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牛乳中掺杂掺假物质快速检测_食用菌中荧光增白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的探讨
 

牛乳中掺杂掺假物质快速检测_食用菌中荧光增白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02-14 04:22:11 影响了:

  食用菌广义上是指具有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的真菌,包括可食用的、可药用的、食药兼用的和本身含有一定毒素但经加工处理后可食用的多种大型真菌。人们习惯上将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肥大多肉繁殖器官、木质化程度低、不含毒素、可供人们食用的,称之为食用菌。
  食用菌由于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类摄取蛋白质的来源正逐渐由动物蛋白向植物蛋白、菌类蛋白转变,对食用菌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近年来,部分经销商在利益的趋动下,为了使食用菌外观更白、更亮,保鲜期延长,商品价值增高,在进入流通领域销售前对双孢蘑菇、鸡腿菇等食用菌使用荧光增自剂或含有该成分的保鲜剂进行加工漂洗,致使食用菌严重污染。另外,阿魏菇(又称白灵菇)使用了荧光增白物质超标的包装纸进行包装后,造成了严重超标,给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食用菌质量安全问题,从多个方面探索适合生产和流通领域使用的快速检测技术,筛选出快速、准确、科学的快速检测食用菌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技术。
  
  1 荧光增白剂的危害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精细化工产品,是一种可吸收光线或紫外线而反射蓝白磷光的化学染料。它被人体吸收后,在体内蓄积,大大削弱人体免疫力,加重肝脏负担。医学研究实验发现,荧光物质可使细胞产生变异,如接触过量荧光增白剂,毒性可大量积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荧光增白剂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2 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的快速检测方法
  2.1 适用范围
  本快速检测方法适用于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定性检测。
  2.2 检测原理
  当254mm和365mm的紫外光照射到无色或浅色的荧光物质上时,该物质会因吸收紫外光的能量而发射出一定强度的可见蓝紫色荧光。
  2.3 仪器和设备
  台式紫外分析仪:具备254nm和365nm波长的紫外光和数码照相机。
  2.4 样品采集
  随机抽取食用菌鲜品2.0kg或干品1.0kg,并用事先经实验确认不含荧光物质的包装材料盛装样品,及时检测。
  2.5 检测步骤
  (1)将去除外包装的样品放人清洁的培养皿中,摆放在铺有深色绒布的紫外分析仪台面上。
  (2)将数码照相机固定在三角架上,关闭闪光灯,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取景、手动调焦,使样品处以最佳成像位置,使用自拍方式拍照,记录正常光照下样品照片。
  (3)在避光条件下,打开254nm和365nm的紫外灯,观察样品表面是否有可见蓝紫色荧光,并使用上述拍摄方法,记录紫外光下样品照片。
  (4)照片应真实反应样品在紫外光下的真实影像,避免样品标签等含有荧光物质的材料对拍摄效果的影像,不应对原始照片进行任何技术处理和加工。
  2.6 结果判定
  (1)依据NY/T127-2006标准要求,在254nm和365nm的紫外光下,样品表面有可见蓝紫色荧光,则判定该样品含有荧光物质,检测结果表述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2)如果在食用菌表面发现荧光物质,则需要将食用菌从不同角度切开,以确证荧光增白剂是包装污染还是自身携带。
  
  3 运用快速检测方法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要高度重视双孢蘑菇、阿魏菇(又称白灵菇)、阿魏菇片、香菇、百灵菇、鸡腿菇等受荧光增白剂污染比较严重的食用菌,以快速检测技术为手段和载体,做好质量安全监控工作。
  3.1 加大宣传
  将食用菌安全生产、加工、食用知识作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经营者的守法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2 加强监管
  各级农业部门对食用菌种植户加强培训,提高种植水平,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快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速度。卫生、工商、质监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食用菌加工、包装、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引导和监督食用菌生产经营者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避免由于包装材料的原因造成荧光增白剂对食用菌的间接污染。
  3.3 依法行政
  各部门要协同合作,依法查处在食用菌中故意添加荧光增白剂的违法行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