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只有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得出的结论
 

[只有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得出的结论

发布时间:2019-07-31 09:42:43 影响了:

只有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读《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

一本好书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是一个学科上的引路者,引发读者对其深入探寻的兴趣。艾尔巴比这本书正是我在社会学学习上的一个引路者,它没有系统化的长篇累牍,没有大篇幅的介绍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精彩生动的案例和问题的引导,引出各种关于社会学问题的思考。

而书中对于多数人在社会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了准确了论述,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不免回想起自己在探索中常常犯了这样的错误。以至于后来每次思考问题的时候,我都要时不时地回顾一下那些可能出现的错误,因为我们可能一不留神就掉进了思维方法的陷阱。

(一) 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类认知的研究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一部分是通过个人直接的观察,另一部分是通过传统和权威。我们所知道的事情往往是别人或者传统告诉我们的,这而这些事情却并不一定是对的。而且当我们个人观察与大众约定俗称的观念冲突时,往往是个人放弃了自己的观察结果。在书中关于“虫子难吃”的案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观念是社会约定俗称的,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实践过虫子的味道。

传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化的过程是难以避免的。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文化夹带的那些已有的观念也会进入到我们的知识体系。

从一方面来说,传统的延续可以使我们节约探索的时间,直接采用先人的探索成果。人类社会也是基于这样的延续而建立起来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不一定是对的,而且因为传统的公认性,对传统的批判很难。

权威

权威是我们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因为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在各自领域都能研究透彻。所以当我们需要涉及我们不熟悉的领域时,我们只能借助于该领域的权威。和传统一样,权威也时常会阻碍探索。我们会信任那些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在某些领域领先的权威学者、信誉很好的公众人物。但是,专家们也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犯错,公众人物并不一定具备有专业素养。

我们的认知和知识都是由自我探索、传统和权威组成的。在生活中往往难以避免认知过程中的错误。特别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许多名人和专家学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如博客、微博向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传播他们的专业知识,言论,观点。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理性去看待他们的微博、观点。不盲目地追逐名人的言论,奉为圣明。微博的火热催生了很多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我们通过微博可以更近距离的和一些名人接触,倾听他们的声音。少数人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对于微博上的名人的言论极度崇拜和相信,不通过自己的逻辑加以分

辨,就算是错误的也进行盲目的转发;另一个极端是少数人对于权威的极度不相信。网络上流传“砖家”、“叫兽”这样的新型网络用语也足以表现这一现象。由微博而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国民所缺乏的一些素质。比如说缺乏理性,盲目传播。这些公民素质的培养需要社会公民全体的共同努力。

(二)那些思维的陷阱——研究中的错误及解决方法

不确切的观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往往会犯不确切观察的错误。在进行推断的时候,经常是基于那些记忆的碎片和模糊的观察。

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会采用一些科学的测量方法,借助于其他工具,其他方法,以期望更加精确的测量。

过度概化

我们常常会一些事件进行过度的概化。书中关于示威采访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错误。“试想你们在报道保护动物权利的示威活动,上级要求你们必须在两个小时后交稿,而你们必须找到人民示威的原因。于是匆忙赶去现场采访,询问他们示威的理由。如果你们访问的前两名示威者都给你相同的答案,你们可能会推断其他3000人示威是出于同样的理由。”事实上,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我们在和朋友一块吃饭时,发现两三次朋友都点了同一道菜,我们很可能会过度概化为朋友喜欢这道菜。也许我们只是恰好在朋友点这菜的时候遇到了他。

选择性观察

当我们作出某种判断时,我们往往是进行验证。而且在验证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选择性观察的错误。我们在验证的观察中总是倾向于去发现那些支持我们结论的观察结果,而忽视那些不符合的观察结果。

非逻辑推理

通过赌徒谬误来解释非逻辑推理是最合适不过了。就拿猜硬币正反来举例,当一个硬币连续十次都是正面的时候,他往往会认为下一次一定不会是正面。但是,学过统计学的同学都知道,无论前面的结果是正是反,下一次抛硬币的结果还是1/2。

