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精选多篇)_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精选多篇)_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9-06-05 11:05:29 影响了:

第一篇: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充分认识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研究制定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对于合理部署科技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一)黄冈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

"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一个重视科技、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热潮。随着一系列推进科教兴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科技工作的宏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创新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事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xx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2万人,较xx年增长8.8%;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2万人;全市拥有研究开发机构160多个;全市r&d(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1.8亿元,比xx年增长了12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20多家。"十五"期间,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增强了信息服务能力;部分科研仪器配备得到了更新改造,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xx年,全市专利批准数170余项,比xx年增长118.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4亿元,比xx年增长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以及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xx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方面,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比xx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工业方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增强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市工业企业近30%的生产设备实现了微电脑控制,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8%,比1995年提高4.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9%,比xx年增加12.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虽然"十五"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不大,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名牌产品、知名企业不多,经济竞争能力不够强。二是行业技术发展不平衡,多数企业装备水平、工艺技术还比较落后。三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激励和引导技术创新的政策不配套,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r&d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科技发展不够,"科技瓶颈"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黄冈科技"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人类正加速步入一个崭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我国也即将进入由创新主导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充分估量科技经济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影响,迎接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由卖方市场进一步向买方市场转变,社会科技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市科技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为党和政府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科教兴市战略成为黄冈发展的第一战略;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湖北乃至黄冈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发展途径。这些都为"十一五"湖北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新技术革命势不可挡,我市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国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黄冈作为革命老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形势十分紧迫,产业技术和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将严重制约黄冈经济的发展。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切实增强加快黄冈科技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观、市场观、特色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加快科技快速发展,推进我市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跨越式发展原则。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超常规发展的思想,选择若干具有自身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重要技术领域,赶超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以技术跨越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科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指导性计划与指令性计划相结合,通过政策导向与市场竞争机制,有效地推进科技产业化。

3.突出特色原则。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在加快推进我市科技进步进程中,要坚持立足黄冈的科技优势与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形成若干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形成具有黄冈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企业群,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

4.加强"集成"原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放眼全国和世界,在资源配置上加强集成;要积极加强政府部门的集成,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前线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实现各部门的合作联动,致力形成推进技术创新的合力。

5.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强调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把引进和利用国外省外技术、资本、人才作为加速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产品。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全省高市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8.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年增长20%;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信息化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农作物实现一次品种更新换代,农产品质量显著改善,竞争力明显增强;单位面积的产出逐年递增,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装备、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劳动者素质及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6万人;科研基地和企业科研机构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财政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2.0%,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总体部署

黄冈市"十一五"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是: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五项措施。

围绕一条主线:即紧紧围绕"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条主线。一方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现代化。

实施三大工程:即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企业技术进步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

强化五项措施:即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突出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注重加强战略研究与总体规划。

三、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积极培育黄冈第一经济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三大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一)优先发展三大领域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工业激光设备、激光医疗设备、光纤传感器、光电测量仪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其产品,积极发展各种计算机软件。开发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宽带光缆、高频电缆、光电器件及光电仪表、激光防伪、cd-rom存储设备、多媒体教育软件、cad/cam软件、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光盘及光盘机、ic卡及其相关产品。加强新型激光器、gps、gis系统、新型光纤传感器件、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

2.生物技术及新医药

全面实施"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重点发展新型中药、生物工程药物及新制剂、新型功能食品、医药新制剂和以生物农药、转基因动植物为重点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产品、预防性疫苗、诊断试剂、新型抗病毒、维生素、氨基酸合成药、bt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新产品,新型高效酶制剂,加强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开发。

3.新材料

重点发展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开发可降解农膜母料和农用新材料、电子专用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体内植入物、稀土材料、复合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成套设备、油田化学品、工程塑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和通用塑料高性能化、高性能涂料、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制品、超细粉体材料、特种增强材料及制品、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等。

(二)重点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1.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十一五"期间,每年选择10项左右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的项目,集中资源,重点组织实施,使重大项目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争取国家各部门对我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争取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各类专项计划;技改计划和火炬计划对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2.按照"抓大促小"的原则,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实施大公司战略和品牌战略。积极推动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十五"期间,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3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它们成为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可观的骨干企业。以培育知名品牌为核心,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推动一批在全国有技术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的形成。

在抓好大企业的同时,积极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广纳人才,广筹资金,采取优惠的政策,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形成一大批机制灵活、管理规范、市场适应性强、具有竞争活力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活跃创新氛围,提供后备项目,培养和锻炼大批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才,积累人力资本。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步伐

按照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的总要求,加快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要将农业高新技术及产业示范园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抓好抓实。着重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建设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增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孵化"功能。二是抓好标志性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园内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三是重点创建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各区每年滚动实施5个产学研合作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着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

光电子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光电子信息产业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以开放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抓大与促小相结合,实现集约型、跨越式的发展。重点发展四大产品群。

发展四大光电子信息产品群,即发展以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光通信系统及设备、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为主体的信息光电子产品群;以工业激光、医疗激光、光学元器件为主体的能量光电子产品群;以光纤传感、光存储、光显示、光输入为主体的应用光电子产品群;以应用软件、电子商务软件为主体的软件产品群。

(四)全面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

21世纪是更加注重生命质量的世纪,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将是国际竞争最激烈、也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要集成优势,特色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以促进和带动全市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为目标,全面贯彻"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

实施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要以"高水平、高速度、高效益"为基本思路,以重大项目为纽带,集成推进;以基地为依托,点面结合;以培育持续创新能力为根本手段,开放式发展,形成外引内联,共同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的良好局面。

要以中药现代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结合,重点加强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和中药新剂型的研制,形成一批优质中药品种;以生物工程产品为新增长点,大力发展自主产权的产品,重点研制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着力抓好现有优势产品的创新与产业化,大力推进保健食品规模化、集群式发展;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工业,继续抓好现有优势原料药的产品创新,重点研制化学龄前新药和开发药物新剂型,保持和壮大我省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的优势地位;积极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重点加强动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加大农业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继续抓好设施农业的配套开发,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

努力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全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其中,新医药产业和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7亿元和4亿元,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培育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形成1-2个年产值过10亿、10个以上过1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三是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农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和良好运行机制,整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形成以武穴为龙头,辐射和带动全市各县市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工程,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是"十一五"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要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从工艺装备、产品开发到企业信息化各个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落实。

(一)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提高企业工艺及装备水平

要加大力度,加快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特别是机械、冶金、纺织、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带动传统工业全面升级。

机械工业重点抓好高精密度数控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铸造技术、高等级输配电配套技术和cad、cims技术等的应用。冶金行业重点加强高效选矿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连铸技术、特种耐火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等的应用。

纺织行业重点加强无梭织机、清梳联、精梳、自动络筒、oe纺服装、服装设计cad以及化纤直接纺、连续纺和服装后整理新技术等的应用。建材行业重点抓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加快水泥超细磨技术、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化工行业要围绕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三大化工行业产品的深加工,重点应用膜分离、超滤等先进分离技术、先进催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1.针对影响全市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科技计划。力争在下列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虚拟制造、快速原形、模糊控制、数控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

--模具钢、冷轧钢生产技术,提高合金钢洁度和精度的技术;

--纤维混纺、交织一步法染整、棉毛织物高档印染后整理,化纤仿真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提高麻纺质量的苎麻品种改良、脱胶、纺织及印染整理技术;

--石墨、石膏、膨润土、石英、磷资源等非金属矿的深加工新技术;

--农药复配及农药新制剂技术,有机原料清洁生产技术。

2.加强"两高"(高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含量)新产品开发,着力培育名牌产品。重点开发下列产品:

--电动汽车、新型散装粮食运输车、双燃料汽车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自动导航装置、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安全气囊、制动防抱死系统、特种车桥、汽车空调、轿车气门、汽车灯具、汽车密封件、动力转向器等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

--轿车用先进钢板系列产品、冷轧硅钢片系列产品。

--复合超细纤维、功能化纤维、高强力机织土工布、精毛纺面料、高档化纤面料。

--新型节能、高强、轻质、保温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特种陶瓷、特种玻璃材料。

--新型表面活性剂、高效催化剂、涂料、染料中间体、高效低毒安全新农药等精细化工新产品。

(三)以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大幅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制造业,是社会生产力持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保障,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和实现工业化的主力军,是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培育后发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黄冈是全国革命老区,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必须以信息化为根本手段,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专项计划",以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为重点,以迅速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黄冈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1.加强制造业各行业适用的cad/cims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推进制造业设计的信息化,力争5年内使全省制造业的cad技术应用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推进并行设计技术在各行业的开发与应用,力争cims在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应用率达到50%左右。

2.推广应用机械、制药、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骨干企业生产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推广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3.加强电子商务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加强网络建设与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企业上网,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尽快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促进企业商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五、实施科技兴农工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是振兴农业的唯一出路。"十一五"期间,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服务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一)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新品种、新型设施农业与农业工程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新技术等五大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四优(优质稻米、优质三元猪、优质油菜、优质水果)工程的实施,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率。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继续健全和完善以县市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为基础的专群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对全市乡镇农技人员实行"农技推广服务资格证"和"上岗证"双证管理制度。

(二)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前瞻性,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努力争取在农业高新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重点抓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的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主要抓好转基因作物新品种选育,粮棉油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林、果、特、花卉脱毒种苗选育及快繁技术,基因工程生产动物蛋白,动物重大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等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农产品加工保鲜新技术和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注重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专家系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系统、畜禽规模化饲养管理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

2.加强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突出区域重点,建立、完善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辐射、推广高产、高效种养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

(三)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黄冈是我省农业大市,农业发展事关大局。"十一五"期间要以特色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形成产业链为核心、企业加基地加农户为主要模式,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计划",实现优势集成,重点突破,全面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农业增效。

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要围绕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开展技术创新。粮油等大宗农产品要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技术、双低油菜适温榨油新技术、饼粕综合利用技术、菜籽壳及油脚等副产品利用技术、优质稻米加工技术、水稻加工转化技术方面重点突破;蓄牧业要实现重大疫病监测防治技术、饲料及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特色地方水禽新产品加工技术的重点突破;名特优水产品要实现名优水产苗种繁育技术、水产品保鲜保活与安全贮运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的重点突破;林产品要从林木产品和林产化工两方面展开,重点突破杨树等工业用材林高效利用加工技术、林产化学加工技术、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名优花卉组培技术;优质水果与特色蔬菜要重点突破莲藕贮运保鲜技术、莲藕出口系列产品开发、莲藕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马铃薯及莲藕等工厂化组培生产技术、蔬菜贮运保鲜技术、特色地方蔬菜资源开发技术、特色水生蔬菜资源开发技术、水果采后综合处理与加工技术;特色资源要重点突破魔芋系列产品开发、名优茶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蜂产品系列开发加工技术、食用菌加工技术、板栗贮运保鲜和深加技术。

要基本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协作攻关,在六大优势领域的30项共性关键技术中取得一批重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成果;二是通过扶持10个龙头企业及其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势农产品增值达到3倍以上;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培植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工业,壮大龙头企业的经济规模,带动我市特色农业发展。

(四)实施科技扶贫致富行动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十一五"期间,要以富民、富县为目标,以优势资源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实施大别山区科技致富行动,推进科技扶贫致富,带动全市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实施大别山科技致富行动,重点建设一个网,抓好5个"十"。建设一个网就是建设农村信息网,推进大别山区农业信息化。抓好五个"十",即抓好十大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发展,十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十大农产品加工名牌产品的开发培育,十个重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十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六、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准,切实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

(一)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以新技术为切入点,围绕避孕、节育、优生和生殖保健进行科学研究,为实现人口控制和优生优育目标提供技术保障。重点加强高效新型避孕节育技术、药物和器具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的早孕中止药物。同时要强调以人为本,从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生活质量入手,研究发展生殖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二)开发应用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要加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方法和技术研究,积极应用采矿新技术。重点开发金矿渣和粉煤灰等废物资源的高值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材料复合技术。加强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综合集成技术开发,重点开发耗水工业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水资源优化调配和特殊水域净化技术,推进节水和污水控制技术产业化。研究应用量大面广、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源、物的无害化管理及治理方案与技术,开发应用工业污染源、造纸废水的防治、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和典型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设备,积极防治乡镇企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

(三)积极开展减灾防灾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重点研究开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问题。研究、应用短期气候预测预报技术,地震预测预报技术,火灾预报、监控和自动扑救技术,旱情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四)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逐步将科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各类学术团体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坚持"以人为本"、"素质为本"的方针,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着力提高广大产业工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能力,广大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广大青少年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加强对科普事业的投入,认真抓好科普重点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普专用设施的"窗口"、"示范"作用,开展面向科技影视和广播节目制作人员、科技类期刊、报纸记者和科普管理人员的科普业务培训活动;加强专业科普队伍建设,办好一批科普团体,增强科普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成立"专家学者科技报告团"、"专家学者科普服务团",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

七、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黄冈技术创新体系的总体框架是:建立竞争、开放、协作的科学研究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和灵活高效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围绕增强我市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农业、汽车、纺织、化工等重点领域或行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加快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主要农作物育种、玉米、油菜、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药物及制剂、生物材料、数控技术、汽车数字化等一批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以产权为纽带联合共建技术中心或中试基地,积极支持科研机构转制后的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优质水果种苗基地等科技产业化基地等。

(二)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中介机构是创新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纽带。要大力发展技术、人才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咨询、技术产权交易、无形资产和科技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管理。要鼓励大多数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化管理的中介服务机构或转变为面向企业、农村及社会进行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的科技型服务企业,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创办各种中介服务机构。

加大信息资源、信息园及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围绕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依托有基础的单位或机构,抓好科技资源信息库、科技管理信息网络建设。

(三)创立若干知识创新基地,推进知识创新

建设知识创新基地是发挥创新优势,在国内外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迫切要求。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突出优势领域和重点学科,培育一批代表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精干的科技队伍,为黄冈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要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领域的优势学科,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和成果库,并为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企业间的联合,建立知识创新基地与技术开发机构、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鼓励企业着眼长远竞争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知识创新。

八、主要政策措施

(一)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好对各市州县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注重发挥科技、计划、经济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集成,形成责权分明,部门联动的技术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教兴市中的"前线指挥部"的功能。

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是实施科教兴市的基本保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投资结构,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多渠道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投资体系,提高技术创新投入占gdp的比重。

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要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强化企业的投入意识,引导各类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大中型企业和有条件的小型企业,都要积极落实关于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的有关规定。科研、设计单位应从所得收益中,按规定提取适当比例,建立科技发展基金;要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科技投入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确保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继续拓宽科技金融资金渠道,进一步增加科技信贷投入。按照"有限参与,积极扶持"的原则,一方面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地持扶兴办一批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另一方面制定有关政策,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及大型企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同时积极寻求国际风险投资业涉足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以拓宽资金来源,促进我市风险投资业的国际标准化运作;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技术企业上市或到创业板块市场融资,加速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突出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文化与技术素质,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实现"十一五"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关键。要根据科教兴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新型的科技企业家,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科技队伍。要努力创造青年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拨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承担重任,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积极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定期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出国学习培训。鼓励企业和企业集团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高校、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要着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整体文化与技术素质。在农村,要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适用先进科学技术普及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技术素质,并结合科技兴农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经济技术能手。在城镇企业,要大力加强职工队伍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对新增加的城镇劳动者要全面进行职业教育,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对于下岗待业人员,要根据产业流动的要求进行再就业培训;对在岗人员要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制定关于知识资本化并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持股的政策,选择有条件的企业或区域进行试点;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政策,降低门槛,放宽条件,为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狠抓已出台的促进技术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的落实。

加大技术创新立法和执法力度。为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有关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推进贯彻落实。要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三)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引导和促进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其与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联合和重组。重点抓好高校、大院大所的产业化工作,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加快科研机构的改制改革步伐。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要加快向企业化转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转为企业法人或非营利机构。

大力加快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把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作为加速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促进它们上规模,上水平。

