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简述中国征信机构发展概况【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
 

简述中国征信机构发展概况【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

发布时间:2019-07-29 09:17:57 影响了: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探索与交流・

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

房建昌

内容提要 民国年间有许多旨在面向全中国的边疆机构与刊物,其中主要有研究机构及所办刊物,也有非专门的边疆机构所办的刊物,还有面向边疆的银行和学校。这种与民国以前截然不同的状况反映了民国年间国人的边疆意识的增强。这些机构和刊物有明确的宗旨和方向,但未见以边防为题名的全国性机构和刊物。

关键词 民国 边疆机构 边疆刊物

‘民国初年以来,,疆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整体观念,,物。,日。要全,实在是兹事体大,为了叙述有所约束,本文仅简述“边”

字的,如“边疆”“、边务”及“边事”及“海疆”等字样的全国性或不带地区限定词的研究机关和刊物(如《西北边疆》及《西南边疆》等杂志即不收),以供有关学者参考;对汪伪政权的部级机构“边疆委员会”和局级机构“边务局”以及日本人创办的刊物《边疆支那》亦一并叙述;其余一概不论。有的机构或刊物尽管是全国性处理边疆事务的,如蒙藏委员会和《禹贡》杂志等,亦出于以上考虑不予收录。在排列上大致以机关和刊物的创设时间为序,也有的是以类相从的。对有关机构和刊物的主要人员的生平有的以涉及边疆为主要原则做了简单介绍。

主要的研究社团及机构

林恩显教授言“:民国以来在边疆学术教育方面,最早北平私立中国大学商学院设边疆经济系,……于民国二十年左右私立朝阳大学设有边政学系,开有蒙文、俄文课程。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迁至北平也曾设有边政学系,开有日、俄文课程。……至对日抗战之民国三十三年秋,国立中央大学、西北大学都设有边政学系,兰州大学设有边疆语文学系。……在边疆研究社团方面,国民政府在内地时期有:中国边政学会(设有边政公论社)、中国边疆学会、……边事研究社、……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中国边疆学术讨论研究会、中国边疆建设协会、……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他说上述7个社团是受政府补助的。此外有《边政公论》《、边疆研究论丛》《、边事研究》《、边疆研究》《、益世报》“边疆”副刊《、边政月刊》《、边疆服务》《、边疆通讯》《、边声》等边疆研究刊物①。但更详细的情况如何,林

(台北,1989年),页17~18、①林恩显著《边政通论》:252。

—93—

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

氏未言。本文拟在此略作补充。

11筹边协会:1924年创立,会址在北京东城大佛寺,同年5月出版季刊《边事》第1期,有74页,收文20余篇,主要言蒙藏。以后未见消息。

21边疆政教制度研究会:1933年国民政府各部感到有必要对边疆地方的统治上进行研究而创立,参会的有参谋、内政、外交、教育、铨叙部和蒙藏委员会。所在地:南京。主管陈炳光(1932年7月25日~1936年4月24日任蒙藏委员会委员)。1934年该会刊行了

①,1944年《清代边政通考》。该会实际上为蒙藏委员会的下属机构,有刊物《边疆通讯》

在巴县西永乡花房出2卷1~12号。1947年3月1日以蒙藏委员会边疆通讯社名义在南京曾公祠编辑发行该刊4卷3期。1948年出至5卷10~11期。

31边事研究会:1934年10月17日创立,旨在唤起国人对边事问题的注意,以促进政府的边疆开发,以期巩固国防,复兴中华民族为旨趣。所在地:南京。干部人员有:常务理事:冷融(字杰生,1895年生,四川大邑人,时任蒙藏委员会委员,1943年卒②、赵丕廉(字

