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高中语文课堂总结_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与技巧
 

高中语文课堂总结_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与技巧

发布时间:2019-04-13 04:08:32 影响了: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所有的语言技能当中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但目前很多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现状却不容乐观,表面的提问,随意的提问,为“问”而问等现象大而有之。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有技巧的课堂提问就变得刻不容缓,特别是从内容上、时间上、参与度上等方面加强。
  【关键词】课堂提问;现状;技巧;启发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语言和方式将直接影响上课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还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达到一种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首先就要分析清楚当前语文课堂的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一)语文课堂中为“问”而问的现象严重。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解疑过程中掌握知识。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盲目的为问而问。具体表现在:(1)只提出选择性的问题。如:“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这类认知水平低的问题,学生只需用“对”或“不对”,“好”或“不好”来回答。(2)提出的问题没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解决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应该是首要任务,所以,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漫无目的的发问,脱离了整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很辛苦,而整堂课的教学任务却还没有完成,造成了教学效率低的局面。
  (二)语文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逻辑顺序混乱。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遵循了这一顺序来提问就会很快打开学生们的思路,从而让他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却有很多提出的问题逻辑顺序混乱。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往往在一开始就问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如:“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看?”等问题,反而把“是什么”这样较为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造成整个课堂提出的问题次序混乱。这样不仅使学生一开始便产生了畏难心理,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语文课堂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有的教师为了保证课堂能够顺利进行,尽快地得出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有的教师只倾向于一些优等生身上。另一种倾向是教师为了集中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注意力,专以后进生为提问对象。这两种错误的倾向最终导致无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容易使那些不经常被提问的学生养成一种懒于思考的习惯,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课堂提问在操作与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好的提问则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要想达到提问的目的,光研究提问的水平与性质还不够,还应注意到在提问时操作与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分几个方面来说明。
  (1)内容上,课堂提问应有特定的指向与集中。提问要从整体出发,系统设计、围绕重点;提问要探明学生的疑点难点,问到关键处。我们认为,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有一定的难度标准,而且角度要新。“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语) 。经常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切入口进行提问,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很有好处。课堂提问应能使让学生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去扩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观点和答案。绝不能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度高,一节课问几百个形如“1+1=2”的问题,也不管提问的质量与效果如何,这如同南郭先生吹竽一样可笑。
  (2)参与度上,提问要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参与机会。上面要求所提问题难度适合学生水平,此处则要求同等难度的问题对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都有平等的参与权,即“问题面前人人平等”。不少教师在提问时,往往指定回答者,基本上集中在较好层次的学生的范围之内,中下层学生鲜有回答的机会。即使不如此,也多是几个他经常提到的学生。这样一来,就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既懒于思考,又积攒了敌对情绪,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去对学生发问,即先按学生的水平大致分成几个层次,再将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于相应的学生群体,从这个对应群体中再有规律地提问学生。
  (3)时间的处理上,涉及课堂候答时间和课外准备时间两个方面。教师提完问题后,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一般应留有3-5秒或更长的时间,这随问题的难度而定。这之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若提问后就立即让学生回答或先提起某个学生再发问都不利于教学。一者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者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消极答问情绪。课堂提问不应仅涉及到课堂时间,还要能引发学生课外认真的观察,积极的动手和实践,这对有难度的问题、实验性的问题以及“没有答案”的问题都是适用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能使学生在课外思考与准备的问题。再者,提问的时机要细心选择,过早则学生对教材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关的知识准备,导致启而不发;过迟则问题已经解决,再提问则味同嚼蜡,令人难以提起兴致。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则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4)问题的表达方式上,应做到清楚明白和逻辑有序。所谓清楚明白,即避免模楞两可,让人不知所云的发问,如“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印象?”或者“我们上一次讲了什么?”等。当然具有逻辑顺序的问题可能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中心问题仍要把握住,要避免没有明确中心的发问,要避免没有逻辑顺序的漫天发问。知识经济概念所包括的四个方面( 4- wh):知道是什么(what ),知道为什么( why),知道怎样做( how)和知道是谁(who),是一个很好的具有逻辑体系的知识建构,这对于提问的逻辑体系,也大有启发。即可以遵循这一框架去提问。注意这两点,就可以锻炼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够做到紧扣中心和有条不紊。
  (5)问题的设计上,要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提问,指的是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具有多向度、宽空间、深层次的特点。学生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系统化,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开放性问题没有明确的、标准的答案。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从而导致了答案的多样化。开放性提问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整体性。开放性提问还意味着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标准答案”而是对那些有“创见”的答案给予肯定的鼓励,让学生在求异思维的轨道上,汲取必要的精神力量,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提问只有经过富有创意性的科学的设计,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使学生产生标新立异的行动,真正发展其创新思维。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天地,加之开放性的问题多是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有争议的问题能使学生对彼此的观点进行批判、澄清,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
  总之,课堂提问应以“启发式”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振宏、李彩娜. 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郭青松.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J].语文学习,20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