积极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各主要科技领域发展纲要的宏观指导下,调整计划体系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按三大类计划设置,即研究发展类计划、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类计划、科技能力及产业化环境建设类计划。第一类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及专项科学基金计划;第二类计划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第三类计划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风险投资、孵化器建设等。以科技产业化为目标,建立纵深部署、横向协调的计划管理体制,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建立新型的矩阵管理模式,实行计划决策、管理和评价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约束机制,增强计划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扶持一批独立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大力推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的支撑条件和法规体系。

(四)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

组织全市科技力量,选择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省科技合作计划,大力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提升全市技术创新起点,为提高全省科技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服务;全方位开拓国际科技人才资源,尤其是要发挥黄冈海外留学生、同乡会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海外华人带技术、成果、资金来鄂创业;鼓励和支持科技开发机构和企业对外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海外资金投入到湖北科技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来;实施科技兴贸计划,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培植科技产品出口源。培育一批重点出口产品的骨干企业,扶持一批出口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其成为科技产品出口的产业基地;构建对外科技合作信息系统网络,搞好"三库"(信息库、人才库、渠道库)建设;大力开展民间对外科技活动,促进民间组织机构成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桥梁纽带,发挥其作为官方对外科技合作渠道的补充和延伸的积极作用。

(五)注重加强战略研究与总体规划

战略问题是发展的首要问题。各地、各行业、各单位都要从战略上对"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行总体研究,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科技发展的预测研究,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动态和趋势,对有较大潜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筹划;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加强产品开发、市场开发、资本运作等多层次的战略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和思路,做好发展规划和布局,更好地加快企业发展。科技发展计划要加大对战略与规划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二篇: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充分认识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研究制定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对于合理部署科技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一)黄冈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

"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一个重视科技、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热潮。随着一系列推进科教兴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科技工作的宏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创新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事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2万人,较2014年增长8.8%;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2万人;全市拥有研究开发机构160多个;全市r&d(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1.8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2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20多家。"十五"期间,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增强了信息服务能力;部分科研仪器配备得到了更新改造,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年,全市专利批准数170余项,比2014年增长118.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4亿元,比2014年增长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以及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方面,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比2014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工业方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增强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市工业企业近30%的生产设备实现了微电脑控制,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8%,比1995年提高4.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9%,比2014年增加12.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虽然"十五"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不大,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名牌产品、知名企业不多,经济竞争能力不够强。二是行业技术发展不平衡,多数企业装备水平、工艺技术还比较落后。三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激励和引导技术创新的政策不配套,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r&d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科技发展不够,"科技瓶颈"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黄冈科技"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人类正加速步入一个崭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我国也即将进入由创新主导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充分估量科技经济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影响,迎接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由卖方市场进一步向买方市场转变,社会科技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市科技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为党和政府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科教兴市战略成为黄冈发展的第一战略;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湖北乃至黄冈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发展途径。这些都为"十一五"湖北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新技术革命势不可挡,我市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国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黄冈作为革命老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形势十分紧迫,产业技术和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将严重制约黄冈经济的发展。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切实增强加快黄冈科技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观、市场观、特色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加快科技快速发展,推进我市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

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跨越式发展原则。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超常规发展的思想,选择若干具有自身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重要技术领域,赶超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以技术跨越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科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指导性计划与指令性计划相结合,通过政策导向与市场竞争机制,有效地推进科技产业化。

3.突出特色原则。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在加快推进我市科技进步进程中,要坚持立足黄冈的科技优势与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形成若干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形成具有黄冈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企业群,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

4.加强"集成"原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放眼全国和世界,在资源配置上加强集成;要积极加强政府部门的集成,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前线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实现各部门的合作联动,致力形成推进技术创新的合力。

5.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强调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把引进和利用国外省外技术、资本、人才作为加速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产品。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全省高市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8.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年增长20%;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信息化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农作物实现一次品种更新换代,农产品质量显著改善,竞争力明显增强;单位面积的产出逐年递增,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装备、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劳动者素质及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6万人;科研基地和企业科研机构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财政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2.0%,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总体部署

黄冈市"十一五"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是: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五项措施。

围绕一条主线:即紧紧围绕"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条主线。一方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现代化。

实施三大工程:即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企业技术进步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

强化五项措施:即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突出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注重加强战略研究与总体规划。

三、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积极培育黄冈第一经济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三大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一)优先发展三大领域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工业激光设备、激光医疗设备、光纤传感器、光电测量仪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其产品,积极发展各种计算机软件。开发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宽带光缆、高频电缆、光电器件及光电仪表、激光防伪、cd-rom存储设备、多媒体教育软件、cad/cam软件、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光盘及光盘机、ic卡及其相关产品。加强新型激光器、gps、gis系统、新型光纤传感器件、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

2.生物技术及新医药

全面实施"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重点发展新型中药、生物工程药物及新制剂、新型功能食品、医药新制剂和以生物农药、转基因动植物为重点的农业生物技

nbsp;(一)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提高企业工艺及装备水平

要加大力度,加快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特别是机械、冶金、纺织、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带动传统工业全面升级。

机械工业重点抓好高精密度数控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铸造技术、高等级输配电配套技术和cad、cims技术等的应用。冶金行业重点加强高效选矿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连铸技术、特种耐火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等的应用。

纺织行业重点加强无梭织机、清梳联、精梳、自动络筒、oe纺服装、服装设计cad以及化纤直接纺、连续纺和服装后整理新技术等的应用。建材行业重点抓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加快水泥超细磨技术、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化工行业要围绕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三大化工行业产品的深加工,重点应用膜分离、超滤等先进分离技术、先进催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1.针对影响全市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科技计划。力争在下列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虚拟制造、快速原形、模糊控制、数控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

--模具钢、冷轧钢生产技术,提高合金钢洁度和精度的技术;

--纤维混纺、交织一步法染整、棉毛织物高档印染后整理,化纤仿真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提高麻纺质量的苎麻品种改良、脱胶、纺织及印染整理技术;

--石墨、石膏、膨润土、石英、磷资源等非金属矿的深加工新技术;

--农药复配及农药新制剂技术,有机原料清洁生产技术。

2.加强"两高"(高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含量)新产品开发,着力培育名牌产品。重点开发下列产品:

--电动汽车、新型散装粮食运输车、双燃料汽车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自动导航装置、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安全气囊、制动防抱死系统、特种车桥、汽车空调、轿车气门、汽车灯具、汽车密封件、动力转向器等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

--轿车用先进钢板系列产品、冷轧硅钢片系列产品。

--复合超细纤维、功能化纤维、高强力机织土工布、精毛纺面料、高档化纤面料。

--新型节能、高强、轻质、保温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特种陶瓷、特种玻璃材料。

--新型表面活性剂、高效催化剂、涂料、染料中间体、高效低毒安全新农药等精细化工新产品。

(三)以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大幅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制造业,是社会生产力持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保障,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和实现工业化的主力军,是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培育后发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黄冈是全国革命老区,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必须以信息化为根本手段,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专项计划",以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为重点,以迅速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黄冈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1.加强制造业各行业适用的cad/cims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推进制造业设计的信息化,力争5年内使全省制造业的cad技术应用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推进并行设计技术在各行业的开发与应用,力争cims在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应用率达到50%左右。

2.推广应用机械、制药、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骨干企业生产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推广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3.加强电子商务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加强网络建设与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企业上网,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尽快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促进企业商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五、实施科技兴农工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是振兴农业的唯一出路。"十一五"期间,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服务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一)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新品种、新型设施农业与农业工程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新技术等五大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四优(优质稻米、优质三元猪、优质油菜、优质水果)工程的实施,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率。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继续健全和完善以县市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为基础的专群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对全市乡镇农技人员实行"农技推广服务资格证"和"上岗证"双证管理制度。

(二)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着眼于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前瞻性,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努力争取在农业高新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重点抓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的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主要抓好转基因作物新品种选育,粮棉油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林、果、特、花卉脱毒种苗选育及快繁技术,基因工程生产动物蛋白,动物重大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等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农产品加工保鲜新技术和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注重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专家系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系统、畜禽规模化饲养管理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

2.加强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突出区域重点,建立、完善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辐射、推广高产、高效种养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

(三)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黄冈是我省农业大市,农业发展事关大局。"十一五"期间要以特色为基储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形成产业链为核心、企业加基地加农户为主要模式,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计划",实现优势集成,重点突破,全面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农业增效。

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要围绕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开展技术创新。粮油等大宗农产品要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技术、双低油菜适温榨油新技术、饼粕综合利用技术、菜籽壳及油脚等副产品利用技术、优质稻米加工技术、水稻加工转化技术方面重点突破;蓄牧业要实现重大疫病监测防治技术、饲料及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特色地方水禽新产品加工技术的重点突破;名特优水产品要实现名优水产苗种繁育技术、水产品保鲜保活与安全贮运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的重点突破;林产品要从林木产品和林产化工两方面展开,重点突破杨树等工业用材林高效利用加工技术、林产化学加工技术、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名优花卉组培技术;优质水果与特色蔬菜要重点突破莲藕贮运保鲜技术、莲藕出口系列产品开发、莲藕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马铃薯及莲藕等工厂化组培生产技术、蔬菜贮运保鲜技术、特色地方蔬菜资源开发技术、特色水生蔬菜资源开发技术、水果采后综合处理与加工技术;特色资源要重点突破魔芋系列产品开发、名优茶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蜂产品系列开发加工技术、食用菌加工技术、板栗贮运保鲜和深加技术。

要基本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协作攻关,在六大优势领域的30项共性关键技术中取得一批重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成果;二是通过扶持10个龙头企业及其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势农产品增值达到3倍以上;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培植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工业,壮大龙头企业的经济规模,带动我市特色农业发展。

(四)实施科技扶贫致富行动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十一五"期间,要以富民、富县为目标,以优势资源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实施大别山区科技致富行动,推进科技扶贫致富,带动全市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实施大别山科技致富行动,重点建设一个网,抓好5个"十"。建设一个网就是建设农村信息网,推进大别山区农业信息化。抓好五个"十",即抓好十大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发展,十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十大农产品加工名牌产品的开发培育,十个重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十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六、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准,切实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

(一)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以新技术为切入点,围绕避孕、节育、优生和生殖保健进行科学研究,为实现人口控制和优生优育目标提供技术保障。重点加强高效新型避孕节育技术、药物和器具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的早孕中止药物。同时要强调以人为本,从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生活质量入手,研究发展生殖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二)开发应用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要加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方法和技术研究,积极应用采矿新技术。重点开发金矿渣和粉煤灰等废物资源的高值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材料复合技术。加强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综合集成技术开发,重点开发耗水工业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水资源优化调配和特殊水域净化技术,推进节水和污水控制技术产业化。研究应用量大面广、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源、物的无害化管理及治理方案与技术,开发应用工业污染源、造纸废水的防治、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和典型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设备,积极防治乡镇企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

(三)积极开展减灾防灾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重点研究开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问题。研究、应用短期气候预测预报技术,地震预测预报技术,火灾预报、监控和自动扑救技术,旱情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四)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逐步将科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各类学术团体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

伍。要努力创造青年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拨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承担重任,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积极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定期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出国学习培训。鼓励企业和企业集团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高校、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要着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整体文化与技术素质。在农村,要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适用先进科学技术普及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技术素质,并结合科技兴农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经济技术能手。在城镇企业,要大力加强职工队伍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对新增加的城镇劳动者要全面进行职业教育,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对于下岗待业人员,要根据产业流动的要求进行再就业培训;对在岗人员要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制定关于知识资本化并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持股的政策,选择有条件的企业或区域进行试点;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政策,降低门槛,放宽条件,为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狠抓已出台的促进技术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的落实。

加大技术创新立法和执法力度。为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有关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推进贯彻落实。要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三)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引导和促进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其与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联合和重组。重点抓好高校、大院大所的产业化工作,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加快科研机构的改制改革步伐。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要加快向企业化转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转为企业法人或非营利机构。

大力加快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把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作为加速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促进它们上规模,上水平。

积极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各主要科技领域发展纲要的宏观指导下,调整计划体系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按三大类计划设置,即研究发展类计划、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类计划、科技能力及产业化环境建设类计划。第一类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及专项科学基金计划;第二类计划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第三类计划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风险投资、孵化器建设等。以科技产业化为目标,建立纵深部署、横向协调的计划管理体制,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建立新型的矩阵管理模式,实行计划决策、管理和评价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约束机制,增强计划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扶持一批独立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大力推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的支撑条件和法规体系。

(四)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

组织全市科技力量,选择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省科技合作计划,大力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提升全市技术创新起点,为提高全省科技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服务;全方位开拓国际科技人才资源,尤其是要发挥黄冈海外留学生、同乡会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海外华人带技术、成果、资金来鄂创业;鼓励和支持科技开发机构和企业对外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海外资金投入到湖北科技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来;实施科技兴贸计划,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培植科技产品出口源。培育一批重点出口产品的骨干企业,扶持一批出口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其成为科技产品出口的产业基地;构建对外科技合作信息系统网络,搞好"三库"(信息库、人才库、渠道库)建设;大力开展民间对外科技活动,促进民间组织机构成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桥梁纽带,发挥其作为官方对外科技合作渠道的补充和延伸的积极作用。

(五)注重加强战略研究与总体规划

战略问题是发展的首要问题。各地、各行业、各单位都要从战略上对"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行总体研究,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科技发展的预测研究,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动态和趋势,对有较大潜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筹划;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加强产品开发、市场开发、资本运作等多层次的战略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和思路,做好发展规划和布局,更好地加快企业发展。科技发展计划要加大对战略与规划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三篇: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充分认识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研究制定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对于合理部署科技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一)黄冈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

"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一个重视科技、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热潮。随着一系列推进科教兴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科技工作的宏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创新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事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14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2万人,较2014年增长8.8%;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2万人;全市拥有研究开发机构160多个;全市r&d(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1.8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2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20多家。"十五"期间,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增强了信息服务能力;部分科研仪器配备得到了更新改造,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14年,全市专利批准数170余项,比2014年增长118.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4亿元,比2014年增长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以及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14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方面,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比2014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工业方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增强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市工业企业近30%的生产设备实现了微电脑控制,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8%,比1995年提高4.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9%,比2014年增加12.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虽然"十五"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不大,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名牌产品、知名企业不多,经济竞争能力不够强。二是行业技术发展不平衡,多数企业装备水平、工艺技术还比较落后。三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激励和引导技术创新的政策不配套,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r&d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科技发展不够,"科技瓶颈"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黄冈科技"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人类正加速步入一个崭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我国也即将进入由创新主导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充分估量科技经济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影响,迎接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由卖方市场进一步向买方市场转变,社会科技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市科技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为党和政府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科教兴市战略成为黄冈发展的第一战略;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湖北乃至黄冈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发展途径。这些都为"十一五"湖北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世界新技术革命势不可挡,我市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国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黄冈作为革命老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形势十分紧迫,产业技术和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将严重制约黄冈经济的发展。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切实增强加快黄冈科技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观、市场观、特色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加快科技快速发展,推进我市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跨越式发展原则。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超常规发展的思想,选择若干具有自身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重要技术领域,赶超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以技术跨越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科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指导性计划与指令性计划相结合,通过政策导向与市场竞争机制,有效地推进科技产业化。

3.突出特色原则。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在加快推进我市科技进步进程中,要坚持立足黄冈的科技优势与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形成若干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形成具有黄冈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企业群,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

4.加强"集成"原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放眼全国和世界,在资源配置上加强集成;要积极加强政府部门的集成,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前线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实现各部门的合作联动,致力形成推进技术创新的合力。

5.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强调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把引进和利用国外省外技术、资本、人才作为加速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产品。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全省高市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8.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年增长20%;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信息化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农作物实现一次品种更新换代,农产品质量显著改善,竞争力明显增强;单位面积的产出逐年递增,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装备、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劳动者素质及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6万人;科研基地和企业科研机构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财政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2.0%,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总体部署

黄冈市"十一五"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是: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五项措施。

围绕一条主线:即紧紧围绕"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条主线。一方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现代化。

>实施三大工程:即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企业技术进步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

强化五项措施:即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突出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注重加强战略研究与总体规划。

