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一百个人的十年txt下载_一百个人的十年
 

一百个人的十年txt下载_一百个人的十年

发布时间:2018-12-27 04:12:40 影响了:

  杂志10年,是不断修正的10年。杂志10年,也几乎是户外成型的10年。从“竹杖芒鞋”的山水之约,到“武装到牙齿”的身体力行,当又回到“竹杖芒鞋”的时   候,浮云已经吹散,显现出了个人的精神和意志,这才是最坚韧的支撑。这里记录下这样的一群人:在山峦峻峰,是他们给了巅峰记忆;在楼宇之间,是他们制造了西梦江湖;因为有了他们无畏的守护,至善与纯净得以传递;古道险途,有铿锵步履临渊探寻,才得以感受前无古人的苍茫;那些无啊行者,给了我们不羁的视域;风乍起,追风者或已滑掠而过,或在岩壁间引臂上行,尽享动感之乐……
  户外与探险,有永燃不尽的激情。
  如果10年需要纪念,就让我们用贲张的血脉笑对寒浊的酒浆……
  
  
  
  记忆黑非洲
  
  近10年来,七次独自前往非洲。先后在莱索托、塞拉利昂、厄立特里亚、喀麦隆、布隆迪 刚果(金)、刚果(布)、印度、老挝、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拍摄照片和纪录片。2001年出版《独闯非洲高山王国――一个中国女摄影师在黑人村落的生存纪实》;2003年出版《西非丛林的家――我与塞拉利昂曼迪人》,2005年出版《红海大漠》,2009年出版《我的非洲部落》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独自去了刚刚经过10年“血腥钻石”战争的塞拉利昂。2009年11月,进入阿富汗坎大哈北约基地采访,也是第一位进入驻阿富汗北约军营的中国女摄影师。2011年5月,在非洲南苏丹独立前,跟随无国界医生国际救援组织,深入一线拍摄现场救援
  10年来,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往非洲跑?
  在许多人眼里.黑非洲被视为块蛮荒且充满了神奇的土地。为此,许多人把去非洲看做是种探险行为。
  其实.非洲大陆的自然境域和神秘莫测的文化习俗.对于每个摄影人都充满了魅力和向往,而我只是把这种向往化为现实,并把它们进行了真实的写照。每个人都有满足自己心愿的欲望.我的心愿就是将非洲大陆的地理风貌、文化习俗、生活状况记录下来.从中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享受快乐,最重要的是.通过我的镜头和亲身感受,让许多没有机会走进非洲的人.增进对非洲的了解,理解非洲人的生存状况.更多地认识世界.同时,给自己些许反省。
  
  非洲大陆是一片静谧的沃土.温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滋养了那片土地的人们。那里看不到车水马龙的纷乱,听不见哚音肆虐.也没人因晋级、加薪焦虑。人们友好、平和地过着每天并不富足的生活.也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人生最真切的情感。从我第次走进非洲,就采取了安“家”的方式。在我看来,家的概念完全不同于旅店。家里有亲人.充满了牵人魂魄的情感.是个让人惦念的地方。而旅店不过只是个行路人的驿站。
  缘于这个想法.我在非洲既不是游骑无归.也没选择寄宿旅店.而是随着黑人筑巢安家。为此,非洲有我的亲人.有邻家兄妹,还有帮够交情的哥们儿。而由于我的到来.中国在他们眼中也不再遥远不再陌生。
  非洲的家尽管不富足.在用心去亲近他们.把自己融会在其中之后,我发现,我的财富以及对人生充满乐观的态度.源自于那片土地和我的非洲亲人们。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结识了红海边的渔民.他们常年与海为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豁达及热情.喜好谈笑风生.以大海为家的人又岂会为了 点芝麻小事而怨天尤人.动辄发怒。而与他们相比,我们这些富足的外人,实在显得微不足道。
  其实.这些年跑非洲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人类不是早已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吗?在我看来.既然大家生活在同 个村庄.村民们彼此的文化背景、行为观念、情感喜好应该有所了解和相互沟通。大家彼此关注也是应该的。
  我很在意自己每次非洲之行带给大家的真实感受.我希望能够成为当今非洲村落人生存现状的体验者和见证人.这是段真实的历史.作为这段历史的记载与传递者,需要具有定的责任心。正是缘于此意.对自己的非洲之行就有份激情和种使命感。有时我也担心自己情感的偏激,而使大家对非洲人产生误解。为此,每次前往个新的非洲国家.我都不愿强加自己三思后的主观意念.而展示给人们个真实的非洲。这就是我这10年来所做的件不大也不小的事情.至少.我坚持做下来了,并且很愉快很舒心。
  