)、芷青,别号麓台,1882年生,山西五台人,,1961③

朱霁青(1882年生,辽宁北镇人,1901年留学日本,同盟会,同年回国后在各地策动革命,,后一度赴苏俄考察,1922,有《朱霁青纪念

)、集》,字巨川,蒙古族,1947年7,1948年12月升为委员会长,1980年8月2日卒于台北)、唐柯三(年生,山东邹县人,回族,清附贡生,京师大学堂毕业,30年代任参谋本部边务组专门委员,1950年在南京病逝)。总务组:冷融。组织组:李嵩高。调查组:朱霁青。编译组:邱怀瑾。设计组:范苑声。1934年12月以该会名义在南京创月刊《边事研究》。设有论著、研究、资料、记述等栏目。研究介绍中国边疆的历史与现状,探讨开发边疆的途径与方法,反映中国边疆的形势及其与列强的关系。抗战期间曾迁往重庆出版,6卷4期至9卷2期为抗战特刊,1942年3月出13卷2期后停刊。

1936年3月该会改组为蒙藏委员会学术研究会,设在该委员会,旨在深入了解有关业务的知识。该委员会所出机关月刊与该研究会无涉。刊行了边政丛书,内收

《边疆政教名词释义初集》等。

41中国边殖学会:所在地:上海。据1935年12月报纸的报导:该学会为奖励边疆问题研究,以一等400元征集论文。

51边疆问题研究会:1936年9月2日,燕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顾颉刚与冯家升出席该校学生自治会举行的绥东问题(指绥远省东部傅作义部队与日军交战事)第二次座谈会,因绥东事态日趋严重,故讲述绥东之地理形势及历来在军事上之重要性。当场顾氏又与冯氏发起成立该会,顾氏被选为该会筹备委员。同月21日,该会在燕大召开成立大会,通过简章,选出顾氏、冯氏、梁思懿等5人为理事,分主研究、调查、宣传、交际、总务。是月

(载①见卫惠林《书评:〈边疆通讯〉一卷一至四期》《边疆研究通讯》,1943年2卷1号)。

②其传记见《四川文献》1968年65期及《革命人物志》第9集。

(中流书店,1937年)。③其传记见余牧人《党国名人传》:及厂民编著《当代中国人物志》:

—94—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探索与交流・

始,请人到会讲演边疆问题,至年底先后有:段承泽讲绥东问题及移民屯垦,唐柯三讲西藏问题近二、三十年情况,薛文波(回族)讲回汉问题及其应有之觉悟,敖景文讲一年来百灵庙之见闻,暴步云讲汉蒙合作,徐炳昶讲研究边疆问题应有之态度,王守真讲新疆民族问题,赵振武(回族,名斌,1894年生,北京牛街人,时为中学教师)讲哈萨克人的生活,白宝瑾讲西北四省现况。翌年1~6月,仍邀请人来燕大该会演讲,先后有:郑允明讲青海到西藏途中情形,段克兴讲西藏情况,白亮诚讲云南思普之民族风俗,孙绳武讲西北问题,拉铁摩尔讲新疆旅行情形,王静斋讲新疆之伊斯兰教状况。

61边疆史地学会:1937年2月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和地学系联合创立,所在地:北京。1937年6月召开了由袁复礼任主席,有40余名会员参加的会议。会上决议:鉴于边疆问题的重要性,要向校方请愿拨给奖励金。

71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该地出版发行的季刊《边疆研究》1940年9月18日创刊于重庆。主编卞宗孟,副主编赵石溪。旨在“对边疆文化研究有所促进”。辟有论著、边贤遗著、研究通讯、工作报告等栏目。对边疆问题的专门研究与设计。,。只出一期便停刊。1941年7月11日,。