三、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积极培育黄冈第一经济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三大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一)优先发展三大领域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工业激光设备、激光医疗设备、光纤传感器、光电测量仪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其产品,积极发展各种计算机软件。开发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宽带光缆、高频电缆、光电器件及光电仪表、激光防伪、cd-rom存储设备、多媒体教育软件、cad/cam软件、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光盘及光盘机、ic卡及其相关产品。加强新型激光器、gps、gis系统、新型光纤传感器件、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

2.生物技术及新医药

全面实施"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重点发展新型中药、生物工程药物及新制剂、新型功能食品、医药新制剂和以生物农药、转基因动植物为重点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产品、预防性疫苗、诊断试剂、新型抗病毒、维生素、氨基酸合成药、bt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新产品,新型高效酶制剂,加强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开发。

3.新材料

重点发展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开发可降解农膜母料和农用新材料、电子专用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体内植入物、稀土材料、复合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成套设备、油田化学品、工程塑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和通用塑料高性能化、高性能涂料、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制品、超细粉体材料、特种增强材料及制品、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等。

(二)重点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1.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十一五"期间,每年选择10项左右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的项目,集中资源,重点组织实施,使重大项目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争取国家各部门对我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争取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各类专项计划;技改计划和火炬计划对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2.按照"抓大促小"的原则,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实施大公司战略和品牌战略。积极推动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十五"期间,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3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它们成为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可观的骨干企业。以培育知名品牌为核心,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推动一批在全国有技术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的形成。

在抓好大企业的同时,积极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广纳人才,广筹资金,采取优惠的政策,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形成一大批机制灵活、管理规范、市场适应性强、具有竞争活力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活跃创新氛围,提供后备项目,培养和锻炼大批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才,积累人力资本。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步伐

按照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的总要求,加快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要将农业高新技术及产业示范园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抓好抓实。着重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建设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增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孵化"功能。二是抓好标志性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园内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三是重点创建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各区每年滚动实施5个产学研合作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着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

光电子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光电子信息产业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以开放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抓大与促小相结合,实现集约型、跨越式的发展。重点发展四大产品群。

&n

bsp;发展四大光电子信息产品群,即发展以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光通信系统及设备、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为主体的信息光电子产品群;以工业激光、医疗激光、光学元器件为主体的能量光电子产品群;以光纤传感、光存储、光显示、光输入为主体的应用光电子产品群;以应用软件、电子商务软件为主体的软件产品群。

(四)全面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

21世纪是更加注重生命质量的世纪,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将是国际竞争最激烈、也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要集成优势,特色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以促进和带动全市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为目标,全面贯彻"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

实施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要以"高水平、高速度、高效益"为基本思路,以重大项目为纽带,集成推进;以基地为依托,点面结合;以培育持续创新能力为根本手段,开放式发展,形成外引内联,共同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的良好局面。

要以中药现代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结合,重点加强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和中药新剂型的研制,形成一批优质中药品种;以生物工程产品为新增长点,大力发展自主产权的产品,重点研制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着力抓好现有优势产品的创新与产业化,大力推进保健食品规模化、集群式发展;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工业,继续抓好现有优势原料药的产品创新,重点研制化学龄前新药和开发药物新剂型,保持和壮大我省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的优势地位;积极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重点加强动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加大农业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继续抓好设施农业的配套开发,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

努力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全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其中,新医药产业和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7亿元和4亿元,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培育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形成1-2个年产值过10亿、10个以上过1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三是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农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和良好运行机制,整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形成以武穴为龙头,辐射和带动全市各县市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工程,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是"十一五"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要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从工艺装备、产品开发到企业信息化各个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落实。

(一)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提高企业工艺及装备水平

要加大力度,加快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特别是机械、冶金、纺织、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带动传统工业全面升级。

机械工业重点抓好高精密度数控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铸造技术、高等级输配电配套技术和cad、cims技术等的应用。冶金行业重点加强高效选矿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连铸技术、特种耐火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等的应用。

纺织行业重点加强无梭织机、清梳联、精梳、自动络筒、oe纺服装、服装设计cad以及化纤直接纺、连续纺和服装后整理新技术等的应用。建材行业重点抓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加快水泥超细磨技术、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化工行业要围绕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三大化工行业产品的深加工,重点应用膜分离、超滤等先进分离技术、先进催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1.针对影响全市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科技计划。力争在下列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虚拟制造、快速原形、模糊控制、数控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

--模具钢、冷轧钢生产技术,提高合金钢洁度和精度的技术;

--纤维混纺、交织一步法染整、棉毛织物高档印染后整理,化纤仿真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提高麻纺质量的苎麻品种改良、脱胶、纺织及印染整理技术;

--石墨、石膏、膨润土、石英、磷资源等非金属矿的深加工新技术;

--农药复配及农药新制剂技术,有机原料清洁生产技术。

2.加强"两高"(高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含量)新产品开发,着力培育名牌产品。重点开发下列产品:

&nb

sp;--电动汽车、新型散装粮食运输车、双燃料汽车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自动导航装置、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安全气囊、制动防抱死系统、特种车桥、汽车空调、轿车气门、汽车灯具、汽车密封件、动力转向器等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

--轿车用先进钢板系列产品、冷轧硅钢片系列产品。

--复合超细纤维、功能化纤维、高强力机织土工布、精毛纺面料、高档化纤面料。

--新型节能、高强、轻质、保温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特种陶瓷、特种玻璃材料。

--新型表面活性剂、高效催化剂、涂料、染料中间体、高效低毒安全新农药等精细化工新产品。

(三)以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大幅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制造业,是社会生产力持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保障,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和实现工业化的主力军,是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培育后发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黄冈是全国革命老区,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必须以信息化为根本手段,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专项计划",以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为重点,以迅速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黄冈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1.加强制造业各行业适用的cad/cims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推进制造业设计的信息化,力争5年内使全省制造业的cad技术应用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推进并行设计技术在各行业的开发与应用,力争cims在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应用率达到50%左右。

2.推广应用机械、制药、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骨干企业生产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推广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3.加强电子商务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加强网络建设与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企业上网,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尽快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促进企业商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五、实施科技兴农工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是振兴农业的唯一出路。"十一五"期间,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服务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一)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新品种、新型设施农业与农业工程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新技术等五大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四优(优质稻米、优质三元猪、优质油菜、优质水果)工程的实施,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率。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继续健全和完善以县市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为基础的专群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对全市乡镇农技人员实行"农技推广服务资格证"和"上岗证"双证管理制度。

(二)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前瞻性,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努力争取在农业高新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重点抓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的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主要抓好转基因作物新品种选育,粮棉油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林、果、特、花卉脱毒种苗选育及快繁技术,基因工程生产动物蛋白,动物重大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等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农产品加工保鲜新技术和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注重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专家系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系统、畜禽规模化饲养管理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

2.加强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突出区域重点,建立、完善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辐射、推广高产、高效种养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

(三)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黄冈是我省农业大市,农业发展事关大局。"十一五"期间要以特色为基储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形成产业链为核心、企业加基地加农户

第四篇: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14年远景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是举国上下着力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朝着小康目标阔步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一接三新”、“争当四个排头兵” 、“融入一小时经济圈”的振奋时期。为了大力推进全市科技进步的进程,打造好科技发展的对接平台,进一步为全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建设新**”的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以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为目标;以引进、消化、推广为主要途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农业的科技成果推广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利用两个市场,发挥两种资源。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及效益优先原则,重点发展若干高新技术企业,培植一批实力强劲的民营科技企业,大力推广以良种良法为主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实施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大力增强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努力把全市科技进步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要以促资源、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强科技进步在提高生产与资源利用率、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的作用;要把促进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将科技进步真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加强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

2、目标导向原则。既要突出我市自身的特色,又要与国家、省、赣州市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3、有限目标原则。要把有限的人、财、物力集中起来,优化组合,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本市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领域。

4、远近结合原则。既要解决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又要为下一步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5、市场与计划结合原则。要把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本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效益优先,遵循市场经济与科技工作规律。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作用,用好用活政策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科技进步。

6、自主与引进相结合原则。在培养、壮大现有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对有色金属、稀土材料、甜柚、特种养殖、花卉等地方优势产业做好自主开发。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广泛大力引进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

7、高低结合原则。重视发展地方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注重科技研究,侧重成果推广。

二、发展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接三新”、“争当四个排头兵”的要求,结合我市科技和经济发展现状,力争到2014年实现全市科技进步的重要方面和科技综合实力在赣州市名列前茅,到2014年居全省县(市)级排位3名内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是:

(一)、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稀土、有色金属加工,环保产品、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新技术产业。到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0%,2014年超过60%。

(二)、民营科技企业。加大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力度,扩张数量,提高质量。到2014年,全市新增工业支柱产业2个以上,每个支柱产业领域培育2-3家中型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15户以上。到2014年全市支柱产业领域形成3-5家大中型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30家以上。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大力引进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综合效益。到2014年,全市建立1-2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果业、园艺与花卉、商品蔬菜、特色养殖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领域,每个产业建1-3个中等规模的科技示范基地。良种良法推广面达98%以上。

(四)、信息化进程。到2014年,全市城镇区域信息化水平达到赣南中上水平。2014年达先进水平。2014年,全市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2014年达90%以上。

(五)、专利、技术标准。大力引导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实施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到2014年,全市建立1家专利试点企业,到2014年6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专利工作机制、90%以上的企业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六)、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两翼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到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50%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6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有内部技术开发机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到2014年,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服务中心、科技评估中心、科技信息

中心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中心等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扶持和发展重点

(一)、工业科技:

1、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1)、新材料:充分利用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非金属及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壮大矿产品加工业,重点研究、开发和支持低品位矿的冶炼,大力推广中

矿(含钨细泥)直接生产钨化合物产品工艺技术。有效提高钨资源利用率。

不断提高玻璃纤维、环保涂料、精铋纯银、钨酸钠等产品的品位,支持开发后续产品如超细(纳米)钨粉、硬质合金工具,特种钨丝等建设项目。

稀土材料方面,稀土灯用三基色荧光粉质量赶超国内先进水平。

(2)、食品工业:大力发展以卷烟、果业(甜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使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加工业久盛不衰。扶持一批能形成产业链,带动一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农业化龙头企业。

(3)、电子信息: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托“数字赣州”,扶持可视电话、智能化广播等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

(4)、机电一体化:应用现代化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机电一体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效益。在机电(各类机床设备)行业中大力推广数字控制、自动频率控制和自动频幅控制技术,扶持老旧设备的脱胎换骨,促进家具制造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5)、服装加工:不断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引导服装业向品牌、档次、集团、规模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服装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2、民营科技企业

通过加强领导,完善扶持政策,加大人才激活力度,提高民营科技企业家素质,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等各项措施,加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以有色金属和稀土产品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和以齿轮、水力发电设备为主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应用现代化技术改造木材加工、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融入一小时经济圈后,形成以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创新机构为支撑,广大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为基础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使我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步入赣州市前列。

(二)、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技术示范

(1)、果业、商品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技术近年有较大发展。

①、甜柚:一是抓好无核柚新品种的选育,二是引进福建官溪密柚、梅州沙田柚等良种,三是继续大力发展龙回早熟柚、江坝柚、斋婆柚等传统品种,四是大力开发幼果。

②、脐橙:积极引进国外新品种,大力推广纽贺尔、朋娜、奈沃里等脐橙优良品种。

③、着力引进“寻乌特早熟密桔品种”,赣南野生南酸枣、于都大盒柿、石城牛心柿、日本甜柿、龙南板栗、无核桃李、脱毒丰香草莓、银杏等新品种。

④、抓好蔬菜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备栽培的新品种选育和引进推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近几年以发展简易温室大棚为主。通过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高档珍稀蔬菜打入赣州市场。

⑤、开发出1-2个国家野生名贵花卉新品种。抓好国家级野生名贵花卉铁凉伞的引进推广,逐步建立脱毒组培、离体快繁、质量监控、原种繁育基地。

2、粮食生产技术

培育和引进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粮食优良品种。重点推广“田两优66”、“全优436”、“全优402”、“株两优02”和“全优191”、“新香优207”、“d优527”、“k优金谷1号”等优质品种及抛秧、薄露灌溉新技术,建立全市粮食育种中心,引进和自主研制相结合的路子。

3、畜牧养殖技术

重点进行肉牛、猪、鹅、鸭、野鸡等新品种的引进和杂交优势的利用。扩大特种畜禽品种的引进与改良。加快养殖业区域化、专业化的进程,建成各具特色的养殖业经济带。制定与推广不同饲养规模及条件畜禽高效饲养技术规程。重视特种动物养殖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4、水产养殖技术

大力发展水产良种繁育技术和特种水产产业。重点抓好虾、鳗、蟹、鳖、龟,大湖新银鱼、大银鱼、三角帆蚌、建鲤、斑鳜、刺胸蛙、乌鳢、南方大口鲶等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5、农副产品的储藏、保鲜和加工适应技术

(1)、注重加工设备及工艺的引进、消化和研制开发,扶持应用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尤其是南瓜、甜柚等保鲜技术和高效、低毒保鲜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2)、重点发展新型保藏技术(辐照、无菌包装、速冻、高压处理等)、综合利用、节粮、环保、分离、提纯、包埋、重组技术(超微、低温粉碎、超滤及渗透等)、营养功能强化技术等。

四、重大项目和重点战略

(一)、信息网络建设。主抓数字科技局项目建设。由网上办公自动化、网上项目申报、项目智能评估科技信息发布四大系统组成。系统网络架构采用内部管理与wab 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整合全市科技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

(二)、产业基地建设。

1、基础设施。“四大产业化园区”(即东山、龙岭、罗边和章惠渠工业园)规划更趋统一,布局更趋合理,按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标准发展。“十一五”期间,龙岭工业园中的科技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到2014年,北部山区争取有1-2个工业园区建成。

2、产业化。建设“四大产业”即优化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稀土磁性材料、玻纤和环保涂料等产业。

(三)、制造业信息化。一是完善和健全制造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和专家咨询体系;二是建立制造业信息化促进中心;三是在1-2家重点企业(如木工机械制造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以上。

(四)、专利战略。

1、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量年增长平均达到15%。

2、对符合本市经济发展方向,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发明创造,在引进、实施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对专利技术实施资金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创办专利孵化器,如知识产权市场。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到2014年,高新技术领域的重大专利技术60%以上得到实施,30%以上形成产业。

3、大力培育一些拥有自主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专利示范企业。

4、强化执法工作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及时处理侵权纠纷,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5、充分运用专利制度的促进和保护功能,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鼓励依托专利兴办科技型企业。“十一五”期间,要通过实施专利战略,打破经济发达国家靠专利构成的技术壁垒,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优势,实现全市各类新型工业产业的跳跃式发展。

五、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机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符合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抓好一批技术创新试点的高新技术企业。融入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后,力争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建成一个以上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积极引导全市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增加技术投入,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开展横向技术协作等各种措施改变内部技术开发机构少、规模小、人才缺、水平低、装备差的局面,逐步健全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

(三)、中介服务体系。以市场调节为手段,以明确产权为前提,以融入一小时城市经济圈为依托,尽快建立和完善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服务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科技人才中心等中介机构。

(四)、以四大工业园区和中介服务中心为窗口,引导和引进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各类拔尖人才进驻我市创新创业。促进成果转化、壮大科技型企业。

(五)、农业科研培训服务体系。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化特别是果业、花卉、畜牧、家禽业等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大力引进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适应技术。配合“农民知识化工程”,积极开展农村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

六、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等发展新观念,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督促推进。在领导层上形成时时处处,月月日日谈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二)、增加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积极吸纳社会投入的科技投入机制。五年内,市级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0.5%以上。同时,加大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产业领域的政策。

(三)、完善政策。尽快完善和制定(更多好范文请关注:WwW.haowoRd.COm)《关于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若干规定》、《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的若干规定》等一批加快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

(四)、激活人才。通过加大培养、引进、激励力度,造就一支开拓进取、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全市科技、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建设基地。引智引资双管齐下,2-5年内在龙岭工业园建成一个集高新技术、高科技产品为一体的具有样榜和带动作用的科技园,并向一小时经济圈内辐射。

(六)、健全网络。确保科技成果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乡(街道办)、村、组四级必须健全能运转正常的科技网络,以承载横向合作、学习培训、学用结合等科技工作的满负荷运行。为此,市、乡(街道办)、村、组四级必须解决办公用地和专人专编问题。