  生命的过客
  
  
  1999年,那时候南锣鼓巷平民气十足。夏天光膀子的“膀爷”到处晃来晃去;冬天各家门口都码着蜂窝煤,煤烟熏得整个巷子永远有种洗不净的灰色味道。那时的南锣像是没打粉底的小姑娘,自然,并且不懂得修饰。而小小的过客,就诞生在胡同的深处,毫不起眼。对门小铺的大哥天天会在自家门口支上张小桌,吃嫂子给酱的鸡脖子,喝1.5元瓶的“普燕儿”(普通燕京),遍遍地质问我们:“你说,你那
  杯酒卖10块,和我喝的这个有什么不样?”语气里充满北京人的自足,却丝毫没有敌意。10年前,过客酒吧刚刚蹒跚创业三年。换了于同一条那年还是普通胡同里的个安静的小院,俺恰好而立,恰好踌躇满志,伴随着夜夜把酒狂聊,聊旅行、聊摄影、聊前些年借俱乐部领对的机会速成终身大事的攻略,聊下一期谁来出演过客的文化讲座、聊新浪驴坛的八卦,绿野网站的江湖、聊各类不着边际的理想以及是否该为被严查暂住证而舍生取义,还有每晚从酒吧门口瞬间掠过的对面小卖部老板老金是人遛疯狗还是狗遛疯人。终于有一天,一个熟悉的声音对我说:“来我们杂志社帮忙设计个封面吧,有偿。”与其说早年我同这个杂志有点儿关联,倒不如说我直同这个人有直接的关联,那就是被我称之为何老太太并因此而身心愉悦着的现任主编大人,当然那时节,这老人家在社里的职位还只是一个图片编辑。话说至此就得再往回穿越13年,“徒步、旅行、帐篷露营、野外穿越……”亦如今儿的只要懂得“神马都是浮云”就让人觉得很潮的时候,海淀区人大东门斜对面的丁字路口的个地下室/我的名为《苦行阿里》的旅行讲座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即将进行,个要前来听讲座而问路的电话徐徐拉开了我们友情的大幕……“亦红怎么同这种人还有来往?”送未来编大人来听讲座的人后来这么评价那天的邂逅。那年我旅行中曾三个月没有洗过我的披肩长发,那年我从兰州走青藏线骑自行车去拉萨,丢失了切钱和证件后辗转搭车穷游阿里和新疆。那年还年少轻狂,尖头大靴子、露膝牛仔裤、 脸络腮胡腾地从地下室蹿了上来,拔地而起。就在此后的这10年间,南锣渐渐的花枝招展起来,过客也枝繁叶茂起来。这个过程像是棵树的成长――不知不觉而又不容分说。幸好,这切在“过客的故事”中或许留下了些痕迹。那些年的各类活动,室内的、户外的、地下的、地上的,还有最撇不开干系的酒桌上,气氛永远热烈,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们 靠着骨子里那点儿相同的气质聚到起,颇也有些建个啥伟个业的势头。随后,过客酒吧就又多了些不太安分的身影,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我们有了第个员工,我们设计推出了第版过客风格的T恤,有了自己的网站,院子里爬满了葫芦,趁非典时机盘下了同院的小发廊。我不再等夜深人静客人散尽铺上防潮垫席地而睡,有了自己的小家,扔了那个曾经记录我初期筹办酒吧信息的汉显BP机,有了手机。当年号称合作开店的女友现在的老婆海雁儿像对面小卖部老金样在胡同里遛着那只叫“呼噜”的著名小猪。厨师来了,开始有餐,开始做比萨。开始有人骂后海的堕落,开始经常上网发帖公布户外活动信息,开始关注旁边原先必须互相盯着拉屎的厕所改造成体面的有单间的洗手问,有关过客的报道多了,手棒LP书的介绍登门的背包客多了,陌生的客人多了,外国人多了。朋友们忙了,结婚了、生子了、出国了、回国了,有些彻底消失了。旅行的话题宽泛了,讨论装备的话题听不懂了,因酒醉呕吐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旁边的酒吧、餐厅、创意小店雨后春笋般渐渐冒了出来,颇有一些是我们的客人开的。很快奥运了,巷口立牌坊了。胡同里的工程改造铺天盖地,原本不施粉黛的小胡同赫然花枝招展路“潮”向远方。几年光景,周边店铺次第更迭,不知“萌”了多少意气风发的创业者。员工之中有人已在过客工作了九年,有人及时同同事结了婚生了娃,也有人也尝到了自己艰苦创业的辛酸。他们当中也有了因旅行而来,为旅行而去的游侠义士。而我依旧年复年地继续我的自行车旅行,青藏、滇藏、新藏、川藏南、川藏北、中尼公路、甘南川西、唐蕃古道、拉萨山南……再随后,开车走了旧金山经盐湖城到洛杉矶,走了刚刚通车的丙中洛到察隅的丙察公路,为更新LP西藏新版的旅行信息又骑车走了那曲到昌都线,参加了LP创始人托尼惠勒组建的从埃及开罗骑车去南非开普墩的接力车队,自纳米比亚的温得和克骑到南非开普墩。
  此刻,我正在写,我已不惑,我正坐在堆玩具中目视着八个月大的小厮满屋乱爬,目视他爬出卧室、爬过走廊、爬过客厅、爬过沙发后边放满了层《户外探险》杂志的书架……那些基本已经被他撕遍。
  
