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公务员是社会底层的人 关注底层”主题阅读鉴赏
 

公务员是社会底层的人 关注底层”主题阅读鉴赏

发布时间:2019-07-17 04:14:36 影响了:

  推荐人语  提起“底层”两个字,我们马上想到的是什么呢?也许,是农民工、蚁族、留守儿童这些名词,是他们贫困、艰辛、苦难的生存状态,还有,对他们的无比同情与怜悯吧?
  不,应该不止这些。 有一则材料开头这样写道:
  一间屋子,一横房梁,一个人,一挂绳,一只小板凳……
  我给你这么一个场景,旋即,你会联想到什么?
  你会想起一个悲剧。是的,要不是真真切切看见了照片,我也会作如此想。
  但是我们错了。画面上,梁上垂下来绳子,绳子上挂着凳子,凳子上荡着孩子——这是一架秋千。
  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每天只有一块钱的生活费,只能自己上学放学、自己做饭、自己玩耍的一个乡下孩子,没有用眼泪和叹息,而是用秋千,来对贫苦日子做出了那么顽皮、灵动、诗性的注释。
  这个孩子,以及无数生活在底层的经历着生命的苦难的人,在用自己的坚韧与乐观面对着生命的考验,用尊严的方式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走近底层,让我们真正认识他们,理解他们,然后提升我们自己。
  推荐阅读一
  挑着的家
  吴万夫
  日落时分,他挑着他的家来到了小镇。
  说家,其实就两只箩筐,挑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外加一口锅、一个蚊帐和一只变形的洋瓷盆。孩子大的两三岁,女孩,是个瘫子;小的,不到一岁半,男孩,是个瞎子,且患有严重软骨病,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到小镇的时候,各家已炊烟缭绕。他选了一处宽大的廊檐安顿。他放下箩筐,将孩子放在水泥地上,任他们玩耍。然后从近处的地上拾来麻巾,搓麻绳挂蚊帐。窸窸窣窣,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把破旧而肮脏的蚊帐拴在廊柱上。他的蚊帐一经挂出,就成了小镇街头的一道风景。
  等他拴好蚊帐回过头瞅俩孩子时,孩子已爬离箩筐好远了,头上、脸上、手上全脏兮兮的,嘴巴正“吧唧吧唧”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泥巴。
  他忙又把他们收拢在一起,俩孩子便在箩筐里拍着小手,呜呜嗷嗷怪叫。
  他拿出变形的洋瓷盆,到附近的池塘里舀来清水。
  他又找来了几块砖头,紧挨着墙根支好了锅。
  他要生火做饭了。
  一顿饭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他把火烧得浓烟滚滚,直冲云霄。浓烟刺激得他不断咳嗽和打喷嚏,声音沧桑而沉闷,若锈蚀的铜音,传递得很远。人们便循着这声音和气味围了上来。
  有人凑上前故意吓唬他:“干啥的?”
  他便懒懒地答:“讨饭的!”
  “讨饭的为何不讨饭,烧火干啥?”
  “俺还有个家……”
  “嗤!这也算是一个家?”
  有人便笑出了声。
  后来小镇的人都喜欢来“参观”他的“家”。时间长了,便向他问这问那。
  有人说:“这俩孩子是你亲生的?”
  “捡的。”
  “有老婆吗?”
  “有。”
  “拾这俩残废有甚意思——累赘!”
  “看你说的!俺的日子还指望他们哩!”
  有人便掩嘴窃笑。
  他却丝毫无异。
  很快,他和小镇的人们打成一片。有时,还抱着那个瞎眼男孩四处串门,俨然真正的父子样。
  小镇的人们还看到:尽管他不会做饭,但他一日三餐都在做饭。他是在极力模仿生活,模仿过一个普通家庭的平常日子。他讨饭从不在外面吃。他每次都把讨来的饭菜带回“家”,再生火重做一次,和两个孩子共同分享。并且每次他都要把灶火烧得浓烟滚滚,直冲云天。
  一个大雨天,凄厉的风纠结急骤的雨,织成一张迷乱的网,罩向大地。小镇很快就湮没在烟雨空濛中,到处水流湍湍。
  大雨之后,他为两个孩子逮了很多的鱼吃。过后,瘫子女孩和瞎眼男孩仍向他要鱼吃,他没有再为他们逮。雨霁天晴,他要出去讨粮食做饭吃了。可他从外乞讨回来时,瘫子女孩却已栽进下水道被冲走了。瘫子女孩见过他从水里逮鱼,看着哗哗而流的下水道,就挥舞着小手,兴高采烈地向下水道爬去,没承想一头栽进去,就再也没能力爬上来……
  当人们告诉了他这个不幸的消息时,他“哇”的一声,悲恸欲绝,鬼哭狼嚎起来。
  从此他离开了小镇。
  那个被他挑着的家,不知又被他挑到了哪里。
  (选自《挑着的家》,有删节)
  可读理由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人性美的故事,读来让人动容。
  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写了主人公“他”挑着“家”来到小镇,生活在小镇,一场大雨后失去一个孩子而离开小镇的故事。看似平淡的情节中,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作者浓墨重彩的情景描摹。拴帐子布置家的情景,张罗着“模仿生活”做饭的情景,都真实地展现了主人公因为收养了两个孩子而点燃了希望之灯,并不断劳苦奔波的艰辛历程。
  在别人看来,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以乞讨为生的小人物,贫苦,卑微,甚至对他“掩嘴窃笑”。但他却在执著地挑着“家”, 和瘫子女孩及瞎子男孩分享讨来后在“家”里重新烧过的食物,“模仿过一个普通家庭的平常日子”。 作者怀着满腔悲悯,真诚地关注着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他用朴素真实的文字让我们看到,小人物也有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他们对待苦难生活的淡定与坚韧,反过来打动了我们的心。
  写小说,不一定要以技巧取胜。底层的故事,往往是写出人性光辉的好素材。
  推荐阅读二
  萝卜哥的喜剧不要也罢
  刘志权
  农副产品滞销在这些年来已经不是新闻,在网络上,上演出了许多情节基本一致的悲喜剧。
  基本情节是:产品滞销“待嫁”,今年以来就有镇江的莴苣葡萄、福建尤溪的芦柑、江苏眙盱的大白菜、湖北武汉的花菜、陕西定边的土豆;然后,“红娘”媒体出场,大打温情牌,例如,女孩发帖帮奶奶卖莴苣,孝顺女儿微博上卖鸡蛋,副省长帮农民卖土豆;最后,热心民众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喜剧收场。
  相比之下,最近“萝卜哥”的剧情一波三折,可谓传统剧的升级版:菜农韩红刚决定把40万斤滞销萝卜免费送给市民;媒体报道后,几天内引来上万不速之客,他们不但拔光了萝卜,还顺手牵羊,捎走了红薯、辣椒等其他农作物;结局则是常见的大团圆,热心市民帮他摆起了红薯摊,红薯目前的热卖体现了寒风中的温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