81中国边疆学会:,这是不正确的。,,“中国边疆学会”。,拟会章,并在筹备会上通过。顾氏于1941227日在成都作《中国边疆学会宣言》,

内言:鉴于边疆问题日亟“,若犹一任他人之播弄而不自为奋发之谋,则唇揭而齿寒,其不同沦胥以亡者几希。”“同人不敢避时代之使命,用自忘其谫陋,成立本会,欲以认识边疆之实际情况及其所含蕴之问题,共筹适宜之对策,唤起国人注意。会中工作,纯为学术性质及社会事业”。几天后的3月1日,顾氏到成都的华西大学礼堂参加中国边疆学会成立大会,当选为理事长。此会为齐鲁、华西、金陵、金陵女子四大学共同发起,洪谨载(顾氏燕大同学,原在甘肃临兆任教,1938年4月21日后随顾氏)、王树民(1932年时为北大学生,后与洪氏一起追随顾氏,1979年仍在世)等为干事。该会成立时有自己的宣言和会章①。4月,国民党社会部以重庆已有赵守钰发起之“中国边疆学会”,令顾氏会改名,并谓总会应设重庆。这是考虑到重庆当时为陪都。赵氏生于1881年,字友琴,号式如,山西太谷人。1912年任职北京政府陆军部,后返山西,任征蒙左翼总指挥。1913年6月,任山西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二旅第四团团长。1936年8月,民国政府派其为护送班禅额尔德尼回藏专使。1943年8月,署蒙藏委员会委员,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1944年2月,免署蒙藏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台湾,1960年卒②。

实际上,此前马鹤天在陕西榆林也组织了这样的学会,所取名称也完全相同。马氏当①见《中国边疆学会宣言及会章》。

②赵氏的传记资料,见《中外杂志》1980年28卷2期《、传记文学》同年36卷1期及《山西文史资料》第30辑。

—95—

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

时是国民党的内外蒙古问题专家,在这一地区游历活动,有游记刊布,影响甚大①。顾氏于1941年6月赴重庆参加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遂赴重庆该会,与黄次书、黄奋生(边疆问题专家,尤对内外蒙古问题有研究,1945年在中正书局出版《边疆人物志》,89页)等商量合并事宜。决定把三处的会合并,以重庆的会为总会,马氏及顾氏的会分别称作陕西、四川的会为分会。讨论了分会章程。顾氏被推为总会副理事长。总会会员一时共600余人,凡边疆的知名人士及内地对边疆有研究的都网罗在内。其后云南、西康、甘肃等省也都设有分会。1942年1月,总会编辑发行的月刊《中国边疆》在重庆创刊,顾先生、黄奋生主编。内容有边疆问题研究,边疆风俗介绍等。辟有边疆论著、边疆调查及资料、边地通讯、边政批评、边人之声、边疆习俗等栏目。1944年出至3卷8期后曾停刊。1947年3月在南京复刊。仍由顾、黄二人主编,卷期另起,顾氏作复刊词。1948年6月停刊②。有以陕西分会名义在榆林编行的《边疆》月刊。1947年,原理事长赵守钰因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职,不能到南京主持会务,改任名誉理事长,由顾颉刚任理事长。同年,该会受国防部新闻局之委托,编辑国防小丛书20余种,10月,序。1948年4月,,故请该学会出面助之。

91中国边政学会:《边政公论》1941年,、边地通讯、边政资料、文艺等栏目。、教育、宗教、民族、语言、史地诸问题的文章。撰稿、白寿彝、黄文弼、吴其昌、张维华、李承三、丁肃、陶贤等。自1946年7月5卷1期起迁往南京出版,改为季刊。1948年12月出至第7卷第4期终刊。有资料言,1947年7月,同名的会在南京成立,顾颉刚被推为常务监事。

101金陵大学文学院边疆社会研究室:该室编辑出版的双月刊《边疆研究通讯》1942年1月20日创刊于成都。“以研究中国边疆民族文化、边疆社会问题为范围。”涉及边疆史地,民族文化,宗教习俗,生活习尚,边地文献介绍等。辟有专论、资料、游记、通讯、学术活动消息、书刊介绍等栏目。主要撰稿人有卫惠林、徐益堂、于式玉等

。对研究民俗史有参考价值③。1943年6月停刊。

111南开大学文学院边疆人文研究室:1940年8月在昆明成立,同时创办油印双月刊《边疆人文》,1945年复原后迁回天津,1947年12月出第4卷合刊,收有该室的调查工作表,从此结束。经费初来自石佛铁路筹备委员会,当时云南省政府要修筑由滇西的石屏通往滇边的佛海的铁路,以连结滇越铁路。该筹委会愿意提供经费,委托一个学术单位,调查铁路沿线的社会经济、民情风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供修筑铁路参考与应用。