  藏地情缘
  
  
  10年前我还是大家公认的“摄影师”,那时候刚刚取得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视觉艺术硕士学位。作为毕业课题我拍摄采访了一百多位藏传佛教活佛,那段时间仿若命犯驿马,且是一匹藏地的马,每年都要去西藏青海等藏区好几次,从最初去拍摄采风,到后来干脆就成了走亲访友。去藏地及至西南地区,对于我来说,其实。并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是我的挚爱情缘。那是一种本能,一种类似于回老家一样自然的生活方式。谈不上什么境界,谈不上什么情结,更谈不上什么了不起。谁会认为回老家的旅程有什么了不起的呢?记得10年前第 次进入可可西里腹地的时候,穿的是件老羊皮里子的军用大衣,里面满是跳骚,还很沉重,但很暖和,还能当被子;没有睡袋找部队借了几床被子;没有卡式炉,带的是煤气罐和高压锅,那锅开水羊肉的味道至今余香未尽。现在有了很好的户外羽绒服,却已舍不得连铺带盖地使劲“造”;有了鹅绒睡袋,却还要为收睡袋多耗点力气;卡式炉的安全性和煤气罐相比总是难分伯仲,但至少没了使用煤气罐那份大气;相比精雕细琢的户外餐,我更喜欢粗犷些的开锅羊肉。有些东西是要与时俱进的,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10年前我们的户外生活,的确少了些精致,多了些豪放。
  
  冰箱里至今还存着过期10年的胶片,120的哈苏相机也几乎被遗忘在储藏室的某个角落里,整整两个摄影包的胶片照相机和镜头,已经成了“文物”。还要专门辟出一块地方收纳当年花了可以买一套房子的钱拍回来的反转片。数码产品让这些化学品成了鸡肋,但却无论如何不能将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删除。
  这些年的旅行中,我们多了个旅伴,从几个月就开始的旅行经历,让小驴佳佳成了很多初为父母的驴友关注的对象。令人欣慰的是,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因此有机会跟随父母出去体验户外生活,能给更多的人带来亲子旅行的信心和动力、能让更多的小朋友从户外旅行中受益,小驴佳佳就当之无愧了。当年那个还在襁褓中就已经踏上旅程的小屁孩儿,今年要成为小学生了,户外经历让她长了见识、锤炼了坚强的性格、锻炼了体格,下个10年,将是他们“户二代”飞速成长的10年。
  