第五篇: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经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中国近二十年的实践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已成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成为现代高新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火炬计划的指引下,我国孵化器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孵化器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以人为本,在将科技资源迅速高效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

为推动我国孵化器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制定本纲要。

一、“十五”期间的发展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国孵化器事业高速发展,新建的孵化器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数量显著增加,孵化能力显著增强,孵化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体现。目前,全国已拥有各类孵化器500余家,其中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创业中心137家、软件园24家;经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外专局共同认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21家;经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大学科技园50家。

“十五”期间,孵化器使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力量。2014年根据对上报的534家孵化器的统计,各类孵化器孵化场地总面积达1969.9万平方米,正在孵化着39491家企业,占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1/3左右;在孵企业申请专利17225项,其中发明专利6028项,获批准专利10926项,其中发明专利3949项;在孵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实现1625.4亿元,创造直接就业机会71万多个;已累计毕业企业15815家,已培养出境内外上市公司50余家。

“十五”期间,政府引导下的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趋势,涌现出一批适应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需要、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孵化器;孵化器网络和协会组织向地区、省市等层次纵深发展,专业性研究机构、媒体等行业服务机构破土而出,形成了现代科技服务行业雏形;国际企业孵化器、海外科技创业园为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舞台,国际培训、交流日趋活跃,开始进入人才跨国培养、企业跨国孵化、对外输出管理的合作阶段。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孵化器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对孵化器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措施;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与创新源头的大学与科研院所结合不够紧密,基础设施功能还有待完善,链接与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特别是融资能力有待加强;部分管理者对孵化器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本质的认识不够充分。核心问题是对企业的服务急需从物业、政策为主的基础性常规服务向创业企业成长为核心的孵化服务提升,增强以孵育为主的核心能力。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加快,高新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得以形成和发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着重解决经济社会进步、科技进步与创新、引进消化吸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等关键问题。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我国科技创业活动日益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够活跃,也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科技型创业企业在资金筹措、技术开发和管理组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存活率较低,成功率更低。总体上讲,我国中小企业支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孵化器以促进最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为使命,并作为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基础性服务机构,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需求,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成长性企业群体的历史责任。发展孵化器事业是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的重要保证。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十一五”期间孵化器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目标,以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为突破,坚持“支持创新、鼓励创业、优化环境、拓展功能”的总要求,进一步从整体规模上推动我国孵化器的发展,突出特色化与专业化,强化技术与资金服务能力,推进“创业导师+专业孵化”的孵育模式,打造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孵化服务能力,提高孵化质量与水平,推动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平台标准化、服务内容国际化,形成孵化器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国际一流的孵化器群体,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

“十一五”期间,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以下六个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孵化器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鼓励多元投资、多种形式和体制运营以及多区域层次发展;三是坚持质、量并重原则,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努力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实现服务质量的跨越;四是坚持自主创新原则,要紧密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五是坚持广泛发动原则,进一步拓展孵

化器的社会基础,根据创业者和市场的需求,扩大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六是坚持行业推进原则,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规范服务,搭建共享平台,培养核心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是全面提升我国孵化器孵化功能和形成大规模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体目标是:通过扩大总体规模,增加孵化器数量,以扩大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通过拓展和强化服务,把服务延伸到从企业初创到毕业全过程,以提高创业服务的质量;通过建设专业技术孵化器,以及国际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突出对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的基础性孵育作用,并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孵化器,把我国的创业服务事业提高到新水平。具体目标是:到2014年,全国各类孵化器数量要达到1000家,其中国家级30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2500万平方米以上,绝大多数孵化器具备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孵化资金总额30亿元以上,形成职业化孵化服务队伍;当年在孵企业5万家以上,毕业企业累计1.5万家以上,创造就业机会达到100万个,每年培养出800家以上绩效优异的快速成长型科技企业,并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企业家,转化一批高水平自主创新成果,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迈入世界企业孵化器强国行列。

四、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1. 加强领导,确立孵化器建设与发展在科技与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孵化器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证国家利益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深刻认识孵化器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在产业化服务平台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深刻认识孵化器对满足科技创业需求和发展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把孵化器工作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列入“十一五”政府工作计划和科技发展规划,制订并切实落实鼓励科技创业、支持孵化器发展的具体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扶持政策。要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落实地方的孵化器组织、管理和物质资源,形成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国家高新区必须把孵化器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的重中之重和建设“创新创业园”的重大标志性任务,下功夫办好。

2. 增加投入,总体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扩大孵化器的整体规模。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孵化器的整体规模上台阶,在完善已建孵化器功能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地、县孵化器创建工程。各地应把孵化器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当地资源、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整合已有的科技和产业资源,建立更多适宜当地需要的特色产业孵化器,发挥对特色产业集群的孵育功能,扩大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3. 拓展功能,强化孵化器的孵化、抚育能力。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建设并运行好共享孵化设施,强化孵化、抚育能力,为造就大批优质、健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积极探索将孵化活动延伸至研发阶段,实施预孵化,关注有望实现技术突破和形成产业的“种子”,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引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要注重创业文化与氛围的营造,开展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的活动,使政府与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和支持科技创业;要根据孵化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企业成长促进服务,协助企业提高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企业提高战略发展和日常操作能力的培训,并做好各种交流与合作的服务,成为企业成长的促进员和良师益友。

4. 突出重点,强化孵化器的“天使投资人”角色。在我国种子期企业的金融育成环境仍有待改善的情况下,孵化器要勇于承担起“天使投资人”的责任,有效地提升投融资服务功能。对于所孵化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技术项目或初创企业,开展早期的、直接的权益资本投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而缺少自有资金的创业者创业,提供对于创业企业有价值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市场渠道等辅导型增值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紧密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开展与银行、投资及咨询机构等相关部门以及天使资本等的合作,全面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抚育能力。

5.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孵化器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各地区的发展不可能长期建立在以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为载体的粗放型模式上,必须更加重视依靠科技创新,从根本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充分发挥孵化器在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落实区域和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经济发达地区要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孵化器的社会化促进机制,努力办出一批服务手段先进、孵化绩效优异的国内外知名孵化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孵化器更加有力的支持,努力办出一批孵化设施完善、孵化作用突出的孵化器,更好地推动区域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6. 促进合作,重点加快孵化器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孵化器要特别强化与自主创新源头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紧密结合,注重与科技资源的聚集地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与一家以上的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开展系统、紧密的合作。同时,要将孵化功能延伸到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便捷通道,方便科技人员创业,源源不断地吸收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成果,促进以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提高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在研发机构和高新区形成梯级孵化关系。此外,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应取长补短,加强合作,通过建设孵化器合作平台,共享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

7. 完善组织,促进孵化器的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要提高服务素质与水平,以日常操作的职业性、行业性、规范性区别于其他组织,同时注重我国急需发展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行业,建设更多的专业孵化器,重点要完善和建立各专业孵化器的共享技术服务平台;要建立孵化器行业协会和网络组织,搭建全国性、地区性和地方共享孵化平台,以市场规则为主导,以孵化资金、创业投资为支撑,以信息网络和投融资网络为纽带,集成、整合科技产业化所必需的各种资源,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要注重配合国家整体对外战略,引导有条件的孵化器面向海外,探索、实践和完善国际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海外科技园等各种合作模式,支持和鼓励孵化器及孵化企业走出国门,在项目和企业层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按照国际标准创建高水平的孵化组织。要在相关地区和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倡导成立国际性孵化器合作组织,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渠道,确立中国在国际孵化器领域的形象和地位。

五、保证措施

1. 加快孵化器的法制化建设步伐,制订相关政策。“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加强孵化器发展战略研究,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孵化器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制定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4—2014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中的孵化器税收扶持政策,并积极开展孵化器立法研究,以早日实现将孵化器纳入相关法律框架。各地应制定本地区的

孵化器管理办法,并可根据地方实际,先行制定地方法规和政策,包括吸引科技人才的政策、支持孵化器发展的优惠政策、孵化企业的优惠政策等,特别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政府采购孵化服务的机制,从政策体系上支持孵化器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部将汇编各地的相关法规政策及实施情况,编制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供各地交流、参考。

2.支持孵化器孵化、抚育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实施孵化器“能力建设工程”,每年投入2014万元,引导地方投入1亿元以上,着力搭建全国性综合孵化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相互连接的各大区分平台以及覆盖每个国家级创业中心的子平台。同时,科技部将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产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孵化器的建设发展,每年投入4000万元引导资金,引导地方投入2亿元以上,重点支持以创新集群为基础、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至2014年,支持每个国家级创业中心建成各具专业特色的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部还将建立2亿元规模以上的母基金,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引导,结合国家开发银行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推动“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实施,鼓励和支持构建科技企业商业融资平台,扩大投资补贴类创业项目的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建立天使孵化资金,引导更多的孵化器成为“天使投资人”,推动成立全国性天使网络组织,并鼓励地方创业投资、专业孵化器和天使投资网络紧密合作。各地主管部门和高新区要相应设立等额以上的支持资金,特别要为孵化器设立专项孵化资金(种子资金),并逐步增加数额。

3. 支持建立孵化器行业组织和操作规范,健全考核体系。科技部将在中国高新区协会创业中心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科技部还将在总结全国孵化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推出指导性的孵化器手册和信息网站,研究制定孵化器考核指标体系,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标杆管理工程”,推动孵化器开展iso系列服务标准认证等多项活动,定期对国家创业服务中心进行考核,从而树立一批孵化绩效优异的国家级创业中心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科技部还将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孵化网络。各地主管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孵化器协会的创建,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其专业特长,建立自律性行业规范,培养孵化器的核心孵育能力。同时,各孵化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传递相关信息,交流孵化经验,共同提高孵化器建设水平。

4. 鼓励各种形式的孵化器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实际,提出对各类孵化器发展分类指导的意见,鼓励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探索,并选择部分城市试点。在坚持孵化器核心本质不变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加入到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来,创建各种不同性质的孵化器,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探索各种有益的发展道路。各地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高新区要抓好孵化器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其健康发展。科技部将以运行经费后补贴等形式,支持各类孵化器坚持孵育核心能力的提高,引导和加强各类孵化器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服务。

5. 重视孵化器管理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各地要选择熟悉科技研发,懂得投融资业务,拥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具备改革创新服务意识,对孵化器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和历史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担任孵化器负责人;选择具备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组成管理服务团队。孵化器投资主体和管理机构应把握孵化器发展方向,大胆放权,赋予孵化器体制与机制改革、人事、财务、运营的权益,建立与孵化绩效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孵化器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部将实施“人才跨越”培训计划,认定并资助若干符合要求的专业化、社会化培训机构为孵化器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并加

强与国际创业培训组织的合作,编制系列培训教材,健全工作队伍,多层次地培训孵化器管理人员、创业服务人员,提高孵化器管理队伍素质。

6. 拓宽社会基础,创造更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实施“科技型企业家培养”战略,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如计划、财政、教育、人事、经贸、劳动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充分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为“创新型科技企业家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各级政府应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家,努力提高孵化器和科技创业者的政治与社会地位,使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和支持科技创业,发挥科技创业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科技创业的氛围,建立和谐的科技型企业家成长环境,从而带动更多的科技创业者,培养更多的科技企业家。(科学技术部)

第一篇: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于1995年11月7日,现有在职职工11人;另返聘3人、聘兼职人员1名。本处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绿色科技中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全校现有(或正在办理营业执照)企业8户,即:印刷厂、农学院茶厂、工院实习工厂、科研处蜂产品加工厂、动科院饲料厂、图书馆书店以及两个股份制企业:九九饲料科技公司和农业科技公司。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的校办产业发展一直举步维艰,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时,全处职工所面临的是:生化厂亏损数百万元;农科贸总公司经营困难、债务缠身;劳动服务公司体制不顺、员工老化、后劲乏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几乎为零;传统产业年上交学校利润仅4万余元;经营用房大多为年久失修的简易房屋、又多头管理、效益低下,年收入10万余元,扣除税款和各种经营费用后所剩无几。

究其根源,我们认为,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校办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一直还是计划经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人事、分配、风险仍处在学校事业管理,计划经济的环境氛围中,而经营活动被迫推向了市场,必然造成经营与管理脱节、风险与利益分离。针对这一现实,我处制定了“清理整顿、摆脱困境,强化管理、增加效益”的校办产业治理的主导思想和“理顺关系、规避风险,立足市场、稳步发展”的校办产业发展方针。经过几年的积极工作、苦心经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校政发(1997)111号文件批示,学校对科技产业管理处实行三年(1997、1998、1999年)总承包。产业处三年应向学校上交85万元。经过全处职工共同努力,我处均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1997年上交学校330123.25元,比1996年上交数增长57%,比当年承包数25万元超额80123.25元,超额32%。

1998年上交了400980.11元,比1997年增长21.46%,比当年承包数28万元,超额120140.11元,超额43.21%。

1999年上交学校预计至少可达438002.08元(若能及时收回余款,上交数可达484408.32元),比1998年上交数增长9.23%,比当年承包数32万元,超额118002.08元,超额36.88%。

我处三年完成的经济指标可以概括如下:

实现总收入2178559.90元。其中:房租收入:1923515.40元;企业上交利润:168952.12元(印刷厂上交:144700元;农机厂上交:10000元;书店上交4969.92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上交9283.20元);其他收入:86091.46元。这些收入的主要去向为:

1)上交学校1171605.40元,比总承包基数85万元,超额321605.40元,超额37.84%。

2)赞助校庆60周年3万元。

3)投资30余万元新建、改造商业网点,改善和增强学校经营用房的创收能力。

4)职工岗位津贴、临时工工资、办公费、车旅费、经营用房小型维修费、卫生治安费、占道费、职工培训费、接待费、工商税务办照、年检费等,每年支出9万元,三年共支出27.4万元(这些费用原一直由学校支付)。

5)向国家上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共计279349.88元。

6)奖励印刷厂支出18022.23元。

7)修缮蜂科所支出36480元。

另:配合印刷厂、实习工厂争取国家税收返回(1997、1998年)233670.80元,用于企业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清理整顿、摆脱困境。

<1>、全面处理生化厂问题。生化厂是我校创办校办产业以来最为棘手的大事,按学校党委的安排,从1996年4月9日起,我处职工无一例外,全面投入处理生化厂的工作中。完成了以下工作任务:(1)聘请“云高会计师事务所”对生化厂全面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表明:(1996年5月止)生化厂全部动产和不动产评估净值仅为:198.84万元,另有应收款67万元(其中,有帐无据的约50万元),已知确定性负债650.72万元,不确定性负债86万元,资不抵债至少为452万元。为学校党委作出“坚定不移终止农大生化厂;坚定不移转让厂用房屋及土地使用权;积极处理物资,偿还债务,减少损失”的决策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据。(2)妥善地办理了遗留两年之久的厂用160千伏安动力用电的安装、调试、使用手续。为厂用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转让扫除了障碍。(3)快速、圆满合法地完成了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工作,并彻底理顺了六户租用厂房户和教育学院、生产队、办事处、马街镇、电力公司等若干用房、用地、用电单位的关系,彻底割断了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后上述单位与农大及生化厂的各种利害关系。(4)及时解除了原生化厂以厂名义招收的“合同工”16人的劳动合同关系,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劳动人事扯皮发生。(5)完成了100余种、200余吨物资(大到机器、小到一瓶墨水)的清理、登记、转运、保管工作。(6)充分准备,出庭应诉。原生化厂作为被告,已司空见惯,以李明亮、童明东为主的应诉班子,代表农大和原生化厂先后十余次出庭参加诉讼。由于准备工作充分,不但维护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而且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如优达一案,就避免了可能的经济损失53万余元。(7)全力处理物资、清算还债。几年中转让房屋及土地使用权和变卖物资共收回现金230余万元,现金还债和以货抵债37户,偿还债务258万余元。在这一工作中,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转让比评估价多收入79.84万元,讨价还价少支付应付债务104401.17元,以货抵债及处理物资比评估价多收入194445.82元,三项弥补损失1097246.99元。(8)加大债权追收力度。生化厂多数债权已面临超过诉讼时效,债务关系复杂、矛盾突出、追收难度大,为了有效地追收债权,经陈校长批准,我处委托“袁野律师事务所”依法强制清收,同时纪委派出了以李明亮为主,产业处配合的清收、诉讼工作人员。经全面清理核实,生化厂的帐面应收款为677840.69元,而有帐可查、可依法主张权利的实有有效帐面债权金额仅为125571.18元,占18.53%,其余552269.51元债权或根本不存在或已无法收回。经采取协商和诉诸法院等手段共收回53655.26元,占有效债权的42.7%,同时,袁野律师事务所依法出据了农大生化厂债权追收“法律意见书”,对农大生化厂债权追收情况,从法律的角度给予了结论性意见。(9)农大生化厂自办了一个名为厂下属,实为私有的“云南香料生物研究所”,该所负债累累,处理不好又将成为农大又一亏损企业。为了妥善处理这一重大问题,我处在纪委同志的全面参予下,通过采取协商和诉诸法院等手段