(第1集)页58及厂民编著《当代中国人物志》①马氏传记见奚楚明等《中国革命名人传》::,页

320。

(中华书局,1986年),页245。但该书页361言顾氏1935年②见刘起钅于《顾颉刚先生学述》:“创立

边疆研究会”,恐不确;实际上是本文所言燕京大学的“边疆问题研究会”。顾氏子顾潮据大量的家藏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丝毫未提及此事,我们也未见献及日记所成份量厚重的《顾颉刚年谱》

另有史料记载。

(载),1942年1卷1号。③见《金陵大学文学院边疆社会研究室研究计划》《边疆研究通讯》

—9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探索与交流・

南开大学受该筹委会的信托,有了这笔经费,遂决定成立该室。当时全室人员平均年龄不

①。足30岁。该室有自己的“章程”和“研究计划及工作步骤”

“章程”大意为

:

①本室以边疆人文为工作范围,以实地调查为途径,以协助推进边疆教育为目的。②本室设主任一人,主持本室研究及调查工作,由校长于院长所推荐教员中聘任之。③本室工作暂分边疆语言、人类学、人文地理、边疆教育四组。每组指导工作由本室主任商得院长同意,约请本院或本校其他院系,必要时或其他大学教授担任之。

“研究计划及工作步骤”大意为:

①根据已有之文献于边区中选择几个关键区域,作抽样调查。

②于选定之区域内作初步普遍调查。

③本社区内边疆教育之专门调查与研究。

④改进原有教育制度与内容之可能策略与途径,以及此改进策略施行后,对此边区人群之各人的思想态度、行为上,。

121国立四川大学边疆研究会:1947年9,人,,编行双月刊《中国边疆》,至同年底已出至第4期131:,仅见1946—1947年1卷及部委内的机构、学校和银行

11蒙藏院第一司边卫科:据1922~1924年的史料知当时存在“掌疆理事项,、边界卡伦事项、外人游历及护照事项、台站驿递事项、军械饷糈接洽等事”。1922~1923年任科长佥事的为祥桂,字秋圃,蒙古正蓝旗人。1924年任科长翻译官的为桂樟,字五枝,蒙古正白旗人。1922年任主事的有彭清嘉,字景孟,江苏吴县人。1922~1924年的有夏政,字仰周,安徽寿县人。应时,字雨人,浙江缙云县人。彭蠡,字禹九,江西吉安人。1924年有胡綮,字湘舫,安徽黟县人③

21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1942年3月由中央组织部在重庆成立,朱家骅任主任委员,以副主任委员韩儒林因病一时无法就职,由顾颉刚代理之。翌年1月韩氏来渝就职,顾氏即辞去该会职。

31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会:1939年设立,为边疆教育咨议之需要,负责研究边疆教育之推进方案、办理原则及各项实际问题,聘请学者专家组成,直至1946年止。各边远省份也有“边疆教育委员会”之组织。

(收入①见邢公畹《抗战时期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1辑,天津人民

出版社,1985年)。另见《南开大学文学院边疆人文研究室章程》和《南开大学文学院边疆人文研究室研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究计划及工作步骤》,收入《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

②见沈达铭1948年1月7日于该校所撰《介绍西南的新兴边疆研究团体“国立四川大学边疆研(载究会”》《边疆通讯》1948年1月5卷1期)。

③见《职员录》1922年4期、1923年2期及1924年2期。

—97—

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

41教育部边疆教育司:据1947年2月12日公布的《修正教育部组织法》,将该部蒙藏教育司改为该司,分置三科,以一科主管地方教育、职业学校、各校经费、设备等事项。二科主管专科学校、中学及编译研究、升学指导事项。三科主管师范学校、小学及人才储备训练等事项。同年5月凌纯声任司长,1948年7月15日免职。该司因国民党垮台而停止。凌氏字民复,1901年生,江苏武进人,1923年东南大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攻民族学,1929年获该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有关边疆民族的著述较有影响,尤以赫哲族的研究知名,1944—1945年间任国立中央大学边政系教授,1945年7月25日任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司长,1949年初去台湾,1978年卒。

