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同行专家鉴定在职称评审中的现状探讨:职称评审条件
 

同行专家鉴定在职称评审中的现状探讨:职称评审条件

发布时间:2019-06-22 09:06:46 影响了:
文章摘要:校内同行专家鉴定和校外同行专家鉴定. 二、同行专家鉴定送审材料的特征分析及问题研究 2008 年,某“211 工程”大学在高级职称评审过程中共接收省内外同行专家鉴定材料 1548 份,其中校内同行专家鉴定材料……

一、目前同行专家鉴定在职称评审中的现状根据《高等教育法》《教师法》以及省教育厅《江苏省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规定:申报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者,须将两篇(部)及以上代表作送两名具有高级职务的在职同行专家鉴定(至少一名为正高级职务,至少一名为校外专家).申报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者,须将三篇(部)及以上代表作送三名具有正高级职务的在职同行专家鉴定(至24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3 少两名为校外专家).申报教授任职资格人员的代表作必须由教授鉴定;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人员的代表作必须由教授或副教授鉴定.同行专家鉴定工作近年来逐渐受到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视,但对于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研究甚少.美国高校专业技术职务异地评审已形成制度化,严格执行校外专家的评审制.管理机构根据本人的基本情况将这鉴定材料分别寄给国内和国外在本人专长领域内的知名专家,专家写出具体的评价信.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职称评审已经采取了同行专家鉴定的方法.就江苏省而言,申报高校教师、专职科研、实验技术、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研究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代表作,均须送同行专家鉴定.同行专家鉴定已成为考核职称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分为两类:校内同行专家鉴定和校外同行专家鉴定.

二、同行专家鉴定送审材料的特征分析及问题研究 2008 年,某“211 工程”大学在高级职称评审过程中共接收省内外同行专家鉴定材料 1548 份,其中校内同行专家鉴定材料 88 份,校外同行专家鉴定材料 1460 份.其材料特征主要如下:

校外同行专家鉴定材料呈多元化趋势,总体质量较高,但校内同行专家鉴定已失去意义从 3 月份到 10 月份的八个月期间,收到的省内外同行专家鉴定材料分别来自 “211”重点大学(20.5%)、省属重点大学(28.5%)、二本院校(28.1%)以及大专院校(22.9%)(包括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民办学校),分布比较均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鉴定材料的期刊质量及学术水平较高,已达到、基本达到率共计 98.8%,只有 4.2%未达到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这说明自 1978 年恢复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以后,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已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参加同行专家鉴定送审的高校也是经过精挑细选,职称评审日益激烈.校内同行专家鉴定材料 88 份,合格率为 100%,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校内论文鉴定工作已失去意义,同一个学校甚至院系、相同的学术背景等因素导致人情的关系网的产生.这给职称论文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校内论文鉴定工作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取而代之的应是异校、异地鉴定,即:校外同行专家鉴定.

表一:同行专家鉴定材料特征分析表学校数据结果 235 已达到基本达到未达到 合计 “211”重点大学百分比% 省属重点大学百分比% 二本院校百分比% 大专院校百分比% 合计总百分比% 78.3 55 3.3 10 18.3 300 241 69 5.8 24416 57.9 16.6 342 60 14 83.4 14.6 3.4 410 241 69 24 334 72.2 20.7 7.2 1168 230 62 1460 80.0 15.8 4.2 2. 本科院校材料质量高于大专院校,材料规范程度不一,影响鉴定结果从表一可以看出,大专院校未通过率为 7.2%,二本以上院校分别为 3.4%、5.8%、 3.3%,远远低于前者.综合实力、声誉度较好的院校能为教师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其论文、论著水平也更能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由于报送鉴定材料各地区都没有统一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规定,导致鉴定材料不规范、形式五花八门.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鉴定材料形式不规范,部分同行专家鉴定表反映不出报送者的基本情况,其材料也没有统一装订,缺少封面等,容易导致晕轮效应问题,材料是否规范反映出报送者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二是鉴定材料内容不规范,主要论文论著没有经过科研机构或人事部门审核,甚至出现里面材料的作者并非报送者,个别报送者把历年所有科研成果全部附加进去,缺乏代表性,给鉴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申报者提供鉴定材料的真实性是对其治学态度、思想品德和学术人格的检验.

不同职称系列同行专家鉴定材料存在差异,职称功利化现象依然存在高校职称评审中教师系列职称依然是鉴定工作的主体,占到 82.5%,教育管理、思想政治和其它系列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 15%、2.5%.不同职称系列申报人员其同行专家鉴定材料未达到率也有所不同,分别为 4.6%、2.3%、2.8%.从数据可以看出,鉴定工作主体的教师职称系列通过率低于教管、思政系列,其它系列比较正常,达到平均水平.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职称功利化现象的普遍存在,找关系、打招呼、送礼、学术近亲照顾等各种手段也应运而生.处在职称评审第一线的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在获取论文送审地域、鉴定人信息等方面有一定的便利,加之组织工作不力、社会风气不正,有损鉴定工作的客观、公正与真实,使鉴定工作流于形式,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推行高校职员制度是解决教育管理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有效途径.自 2000 年以来,教育部组织开展高校职员制度试点以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职员制度的试点初步理顺了高校人员关系问题,强化岗位职责和岗位管理;通过改革对高校职员进行了一次爱岗敬业的教育工作,学校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给教师系列和其它系列的评审工作,尤其是同行专家的鉴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运作环境.图一:不同职称系列同行专家鉴定材料情况三、发挥同行专家鉴定在职称评审中的导向作用的几点思考同行专家鉴定已成为高等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教师在从事高校教学科研过程的论文、论著、科研成果高低等重要指标.如何强化和显示鉴定工作的作用,是合格证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当前,同行专家鉴定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防止学术腐败、弘扬职称评审的公正性方面起到了相应作用,但部分高校教师甚至主管部门为追名逐利、顺利通过鉴定,直接或者间接干扰同行专家、相关管理部门,影响了鉴定工作的公正性.如此同行专家鉴定工作的价值就让人怀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