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丈夫岂可轻年少 [校本课程:岂可重“本”轻“校”]
 

丈夫岂可轻年少 [校本课程:岂可重“本”轻“校”]

发布时间:2019-07-04 04:21:42 影响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广大新课程实施学校的“必修课”,校长挂帅、领导参与、教师承担并开发的所谓“校本课程”在很多学校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其发展势头有增无减,深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好评,也令不少前往学习的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叹为观止。
  近两年来,我们也在为开发校本课程挖空心思,寻找合适的课程资源,并因此到不少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实地调研。当我们看到不少学校琳琅满目的校本课程教材时,在感叹之余也在寻求一些启发和灵感。可令笔者遗憾的是,我所见到的不少教材其实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校本教材。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其中不少学生就没有真正上过校本课,只有在领导视察或有人参观时才勉强上一两节。
  对此,笔者有一些思考与认识,想妄论于此,与大家交流。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一词是由菲吕马克(furumark)等人在1973年一次讨论课程的国际性会议上提出的,不过当时他们把它界定为学校中的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到了1979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其实也是教育制度内权限与资源重新分配的现象。由此不难看出,所谓校本课程应该是立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从学校的本位出发,充分整合学校及周边区域内的相关资源,对学生进行拓展性能力培养的一门课程。既然是课程,当然,有相应的教材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这种校本教材的定位与开设该怎样界定,这是需要我们探究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有些学校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从一定意义上讲游离了校本课程的实质,完全是为开发校本教材而编写教材,充其量,可能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或充门面,其意义并不是很大。如,有的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物理奥赛读本》,其内容基本上就是一本习题集,其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利用校本课程的课时来进行物理学习,这无异于给物理课增加了一个课时。再如,有的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史记)读本》,编者从《史记》中精选了一部分选文,并且对选文的重点词语做了注释,对选文也提供了参考译文,本来,现行的几套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都有《(史记>选读》的选读教材,再弄一个《(史记)读本》就有点重复了,可当我们仔细翻阅这本教材时还发现,编写者还精心设计了自读训练题目,分别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展”三个栏目,其中“自主学习”两小题,分别考查实词、虚词,“合作交流”两小题,分别考查信息筛选、内容理解与概括,“探究发展”两小题,分别考查断句和翻译。对此,我们有些怀疑,认为这是典型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集。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想法,我们通过网络搜寻发现,这些文段全部出自近几年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这种校本教材真得令人啼笑皆非。在与一位某校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朋友座谈时,他很真诚地对我说:“什么校本课程,真要像上级要求的那样校本课程开发出来又有什么用?它能提高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吗?只要与高考无关或关系不大,学校就懒得花钱印这种教材,学生更懒得上。”真是一语中的,道破天机啊!如果真是这样,那倒不如干脆不开发这种校本课程,学校花钱不算,老师还要弄虚作假,如此这般,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呢?
  我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未必一定要印发校本课程充门面。其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校本课程也未必一定要开发出什么教材来,也未必一定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再落实。既然是校本,当然要立足学校实际,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健全人格养成有利的一些学习行为我们都可以当成校本课程来开发。比如,校史的研究与整理,对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等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
  也就是说,校本课程不应重“本”轻“校”,而应两者兼顾,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