51教育部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教育部曾经在南京青木关筹设“边疆文物馆”。据1946年的资料,教育部司长凌纯声在一次会议上言“:本部(指教育部)于(民国)三十三年依照各方建议,筹设边政学院,适政府通令裁减机构,筹备中辍。本年元月间复奉准恢复筹设,并更名为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筹备期间,原以半月为期,嗣因还都迟缓,延至五月初始在京开展工作,现该馆组织条例业经政府令公布,鸠工兴

①。1947日凌建馆址,预计明年即可正式成立”

纯声任馆长。内分设研究、编译、,疆文物。,,部辖边疆小年4月,该馆聘顾颉刚为研究员。

:1948年5月31日首届立法院第一会期第六次会议成立,、房殿华〔别号彦伯,1912年生,内蒙古雅鲁(今扎兰屯市)人,从教〕、赵自齐〔1915年生,热河绥东(今划入内蒙古乃曼和库伦两旗)人,从政,1948年去台湾,1984年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白建民〔字瑞麟,1902

年生,银川人,此前任职蒙藏委员会,赴台湾,1971年卒〕、杨仲华(西康人,此前以这方面的大作知名)、谭其秦、薛兴儒〔字大道,1914年生,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今属辽宁)人,中央政治学校附属蒙藏学校毕业,此前属蒙藏委员会委员,1969年卒于台湾〕、辛崇业、李郁才(1913年生,赤峰人,北平中国大学毕业,从政,1967年卒)。专门委员白洁琛(1949年6月18日派)。

71边疆学校:1933年中央政治学校蒙藏班改为蒙藏学校。1939年8月蒙藏学校又改名为国立边疆学校,仍附设于中央政治学校。1941年8月分建,以专科学校编制,培养边地人才,1949年随着国民党撤离内地而关闭。有五任校长,程其保(1939年8月任),时子周(1940年1月任),王衍康(1941年3月任),孔庆周(1946年7月任),柳秉正(1947年5月任)。

81海疆学校:1944年5月,中央鉴于海疆建设之亟待展开,爰特创设该校以为培植人才,推进工作之基地。盖自开罗会议决定以台湾归属中国后,基于该地制度环境之特殊及其与祖国隔绝之久远,自不能不有相当机构以造就干部,藉为将来因地制宜,施政布教之准备,于是由教育部派蒙藏教育司科长张兆焕、特约编审周仲侠及黄景文三氏来闽准备,以张氏为主任委员。依当时部颁计划,该校共分三年制专修科及训练班两部,专修科中分

(载①见《边疆教育工作报告———凌纯声司长在边政会议上的讲话———》《边铎月刊》1946年10月

1日7~8期合刊)。

—9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探索与交流・

师范、行政与技艺三科,每科酌设若干组,其目标实以东南海疆公教人员之训练为中心。

是年8月张氏抵闽,设筹备处于仙游县,假私立金石中学旧址为校舍,办理设校招生诸事宜。10月,部聘张氏为校长。

1945年元月,第一届新生招考揭晓。是月19日,部令张氏他调,另聘国立福建专科学校校长粱龙光为该校校长。1947年的资料言粱氏40岁,福建永春人,上海大学文学士,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研究生,任该校校长前历任国民党参政员、福建省党部执行委员兼秘书长。2月26日,粱氏到校接事,举行新生训练,正式上课,是为该校开课之始。时设行政科民政组两班,教育组一班,师范科文史组一班,共学生200人,皆闽粤籍。

7月,闽海形势紧张,粱校长假赴渝参加参政会之便,得向教育部有所陈述,奉准迁址南安县九都镇,同时决定以造就专门人才,辅助海疆建设,发展海外事业为立校宗旨。改三年制专科为二年制专科,增设五年制专科,以招收初中毕业生,设法商与师范两科,并教育组于师范科。于是该校之精神与体制一变,海疆教育雏形亦得初具。