  刘畅野外记录片10年
  
  
  2010年与好友谷岳从中国启程完成最长的陆地穿越《从阿拉斯加到阿根廷》.其节目已在旅游卫视行者栏目播出,名为《路向南》,目前两人已完成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的旅程,2011年将继续出发完成后半段。
  也许是小时候在美国随访问学者的父亲起从芝加哥到佛罗里达的自驾游经历,我便迷恋上野外拍摄,那时拿着打零工攒下钱买到的宝贝――第一代svhs家庭摄像机,穿越密西西比河、洛基山脉的重山峻岭、田纳西的农场、佛罗里达沼泽、Keywest热带海岛.将所到之处记录下来.山川溪流田野海岸.14岁的我就觉得这是人生最早的精彩。回想起来这是我人生第条纪录片.也因此.摄制影片成为了我辈子的选择。2000年从电影学院毕业后,一次选拔.我成为了Discovery频道在中国的纪录片导演,从此开始了记录探索的旅程。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和工作室的伙伴起在北川拍摄灾民的重建一年.纪录片的拍摄使我们深入这次灾难甚至与他们结成近似家人的关系.此后我也感到好片子不在于风景的奇异或线路的独特.而在具体的人与事,与拍摄者的角度和追求。之后的2009年.我和好友谷岳开始了三个月的搭车去柏林之旅.一路艰辛,但终于顺利结束。
  2010年我再次和谷岳踏上了路向南北美洲的旅行.我们想要穿越整个美洲更想通过这次旅行来接触大洋对岸的普通人,体验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斯基摩猎手、阿拉斯加老船长、加拿大老牛仔、班夫公园救火队、洛杉矶唁哈车主、拉斯维加斯中世纪角色扮演者、墨西哥摔跤手等等.所有的这些普通人并不定比我们富有,却活得更加愉快。我想我们通过纪录片给大家展示了生活更多的可能性。把野外纪录片作为自己的职业已经10年.虽不富有但是很满足.我想上苍让我选择重活遍的话我还会这么过。
  从北京到柏林,坐飞机仅需17个小时左右,而我们却偏偏选择了有点自讨苦吃的搭顺风车旅行,尤其是此行通过的13个国家有一半以上对搭车文化都相当陌生生。我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看望女友,而是希望通过这种自由旅行方式来寻求一种全新的人生体验。”
  站在路边,面对辆辆呼啸而来 的汽车,竖起大拇指,面带诚恳的微笑,这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欧美颇为流行的搭车方式,不仅考验着搭车者的勇气和坦诚,更重要的是考验搭车双方对陌生人的信任。16000公里的路途,谷岳凭借极大的耐心和执著获得了 次次搭顺风车的机会。三个半月的时间里,他和刘畅共搭车88次,其中包括维族大爷的电动三轮车次,伊拉克老农的拖拉机次和吉卜赛人的马车次。
  
  “有人说我们把自己搁在马路上多被动,其实我们得到的更多,搭车使我们得到了社会的友情和信任,因为它是靠素不相识的善举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互相了解和亲近。我不想活在个每家都把自己的门紧紧关闭、人防人心防心的世界,这样活着可能会锚过些人生美妙的事。”谷岳如是说。
  
  “间隔年”的蜕变
  
  如果将大学就开始的远足算上,我的旅行史也有十多年了。算不上什么资深旅行者,只是每次的行走都无可置疑地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和感悟,有些行走的东西在心里沉淀多了、坚持久了,达到临界便会发生些意料之外的奇妙旅程。我想我的那次历时13个月辗转亚洲的“间隔年”也是在次次微不足道的旅途中沉淀出来的结果吧。
  间隔年(GapYear)是指仅有半年之隔,我便又离开了工作生活多年的广州,开始了为期13个月的间隔年征途,从澳门出发,途经泰国、老挝、云南、缅甸、印度再到巴基斯坦,转入新疆、西藏再到尼泊尔。 路上我边旅行边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于各种国际非政府组织,帮助当地需要帮助的人,透过旅行和志愿者工作,间隔年成了次自我审视、学习“爱”的旅途。至于我们需要间隔年中的什么,我想可能因人而异,100个人走出来的间隔年就会有100个不同的故事和感悟,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需求都不同。每次的行走都是次心灵的沉淀,而间隔年更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较长的时间完成次个人的蜕变,我想这可能就是间隔年的美妙之处吧。
  《户外探险》杂志2008年10月刊,东东的《迟到的间隔年》文作为公益旅行的主题,被编入《主题旅行》的专题策划中。
  
