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韵外之至味外之旨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韵外之至味外之旨

发布时间:2019-06-16 04:23:48 影响了:

  【摘 要】苏轼是伟大的。苏轼笔下的梅花大体反映了他心路历程的四个方面,从“贬谪生涯的种种遗恨”到“热情开朗的精神气韵”再到“自我完善的思想心理”,最终达到在“艺术上和人格上的双重飞跃”,梅花意象贯穿了苏轼伟大的一生。
  【关键词】梅花 遗恨 气韵 梅格神韵 思想心理 艺术 人格
  在古典诗歌中梅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但它真正大量进入诗坛却是在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梅花因其特有的“梅格”而成为诗人们钟爱并争相描摹吟咏的对象。宋代文坛的“多面手”苏轼就有大量描梅摹梅咏梅叹梅的作品。
  苏轼“夯实了文化修养的功底,磨练了独运文字的匠心”,曾以书文歌赋和旷达胸襟为后世所景仰。但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仕途坎坷,正如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的那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轼病逝前两个月对自己后半生所作的客观总结,遇赦北返的心情固然可喜,但世事的沧桑巨变和岁月无多的感慨萦绕胸中,此时看到金山寺里自己的画像,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于是题就了这首小诗。苏轼的伟大并不在于让后人怜悯他的“屡遭贬谪,仕途坎坷”,而是在于能够领略他面对打击后表现出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旷达的人格魄力。
  苏轼不仅唱大江东去,也在吟咏着“梅”一样的心绪,“梅”一样的情怀,于是“梅”便成了苏轼笔下不可或缺的景物。从苏轼对梅花的描摹中,可以看到苏轼不断成熟的思想心理和逐渐旷达的高大人格。
  第一、身处逆境的惆怅心情,贬谪生涯的种种遗恨
  苏轼笔下的梅花有寄托遗恨、表达惆怅的一面。在他塑造的女主人公的口中,那种渴望被理解的心愿欲说还休,那些身处逆境和未能施展抱负的惆怅与遗恨曲折委婉。如《阮郎归》: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
  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
  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此词上片首句直接典用林和靖诗句来描写梅花的美妙和幽香;次句有“白玉堂前一树梅”的影子,间接点破首句的幽香来自梅花;“东风”即“春风”,此句的“西邻”和下句的“儿家”相对,意指西邻春风得意,而自己却门扉紧掩,暗含春风撩动春愁之意。
  下片开头三句既是写梅更是写人,到此人梅一体、物我不分,尤其以“香腮粉未匀”来凸显思妇盼郎不归而不事梳妆、无心打扮的落寞心情。“折梅寄相思”古已有之,但词中思妇却因“日暮云重”而无从遥寄。
  此词的高妙之处不在以梅花喻闺中少妇,而在又以闺中少妇的处境、思绪来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惆怅心情和抱负难施的种种遗恨,同时也寄托了渴望被理解的心愿。又如《梅花二首(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诗中的梅花开在“草棘间”,伴随风雪“渡关山”,并具有“开落两堪愁”等特点,均可看出此时的梅花是诗人自比。神宗元丰三年二月,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死里逃生之后虽有虚授之职,但实际上如同流放。
  “的皪”的梅花尽管天生丽质但开在草棘间而无人欣赏,又被东风吹落殆尽,无论是开是落都无人问津,这是怎样的哀怨凄凉之感。这里梅花的遭遇就是诗人的人生写照,身处逆境的飘零之感,怀才不遇的沮丧情绪,无人宽慰渴望理解的孤独心寒,熔铸成了挥之不去的惆怅和道不明了的遗恨。再如《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此词开篇用“玉骨”和“冰姿”来赞誉梅花的坚贞和仙姿丽质,接下来以极富神话色彩的“海仙遣探”来表达对梅花的艳羡。“素面”和“洗妆”两句则表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风姿跃然纸上。末句说明拥有高洁情怀的梅花已随“晓云”飞逝,与同样洁白的梨花绝难同梦。
  《西江月》作为一首咏物词,风姿绚丽,梅格高雅,形神兼备,韵味深长,是咏梅作品中难得的佳作。但只要联系词人贬谪惠州的经历,就知道此词还是一道悼亡词。宋代惠洪的《冷斋夜话》也说:“(东坡)又作梅花词曰:‘玉骨那愁瘴雾’者,其寓意为朝云作也。”朝云姓王,杭州人,东坡侍妾。朝云随他天涯海角、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深情挚爱。东坡远谪岭南时,曾劝朝云离去,她执意不从,三十四岁便死于惠州,葬于梅树下。由此可知词中的“梨花”应是词人自指,说明从此以后与朝云不能同梦。与痛失至爱相较,东坡的贬谪生活并不算什么,只是朝云那有如“玉骨”“仙风”的姿态还历历在目,那万里投荒的坚贞情感还清晰可见,怎不教人肝肠寸断。
  此节三首,总体反映了苏轼从“抱负难施”至“贬谪黄州”再到“痛失至爱”的愁苦历程,其中一首比一首更为痛心,一首比一首更为抒怀。
  第二、关注价值的艺术个性和热情开朗的精神气韵
  然而,苏轼就是苏轼,他没有就咏梅而咏梅;也没有因遗恨而遗恨,他在痛定思痛之外,也反映了对精神生活和生命价值的重视。这无论如何是一种坚毅和韧性人格支配下的巨大进步。
  这类作品表现他关注生命价值的艺术个性和热情开朗的精神气韵。在这里梅花的意蕴就不仅仅是上一节中的遗恨和痛苦,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对价值的关注。如《红梅三首(选一)》:
  雪里花开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首联以“雪里花开”的腊梅与“独占上春”的红梅作对比,突出红梅的风格神韵,用“独占”二字,强调红梅压倒群芳,得春之先,连傲雪而开的腊梅也有开“迟”之嫌了。颔联接着说连上天(造物)都着意为她施朱添红,使其锦上添花,妙不可言。“妙姿”出自唐·欧阳詹《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栎无妙姿”,在此表明红梅的卓尔不群。颈联为全诗转折,前两联描绘了尽得风流的红梅,而此联则诉说了红梅的遭遇,细雨淋残、空余珠泪,轻寒来袭使之消瘦。尾联是本诗的“入格”之笔,红梅处在这样的环境,遭受了如此的打击仍不减其标格,思路仍承“独占”和“妙姿”的品格气韵。红梅宁肯谢去芳华,也不随便与桃杏为伍,终于结出自己的果实——生命的果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