐秘处释放出来,通过与剧中人物思想行为发生“情节碰撞”,进行情感交流,使自己的内心情结得以揭示和展露,这样的影片才是一部完整的梦幻产品。
  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学科建设来讲,更为偏重电影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于心理学方面知识的普及,更鲜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传授的学科。这种学科上的界限,导致了人才领域的分离化,知识储备的狭窄化,和实践领域的单一化,从而最终导致了电影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四、指导思想错误
  电影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术性质的研究领域,首先,它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有其一定的专业划分和领域限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非大众的、非普及的学科领域,要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研究。
  作为一个具体的研究者,首先,他一定要非常热爱,甚至是偏好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譬如研究电影心理学,首先必须对电影艺术和心理学两个领域都具有相当的兴趣和一定的知识储备。
  其次,要科学的认识电影心理学的研究。所谓科研,是指利用科学的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为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电影心理学的研究也旨在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通过科学分析的手段得出电影艺术的本质规律,从而引导电影产业的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人类科学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认识人和发展人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拥有并能深切体会的,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严肃的学科。因此,当人们看电影时,能够通过客观的电影画面勾起自己的回忆,产生心理活动,体验某种心理现象,但那并不等同于每一个人都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的阐述和分析。同理,人们也许可以根据某部电影感受到某种心理现象,但对这种心理现象的表述并不等同于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能看出电影的表象并不代表抓住了电影的本质。
  虽然很多人在讲心理学,甚至有自己对于心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但毕竟作为一门学科来讲,心理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设备支持,对于电影心理学的研究更是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如果简单的依靠某些缺少严格科学考证的书籍来进行电影心理学的研究,必然会导致该研究领域的混乱。
  所以,对于那些具有极大热情但缺少专业理论素养的人群,应尽量鼓励并引导他们走上专业的研究道路,尽可能加大对该研究领域的投资,尽可能为这些电影心理学爱好者提供专业的研究条件,改变如今电影心理学研究工作基础薄弱和技术储备匮乏的现状,扩大该领域的影响力,使电影心理学的研究能重振旗鼓,展示勃勃生机。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心理学专业人员力量的薄弱和学科间的界限等因素,我国电影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发展滞后也势必会相应的反作用于电影艺术的发展。因此,加强电影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对相应学科进行建设与完善,是解决我国电影心理学研究滞后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需要其他多类学科的共同努力,努力探索出一个研究人们在电影创作与欣赏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机制与规律的艺术心理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 (德)爱因汉姆著.杨跃译.电影作为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3] (意)安东尼奥•梅内盖蒂著.艾敏,刘儒庭译.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4] 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