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登录时发生意外错误【当“意外”发生时】
 

登录时发生意外错误【当“意外”发生时】

发布时间:2019-06-29 04:07:27 影响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学环境的日益开放、交流空间的不断拓展,课堂中的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偶发事件频频发生。面对意外,如果教师引导有方,能使课堂因此而带来“意外的收获”。
  笔者撷取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试图从中探寻“意外生成”的处理机智,让“节外生枝”变成“顺理成章”,让“意料之外”变成“情理之中”,让“山穷水尽”变成“柳暗花明”,使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片段一 “以静制动”策略——此时无声胜有声
  (特级教师朱乐平:“分数的初步认识”)
  电脑显示:请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号,给数字1和2,组成不同的算式。独立想一想,你能组成哪些?请写下来。
  师:看懂要求了吗?
  生:什么是“独立”?
  师(静静地看着学生):哎,这是个问题,你们谁能理解他的意思?谁又能解释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独立”就是自己一个人完成,不能看别人的。
  师:讲得够透彻!
  ……
  师:有没有同学列出:1-2=?,1÷2=?
  生:没有。
  师:其他几道算式感觉都很舒服,这两道不是很舒服,1-2等于几今天我们不研究,1÷2=?你能根据除法的意义,独立、安静地想一想:1÷2是什么意思?
  (学生安静地想了约2分钟,渐渐有小手举起来,也有的举起来只一下子,又有些疑惑地放下)
  生1: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一半;
  生2:1÷2=0.5。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0.5。
  【赏析】在以上教学片段中确实存有“小插曲”。显然,刚开始的问题不属于数学问题讨论的范围。碰到这样的教学情形,是给予简单的解释,还是充耳不闻?教师不动声色把这个“球”抛给了学生。个别学生理解题目虽有困难,但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朱老师何以小题大做?是因为他知道学生能够应付。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中,若碰到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甚密切的问题,我们或许也可以这样处理:先静静听听学生的阐述,相信他们能够“自圆其说”。其后,“1÷2=?你能根据除法的意义,独立、安静地想一想:1÷2是什么意思?”这是开启学生思维盲点的关键之问。朱老师总是把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尽可能简洁,他认为有时“沉默是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看到课堂先是一片寂静,接着有两三只手举起来了,慢慢多了,有些手举起又放下……这一过程最舒服!”这正是他对理想课堂的一种渴望与追求。
  片段二 “借题发挥”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特级教师詹明道:“时、分的认识”)
  在新知掌握后,进行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詹老师正为许多学生精彩回答而感到欣喜时,突然有学生高高举起小手,詹老师以为他有新创意和独到见解,谁知他却说要上厕所,詹老师虽然心里“咯噔”一下,但仍十分和蔼地说:“你去吧,快去快回。”这名同学去了5分钟左右回到了教室,詹老师决定不放过这一意外的资源,于是借题发挥道:“我们来估计一下这个同学上厕所用了多少时间。”从而使同学们在估计中感受“分”的时间概念。
  【赏析】一般来说,数学课上要求老师的语言简洁、精练,不应该有过多题外话“冒出”,但有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发挥几句也很有必要,话虽不多,只要说到点子上,幽默调侃,也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与思考。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的这一智举,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爱护,而且巧妙让学生体验了“分”的实际意义,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发展了其数感。詹老师善于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捕捉生成点,借题发挥,巧妙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使“意外”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片段三 “将错就错”策略——曲径通幽处
  (特级教师华应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用长乘宽。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请那位同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我用四支铅笔连成一个长方形,稍微移动一下就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长乘宽。
  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他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发言的同学满脸自豪)现在,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同意的只有五位同学,绝大多数不同意)哪位同学说说为什么不同意?
  生:(指着图)斜过来以后,这条边短了。(看得出同学们没有认可)
  师:现在我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吗?(拿出一个可以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这四条边的长度没法改变。它的面积是相邻两条边的乘积吗?(说“是”的比原先多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拉动后面积变了吗?能用相邻的两条边长度相乘吗?(学生思考)
  生:华老师,我能借用一下您的平行四边形吗?
  师:可以!
  生:(快步上前,将平行四边形框架反方向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能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
  师:赞成用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相乘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举手了)非常好!他找了个“行”的例子。那你再看呢!(顺着他的方向,我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直到几乎重合)
  生:我发现问题了!两条边长度没变,乘积也就不变,可是面积变了。(认为“行”的学生也不说话了)
  华老师看时机已到,于是总结说:“前三种方法是通过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面积有没有变?(生齐声回答:没有)第四种方法是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有没有变?(生齐声回答:变了)两者都转化成了长方形,但我们要计算它的面积,转化以后的面积能不能变?(生齐声回答:不能)
  忽然,第一个提出两条相邻边相乘假设的男同学喊了起来:“华老师,您误导!”(全场大笑,华老师更是开怀大笑)
  【赏析】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华老师具有深厚的数学素养和哲学文化修养,他善于发掘并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将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相乘”,这是学生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合情推理。面对如此真实想法,是刻意回避?还是强行拉回?教师大胆、果断选择将错就错,顺势引导,将学生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享受豁然开朗的快乐。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真探究”推及影响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化的“真原因”,整个教学过程无不折射着教师对课堂融错、容错及荣错不同境界的认识升华,看似无意“误导”的随意而谈,实则是有意“导误”的价值引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