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认定 变换语文教师角色,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认定 变换语文教师角色,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9-04-25 04:33:56 影响了:

  摘要:在新课标情况下,语文老师在教学之中的身份和地位有了很大变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这一转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角色;创新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春风已吹绿了大江南北,新课标的颁布,新课程的使用,对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语文教师该如何认清形势,摆正角色位置,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适应新的语文教学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教师。这种新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作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为了作好这一角色,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做法,抛弃师道尊严,走下讲台,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与学生共同营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既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运用中的行为,更要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导演自己的人生,实现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一直以来,教师总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来勉励自己。然而,在知识与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在重视学科交叉、综合和渗透的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教材需求与学生需要了。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作战的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拥有一片“汪洋大海”。
  二、教师必须善于改革,大力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要牢牢地守住这块阵地,时时、处处将创新手段融入课堂,使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创新课堂教学:
  1.创设民主氛围,搭建师生互动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搞“一言堂”,完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剥夺了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放弃权威思想,发扬教学民主,走下讲台,把主角让位于学生。注意多与学生沟通,注意倾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从而构建互动课堂,实现师生的“对话”,展示教学民主化。因此,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课堂始终充满着浓厚的民主气息和学习热情。其次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引导而不拉拽”“,激发而不是压制”“,促进而不是代替”。注意对话过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给学生下结论,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使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愉快学习,激发潜能,张扬个性。
  2.加强诵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古人为学无一例外要求诵读如流,通过诵读积累一笔终身受用的语文财富。而纵观当前语文教坛,重分析,轻诵读的弊端严重存在,教师的精讲细问代替了学生的琅琅书声,使语文课堂陷入了一个“思而不读”的怪圈。这种重讲轻读的结果如何呢?它使学生失去了一份在诵读中唤起生活体验、引发联想和想象的”读”书之乐,阻碍了学生口头表达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这些都是诵读的好材料。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材料,充分挖掘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通过范读、自读、齐读、背读等方式加强训练,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诵读中走近文本,走近作者,感知、理解文本,从而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如教学《蒹葭》这首古体诗时,我先范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节奏美,接着通过学生自由诵读,让学生透过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最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范读边闭眼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层层推进,逐步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提倡“主问题”教学,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探究。但在教学中,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基本上是“形而上学”的,不是根据学生需要设计的,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服务,而不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只不过是由被动的“听”变成了被动的“答”,根本没有真正获得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探究的权利,更不用提创新思维力的培养、全面综合素养的提高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把阅读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能针对文本提出有价值取向的问题。同时,根据本文需要从提出的问题中加以讨论筛选,师生一起确定重点问题,组织全班深入探究,从而以“主问题”来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通过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和成功感,实现“多元化”发展。
  如教学《故乡》一课,我采用“主问题”带出“分问题”的办法,从而让学生理解和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细读作品中的描写与叙述,我们就会发现,作者的观察与着笔角度都是极具独特、巧妙的。同学们可分成四人一组,自由讨论,发现一点谈一点,经过学生的探究,自然地发现了下面的一些问题:(1)观察对象。(2)对比的着笔点。(3)照应的着笔点。(4)虚实的着笔点。(5)描写人物的聚焦点。这样,通过“主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活动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有利于形成“读、问、议、讲”“,提示、阅读、讨论、评析”等生动活泼的主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更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的召唤下,语文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及时转变观念,做好角色转化,积极探索、改革课堂、张扬个性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