  色不离车
  
  过去的这个10年是我真正走向户外的阶段,而扔掉工作则是个分水岭。在饲养员手中的肉和自由的灵魂中,我选择了后者。辞职后的我像一匹从动物园出走的狼,朝着自己的北方前进。左手方向盘右手快门说明我是匹PP上打着4X4烙印的色狼,狼爪在键盘上胡乱划拉些文字时我属于无奈的城市宅狼。独行高原荒漠与野狼对视时才知道心安处即故乡,当听人说孤独是男狼最大的浪漫时我起了身狼皮疙瘩,呜YEA!的确,群狼战术和旅途中遇到异性狼都非我所爱。
  这10年对我来说可谓车不离色、色不离车。拍摄图文专题是目的,越野车是送我抵达目的地的手段。因为深爱荒野与偏远地带的人文旅行、野生动物,所以只有具备强大通过能力、具备分时四驱系统的越野车才能始终相伴左右。
  最初选择越野车时:并不知道这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某种改变,在有路与无路之间晃荡的日子久了,才发觉自己看世界的高度与深度因为一辆车而悄然改变,而其间几乎所有的旅路都是子然身。我到中蒙边界追寻草原狼,JEEP上扔着整套狼夹随老猎人去设伏制造血案的野狼,在夕阳反射的羊圈里久久凝视着捕获的年轻雄狼。在藏地深山旅人罕至的格萨尔王家寺,靠在昏暗的墙角回忆朝觐之路上一连串的惊心动魄,在老僧孤独的诵经声中忘却那短暂而虚幻的人生。那年情人节的雪后,在亚青寺遇见一场令人潸然泪下的天葬,至今每次忆起都会浸湿双眼并在耳畔响起《阿姐鼓》。单人单车连续穿越中国三大沙漠的夜晚,躺在头遍夜露打湿的沙地上仰望星河与不停滑坠的流星,我觉得人其实没有粒沙永恒。那个没有酒鬼花生与白酒的的寒夜让我想起几年前在阿尼玛卿沼泽地沦陷的冷雨夜,我在倾斜的车中靠那两样东西催眠并在第二天投入筋疲力尽的自救,终于在黄昏的冰雹中被藏族牧民兄弟们奋力救出。尽管JEEP小切诺基已经日薄西山将要淡出历史的舞台,但我依然要说自己这10年是和小切不离不弃的10年,尽管现在的它长时间停放在小区的院子里,但我走过它身边时会低声告诉它未来我们还有任务。我走了条完整的小切之路,从两驱7250到改装四驱到中毒六缸切并全套改装,其中手六E6Y陪我经历了最重要的越野生涯。参加越野者俱乐部内部比赛、越野联盟U2沙漠挑战赛、越野E族T3英雄会排位赛,它从没有掉出过前三名,要知道它并不结实的承载式车身历经艰险还带着沉重的ARB前杠与WARN绞盘根本不适合高强度的比赛。所以它曾经伤痕累累。最沉重的 击是攀爬达那寺的马耳狮子天堡山,一块数百公斤重的巨石从山坡滚落直接砸中车头,车底右纵梁即刻崩断。而最蒙太奇的是我在座4500多米的山上狂追手刹失灵后在山坡上无人驾驶狂奔的手六,山坡尽头的断崖下方就是澜沧江的上游扎曲,几十米内我完成了扔相机、冲刺追车、打开车门跳上车、头被A柱撞击身体在空中飞行后脑勺触地反弹、爬起来梦游般看着获得自由的车离我而去最后奇迹般的被几十米外的草围栏铁丝缠住MT轮胎被勒得极度扭曲。若干年后这一幕又在沙漠中重演,我安静地站在沙山上看着它在沙海中划出完美的曲线,那是它走过的最轻灵的越野之路。狂热的时候我曾年半内三次单人单车深入藏地六万里,各种烂路险境经历无数。从2005年进入巴丹吉林沙漠开始,连续的沙漠穿越成了这几年的主要越野生活。超强度使用的结果是残酷的,两侧A柱齐断,BCD柱撕裂,底盘梁头纵梁多处断裂,所以我说,如果你真的玩六缸小切,那至少是需要换次车身的。
  关于越野我有几句话要说。 辆越野车的灵魂只能是它的经历而与其它任何无关。知道辆车的弱点才能开好辆车。再NB的车也得看什么人开,再不NB的车也得看什么人开。我认为在真正艰难手心脑门都冒冷汗的时刻,其实只有少数几样东西是能当兴奋剂使用的:低四1-2档、绞盘、MT轮胎、差速器锁。我的一己膨胀私心是想把E6Y的经典延续到极限,使京C86585成为经典中的传奇。但现实中它的生存压力实在是太大了,遍地开花防不胜防的地沟油绝对没有立竿见影的排量税威力大,再有年两验的扒皮般的艰难困苦,属于草根百姓的六缸切已经悲催到家了。