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
 

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

发布时间:2019-06-25 04:15:39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5-02  资源整合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内涵是优化与重组现有资源。应该说,没有开发,资源就得不到及时的数量补充和内容的更新,就有枯竭之虞;而没有整合,资源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利用和发挥效益,就有浪费之弊。因此,从辩证的观点出发,资源开发和资源整合是资源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一、教材资源——合理调整,充分利用。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的内涵,立足教材,用好教材。
  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发展概貌应包括中国古代主要时期商业发展的具体史实(包括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主要经济政策的内容、影响。本课教材分三目表述:第一目“商业的发展”概述了古代商业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主要表现;第二目“城市繁荣”介绍了作为古代商业发展的中心——城市在格局和职能等方面的变化,城市的繁荣实际上可以作为商业发展的一部分,所以第二目完全可以拿到第一目商业的发展当中去讲;第三目“重农抑商”阐述了古代商业发展艰难的政策环境,这既是重现古代商业发展概貌的重要部分,也是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的重要依据。重农抑商虽与商业有关,但也与农业有关,重农抑商实际上就是古代的一种经济政策,应与商业的具体内容相区别。所以应当把这一课与整个第一单元相联系,重新理顺教材内容,下一节课重点讲述,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理解这一课的内容。
  再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书社)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其影响因素有: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目本属下一课“新中国的外交”的内容,把它提到本课重新整合课本内容,可以有力地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同时也更加凸显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资源——因势利导,巧妙利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学生的经验、感受、创意、见解、问题、困惑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
  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书社)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在前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上师生共同对“朝鲜战争”已经进行了分析,并得到认识:在两极格局下,我们只听到了两种声音:一个是来自美国及依附于美国的声音,另一个是苏联支持下中朝的声音。本课“多极化”概念学生不好理解。依据此学情,教师提出了的这样的设计思路:用具体事件说明抽象概念。即课前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学生了解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进程,形成探究成果并提出质疑:在美苏两极格局下,为什么各种政治力量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充分利用学生收集整理的材料,教师适当补充史料,并对教材进行整合,从而生成本课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本课导入也是根据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用这句话作为引言:为什么短短20年后美国总统会发出如此感叹“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挑战美国?
  这节课充分运用了学生课前探究成果的资源,生成思维过程,教师通过分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得出“多极化”概念,形成对多极化趋势发展历程的清醒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走进历史、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再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知识点一“先秦商业产生”。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下列材料感受历史:假如你是一位商人,穿越时空隧道到古代的不同时期去调查市场状况,你会发现哪些历史现象?
  第一组:呈现原始社会神农氏画像及材料:“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第二组:商周时最早的货币贝币图及材料: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一曰食,二曰货。” 周朝:“工商食官。”
  第三组:呈现范蠡画像和材料:“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通过创设这些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从而了解先秦商业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表现。
  此外,教师还补充了图片信息,包括:成语“自相矛盾”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这些是学生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利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得到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政治中心形成都会。
  三、其它资源——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1.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如教师在讲授“北宋城市经济”时,从经营场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经营手段(招牌幌子大行其道)经营时间(夜市开始兴盛)经营理念(服务性行业勃兴)经营活动(八方辐辏)经营地域(“草市”蓬起)等六个方面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了解北宋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体验探究历史实物是感知、理解和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并从中获得情感认识。
  2.相关学科资源。俗话说:史、地、政不分家,其实各个学科之间都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完全可以互相借鉴,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14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用唐诗引入主题“近代交通与通讯”,一下子拉近师生距离,引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在分析交通进步带来的影响时,学生只能从已有经验中得出苍白而单一的结论:推动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引用地理教材中的实例并做适当资料补充:
  通过对嘉兴、株洲两个地区随交通发展而带来城市的形成与变化,学生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多角度、全面地分析近代铁路发展的影响: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学资源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服务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实践证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历史课程目标才会最大程度地得以实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