是年秋,续招新生200人,时共学生8班,382人,教职员64人,倍。而创校伊始,设备既多简陋,物价狂涨,辟长率在校同人,充实改进,不遗余力,。

1946年6月,,,下设、教育三组,增设南洋史、经济、

教育等,以英、法、荷、日为第一外国语。

,是月15日开始迁移,暂赁城内花巷天主堂楼屋为临时校舍,勉敷校本部职员办公与旧生住宿上课之用。

另勘定晋江东北府后山公地为校址,第一期建筑校舍30间,经于是年8月20日奠基,11月底先筑成平屋课室两座,以应新生入学之需,是为新生部。另有楼房课室两座至1947年初亦次第工竣。

是年秋,招生范围遍及南洋、沪、粤各地,新旧学生共514人,分12班,教职员72人。1947年元月,首届二年制学生四班卒业,计162人,多服务于台湾等地,是为该校有校友之始。

晋江夙称海滨邹鲁,唐、宋、元、明之世,实为中国对外贸易之要港,当时犹为闽省华侨中心区域。该校设立于此,于培养人才、沟通文化上自多便利。这时该校对于充实图书设备,搜集研究资料,编印学术书刊,提倡专门研究,以至改良教制,增建校舍,诸种应兴应革事项,无不积极进行。

1946学年度下学期并增设海疆问题研究室及毕业生辅导委员会,藉以加强研究工作及校友联系,学校规模,因以略备。唯该校性质在国内为特创,靡有成规可寻,所以当时校方认为:今后发展,实有赖海内外人士不吝指导及校友之共同努力。

该校组织规程(1945年12月20日修订,奉教育部蒙字第05217号修正)大要为: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本校定名为国立海疆学校。

第二条 本校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以造就人才,辅助海疆建设,发展海外事业为宗旨。

—99—

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

第三条 本校设师范、商业两专修科,各分二年制及五年制,必要时得呈准教育部增设训练班。

第四条 二年制专修科招收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级中学或同等学校毕业,经入学试验及格之学生。五年制专修科招收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初级中学或同等学校毕业,经入学试验及格之学生。

第五条 二年制专修科得招收同等学力之学生,但不得超过录取总额五分之一。

第三章 教职员。

第四章 会议及委员会。

第五章 附则(至全规程末尾第二十四条)

据1947年4月的资料,此前该校已有了海疆问题研究室和《海疆学报》编辑委员会,后一学报已出了两期。另外有1945年2月15日创刊于台北的《海疆月刊》,编辑发行人为欧阳可亮,但仅出了3期,至同年3月10日即停刊。该月刊与海疆学校无涉。

据1947年4月的资料,该校特约讲座安慕理,28岁,英牛津、2月到校。他是个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海疆学校由仙游迁回泉州(与晋江相连),,,每周星期二,也乐于协助,以后安慕理也因

。年随着国民党撤离内地而关闭。先后共有三任校长,张兆焕(1944年10

)。蚁硕(1947年9月任③。蚁氏字式瓒,学名锡瓒,1应月任),梁龙光(1945年3月任②

为906年生,福建莆出人,少时受教会教育,1934年春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由教育部聘任该校长,赴台湾。

91闽粤海疆防御使:刘冠雄1923年4月3日首任,同年11月26日获准裁免。刘氏字子英,号资颖,1858年生,福建闽侯人,1886年赴英学海军,民国时任海军总长和海军上将,1927年病逝④。

101殖边银行:为股份有限制,自民国元年由徐绍桢等筹设以来,中经国会停顿,历17个月之久,始行批准。1914年11月北京总行开始营业。该行采总管理处制度,因就总行中于同月22日析分一部为总管理处(北京分行亦于同日设立),综全体用人行政之权。一部为京行,专管营业事务。

上海分行设立于同年12月6日⑤。也有资料误记载总行为1915年创办,或约1916①②③

章。见1983年《泉州文史资料》第14辑,页171。关于此前梁氏的活动,在上引《泉州文史资料》同辑页132有介绍。(该校编,1947年4月,1册,铅印,有图及照片)。见《(国立)海疆学校一览》见《福建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文海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第2编见成于1917年的周葆銮《中华银行史》:“特种银行”,第4