(三)什么是真正的真实——寻求真实

真实的问题困扰了哲学家上千年。艾尔巴比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真实的三个基本观点。如果读者有兴趣关于真实作更深入的研究,可以阅读哲学的相关著作。

前现代观点

“眼见为实”,这是最代表前现代观点的。这样的观点占据了人类认识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但是伴随着人类的成熟和进化,人类渐渐意识到各个个体之间认识的差异性。但并非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对的,也各个个体之间的观点也不一定能互相认可。

现代观点

心智上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现代观点的主要代表。人们可以认识到并且接受各自之间认识和观念的差异。对于一件同样的事物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蒲公英是最美丽的花朵,有些人却视它为烦人的杂草。这只是不同的人加诸与这种植物的主观看法。”1

后现代观点

所有的“真实”,都是来自于自我观点中的想象。它更强调是一种不同角度的观点,而这样不同的角度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真实。书中关于后现代观点最为直观的解释是夫妻吵架的例子。在吵架中,站在妻子的角度认为丈夫是个魔鬼,而站在丈夫的角度认为妻子是个魔鬼。在这个时候,常常会有人提出我们应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是,你是否曾想过我们永远没有办法避免旁观者的主观性?

(四)范式

范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托马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的》。范式常常用于描述在科学上或者认识论中的思维方式。更多是范式提供了寻找解释的方法。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常常有不同的解释。这些不同角度的观点并没有对与错之分。每一种不同的范式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释方式。

艾尔·巴比将我们常见的社会科学范式归纳为几下几种:宏观与微观理论、早期实证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冲突范式、符号互动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女性主义范式、再理论性的客观性。

所谓范式并没有谁对谁错的论断,范式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角度和解释方式。每种范式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就以女性主义范式来说,我们在常规的科学研究分析中一般都不将人加以区分男女。指代的时候也通常直接使用“他”,从而忽略了女性的特殊性。而女性主义范式则为我们提供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一些问题。另一种常见的分析范式是冲突范式,马克思提出的冲突范式主张对抗的思想,通过一种对抗冲突的方式来看待事物。在我们的学习中,要注意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范式,并在以后的专业研究中学习使用不同的范式来分析问题。

(五)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主要讲了三个标准。确定因果关系有三个标准:(1)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必须有实证上的关系;(2)自变量在时序上要先于因变量;(3)被观察到的关系不能因为另一个更早存在的变量而无法解释。3

书中最经典的例子,是艾滋病与水的氟化的论证。《旧金山时报》曾报道一项认为水的氟化与艾滋病有关的研究。这项研究基于一项统计学上的数据:全美90%的艾滋病案例来自水氟化地区。虽然在统计学上相关,但是犯了前面所说的第三条标准。其实艾滋病和水的氟1

22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

3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

化没有关系。之所以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是因为全美90% 的人口都生活在氟化水的地区。

对于学习了统计学的同学来说,这三个标准应该并不陌生,“有因才有果;自变量和因变量必须实证相关;„„”这些或许都是统计学家认为不用赘言的真理。但是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只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当数据上显示相关时,就匆忙地盖棺定论,很容易掉入那样的陷阱中,没有遵从这三个重要标准。

社会学的实证研究往往离不开统计学,在当下的社会研究中,往往是问卷泛滥,数据巨大,但是其中的庞大的数据样本却时常显示不了任何的价值。许多人以为设计一份问卷,拥有众多的数据可以进行分析了。其实,在社会学的研究中统计学只是一个工具,关于问卷如何设计,如何调查研究这些都不仅仅是统计学的事,更涉及到社会研究的科学性。工具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引也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就像驾驶一辆再快的汽车,如果方向搞错了,再快也都只是南辕北辙。

后记: “依靠科技是无法拯救人类,真正的解决知道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社会事物”。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却不能解决社会运作所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社会事物的运作、真理的探求,仍需要社会学家去探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