,彻底解除了该企业与农大和农大生化厂在法律上的隶属关系和连带经济责任。

<2>、彻底改制劳动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属学校集体所有制老企业,改制时尚有职工8人,由于受市场、管理等因素制约,加之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员工老化等原因,企业效益每况愈下。经学校批准,我处对公司依法进行了改制,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工作,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事实证明,将集体所有制改制为个体私人所有制,既解决了职工的医疗、养老、再就业等问题,又减轻了学校负担,于学校有利,于职工有利,职工满意,学校满意。

<3>、终止了农科贸总公司的经营活动。农科贸总公司仅有学校正式职工一人,且体弱多病,加之机制和体制等原因,不但长期无偿占用学校数十平方米经营用房,而且经营举步维艰,负债累累,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仅97、98年先后就有若干个人和单位向农科贸总公司索赔债务,并几次将学校作为第二被告告上了法庭,其中天津三峰公司、镇雄县兽医站等三个单位状告公司和农大近20万元赔款。为尽量减少损失,根据学校布署,我处及时终止了农科贸总公司的经营活动,并全面参与诉讼和处理债权债务工作。最终避免了学校更大的损失。

<4>、注销了计算机服务部和野生资源开发部两户企业营业执照。

2、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员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3月学校批准在产业处设立财务科,并明确“凡有营业执照,未经学校批准单独设立财务的企业财务统一归口管理”,我处先后归口管理了印刷厂、实习工厂、书店、劳动服务公司和产业处5单位的财会业务;及时注销了这几家单位在校外开设的银行帐户。并实行:统一在校内银行设立帐户;统一组织完成有营业执照企业的企业年检;统一组织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年终决算;统一向工商、税务、学校结算缴纳税费和上交学校利润。实践证明,财务归口管理,实行“四统一”,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多头管理、标准不一、资金体外循环等不良现象发生。

3、理顺经营用房的管理体制,规范经营用房的管理程序。围墙经济是高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我校的围墙经济一直效益低下,除了区位因素影响外,究其原因,一是经营用房部门所有、多头出租。移交我处之前,有多个单位不同程度在对外出租;二是开发力度不够,规模小;三是管理粗放,效益低。我处根据学校关于“经营用房全部由产业处管理,其他部门不得对外出租”的决定,首先,对小板桥变委托管理为直接管理,仅此一变,一年就为学校增加收入近20万元;其二,全面清理长期低费和无偿占用西站兽医院房屋和私人用电、用水学校付钱的问题,年增加收入10余万元;其三,及时修缮路西经营用房,改革租金管理,使路西经营用房年租金收入从8000元增加到年近5万元;同时,妥善、彻底解决了原官渡区饮食服务公司酱菜门市长期无偿使用我校房屋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四,在彻底解决了原官渡区煤建公司与我校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经陈校长和晏副校长批准,投入资金20万元,新建了经营铺面21间共340余平方米,既做到了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又彻底收回了学校的土地。其五,认真贯彻落实校长办公会议关于对路西原职工住房对外出租经营的有关精神。路西1至3栋有职工住房140余套,1998年底总务处将空房和部分历史遗留的外来人员非法占房,共22套400余平方米交我处管理。在校办、总务、保卫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我处采取先易后难、先内后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相结合,逐户清理。经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将外来人员长期无偿或低费占房共10余套全部收回。为了让路西经营用房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在总务处对零星建筑清除的基础上,我处在保卫处的配合下,全面加强了路西的治安、卫生管理和整治力度,卫生、治安状况已明显改善。至目前为止已交我处的22套房屋已全部对外出租。

4、引入竞争机制,依法综合治理。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如何利用法律和竞争手段让学校有限的资源产生利润最大化,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首先,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参与我处的各种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做到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其次,在经营用房的管理中完善合同管理,做到事前风险与利益明确,事中有法可依,事后扯皮减少;其三,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除校内商业街以外的其他经营用房,全部推向市场,实行不同方式的公开竞价出租,并总结出“租金标准随租期浮动”的既满足不同经营者需要,减少矛盾,又增加收入的管理办法;其四,在卫生、治安、水电管理等工作中,充分依靠有关部门,初步形成了内联保卫、总务、精神文明办,外联当地派出所、工商、税务、镇(办事处)、路政和承租户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如水电管理,在动力科的积极配合下,努力做到“计量准确、收费合理、服务周到”。目前,出房的用电、用水实现了商业化管理,基本堵塞了漏洞。

5、以点带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打破旧的企业组织形式,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是我校校办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处全面配合动科院、农学院分别参与论证、组建了“九九饲料公司”和“农业科技公司”,“家禽育种公司”也正在筹建,即将运行。迈出了我校股份制科技企业历史性的一步,为把学校无限连带责任变为股东的有限责任和推动科技产业规范运作,找到了新的切入点。除此之外,实现了学校两个企业和一个项目首批入选进入**高新区大学园区。正在积极申请进入由省教委和省经委组织建立的云南省“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已通过专家论证,有望获准。

6、强化内部服务创收功能。在学校支持下,先后组建了绿色科技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三个中心的组建为我校对外科技服务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舞台,为规范对外服务的管理创造了条件。绿色科技中心刚一组建,在中心主任杨文良的带领下,短短的几个月中,已完成了40多万元的对外科技服务项目,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在滕绍文老师带领下,已经开展了对晋宁县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等5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实现了16万元的经济收入。法律服务中心在完成了我处和学校有关涉及法律方面文书的起草把关的同时也有了经济收入。另外,在戴副校长的亲自协调下,我处已将公路边土地收回,建了一个花卉经营门市。

7、

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是根本,内部管理是基础。为了更好地加强队伍建设,吸纳先进管理经验,我处先后聘请李光辉老师为处内经营管理顾问,滕绍文老师为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兴旺老师为绿色科技中心技术顾问。凭借几位老先生多年的经验和智慧,极大地增强和改善了我处的经营管理能力,有效地推动了我处工作的开展。同时,用制度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处内先后制订了《科技产业管理处承包内部管理办法》、《绿色科技中心目标责任管理办法》、《法律服务中心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目标责任管理办法》以及《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职能、服务范围和办事规程》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有效地规范了我处的管理和经营行为。

二、主要体会、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主要体会。

总结三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果断决策是关键;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协调是保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是动力;再加上我处有一支团结吃苦、拼搏创新的职工队伍和有一套较为规范、建全的内部管理和工作制度,工作才会取得成效。几年来,我处职工经受了考验、接受了锻炼,以下几条经验值得我处职工继续坚持和发扬。

1、认真学习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彻落实我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真抓实干。

2、实事求是、准确定位、明确方向。产业处承担着校办产业的宏观管理和房屋出租经营两种不同职能,如何才能将两种不同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证明我处一直坚持的模拟“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这一定位和工作方向是可行的。

3、强化内部管理,建立风险与利益挂钩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创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力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4、增强内部凝聚力,调动职工积极性。我处班子团结,职工团结,领导和职工思想统一,认识一致,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坚持和发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办产业的发展,仍需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产业处的领导和职工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十分欠缺,调控手段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校办产业发展的需要。

2、整体上还缺乏一套规范的对校办产业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机制。

3、有部分企业仍存在体制不顺、产权关系不明、支撑不力、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交叉存在,处理不好还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新的风险的产生。

4、发展速度缓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产业从数量到质量都是十分落后的,既无“星星”也无“月亮”,院、部、处和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发挥,说的多动的少,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心目中,担心失败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仍占上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和措施还须进一步加强。但也要防止不顾客观实际,一哄而起,盲目上马。

(三)、几点建议。

随着学校机构调整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办产业的创办、发展、管理也必须随之纳入整体改革的范畴,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最终实现校办产业与学校脱钩,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作为校办产业管理的职能部门——科技产业管理处,也应纳入这次机构调整的整体改革范畴,以利学校“理顺关系、优化结构、强化竟争、提高效率”。但在创办校办企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管理体制又处于转轨变形非常时期,我们建议,不论管理部门如何调整,职能如何划分,产业处现在履行的职能中有三项职能仍必须进一步强化:

第一,宏观管理职能必须进一步强化。校办产业的本质是企业,企业就必须与市场接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最终实现与学校脱钩,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但是既是校办产业,其所有权仍属学校,决不能放任不管,还必须加强诸如管理体制、项目选择、组织形式、风险与利益、投入与产出等的规划、引导、政策制定和保驾护航等宏观上的管理职能。

第二,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创办校办产业,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非科技产业,也不论是学校直接投资还是以股份形式投入,其目的,一是将学校的科技成果通过孵化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是,通过成果转化为学校增加办学经费。要达到这一目的,企业的经营效果只有通过企业财务具体体现,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按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成本核算,做到建制入帐、收支明细、管理规范。因此,应在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的大前提下,设立相对独立的经营性实体的财务管理机构,有效地履行管理、服务、监督职能。否则,不可避免地还将发生生化厂、农科贸总公司等不可收拾的局面。

第三,必须进一步强化经营用房的统一开发、管理、经营。围墙经济是高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风险小、见效快。尽管受地域环境限制,从我处掌握的情况看,我校的经营用房开发仍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经营用房和简易住房目前仍供不应求。要使之产生最佳效益,有几点当前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一是房屋部门所有、部门出租的现象又有新的抬头;二是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的经营用房,局大部分为年久失修的简易房屋,维修、改造难度很大,新建、改造、维修资金没有着落。三是要注重整体规划。如路西、西站兽医院等完全可以结合学校的发展,尽早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四是零星经营摊点管理,职责不明,未纳入统一管理范畴,给卫生、治安等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

三、xx年工作计划

校办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xx年我处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投身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服从和服务于学校整体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以点带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继续鼓励和参与院、部对现有企业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鼓励教职工积极创办、领办、租赁、承

包学校企业,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把学校无限的连带民事责任变为股东的有限责任。

3、继续拓宽创收渠道。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活力。对过去成功的经验要总结,对失败的教训要正视,不回避。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成果、技术、技能培育、组建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力争xx年再有所突破。

4、继续强化经营用房的管理和开发。在不断完善现有经营用房出租管理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校长办公会议关于对路西原职工住房对外出租管理的有关精神。启动路西的整体开发,对路西原职工住房对外出租除执行实施好现有的办法措施外,还必须采取承租户责任制、担保制,专人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等措施,既确保学校有经济收益,又使路西的环境、治安有明显改善。

5、继续加强产业处自身建设,进一步扶持三个中心的发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

第二篇: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于1995年11月7日,现有在职职工11人;另返聘3人、聘兼职人员1名。本处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绿色科技中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全校现有(或正在办理营业执照)企业8户,即:印刷厂、农学院茶厂、工院实习工厂、科研处蜂产品加工厂、动科院饲料厂、图书馆书店以及两个股份制企业:九九饲料科技公司和农业科技公司。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的校办产业发展一直举步维艰,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时,全处职工所面临的是:生化厂亏损数百万元;农科贸总公司经营困难、债务缠身;劳动服务公司体制不顺、员工老化、后劲乏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几乎为零;传统产业年上交学校利润仅4万余元;经营用房大多为年久失修的简易房屋、又多头管理、效益低下,年收入10万余元,扣除税款和各种经营费用后所剩无几。

究其根源,我们认为,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校办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一直还是计划经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人事、分配、风险仍处在学校事业管理,计划经济的环境氛围中,而经营活动被迫推向了市场,必然造成经营与管理脱节、风险与利益分离。针对这一现实,我处制定了“清理整顿、摆脱困境,强化管理、增加效益”的校办产业治理的主导思想和“理顺关系、规避风险,立足市场、稳步发展”的校办产业发展方针。经过几年的积极工作、苦心经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校政发(1997)111号文件批示,学校对科技产业管理处实行三年(1997、1998、1999年)总承包。产业处三年应向学校上交85万元。经过全处职工共同努力,我处均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1997年上交学校330123.25元,比1996年上交数增长57%,比当年承包数25万元超额80123.25元,超额32%。

1998年上交了400980.11元,比1997年增长21.46%,比当年承包数28万元,超额120140.11元,超额43.21%。

1999年上交学校预计至少可达438002.08元(若能及时收回余款,上交数可达484408.32元),比1998年上交数增长9.23%,比当年承包数32万元,超额118002.08元,超额36.88%。

我处三年完成的经济指标可以概括如下:

实现总收入2178559.90元。其中:房租收入:1923515.40元;企业上交利润:168952.12元(印刷厂上交:144700元;农机厂上交:10000元;书店上交4969.92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上交9283.20元);其他收入:86091.46元。这些收入的主要去向为:

1)上交学校1171605.40元,比总承包基数85万元,超额321605.40元,超额37.84%。

2)赞助校庆60周年3万元。

3)投资30余万元新建、改造商业网点,改善和增强学校经营用房的创收能力。

4)职工岗位津贴、临时工工资、办公费、车旅费、经营用房小型维修费、卫生治安费、占道费、职工培训费、接待费、工商税务办照、年检费等,每年支出9万元,三年共支出27.4万元(这些费用原一直由学校支付)。

5)向国家上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共计279349.88元。

6)奖励印刷厂支出18022.23元。

7)修缮蜂科所支出36480元。

另:配合印刷厂、实习工厂争取国家税收返回(1997、1998年)233670.80元,用于企业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清理整顿、摆脱困境。

<1>、全面处理生化厂问题。生化厂是我校创办校办产业以来最为棘手的大事,按学校党委的安排,从1996年4月9日起,我处职工无一例外,全面投入处理生化厂的工作中。完成了以下工作任务:(1)聘请“云高会计师事务所”对生化厂全面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表明:(1996年5月止)生化厂全部动产和不动产评估净值仅为:198.84万元,另有应收款67万元(其中,有帐无据的约50万元),已知确定性负债650.72万元,不确定性负债86万元,资不抵债至少为452万元。为学校党委作出“坚定不移终止农大生化厂;坚定不移转让厂用房屋及土地使用权;积极处理物资,偿还债务,减少损失”的决策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据。(2)妥善地办理了遗留两年之久的厂用160千伏安动力用电的安装、调试、使用手续。为厂用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转让扫除了障碍。(3)快速、圆满合法地完成了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工作,并彻底理顺了六户租用厂房户和教育学院、生产队、办事处、马街镇、电力公司等若干用房、用地、用电单位的关系,彻底割断了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后上述单位与农大及生化厂的各种利害关系。(4)及时解除了原生化厂以厂名义招收的“合同工”16人的劳动合同关系,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劳动人事扯皮发生。(5)完成了100余种、200余吨物资(大到机器、小到一瓶墨水)的清理、登记、转运、保管工作。(6)充分准备,出庭应诉。原生化厂作为被告,已司空见惯,以李明亮、童明东为主的应诉班子,代表农大和原生化厂先后十余次出庭参加诉讼。由于准备工作充分,不但维护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而且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如优达一案,就避免了可能的经济损失53万余元。(7)全力处理物资、清算还债。几年中转让房屋及土地使用权和变卖物资共收回现金230余万元,现金还债和以货抵债37户,偿还债务258万余元。在这一工作中,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转让比评估价多收入79.84万元,讨价还价少支付应付债务104401.17元,以货抵债及处理物资比评估价多收入194445.82元,三项弥补损失1097246.99元。(8)加大债权追收力度。生化厂多数债权已面临超过诉讼时效,债务关系复杂、矛盾突出、追收难度大,为了有效地追收债权,经陈校长批准,我处委托“袁野律师事务所”依法强制清收,同时纪委派出了以李明亮为主,产业处配合的清收、诉讼工作人员。经全面清理核实,生化厂的帐面应收款为677840.69元,而有帐可查、可依法主张权利的实有有效帐面债权金额仅为125571.18元,占18.53%,其余552269.51元债权或根本不存在或已无法收回。经采取协商和诉诸法院等手段共收回53655.26元,占有效债权的42.7%,同时,袁野律师事务所依法出据了农大生化厂债权追收“法律意见书”,对农大生化厂债权追收情况,从法律的角度给予了结论性意见。(9)农大生化厂自办了一个名为厂下属,实为私有的“云南香料生物研究所”,该所负债累累,处理不好又将成为农大又一亏损企业。为了妥善处理这一重大问题,我处在纪委同志的全面参予下,通过采取协商和诉诸法院等手段,彻底解除了该企业与农大和农大生化厂在法律上的隶属关系和连带经济责任。

