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伦敦奥运英国足球队_中国受访者伦敦奥运后对英国“好感度下降”
 

伦敦奥运英国足球队_中国受访者伦敦奥运后对英国“好感度下降”

发布时间:2019-06-25 04:09:00 影响了:

  对于有些英国媒体无根据质疑中国运动员叶诗文服用兴奋剂,接受调查的大部分中国年轻人(136人,80%)认为“不公正、很生气”,而34%(58人)除了生气以外,更表示对此要有“平常心,不对英国媒体生气,相信实力会证明一切”
  1938年,英国漫画名刊《笨拙》曾刊登英国漫画家格雷厄姆·莱德勒的用109幅漫画自嘲的“英国性格”:没有做饭的天赋、讨厌扔掉旧东西、不肯认输、比所有人都幽默、比美国人有文化、比法国人有礼貌、比德国人好看,等等,令人捧腹。
  在中国人,特别是中国“80后”、“90后”年轻人心目中,英国形象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后,显得有了热度。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取得有史以来“境外参赛”的最佳奥运战绩,但中国运动员屡屡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新闻也在中国国内引起热议。
  其中,中国获得两块金牌的16岁游泳运动员叶诗文被一些英国媒体无根据质疑服用兴奋剂一事,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不少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愤怒情绪。
  《瞭望东方周刊》于是以网络问卷形式,在伦敦奥运会举行期间的8月4日17时至8月9日17时,对部分中国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英国形象”的不完全调查。
  压倒性印象仍然是“绅士”,“保守”和“古老”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0份。受访者均为大学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90%在30岁以下,主要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7所学校,男性144人,女性26人。
  其中,除了15人对英国的印象直接来源于在英国留学和旅游的“第一手”渠道,其他155人对英国的了解都是间接的——比如平时的新闻资讯和电视节目,以及电影、英剧和文学作品。其中,73人(约43%)表示对英国的主要印象仅仅来源于“这次的奥运会”。
  对于英国,他们首先想到的印象,依次是“绅士”、“保守”和“古老”,也有32人认为英国很“幽默”。而“活力”、“酷”以及“现代”这几个英国政府正在努力打造的“新形象”都只获得了个位数的投票。
  受访者之一、来自苏州的顾亮认为,这与很多中国年轻人从未去过英国、与英国人交朋友,只从文学作品和电影中了解英国有关。
  曾赴英攻读硕士学位的顾亮选择的是“幽默”和“活力”。在英国看过的一场五英里马拉松比赛中,有了位很特别的选手让他一直难忘。他们都以特别的方式跑到了终点:一位是30多岁的年轻人,牵着自己的狗,第二位是推着婴儿车跑到终点的母亲,第三位是领着自己5岁儿子的父亲。
  “这体现了英国人天生的对运动的热爱,和骨子里的幽默感,”顾亮说,“对于这一点中国年轻人还未充分体会”。
  另一方面,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洪邮生教授则告诉本刊记者,中国人对英国印象仍然以“传统’为主,也不无道理。
  “一是英国财政体制不提倡大修大造式的工程,所以英国的城市面貌相对来说,比较‘一成不变’。另外,英国人比较尊重传统,他们认为传统的、清净悠然的田园风光更漂亮,反对高楼大厦的侵占。”洪邮生说。
  曾留学牛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郭方教授进一步解释说:“英国其实是个从来不把传统和现代分开的国家。对于‘传统’,他们会去除那些不利于现代化的因素,然后继续使用——可以说,他们是‘面上的传统,内里的现代’。”
  “英国的现代化不摆在外面。很多老建筑外面古朴悠久,里面住着也很舒坦,这一点恰恰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要学习英国人对传统的保护,还要学习如何把现代嵌入到传统里面。”郭方说。
  福尔摩斯在中国年轻人当中影响力很大
  受访者中,70%的人表示暂时没有去英国留学的计划,但约80%表示,从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和新闻报道中,对英国的政治和文学都有所了解。
  有趣的是,他们最熟悉的英国政治人物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丘吉尔和戴安娜王妃,超过在任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他们最喜欢的文学大师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雾都孤儿》的作者狄更斯、福尔摩,斯之父柯南道尔,以及“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
  福尔摩斯似乎在中国年轻人当中影响力相当大:最喜欢的文学大师包括了柯南道尔,最喜欢的文学名著中《福尔摩斯探案集》居首,连最喜欢的英剧也是现代改编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神探夏洛克》。
  受访者之一沈小蕾是一位英剧迷,从历史剧到现代情景喜剧都喜欢。她告诉本刊记者:“我以前特别喜欢美剧,但看过英剧之后,就再也没追过美剧了。”
  她喜欢的英剧也是《神探夏洛克》。这部以《福尔摩斯探案集》为原型的改编剧,把剧情设定在21世纪,福尔摩斯不再是叼着烟斗戴着绅士帽的老绅士,而成为配有各种高科技装备、拥有绝顶高智商的年轻帅哥。尽管每季只有3集,却都短小精悍,制作水准堪比电影大片。
  沈小蕾认为,英剧的“幽默”和美剧的“幽默 ”不一样——英剧是“冷幽默”,需要动动脑子才知道笑点在哪儿,不像美剧笑点那么直白。
  “《神探夏洛克》里,夏洛克·福尔摩斯嫌弃华生笨,就说:‘你把整条街的智商水平都拉低了’——英剧中有很多这种类似的对白,脑子必须转个弯才能笑出来。就我本人而言,更喜欢这种有参与度的幽默风格。”沈小蕾说。
  而中国年轻人最喜欢的音乐人,仍然是披头士。刚刚获得多项格莱美奖的流行歌手阿黛尔和演唱过北京奥运会主题曲的莎拉·布莱曼也为他们熟知。
  由此可见,英国在传统和流行文化方面,对于中国年轻一代仍然有深刻的影响力。
  近一半受访者在伦敦奥运会后对英国“好感度下降”
  具体到本次伦敦奥运会,有67%的受访者表示看了开幕式,其中20人是“熬夜看直播”。
  开幕式上,让中国年轻人印象最深刻的三个桥段是:憨豆先生混进交响乐团演奏、007与女王跳进伦敦碗和花瓣式点燃主火炬。
  他们对于开幕式总体的感觉不错——60%的人表示,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可以打70分以上,另有13人认为可以得90分以上。在具体的感受上,有不少人选择“平民的、不深奥、不神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无法引发共鸣”和“乱糟糟的,没法看下去”。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近一半(48%)的受访者在伦敦奥运会后对英国“好感度下降”,原因主要是“伦敦奥组委组织不力,开幕式和比赛频繁出差错”和“此次奥运会中国频频遭受不公正待遇”。
  对于有些英国媒体无根据质疑中国运动员叶诗文服用兴奋剂,大部分中国年轻人(136人,80%)认为“不公正、很生气”,而34%(58人)除了生气以外,更表示对此要有“平静心,不对英国媒体生气,相信实力会证明一切”。
  而被要求对英国和美国——曾经的世界霸主和现在的“超级大国”——进行好感度比较时,170位受访者中有73位选择“都没有好感”,71位选择更喜欢美国,只有26人选择对英国更有好感。
  对此,洪邮生教授表示:“组织不力的事情倒是可以责备伦敦奥组委,但规则和裁判不公正,不应太多地责备英国,因为规则和裁判并不是英国人决定的。”郭方教授也认为,“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将整个英国的形象完全否定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