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创新教育应渗透物理教学全过程] 创新教育的例子
 

[创新教育应渗透物理教学全过程] 创新教育的例子

发布时间:2019-07-07 04:06:37 影响了:

  摘要: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绝不是喊喊口号,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客观实际,把创新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情境;创造意识;创造性实践;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学改革的一面光辉旗帜,其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以物理学科知识为中心,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物理知识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地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备好课,充分预设创新情境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备课通常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包括备全册、备单元、备课时。备学生则是一个预设的过程,要对学生在该课时学习中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个面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尤其要认真对待有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生的问题,预设他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在课时备课中完成问题的探讨和对学生的激励措施;对学生可能考虑不到之处,应预设有暗示性的提示和引导性的小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进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在备课环节,“备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方面,通过下列途径,可充分预设创新情境。1.利用情节悬念来设置问题的情境。悬念与认识紧密相关,悬念的强烈诱惑力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分析和讨论思索。如教学杠杆原理时,可引入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是何等的气魄!学生会好奇地追问:这可能吗?为什么一个人竟可能撬动地球?它的物理原理是什么?2.从常见的物理现象中设置问题的情境。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接触过大量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就蕴涵着课本中叙述的物理学知识。如雷雨时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过后才听到雷声(光、声波的不同传播速度)?3.利用传媒中的热点问题来设置问题的情境。学生对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手段接触广泛,这些传媒报道的许多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如,央视10套《我爱发明》栏目的许多内容都涉及物理知识;《探索·发现》节目里有关物理知识的运用等,都可通过设置必要的问题情境,有机切入教学过程,推动教学目标的展开和深入。
  二、授好课,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强化创新意识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受教育者即学生是有自我意识的人。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无奈地接受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把教师奉为权威,总以为答案就在教师的口袋里。人与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谈不上创新能力。新型课堂,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能动性,采用“引探式”教学,使其自主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从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来说,他们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激发性原则,通过丰富的物理实验和创设问题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如,学习声学,学生对声音现象司空见惯,那么如何让学生从大量的司空见惯的声音现象中探寻声音的本质呢?课堂教学中万万不可缺少的是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声音源自物体的振动。学生对“振动”现象感兴趣,然后探寻声音的本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强化创造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好动性和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教学中应力戒“循规蹈矩”,要鼓励学生“思维怪异”,细心呵护学生心中燃起的“创新的火花”。最后,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让学生自己去创新完成。
  三、抓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愉快地进行创造性实践
  现代物理教学中,抓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是促使学生积极愉快地进行创造性实践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少的可以是同桌,多的可以是前后位的三、四人或邻桌五、六人。小组合作学习,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使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各抒己见,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小组内每个成员发表见解,增强了一节课中每位学生发表意见和见解的机会,扩大了信息交流量,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同舟共济,培养互动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乐于思考的兴趣。如,一项实验,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相互配合,增加了创造性实践的机会。物理学习中,学生掌握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后,还要进行理性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物理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更好地吸取众长,为我所用,就是让更多的学生有创造性实践的机会。不过,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不少流于形式,学生敷衍了事的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合作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制定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办法,把合作学习真正变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加速器。
  四、抓作业练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布置作业,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针对知识要点,布置有代表性的有创意的习题,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推理,做题既用求同思维,又用求异思维;既用集中思维,又用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学生作业不可能总是全对,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体现了教师教给学生灵活多变解决问题的教学机智。处理作业时,教师可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依学生的错误,逆向追溯源头,并适当地启发性点拨,在点拨中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以及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物理规律的运用,使学生认识物理的价值,使学习兴趣化为情感,从而升华为高度责任感;通过与作业相关的现象,增加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顽强性。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为此,教师要从备好课、上好课、抓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抓作业练习等诸多环节入手,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宪臣。浅析高中物理创新教育[J]。新课程,2011.1
  [2]黄玉山。浅谈物理课堂的创新教育[J]。物理教学探讨,2006.21
  [3]李国玲。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