<2>、彻底改制劳动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属学校集体所有制老企业,改制时尚有职工8人,由于受市场、管理等因素制约,加之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员工老化等原因,企业效益每况愈下。经学校批准,我处对公司依法进行了改制,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工作,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事实证明,将集体所有制改制为个体私人所有制,既解决了职工的医疗、养老、再就业等问题,又减轻了学校负担,于学校有利,于职工有利,职工满意,学校满意。

<3>、终止了农科贸总公司的经营活动。农科贸总公司仅有学校正式职工一人,且体弱多病,加之机制和体制等原因,不但长期无偿占用学校数十平方米经营用房,而且经营举步维艰,负债累累,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仅97、98年先后就有若干个人和单位向农科贸总公司索赔债务,并几次将学校作为第二被告告上了法庭,其中天津三峰公司、镇雄县兽医站等三个单位状告公司和农大近20万元赔款。为尽量减少损失,根据学校布署,我处及时终止了农科贸总公司的经营活动,并全面参与诉讼和处理债权债务工作。最终避免了学校更大的损失。

<4>、注销了计算机服务部和野生资源开发部两户企业营业执照。

2、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员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3月学校批准在产业处设立财务科,并明确“凡有营业执照,未经学校批准单独设立财务的企业财务统一归口管理”,我处先后归口管理了印刷厂、实习工厂、书店、劳动服务公司和产业处5单位的财会业务;及时注销了这几家单位在校外开设的银行帐户。并实行:统一在校内银行设立帐户;统一组织完成有营业执照企业的企业年检;统一组织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年终决算;统一向工商、税务、学校结算缴纳税费和上交学校利润。实践证明,财务归口管理,实行“四统一”,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多头管理、标准不一、资金体外循环等不良现象发生。

3、理顺经营用房的管理体制,规范经营用房的管理程序。围墙经济是高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我校的围墙经济一直效益低下,除了区位因素影响外,究其原因,一是经营用房部门所有、多头出租。移交我处之前,有多个单位不同程度在对外出租;二是开发力度不够,规模小;三是管理粗放,效益低。我处根据学校关于“经营用房全部由产业处管理,其他部门不得对外出租”的决定,首先,对小板桥变委托管理为直接管理,仅此一变,一年就为学校增加收入近20万元;其二,全面清理长期低费和无偿占用西站兽医院房屋和私人用电、用水学校付钱的问题,年增加收入10余万元;其三,及时修缮路西经营用房,改革租金管理,使路西经营用房年租金收入从8000元增加到年近5万元;同时,妥善、彻底解决了原官渡区饮食服务公司酱菜门市长期无偿使用我校房屋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四,在彻底解决了原官渡区煤建公司与我校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经陈校长和晏副校长批准,投入资金20万元,新建了经营铺面21间共340余平方米,既做到了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又彻底收回了学校的土地。其五,认真贯彻落实校长办公会议关于对路西原职工住房对外出租经营的有关精神。路西1至3栋有职工住房140余套,1998年底总务处将空房和部分历史遗留的外来人员非法占房,共22套400余平方米交我处管理。在校办、总务、保卫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我处采取先易后难、先内后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相结合,逐户清理。经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将外来人员长期无偿或低费占房共10余套全部收回。为了让路西经营用房能产生

[1][2]下一页

第三篇: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于1995年11月7日,现有在职职工11人;另返聘3人、聘兼职人员1名。本处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绿色科技中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全校现有(或正在办理营业执照)企业8户,即:印刷厂、农学院茶厂、工院实习工厂、科研处蜂产品加工厂、动科院饲料厂、图书馆书店以及两个股份制企业:九九饲料科技公司和农业科技公司。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的校办产业发展一直举步维艰,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时,全处职工所面临的是:生化厂亏损数百万元;农科贸总公司经营困难、债务缠身;劳动服务公司体制不顺、员工老化、后劲乏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几乎为零;传统产业年上交学校利润仅4万余元;经营用房大多为年久失修的简易房屋、又多头管理、效益低下,年收入10万余元,扣除税款和各种经营费用后所剩无几。

究其根源,我们认为,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校办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一直还是计划经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人事、分配、风险仍处在学校事业管理,计划经济的环境氛围中,而经营活动被迫推向了市场,必然造成经营与管理脱节、风险与利益分离。针对这一现实,我处制定了“清理整顿、摆脱困境,强化管理、增加效益”的校办产业治理的主导思想和“理顺关系、规避风险,立足市场、稳步发展”的校办产业发展方针。经过几年的积极工作、苦心经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校政发(1997)111号文件批示,学校对科技产业管理处实行三年(1997、1998、1999年)总承包。产业处三年应向学校上交85万元。经过全处职工共同努力,我处均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1998年上交了400980.11元,比1997年增长21.46%,比当年承包数28万元,超额120140.11元,超额43.21%。

我处三年完成的经济指标可以概括如下:

1)上交学校1171605.40元,比总承包基数85万元,超额321605.40元,超额37.84%。

2)赞助校庆60周年3万元。

3)投资30余万元新建、改造商业网点,改善和增强学校经营用房的创收能力。

4)职工岗位津贴、临时工工资、办公费、车旅费、经营用房小型维修费、卫生治安费、占道费、职工培训费、接待费、工商税务办照、年检费等,每年支出9万元,三年共支出27.4万元(这些费用原一直由学校支付)。

5)向国家上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共计279349.88元。

7)修缮蜂科所支出36480元。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清理整顿、摆脱困境。

【1】

【2】

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返回

技术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第四篇: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于1995年11月7日,现有在职职工11人;另返聘3人、聘兼职人员1名。本处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绿色科技中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全校现有(或正在办理营业执照)企业8户,即:印刷厂、农学院茶厂、工院实习工厂、科研处蜂产品加工厂、动科院饲料厂、图书馆书店以及两个股份制企业:九九饲料科技公司和农业科技公司。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的校办产业发展一直举步维艰,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时,全处职工所面临的是:生化厂亏损数百万元;农科贸总公司经营困难、债务缠身;劳动服务公司体制不顺、员工老化、后劲乏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几乎为零;传统产业年上交学校利润仅4万余元;经营用房大多为年久失修的简易房屋、又多头管理、效益低下,年收入10万余元,扣除税款和各种经营费用后所剩无几。

究其根源,我们认为,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校办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一直还是计划经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人事、分配、风险仍处在学校事业管理,计划经济的环境氛围中,而经营活动被迫推向了市场,必然造成经营与管理脱节、风险与利益分离。针对这一现实,我处制定了“清理整顿、摆脱困境,强化管理、增加效益”的校办产业治理的主导思想和“理顺关系、规避风险,立足市场、稳步发展”的校办产业发展方针。经过几年的积极工作、苦心经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校政发(1997)111号文件批示,学校对科技产业管理处实行三年(1997、1998、1999年)总承包。产业处三年应向学校上交85万元。经过全处职工共同努力,我处均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1998年上交了400980.11元,比1997年增长21.46%,比当年承包数28万元,超额120140.11元,超额43.21%。

我处三年完成的经济指标可以概括如下:

1)上交学校1171605.40元,比总承包基数85万元,超额321605.40元,超额37.84%。

2)赞助校庆60周年3万元。

3)投资30余万元新建、改造商业网点,改善和增强学校经营用房的创收能力。

4)职工岗位津贴、临时工工资、办公费、车旅费、经营用房小型维修费、卫生治安费、占道费、职工培训费、接待费、工商税务办照、年检费等,每年支出9万元,三年共支出27.4万元(这些费用原一直由学校支付)。

5)向国家上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共计279349.88元。

7)修缮蜂科所支出36480元。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清理整顿、摆脱困境。

【1】

【2】

【3】

【4】

,彻底解除了该企业与农大和农大生化厂在法律上的隶属关系和连带经济责(更多请关注:WWw.haoWoRd.COm)任。

、彻底改制劳动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属学校集体所有制老企业,改制时尚有职工8人,由于受市场、管理等因素制约,加之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员工老化等原因,企业效益每况愈下。经学校批准,我处对公司依法进行了改制,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工作,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事实证明,将集体所有制改制为个体私人所有制,既解决了职工的医疗、养老、再就业等问题,又减轻了学校负担,于学校有利,于职工有利,职工满意,学校满意。

、终止了农科贸总公司的经营活动。农科贸总公司仅有学校正式职工一人,且体弱多病,加之机制和体制等原因,不但长期无偿占用学校数十平方米经营用房,而且经营举步维艰,负债累累,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仅97、98年先后就有若干个人和单位向农科贸总公司索赔债务,并几次将学校作为第二被告告上了法庭,其中天津三峰公司、镇雄县兽医站等三个单位状告公司和农大近20万元赔款。为尽量减少损失,根据学校布署,我处及时终止了农科贸总公司的经营活动,并全面参与诉讼和处理债权债务工作。最终避免了学校更大的损失。

、注销了计算机服务部和野生资源开发部两户企业营业执照。

2、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员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3月学校批准在产业处设立财务科,并明确“凡有营业执照,未经学校批准单独设立财务的企业财务统一归口管理”,我处先后归口管理了印刷厂、实习工厂、书店、劳动服务公司和产业处5单位的财会业务;及时注销了这几家单位在校外开设的银行帐户。并实行:统一在校内银行设立帐户;统一组织完成有营业执照企业的企业年检;统一组织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年终决算;统一向工商、税务、学校结算缴纳税费和上交学校利润。实践证明,财务归口管理,实行“四统一”,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多头管理、标准不一、资金体外循环等不良现象发生。

4、引入竞争机制,依法综合治理。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如何利用法律和竞争手段让学校有限的资源产生利润最大化,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首先,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参与我处的各种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做到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其次,在经营用房的管理中完善合同管理,做到事前风险与利益明确,事中有法可依,事后扯皮减少;其三,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除校内商业街以外的其他经营用房,全部推向市场,实行不同方式的公开竞价出租,并总结出“租金标准随租期浮动”的既满足不同经营者需要,减少矛盾,又增加收入的管理办法;其四,在卫生、治安、水电管理等工作中,充分依靠有关部门,初步形成了内联保卫、总务、精神文明办,外联当地派出所、工商、税务、镇(办事处)、路政和承租户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如水电管理,在动力科的积极配合下,努力做到“计量准确、收费合理、服务周到”。目前,出房的用电、用水实现了商业化管理,基本堵塞了漏洞。

5、以点带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打破旧的企业组织形式,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是我校校办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处全面配合动科院、农学院分别参与论证、组建了“九九饲料公司”和“农业科技公司”,“家禽育种公司”也正在筹建,即将运行。迈出了我校股份制科技企业历史性的一步,为把学校无限连带责任变为股东的有限责任和推动科技产业规范运作,找到了新的切入点。除此之外,实现了学校两个企业和一个项目首批入选进入**高新区大学园区。正在积极申请进入由省教委和省经委组织建立的云南省“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已通过专家论证,有望获准。

6、强化内部服务创收功能。在学校支持下,先后组建了绿色科技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三个中心的组建为我校对外科技服务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舞台,为规范对外服务的管理创造了条件。绿色科技中心刚一组建,在中心主任杨文良的带领下,短短的几个月中,已完成了40多万元的对外科技服务项目,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在滕绍文老师带领下,已经开展了对晋宁县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等5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实现了16万元的经济收入。法律服务中心在完成了我处和学校有关涉及法律方面文书的起草把关的同时也有了经济收入。另外,在戴副校长的亲自协调下,我处已将公路边土地收回,建了一个花卉经营门市。

7、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是根本,内部管理是基础。为了更好地加强队伍建设,吸纳先进管理经验,我处先后聘请李光辉老师为处内经营管理顾问,滕绍文老师为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兴旺老师为绿色科技中心技术顾问。凭借几位老先生多年的经验和智慧,极大地增强和改善了我处的经营管理能力,有效地推动了我处工作的开展。同时,用制度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处内先后制订了《科技产业管理处承包内部管理办法》、《绿色科技中心目标责任管理办法》、《法律服务中心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目标责任管理办法》以及《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职能、服务范围和办事规程》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有效地规范了我处的管理和经营行为。

二、主要体会、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主要体会。

总结三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果断决策是关键;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协调是保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是动力;再加上我处有一支团结吃苦、拼搏创新的职工队伍和有一套较为规范、建全的内部管理和工作制度,工作才会取得成效。几年来,我处职工经受了考验、接受了锻炼,以下几条经验值得我处职工继续坚持和发扬。

1、认真学习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彻落实我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真抓实干。

2、实事求是、准确定位、明确方向。产业处承担着校办产业的宏观管理和房屋出租经营两种不同职能,如何才能将两种不同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证明我处一直坚持的模拟“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这一定位和工作方向是可行的。

3、强化内部管理,建立风险与利益挂钩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创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力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4、增强内部凝聚力,调动职工积极性。我处班子团结,职工团结,领导和职工思想统一,认识一致,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坚持和发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办产业的发展,仍需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产业处的领导和职工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十分欠缺,调控手段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校办产业发展的需要。

2、整体上还缺乏一套规范的对校办产业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机制。

3、有部分企业仍存在体制不顺、产权关系不明、支撑不力、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交叉存在,处理不好还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新的风险的产生。

4、发展速度缓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产业从数量到质量都是十分落后的,既无“星星”也无“月亮”,院、部、处和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发挥,说的多动的少,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心目中,担心失败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仍占上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和措施还须进一步加强。但也要防止不顾客观实际,一哄而起,盲目上马。

(三)、几点建议。

随着学校机构调整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办产业的创办、发展、管理也必须随之纳入整体改革的范畴,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最终实现校办产业与学校脱钩,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作为校办产业管理的职能部门——科技产业管理处,也应纳入这次机构调整的整体改革范畴,以利学校“理顺关系、优化结构、强化竟争、提高效率”。但在创办校办企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管理体制又处于转轨变形非常时期,我们建议,不论管理部门如何调整,职能如何划分,产业处现在履行的职能中有三项职能仍必须进一步强化:

第一,宏观管理职能必须进一步强化。校办产业的本质是企业,企业就必须与市场接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最终实现与学校脱钩,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但是既是校办产业,其所有权仍属学校,决不能放任不管,还必须加强诸如管理体制、项目选择、组织形式、风险与利益、投入与产出等的规划、引导、政策制定和保驾护航等宏观上的管理职能。

第二,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创办校办产业,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非科技产业,也不论是学校直接投资还是以股份形式投入,其目的,一是将学校的科技成果通过孵化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是,通过成果转化为学校增加办学经费。要达到这一目的,企业的经营效果只有通过企业财务具体体现,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按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成本核算,做到建制入帐、收支明细、管理规范。因此,应在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的大前提下,设立相对独立的经营性实体的财务管理机构,有效地履行管理、服务、监督职能。否则,不可避免地还将发生生化厂、农科贸总公司等不可收拾的局面。