—100—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探索与交流・

年前设立新疆分行,1916年总、分行均倒闭①。实际上是1915年8月2日设塔城支行,同年11月15日设迪化分行,翌年1月设喀什喀(尔)派办处。其他各分支机构开设的时间为:

其他分行俱为1915年开设:成都,1月1日。汉口,3月1日。奉天,3月29日。哈尔滨,4月12日。张家口,5月9日。云南,7月20日。天津,8月11日。汕头,9月26日。长春,11月8日。

支行开设于1915年的有:杭州,3月15日。多伦,7月23日。吉林,8月30日。重庆,9月9日。开设于1916年的仅有沙市,为2月9日。开设于1917年的仅有宜昌。

派办处开设于1915年的有:呼兰,9月13日。宁安,9月17日。自流井,11月23日。铁岭及昌图俱为11月27日。西安,12月16日。开原(县孙家潭),12月26日。开设于1016的有:双城,2月18日。辽城(辽源县),3月6日。洮南,3月13日。绥化,4月3日。山城(县),7月1日。海伦,8月6日。三姓,11月25日。开设于1917年的有:天门,1月1日。营口,1月10日。伊通,2月1日。延吉,318日。朝阳,6月。

营业所开设于1915年的有:公主岭,12月5日。齐齐哈尔,9月。四平街,10月18日。14:,1月1日。东丰,1月4日7日,3月28日。阿什河,4月10日

,6月10日。庆城,6月30日。辉南,10月10日。1919年前年份不详者有留守营。

,1861年生,祖籍浙江钱塘,寄籍广东番禺,时为陆军上将及参政院参政,1915年6月任册封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专使,1936年卒于上海。有日记传世②。一般认为该行由徐氏创办,这是中国历史上开设过的两家边疆银行的首家。

该行的“设立之旨趣”言“:我国政治上最难解决之大问题即东南人满,西北空虚是也。此问题解决,则人民生计问题、国防外交问题,俱可随之解决。然欲解决此问题,非先团结资本,以谋活泼边地金融,实行其商业移民政策不可。英窥西藏,俄瞰东蒙,急起直追,时尤恐失,矧南满舆图,锓锓有变色之惧乎?此殖边银行不得不预为设立者也。”

该行的条例大意为:

①殖边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

②殖边银行以辅助政府,调剂边疆金融,并贷款于沿边实业为业务。

③殖边银行设总行于中央政府所在地,并得依欲设分行或代理机关于营业所在地,呈由财政部批准。

④殖边银行股本2000万元,每股10元,其招股章程另定之。殖边银行股本招定20万股后开始营业。

(收入①见季鲁《殖边银行新疆分行成立前后》:《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新疆人民出版社,

1979年)。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页718《②其传记资料见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传记文学》

1978年33卷5期《、民国人物小传》第3册页134《、革命人物志》第3集页386及《广东文献》1984年14

(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61辑,影印本,390页,1926年)。卷1期。另见其《学寿堂日记》

—101—

简述民国年间有关中国边疆的机构与刊物

⑤殖边银行自条例批准后,须于1年以内开始营业,如过此期限,尚未开业,得由财政部将批准条例呈请取销。

⑥殖边银行股票除60万股用无记名式外,其余140万股用记名式,无记名式股票无论何时不得超过记名式股票的1/3。

⑦营业期限为30年,自本条例批准之日起算,如展期,得由股东总会开会公决,呈由财政部批准。

⑧每年营业所得之净利总额内应提出2/10为公积金后,始得摊派股利。

⑨殖边银行营业之种类如下:a1动产、不动产之抵押放款。b1经理存款。c1生金银之买卖。d1办理汇兑。e1各种期票之贴现。f1他银行之业务代理。

⑩殖边银行得发行钞票,但至少须有4/10现金之准备及中国银行兑换券以保证准备之。

λ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