所以,我在情非得以中用心良苦的改变着自己的思路,从2010年十的N3(单人单车穿越北方三大沙漠)开始,我为重归离路状态的我们俩制定了更严酷的计划,也许六缸切的涅磐会写在下一个10年总结内吧。再看大环境,这个10年也是中国越野车运动井喷的10年,星星之火已然燎原,国际顶级赛事有中国人的参与,国内赛事也日渐成熟,最重要的是中国民问的四驱 力量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但毕竟比赛是项烧钱的运动般人玩不转。所以我尤其赞赏各种高水平的探险穿越。目前民间穿越的热点是沙漠与无人区,我建议穿越者调整好心态与技术准备,正确的看待越野穿越,真正把穿越当成认识自我、认识自然的种方式,体现内心的力量与承受能力,而不是当成炫耀的资本或把自己当成虚浮的英雄沾沾自得。地球已经是被人类搞到如此程度了,再动不动就喊自己完成了某个第实在苍白。越野的字典里没有征服,实际上我们真正应该征服的是自己的贪欲与自私。没有充实与谦卑的内心,即使你穿越了荒凉的沙漠也难掩精神的荒芜。在10年的节点上我们应该沉下心来做个回顾与总结,炙热难免浮躁,沉淀方出真知。最近网络上有个令人深省的事情,杨勇老师的为中国找水民间考察队在藏北色林措遇到陷车意外,有些网络上横飞的板砖令人汗颜。当下的情况是这样,有很多人开着豪华越野车穿越无人区赢他个英雄勇士的满堂彩,而民间科考队苦哈哈数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目标,遇到风险损失后没得到同情反而是幸灾乐祸的嘲讽甚至谩骂,甚至有人质疑杨勇身上的衣服为什么疑似名牌手里的相机为什么是德头转接,言外之意就是指责杨老师他们为什么没有悲惨到黑暗的旧社会,狂汗呀!老板们为 次穿越就可以买一辆豪车,杨老师他们却经常为经费的拮据、赞助装备的不到位而大伤脑筋。所以我说,越野应该沉淀出文化,而人生也不应该越过越浮躁荒凉。我一直认为越野车的死穴是沼泽深水,那我们这个社会现今的死穴又是什么?最后我想说说环保。我们这个星球的环境真的是越来越差了,各种掠夺式的经济开发无情摧残着环境与资源,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立刻扔掉汽车也不现实,所以呼吁每个开车客尤其是玩越野车的人都视环保为己任,将对环境的破坏减弱到最少。比如网络上有些汽车论坛经常组织上百辆以上的越野车出游野外草原并以声势浩大为荣,但看到那么多的车集体穿越或停在草地上,或者是为了征服某个山头而把原本茂密的植被层豁出拉链样的裸露伤痕,一拨又一拨的人乐此不疲,裸土越来越多触目惊心,这些娱乐方式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并就此打住了。荒野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稀缺的地带,怎么玩的确是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旅行是场生活中期待已久的壮举,因此每一次旅行都会很庄重很严肃,并做所谓的充分准备与规划。其实,我直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旅行,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年还是10年,你的生活需要提前多少做规划吗?准备就是一张国际信用卡,一个结实的背囊,双高质量的徒步鞋,一双好看舒适的人字拖,带上一颗入乡随俗,公平、敬畏与低调的心,当然,要加上一个不容易生病的身体。其他的,只要你刻意自闭,在路上就会有好多雷锋教你的。放心上路好了。其实,就像我在《再忙也要去旅行》书中所倡导的生活理念样,旅行,不是暴走,而是在个陌生的地方,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段时问。坦白说,在旅途中,我看到很多同胞一路狂奔追赶景点,他们很忙。但是,稍微放慢脚步,多留意一下途中的景物,就会感受更多。
  