第三,必须进一步强化经营用房的统一开发、管理、经营。围墙经济是高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风险小、见效快。尽管受地域环境限制,从我处掌握的情况看,我校的经营用房开发仍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经营用房和简易住房目前仍供不应求。要使之产生最佳效益,有几点当前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一是房屋部门所有、部门出租的现象又有新的抬头;二是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的经营用房,局大部分为年久失修的简易房屋,维修、改造难度很大,新建、改造、维修资金没有着落。三是要注重整体规划。如路西、西站兽医院等完全可以结合学校的发展,尽早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四是零星经营摊点管理,职责不明,未纳入统一管理范畴,给卫生、治安等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

三、xx年工作计划

校办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xx年我处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投身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服从和服务于学校整体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以点带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继续鼓励和参与院、部对现有企业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鼓励教职工积极创办、领办、租赁、承包学校企业,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把学校无限的连带民事责任变为股东的有限责任。

3、继续拓宽创收渠道。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活力。对过去成功的经验要总结,对失败的教训要正视,不回避。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成果、技术、技能培育、组建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力争xx年再有所突破。

4、继续强化经营用房的管理和开发。在不断完善现有经营用房出租管理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校长办公会议关于对路西原职工住房对外出租管理的有关精神。启动路西的整体开发,对路西原职工住房对外出租除执行实施好现有的办法措施外,还必须采取承租户责任制、担保制,专人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等措施,既确保学校有经济收益,又使路西的环境、治安有明显改善。

5、继续加强产业处自身建设,进一步扶持三个中心的发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

第五篇: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于1995年11月7日,现有在职职工11人;另返聘3人、聘兼职人员1名。本处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绿色科技中心、土木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全校现有(或正在办理营业执照)企业8户,即:印刷厂、农学院茶厂、工院实习工厂、科研处蜂产品加工厂、动科院饲料厂、图书馆书店以及两个股份制企业:九九饲料科技公司和农业科技公司。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的校办产业发展一直举步维艰,科技产业管理处成立时,全处职工所面临的是:生化厂亏损数百万元;农科贸总公司经营困难、债务缠身;劳动服务公司体制不顺、员工老化、后劲乏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几乎为零;传统产业年上交学校利润仅4万余元;经营用房大多为年久失修的简易房屋、又多头管理、效益低下,年收入10万余元,扣除税款和各种经营费用后所剩无几。

究其根源,我们认为,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校办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一直还是计划经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人事、分配、风险仍处在学校事业管理,计划经济的环境氛围中,而经营活动被迫推向了市场,必然造成经营与管理脱节、风险与利益分离。针对这一现实,我处制定了“清理整顿、摆脱困境,强化管理、增加效益”的校办产业治理的主导思想和“理顺关系、规避风险,立足市场、稳步发展”的校办产业发展方针。经过几年的积极工作、苦心经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年总承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校政发(1997)111号文件批示,学校对科技产业管理处实行三年(1997、1998、1999年)总承包。产业处三年应向学校上交85万元。经过全处职工共同努力,我处均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我处三年完成的经济指标可以概括如下:

2)赞助校庆60周年3万元。

3)投资30余万元新建、改造商业网点,改善和增强学校经营用房的创收能力。

4)职工岗位津贴、临时工工资、办公费、车旅费、经营用房小型维修费、卫生治安费、占道费、职工培训费、接待费、工商税务办照、年检费等,每年支出9万元,三年共支出27.4万元(这些费用原一直由学校支付)。

5)向国家上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共计279349.88元。

7)修缮蜂科所支出36480元。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清理整顿、摆脱困境。

<2>、彻底改制劳动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属学校集体所有制老企业,改制时尚有职工8人,由于受市场、管理等因素制约,加之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员工老化等原因,企业效益每况愈下。经学校批准,我处对公司依法进行了改制,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工作,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事实证明,将集体所有制改制为个体私人所有制,既解决了职工的医疗、养老、再就业等问题,又减轻了学校负担,于学校有利,于职工有利,职工满意,学校满意。

<3>、终止了农科贸总公司的经营活动。农科贸总公司仅有学校正式职工一人,且体弱多病,加之机制和体制等原因,不但长期无偿占用学校数十平方米经营用房,而且经营举步维艰,负债累累,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仅97、98年先后就有若干个人和单位向农科贸总公司索赔债务,并几次将学校作为第二被告告上了法庭,其中天津三峰公司、镇雄县兽医站等三个单位状告公司和农大近20万元赔款。为尽量减少损失,根据学校布署,我处及时终止了农科贸总公司的经营活动,并全面参与诉讼和处理债权债务工作。最终避免了学校更大的损失。

<4>、注销了计算机服务部和野生资源开发部两户企业营业执照。

2、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员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3月学校批准在产业处设立财务科,并明确“凡有营业执照,未经学校批准单独设立财务的企业财务统一归口管理”,我处先后归口管理了印刷厂、实习工厂、书店、劳动服务公司和产业处5单位的财会业务;及时注销了这几家单位在校外开设的银行帐户。并实行:统一在校内银行设立帐户;统一组织完成有营业执照企业的企业年检;统一组织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年终决算;统一向工商、税务、学校结算缴纳税费和上交学校利润。实践证明,财务归口管理,实行“四统一”,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多头管理、标准不一、资金体外循环等不良现象发生。

【好范文网范文网】

第一篇:离退休管理工作总结

离退休管理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从1992年就于公司参加工作,从1997年就开始接触离退休管理工作,从2014年正式进行离退休管理工作,至今已负责公司的离退休管理工作12年多的助理政工师、中共党员,我深知,要做好一项工作,并且持续地、更好地做下去,必须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与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只有这样,才算是对这项工作有了一种较为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也才能真正的将工作做好,并且不断做的更好,离退休管理工作同样也不例外。而理论则是从实践、探索和思考中摸索和沉淀出来的。所以我想借着这次对我12年多离退休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的机会,将我的具体工作和我的理论思考成果进行结合,来向领导进行汇报。我深信,不但我的具体工作是我的工作成果,我从实际工作中摸索总结出的理论思考与总结同样也是,两者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而如果只说理论,则流于空泛和“假大空”的路线,不够实事求是;如果只说具体工作,则会流于琐碎和流水账式的繁琐,既不能突出重点、容易把握,也会耽误领导的宝贵时间。所以我想这样一种方式,也许是更为合适的,能够将两方面都去粗取精、扬长避短,能够既简洁又具有实际内容。对于总结的内容,便是以理论架构的形式展开,而以我的实际工作内容为例证。下面就是具体内容:

一、我对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因而有着特定的状况,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上也同样如此。我们公司作为一家国有企业的特定状况,便是是一家从很多年的计划经济中走过来的老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上的特定状况,便是因此所产生的离退休人员队伍是比较大的。这些退休的老同事虽然已经离开了岗位,但为公司做过几十年的贡献,是有功人员。而且他们有很多都是有亲属以及子女目前正在公司中工作,所以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中的生活保障、晚景质量和求医治病等内容,就尤其牵动着这些当前在岗同事们的心。因此离退休管理虽然不是公司工作的重心,却是有着较大的重要性的,一定程度上对大局有着很大影响,有时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这影响着公司的形象和文化,也影响着目前在职人员队伍的稳定与和谐。对于离退休人员的亲属和子女当然如此,就是对不相干的人,也难免不会产生自己将来处境的联想。这些方面的考虑就是我认为离

退休管理工作在我们公司还是有着较大重要性的原因,这种认识也敦促着我对各项工作务必考虑的周全细致,以尽全力保障公司的和谐运作与发展。

二、我对如何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首先是要有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一份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早在1997年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原机械化工程公司从事工会干事工作时,就已经兼任离退休职工管理的工作。在那时,三年的时间里,我就努力的切实做好“六必访”工作,还为切实解决部分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困难,协助工会领导为他们制作了“服务卡”,原送变电通讯期刊还对此事进行了刊登,我个人也从1996年起连续三年被评选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再加上2014年正式开展我们公司离退休管理工作一直到现在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整整15年。我想如果没有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一份踏实和负责的态度,是不可能做这么久的。而且就算是工作需要不得不做,恐怕也会消极怠工,在工作上不够积极,也不会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因此,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在认真实践和踏实负责上,我对自己是有信心这么说的。而之所以说出这些,目的却不是自夸,而只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那些离退休的老同事的确需要我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我义不容辞,绝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只想全身心的把这份责任担起,好既能帮助老同事们,对领导的信任也能不辱使命。

第二是加强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领导性。作为我们公司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在长期的工作体验中,我深知离退休管理工作不但是一份涉及很多具体事情的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还是一份管理工作,因为这份工作的政策性与操作性都很强。也正因为如此,我意识到加强对这份工作的领导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把实际工作中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未来规划,都要加入自己的议事日程,时时进行考虑和推敲。还要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平时更要考虑到很多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并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避免很多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在状况出现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比如我在实际工作中,就曾多次配合公司领导,对很多起离退休员工之间的争执、纠纷和矛盾进行了成功的调解,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离退休员工生活大环境的整体和谐,保证了每一名离退休员工都能有一份和谐温馨的晚年生活。

第三是对离退休员工提供更多、更真诚的关心。对此,我在力所能及的条件

下,考虑到他们儿女多不在身边,时间很充裕往往没有事情打发时间,以及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等现实状况,认为应该多为他们建设和开放一些文化体育项目、场所和设施,以及多组织一些群体性的娱乐或学习活动,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既能愉快又能充实。在这一点上,基于诸多考虑,我便进行了很多工作,并且卓有成效。比如对我们公司已有的离退休职工活动室,按时进行清洁和开放,以保证离退休职工有活动和聚集的场所,并使这个场所健康舒适。并对活动室里的设施等财产进行认真维护与保养,以保证这个场所能够长期运行,为离退休职工的活动生活提供稳定的保障。活动室的桌椅还曾出现过不够用的状况,我也通过一些办法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使更多的老人能够来活动室活动,使来活动室的离退休职工群体更加庞大,更加热闹,更能使所有老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夏天和冬天的时候,气温偏高和偏低,很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他们出门活动的热情,我也通过一些举措解决了这些问题,为离退休职工纳凉取暖,为他们创造了更加舒适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活动和生活。根据离退休职工的反映,这些举措和努力,成果是有效的,得到了广大离退休职工的拥护和好评。

第四是将各项离退休员工应得的待遇认真、积极和快速的进行落实,以及积极开展和加强对他们的慰问工作。很多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家庭出现的变故或身体发生疾病等,而出现困难,极大的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的晚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这是离退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出现了这些状况,自然要尽力为其解决。比如我们公司两名家住衡阳的离退休职工,就因身体生病而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难,我就为他们做了将医药费进行报销和帮他们邮寄工资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帮他们解决了一些困难。这项工作我也拓展到了全体离退休职工群体,比如我就曾在面临一定困难的状况下,在领导指示下坚持在每个月抽出一两天,到财务处帮助所有离退休职工缴纳扣除房水费。对离退休职工的慰问活动也是需要做好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存在苦难,或者经历了重大变故的离退休职工,因为这关系着他们能否感受到来自公司群体的温暖,以及在岗员工怎么看公司,能否从心底里接受公司这个群体,这个大家庭,因此是不可忽视和加以重视的。我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确保这方面的工作能够得到公司、领导和广大离退休职工与在岗职工的认同。比如,我曾多次协助公司领导,处理过一些去世的离退休职工的丧事与善后工作,并对很多患病住院的离退休职工进

行看望和慰问。这些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深入到离退休职工家庭和群体中去,和他们沟通,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精神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安慰、开导等工作,使他们感受到公司和领导的关心。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离退休职工,我也曾联系过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补助,切实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

第五是做好信访及接待工作,积极听取离退休职工们的意见,以及及时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所需要的帮助,以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离退休职工是老年人,生活中可能遇到很多问题,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而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因为很多事情的拖累,很可能无法全面而及时的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所需要的帮助。对此,就可以通过设立信访接待制度,设立专用的电话线路,开辟专门的此项工作场所,甚至积极主动的定期举行主题活动以集中了解他们的需求等方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方面的工作是需要的,也是有效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进行相应的建设和强化。

第六是通过各项措施,对离退休员工的个人素质进行提高。因为离退休员工的个人问题,以及与其他人员的关系问题,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是层出不穷的,只靠公司与我的工作,很难完全、及时而有效的解决,更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要更好、更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提高离退休员工的个人素质来完成。我们公司由于是国企,很多离退休员工都是党员。就算有的不是,也毕竟是在这种氛围下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这就为通过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和对其进行定期的分批轮训等措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保障。通过这些举措,也能使离退休员工更好的认识到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建立起一份责任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对这项工作的配合中。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离退休工作更加容易,也更加有效,反过来也更有利于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质量。但考虑到离退休员工都是老人,很多还是老领导,在此项工作的实施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具有亲和力,主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达成,并且次数要合适,以防止他们出现反感心理。这一点的实施目前我做的还比较少,但认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后应该进行适当的实践,算是未来开展工作的一个打算和规划。

三、我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总结,我认为我们公司离退休管理工作中整体上还存在着一些客观的、不可避免且难以解决的困难,造成这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离退休工作既有着很强的政策性又有着很大的牵扯面,以及所管理的对象,又有着特定的特点和特殊的情况等。概括起来,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离退休人员多是老人,因而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不论是年龄还是发病量,都处于递增的势态中,为管理工作的困难建立了很强的基础。第二是离退休人员的数量,不可避免的处于每年都在增加的状况中,人多了,资源却是有限的,于是为离退休工作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造成了很多方面的工作无法兼顾的隐患。三是使活动场所状况也越来越紧张,因为在活动场所上人均的使用面积正在逐年下降,而且活动场所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配套设施越来越不足,以及设施陈旧老化影响活动质量等问题。四是有很多离退休人员是掌握着特殊技能的,在现金激烈的竞争与生存压力,以及他们个人的意愿下,他们还希望继续为公司、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但在这上面他们的意愿往往受到阻碍和限制。五是离退休职工因为年龄问题和身体问题,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上越来越差,这也为离退休管理工作中的活动组织与开展工作制造了困难。六是离退休职工还面临着养老金待遇较低等问题,他们个人的问题之外,还有着关联亲属的问题,比如子女的就业和住房问题等,这些都为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开展制造了诸多不稳定性因素,为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七是离退休管理主要资金来源于公司的经费划拨,在离退休人员和经费需求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经费出现越来越紧张的局面。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则需要在上面说到的如何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各项方法和要点上下功夫,说到底很多问题和困难的出现,都是上述方法和要点在实施和落实上不够得力和彻底,这是我需要注意和继续努力的地方。有些(小编推荐你关注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问题和困难的出现,则属于发展问题,也就是在发展中势必会面临和出现的,这需要我配合公司领导对制度和措施等方面,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完善。除此之外,有些方面,则是需要公司和领导的大力支持的。在这些方面,我需要做的的是把情况仔细调查梳理清楚,然后及时准确的向公司和领导进行汇报。

当然,我个人在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实施上还存在着很多纰漏,比如对平时的清洁工作做的还不够细致彻底、对离退休

职工向我反映的问题在向上级汇报上不够及时、对离退休职工生活上遇到的苦难和出现的矛盾在解决上不够得力等,这些都是我日后的工作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12年的离退休管理工作,让我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公司离退休职工服务到底的信心,以及为公司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一份保障的坚定责任感。压力是有的,困难是有的,但正因为如此,我的工作才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的个人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的实现,离退休职工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公司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这期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并不是我个人的成果,更多的则是来自公司的支持,以及领导的帮助。我自己更要看清的是其中的不足,并努力的进行提升和改进。

二零一三年八月八日

第二篇:2014年汉江局离退休管理工作总结及2014年离退休管理工作计划

2014年汉江局离退休管理工作总结

及2014年离退休管理工作计划

老干科舒爱珍

一年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厅老干处的具体指导下,在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劲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从我局离退休管理工作线长、面广、管理干部少和离退休干部及离退休人员

正处高龄化状态的实际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强了“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离退休干部和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使离退休干部和广大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截止11月底全局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工资××××××元,医药费用××××××元,确保了“两费”的按时足额发放,基本上做到了让离退休老同志们满意。现将一年来离退休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在妥善处理好离退休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的同时,今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厅老干处的工作要求和局党委的安排,针对今年离退休老同志生病情况增多的实际,我们重点加强了对离退休老同志的春节慰问和特困户的慰问工作,(得到了厅老干处的关心和支持)并号召局属各单位党组织携手,把局党委给离退休老同志们送温暖的活动开展的实在有力,让离退休老同志们在局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确保了安宁稳定的大局。

