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中国改革拖延的原因分析】出现改革拖延的国企
 

【中国改革拖延的原因分析】出现改革拖延的国企

发布时间:2019-06-24 04:16:36 影响了:

  摘 要:本文观察到中国改革拖延的现象。在回顾国内外关于改革拖延的理论的基础上,试着分析导致中国改革拖延的原因。认为改革需要对既得利益集团进行巨额的补偿是最高(政治)决策者难于推动改革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改革拖延 利益集团 最高(政治)决策者
  目前,中国的各种矛盾非常突出。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矛盾、资源性产品行业垄断和政府寻租等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强势政府造成的企业家精神消退和**泛滥以及土地制度造成的各种拆迁惨剧等等,不时就会在中国这看似平静的湖面上掀起一阵又一阵波澜。而且这些由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行政**等嵌发起来的社会矛盾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本文认为,中国这些社会矛盾无法得到化解的根本原因就是改革受到了拖延。
  所谓改革的拖延,是指一些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政策或制度仍然运行而有利于全社会福利提高的新政策或制度得不到实施的现象。从经济领域说, 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 如大型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垄断行业的改革进展缓慢;第二, 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第三, 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
  毫无疑问,改革是我们破解这一切难题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但这些关键领域的改革为什么如此难以推进呢?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对于改革拖延的现象,国外的经济学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观察到了,而且他们也发展出不同的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这些理论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它们都反映了利益集团的冲突。
  (一)既得利益集团理论
  这也许是解释改革拖延的理论中最简单的一种。少数人在制订政策时处于支配地位,从而现有的政策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如果改变现有的政策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就会反对新政策的实施(Olson,1982;Benhabib et.1996)。一种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团是政客。他们可能为了再次当选而避免改革的风险,或者由于改革短期有成本,收益要在长期(超过其最长任期)才能得到体现而不愿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二)个人获益不确定所导致的拖延
  既得利益集团理论解释了改革因为损害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得不到采纳的现象,但却对改革虽然是使某些利益集团受益的而却没有得到这些集团的支持的现象无能为力。对于这种现象的一个可行的解释是个人或利益集团由于对于一项措施采纳后自己利益所得不确定(即他不知道改革后自己的净收益是正的还是负的),导致它们反对政策的变化,而更偏爱于"现状"(Fernandez and Rodrik,1991)。这种理论只能解释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政策未被采纳,却不能解释它被拖延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又能被采纳。因为偏好于现状意味着永远发现不了新政策的收益信息,这种受益不确定性也就会一直困扰着人们。拉班和斯图尔森尼格(1994a,1994b)发展了这种理论。他们通过数学模型证明了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下,个人能够暂时忍受现状,并且由于这种拖延会导致现状极度恶化从而使得采纳改革成为最优策略。
  (二)"沟通"失败
  另一种基于不完全信息的模型研究了使全社会受益的政策变化中的沟通问题。这种理论实际研究的是民主体制下的政策制订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即作为代理人的政策制订者无法将政策变化产生的私人信息有效的传达到作为委托人的政策选择者那里,从而导致新措施即使对委托人有利,也会被委托人否决(Cukierman and Tommasi,1998a,1998b)。
  (三)改革负担的冲突
  这种理论的思想其实是奥尔森(1982)提出的。改革是一种公共物品,所以任何个人或利益集团都希望别人承担改革的成本而自己却只想坐享其成。最终就导致没有一个人或集团站出来推动改革。然而,不改革导致现状极度恶化(比如若不能就财政紧缩政策达成协议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继续扩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至于弱势利益集团维持现状的成本首先大于其接受改革的成本,最终它首先妥协,接受了与其获益不相称的改革成本,换来改革的实行。(Alesina and Drazen,1991)。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国内的学者对中国改革拖延的问题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它们的共同点也都是建立在利益集团理论的基础之上。但由于密切联系中国的改革实践,他们都对这些理论都有不同的发展。这些理论大体也可以分为三类:政治领袖魅力、既得利益集团反对和改革初始条件约束。
  (一)政治领袖魅力
  何凡(2007)将中国的改革分为第一代改革和第二代改革,认为推动两代改革的政治领袖魅力的差距是第二代改革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第一代改革由一些具有超凡魅力的政治领导人推动;拥有一个相信权威而且比较齐心协力的官僚体系的支持;支持改革的官员大多是少壮派, 血气方刚, 敢于冒险, 而且没有可以失去的既得利益。第二代改革的领导人是从科层制的梯子上逐级攀登上来的, 没有老一代领导人那样具有超凡魅力;曾经支持改革的少壮派大多已经成为主政一方, 缺少了锐气。此外,第二代改革的难度大于第一代改革是前者难以推进的客观原因。这样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不可否认,中国改革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来自最高领导层,最高政治领导人的魅力和权威下降可能是中国改革拖延的一个原因,但如果只停留于这一肤浅的认识无法有助于我们挖掘改革拖延更深层次的原因。另外,两代改革的难度是否差别那么大也说不清。实际上,当初启动改革开放的时候"左"派的势力还强大得多,意识形态的控制也比现在严重。至于所有制等改革,刚启动时其实争议也很大。
  (二)既得利益集团反对
  许小年(2010)认为改革难在触动政府的利益。他认为由于政府强势地介入到市场经济活动,导致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没有公平博弈的平台。这也是中国企业家精神逐渐丧失、大学生热衷于考公务员、富人、部分社会精英忙于移民的原因。转变体制将会触动政府的利益,而政府又是改革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让政府自己改革自己确实非常难。因此,只要政治改革没有进展,经济改革也难以进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