  
  
  再忙也要去旅行
  
  一次又次的远行,需要种推动力,而这种推动我去行走的动力,就是旅行能令我找回自己灵魂的救赎。记得我在当时的旅行日记中有这样的段话:用一段旅程,孤独地用脚步丈量地球的同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救赎;用一些照片,背负着灵魂,用灵动记录神秘国度;有一种感动,是用最平凡和最朴实的字句堆彻,却汇集了所有绚烂温暖的光芒;有种爱,需要用浪迹天涯去填补记忆中关于过往的黑洞。很多朋友关心旅行与事业的辩证关系。他们往往担心旅行会让人错失事业发展的重大机会。其实,这是一个对“事业”定义命题。以前,我用我得到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我的事业成功与否,那是“用很多钱去生存”的阶段再忙也要去赚钱嘛!以至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什么是生活;现在,相对来说,我用很少的钱去生活,再忙也不要忽略生活的本质,以至我连喝杯咖啡都要在花园里的阳光下喝。以前,我把赚钱当成我的事业;今天,我把生活当成了我的事业。以前和现在,我的事业都没有受到影响,都没有错失过什么。但是,现在的“事业”就是生活。
  一辆豪华车,一栋别墅,一个爰人,相拥在阳台上,是种生活。一双人字拖,一个背包,一架相机,行走在狂野中,也是一种生活。
  
  我走我留
  
  第一次尝到新鲜蓝莓是10年前的夏天欧亚远征的途中,在乌兰巴托位大学女教师的家里。她的朋友从北方带回了蓝莓。她用玻璃瓶装了,小心地保存在冰箱中。我下爱上了那种酸甜混合、欲罢不能的滋味。及至进入俄罗斯,才知道穿越西伯利亚的公路两侧,有很多蓝莓出售。开车旅行的个好处是,经过每处特产的地理原产地时可以敞开收购。这些特产,浓缩了那个地方的滋味、风俗和人情,让你即使在家,也能流连忘返。回望这10年,似乎一切都与车有关。2001年的夏天我开始了单车无后援的欧亚自驾旅行。经过32个国家和地区,行程超过六万公里,并有幸成为第一个独自驾车环绕欧亚大陆的女性。那年10月,关于这次旅行的游记《欧亚远征――我独自驾车穿越欧亚大陆的142天》出版。没想到这套片子和这本书,影响了大批中国自驾车路者――《中国自驾车旅行经典攻略》这本自驾车旅行指南我又开始了连续10个月的自驾旅行。
  2004年7月到2006年5月,我用621天的时间完成了环球的自驾旅行到访48个国家和地区,行程超过了23万公里,并有幸成为中国六大洲环球自驾第一人。关于这次旅行的游记《环球玩路者》在2007年出版。
  2007年以后,我开始了“路书”的工作。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自驾仍然是惟一的旅行方式,每年有三四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驰骋于原野、高山,跨越大江大河,是最好的充电方式。出行不分远近,在路上是个常态。
  旅行是去别处看别人的生活,而行者的生活在移动中延展。我从1996年开始自驾。体味到这层含义却是在2001年,听到那位乌兰巴托女教师讲述她生活的时候。旅行也是一个提升坚忍力和豁达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全身心地享受旅行带来的愉悦、震撼、甚至感伤。于是,开始迷恋行走在路上的感觉,迷恋路上的日出日落。无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都只有在路上才能体认。2006年五一期间,我以一首《青玉案》,权作为期两年环球旅行的总结,这次也把它当做回顾10年的一个礼物:两年风雨环球路/自甘对、关无数/万水千山等闲度/五洲踏遍/四洋争渡/几回淆寒暑/瀚海听沙星随舞/斗帐高眠月吟赋/扶轮归来说辛苦/客里情怀/故人情愫/都是留连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