二是加强了局属各单位离退休管理工作年度考评工作的检查和督办,从整体情况来看,局属各单位党组织都能严格按照局党委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工作,特别是在离退休人员两费问题的落实上均能不讲条件,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及时到位,收效甚好。

三是加强了落实离退休老干部和老同志们的政治待遇工作,及时督导局属各单位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学习两会精神和了解本单位的发展动态,并鼓励离退休老同志们为单位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们还多次组织局机关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学习科举发展观,并及时向他们通报单位的工作的情况。

四是我们坚持同享改革成果的原则。在生活待遇全额及时到位的前提下,多次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们到外地参观考察。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们参加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多次组织局机关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参加市里举办的太极拳剑赛、门球赛和钓鱼比赛活动和县市联谊活动。

五是在确保离退休老干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后,大力推行亲情服务,打好亲情牌,服务离退休老干部的精神生活,为和谐汉江营造氛围。

我们坚持走访慰问制度。通过走访慰问及时了解老干部的所思、所求,密切沟通,增强信任,从情感上与老干部们心心相映;我们坚持与老干部的联系制度。局主要领导从百忙中挤出时间与老干部交流聊天,耐心地倾听老干部的诉说,让他们在心理上和精神上获得满足和愉悦;我们坚持和风细雨的政治思想工作,对个别易发脾气的离退休老干部,离退休工作人员都能以包容之心,用真诚、热情去感化对方。尤其是对病危的离退休老干部,局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都能及时的实施临终关怀,亲自到医院看望慰问,帮助他们走好最后一程人生的旅途。

六是为做好离退休老干部信访接待工作,我局加强了“三重视”。思想上重视。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困难的事努力办、麻烦的事尽量办”的原则,首问必答,耐心为离退休老干部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制度上重视。建立了信访接待、处理制度,重大信访件走访制度等;处理上重视。对离退休老干部的信访件积极处理,重点信访件局领导亲自带队上门做好调查解释工作,把矛盾消化在离退休老干部家中,消化在局内。目前,全局离退休老干部信访量呈逐年减少趋势,从未发生过重复上访事件。

七是由于近期住院离退休老同志的增多,我们加强了住院离退休老同志的慰问看望工作和协调工作。在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局工会、局人劳科、局办公室、局计财科、局后勤服务中心、局沙洋办事处通力合作,工作力度大大加强。

2014年离退休管理工作计划:

总体要求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组发〔2014〕10号文件精神,按照“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扎实推进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开创离退休干部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汉江作出新贡献。

一、进一步落实政治待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切实增强学习效果和培训质量。关注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离退休干部群体,采取“送学上门”本文来源:好范文、

“家人助学”等形式,将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最新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离退休干部。组织搞好离退休干部就近就地参观考察活动。

2、认真贯彻中组部《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深入有关单位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现状进行调研;不断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建设力度;利

用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这块阵地,积极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3、切实增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注意运用离退休干部身边的先进典型来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主体地位和政治优势,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离退休干部的日常服务之中。

4、积极探索局级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模式。按照中组发〔201409〕10号文件提出的“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原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管理权限范围内退休领导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等工作”这一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会同党群、组织部门加强对科级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问题的调研、探索。

5、妥善处理离退休干部来信来访,切实解决好离退休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反映问题比较强烈的老同志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对领导批件及离退休干部的信访件,做到及时办理、及时回复、及时反馈。

二、进一步落实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离退休干部高龄养老服务

1、不断完善离休干部“两费”(离休费、医药费)统筹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和局直单位确保离退休干部及其配偶或遗属各项生活待遇的落实。

2、建立健全帮困机制。在抓好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的同时,尤其要关注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群体。预设帮困资金;出台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小组包片联系制度。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帮助困难离退休干部解决医疗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继续完善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和疗休养工作,不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名医义诊活动。

4、继续开展亲情服务和集体走访活动。把行动不便和有特殊困难等情况的离退休干部列入亲情服务范围,每季度一次上门走访慰问,每半年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重阳节、春节期间,对全体离退休干部进行集体走访慰问。

5、扎实推进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在全面推行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扶植几个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离退休干部又比较集中或优势较为明显的分局为示范点,以此带动其他分局的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对“四就近”服务工作的财力支持,切实为“四就近”服务工作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组织召开“四就近”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主动与卫生部门协调,为离退休干部带来更大的便利。

三、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阵地建设,更好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积极作用

1、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增添一批适合于老年人的活动器具和按摩器材,以吸引更多的老同志来活动中心活动;完善图书阅览室,建立电子图书阅览室,满足离退休干部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各类文体活动。

2、充分利用我局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相关人力、物资资源,积极开展对沿江县市的横向联系,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各类文体赛事,为我局的三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四、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离退休干部工作水平

1、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开展“走进离退休干部、了解离退休干部、服务离退休干部”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教育活动,树立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和干部队伍的新形象。

2、继续加强离退休干部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交流考察,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

3、组织召开离退休干部工作“双先”表彰会议。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模范事迹指导和激励全体工作人员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2014年汉江局离退休管理工作总结及2014年离退休管理工作计划

第三篇:2014年x局离退休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x局离退休管理工作总结

我们××局现有离退休人员311人。其中离休干部12人,退休人员296人,退职3人。分布在局机关、12个分局和3个局属二级单位。2014年局党委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多方筹措,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工资5273203.20元,医药费用1111224.39元,确保了“两费”的按时足额发放。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厅老干处的具体指导下,在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年来,我们局离退休管理科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劲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从我局离退休管理工作线长、面广、管理干部少和老干部及离退休人员正处高龄化状态的实际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和广大离退休人员,较好的推动了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开展,使老干部和广大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得到了有力的落实,为保持本单位大局稳定做了我们应做的一些工作。现将一年来离退休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在妥善处理好年度离退休管理科日常工作的同时,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厅老干处的工作要求和局党委的安排,针对春季雪灾的实际,我们重点加强了对离退休老同志及有关遗属的春节慰问工作,(得到了厅老干处的关心和支持)并积极与局属各单位党组织一道携手,把厅领导和局党委给离退休老同志们送温暖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让离退休老同志们在局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确保了安宁稳定的大局。重阳前夕我局向德明局长又亲自带队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到局沙办等分局看望和慰问了离退休老同志。

二是厅直系统老干部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们及时拟定传达提纲,提出贯彻落实厅直系统老干部工作会议的意见,向局领导汇报,并通过局域网的便利,在××网站上发了《厅直系统老干部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传达到局属各单位,并加大了对分局离退休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

三是按照厅老干部门的有关工作要求,我们通过会议、电话、网络、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本局以及局属各单位的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经过这次调查,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我局退休干部、职工对我们服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和我们工作的不足,为我们今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是在局党委局和属各单位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各单位都能严格按照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工作,特别是在离退休人员两费问题的落实上均能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确保到位,收效甚好。

五是加强了落实离退休老干部和老同志们的政治待遇工作,及时督导局属各单位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精神,并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本单位的发展动态,并鼓励离退休老同志们为单位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们还组织局机关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学习和讨论了向局长的行政工作报告,向他们通报了职代会的有关情况。

六是积极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们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今年,我们在局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的举办了××局迎奥运老年健身运动会,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厅举办的第二届“康乐杯”老年门球赛,还多次组织在潜各单位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参加市里举办的太极拳剑赛、门球赛和钓鱼比赛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此外,局党委为进一步改善离退休老同志们的户外活动环境,拨专款修缮了局老干门球场等户外活动设施,健身场所面貌一新。

七是组织离退休老党员、老同志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捐款活动,离退休老同志们共捐抗震救灾款6612元,其中老党员们主动缴费特殊党费4112元。

八是由于近期住院离退休老同志的增多,我们加强了住院离退休老同志的慰问看望工作和协调工作。在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局工会、局人劳科、局办公室、局计财科、局后勤服务中心、局沙洋办事处通力合作,工作力度大大加强。

九是为确保稳定大局,对离退休人员的信访工作较往年比力度也进一步加强。

我们××局现有离退休人员311人。其中离休干部12人,退休人员296人,退职3人。分布在局机关、12个分局和3个局属二级单位。2014年局党委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多方筹措,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工资5273203.20元,医药费用1111224.39元,确保了“两费”的按时足额发放。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厅老干处的具体指导下,在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年来,我们局离退休管理科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劲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从我局离退休管理工作线长、面广、管理干部少和老干部及离退休人员正处高龄化状态的实际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和广大离退休人员,较好的推动了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开展,使老干部和广大离退休人员老

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得到了有力的落实,为保持本单位大局稳定做了我们应做的一些工作。现将一年来离退休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在妥善处理好年度离退休管理科日常工作的同时,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厅老干处的工作要求和局党委的安排,针对春季雪灾的实际,我们重点加强了对离退休

老同志及有关遗属的春节慰问工作,(得到了厅老干处的关心和支持)并积极与局属各单位党组织一道携手,把厅领导和局党委给离退休老同志们送温暖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让离退休老同志们在局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确保了安宁稳定的大局。重阳前夕我局向德明局长又亲自带队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到局沙办等分局看望和慰问了离退休老同志。

二是厅直系统老干部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们及时拟定传达提纲,提出贯彻落实厅直系统老干部工作会议的意见,向局领导汇报,并通过局域网的便利,在××网站上发了《厅直系统老干部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传达到局属各单位,并加大了对分局离退休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

三是按照厅老干部门的有关工作要求,我们通过会议、电话、网络、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本局以及局属各单位的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经过这次调查,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我局退休干部、职工对我们服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和我们工作的不足,为我们今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是在局党委局和属各单位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各单位都能严格按照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工作,特别是在离退休人员两费问题的落实上均能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确保到位,收效甚好。

五是加强了落实离退休老干部和老同志们的政治待遇工作,及时督导局属各单位组织离退休党员本文来源:好范文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精神,并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本单位的发展动态,并鼓励离退休老同志们为单位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们还组织局机关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学习和讨论了向局长的行政工作报告,向他们通报了职代会的有关情况。

六是积极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们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今年,我们在局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的举办了××局迎奥运老年健身运动会,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厅举办的第二届“康乐杯”老年门球赛,还多次组织在潜各单位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参加市里举办的太极拳剑赛、门球赛和钓鱼比赛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此外,局党委为进一步改善离退休老同志们的户外活动环境,拨专款修缮了局老干门球场等户外活动设施,健身场所面貌一新。

七是组织离退休老党员、老同志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捐款活动,离退休老同志们共捐抗震救灾款6612元,其中老党员们主动缴费特殊党费4112元。

八是由于近期住院离退休老同志的增多,我们加强了住院离退休老同志的慰问看望工作和协调工作。在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局工会、局人劳科、局办公室、局计财科、局后勤服务中心、局沙洋办事处通力合作,工作力度大大加强。

九是为确保稳定大局,对离退休人员的信访工作较往年比力度也进一步加强。

三、09年的工作打算:

我们将按照“讲团结、保安澜、建和谐、谋发展、重民生、抓规范”的工作要求,强化离退休工作人员宗旨意识,不断提高离退休管理队伍的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和业务学习计划,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

二是针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克服困难,更好地发挥老干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诚挚的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同志的手中。

三是搞好“六项服务”。即:

(1)思想理论服务。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切实实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一位老干部的思想跟上

第四篇:如何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如何让离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健康长寿,幸福地安度晚年,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做好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意义

1、离退休管理工作是我们企业退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关系到企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安定团结。

二、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了解离退休职工的心理需求。

企业离退休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以家庭为主要形式,据调查他们也有需求,不少老同志离退休以后,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需求;许多老同志奋斗了一辈子,长期受人尊重,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自尊新和威望感;离退休后,人的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与外界的联系不断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油然而生,因此,亲和需求显得更加迫切。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子女长大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一些老同志的“指挥棒”日趋失灵,年轻人愈来愈不听“使唤”,一方面易和家庭成员产生矛盾,另一方面也易和管理人员发生矛盾。

(二)因地制宜实施人性化管理

1、用真情温暖人心。关注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以

情动人。在工作中,谁家老人有困难,都要以最大努力,提供帮助和服务,对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的离退休老人,给予生活照顾,对大病困难的离退休老人,给予大病救助,对他们的待遇问题,积极向上反映,对出现的家庭矛盾纠纷及时派人上门调解,耐心细致做工作,积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2、用活动凝聚人心。针对离退休老人的生活,有针对

性组织开展文体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促进了解增加友谊和信任,通过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离退休生活,而且通过活动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加了感情,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

3、用服务感动人心。为了进一步作好退管工作,满足

了广大离退休人员最基本的社会生活要求,离退休工作人员要真心真情地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对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为便于他们参加组织生活,要建立了党支部,对一年一度的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中,要全力以赴,对不能到单位办理的,提供上门服务,不知情的想方设想提供服务,通过主管单位查,亲朋好友找,同事相互问,相关部门询的办法,通过一系列服务举措,不仅使离退休人员带来了实惠,更重要的是感动了他们,使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单位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尊重。

第五篇:离退休管理工作意见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2014年,我局离退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抓好从常规性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向多层面完善老干部发挥作用机制转变;从基础性保障老干部生活待遇向多渠道推进亲情服务转变;从一般性抓好管理服务工作向多方位争先创优新跨越转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齐河黄河做出积极贡献。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稳定离退休职工队伍

认真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把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时,要组织老同志紧密联系齐河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实际,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研究治黄重大方略,为推动治黄事业发展再立新功。结合新时期离退休党员的特点,加强离退休职工党支部建设,组织好离退休党员的组织生活,保证每个老党员组织上有归属,活动有人管,遇到困难有人帮。加强对老同志的教育和管理,把做好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让老同志自觉做到关心治黄事业、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育子女、带好家庭。离退休党支部要一如既往的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继续发挥协调关系、凝聚力量、自我教育、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和支持现任班子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坚持制度,抓好“两费”落实

坚持定期向老干部通报情况、走访慰问、阅读文件、政治学习、参观考察、参加有关重要会议等制度。注重离退休职工来信来访工作,做好对离退休人员有关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妥善解决他们晚年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减少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向老干部通报情况,走访慰问制度,落实离退休人员的“两费”始终是离退休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做到对老同志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使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充分发挥余热。落实好离退休人员“两费”。

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亲情服务,进一步加强对离休干部和退休老工人“双高期”管理服务工作

坚持好走访慰问制度,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时为劳模庆祝生日,对离休、年老体弱、居住在农村、生活困难等情况的老同志定期走访慰问,及时关注和了解情况,对确有困难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平时帮扶和重大节日看望相结合,做好帮扶救助工作。上半年组织对遗属进行一次全面的走访,掌握全面情况,为做好离退休工作创造条件。九九”老人节期间,在全局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尊老敬老爱老活动,努力在齐河黄河形成尊老重老爱老惜老的良好风尚,促进家庭和谐、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对离休干部和退休老工人“双高期”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和倡导离退休党支部、工作人员、相对低龄的退休同志对年高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联络和精神慰籍活动。

四、继续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为推进治黄事业发展和和谐单位建设做贡献

结合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继续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根据离退休人员的身体状况、专业特长,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本人志趣相结合的原则,多层面、多渠道的组织离退休人员围绕治黄事业和构建和谐单位发挥作用。继续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为了给离退休干部提供建言献策的平台,由业务部门提出研究课题,组织一定范围的老领导和老专家,召开考察研讨会。引导和组织老同志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活跃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在现有老干部活动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离退休职工活动场所,不断丰富活动和学习的内容,改进活动和学习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老同志的需要,活跃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订阅报刊杂志,增添文娱设施,完善老干部活动室建设,为省局6月份举办的老干部活动室及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做好充分准备。

六、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不断提升离退休工作管理水平

一是高度重视离退休管理工作,主动与老同志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对离退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及时协调解决。离退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二是加强离退休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领会文件精神,为老同志服好务。根据老同志晚年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创新工作思路,拓宽管理服务工作内容,继续深化亲情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离退休工作水平,做到让领导放心、使老同志满意。加强调研、信息、宣传和统计工作。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全局离退休管理服务水平。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