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问题研究]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什么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问题研究]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什么

发布时间:2019-08-03 09:50:26 影响了:

 

 

目〓〓录¥ 

内容提要¥ 

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问题研究1¥ 

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现存问题分析1% 

11农业产品结构和各业结构矛盾突出1% 

21农产品质量结构与市场需求差距拉大3% 

31农业生产区域结构失衡、地区优势不突出4% 

41农业生产产后系统开发不足5¥ 

二、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7% 

11价格机制的内涵7% 

21农业生产结构的内涵8% 

31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作用理论分析8% 

41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现实条件分析9¥ 

三、价格机制在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和启示10% 

11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过程中价格机制的作用10% 

21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中得出的启示14¥ 

四、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难点分析16% 

11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制约16% 

21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制约18% 

31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不到位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制约19¥ 

五、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对策和建议20% 

11进一步转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21% 

21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22% 

31加速制度创新,保证农产品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23% 

41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提供保障24¥ 

注释26¥ 

参考文献28¥ 

论文摘要(中文)1¥ 

论文摘要(英文)1¥ 

 

内 容 提 要% 

农业生产结构合理与否,是制约农产品供求和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严重不合理,给国民经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利 影响,不仅满足不了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长和提高的需求,而且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削 弱了农民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失去基础。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主 要是价格机制的作用,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流动重组,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结构 优化。%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出发,就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 构的作用、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 了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从农产 品结构和农业各业结构、农产品质量结构、农业区域结构、农业生产产后开发等方面分析了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现存问题,说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势在必行。第二部分从价格机制的内 

涵、农业生产结构的内涵、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部 分在对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过程中价格机制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价格机制是优 化农业生产结构的最有效的手段。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难 点。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得到极大发展。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变化,主要农产品的供 应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平衡。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但是,由于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我国 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实际出发,对农业生 产结构的现状和价格机制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 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现存问题分析% 

农业生产结构合理与否,是制约农产品供求和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由 于其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也在进行着不断演变。从总体趋势来看,它的演变是一个不断走 向合理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增加,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不 断提高的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 导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实现了农产品 特别是粮食的基本自给,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一个世界奇 迹。% 

从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出现了新变化。农产品供给的增长开始面临需求 制约,表明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已经逐步从供给短缺、需求无法选择条件下的 数量问题,转化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应,以及地区之间的不协调而形成的结构问题 。这一矛盾已成为我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某些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的更深层 原因。% 

11农业产品结构和各业结构矛盾突出% 

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的环境下,满足生存需要 、解决温饱问题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理所当然地是以高产为 目标,优先追求产量的增长,以缓解短缺矛盾。 

在产量优先增长农业政策目标的引导下,我国农产品供求形势出现比较宽松的状态。但是, 这种宽松状态掩盖下的却是品种结构性的矛盾异常突出。% 

首先,在种植业方面,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还未实现转变,饲料粮不 足,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畜牧业的发展。“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农牧渔业相互 促进的新型的三元种植结构有待建立。单就粮食而言,品种间不平衡现象也是很突出的。自 1992年以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尤其是1995、1996两年大幅度增产,增产总量达515113 

万吨,加之1998年粮食生产又获丰收,国家粮食储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作为口粮的小麦 虽然1995、1996、1997年连年增产,三年增产总量达239912万吨,仍满足不了国内消费需 

求 

,每年还要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以弥补国内供给的缺口。大米在1997年以前绝大多数年份 需进口,但1997年由于早稻增产180万吨,国内市场出现过剩,我国由大米净进口转为净出 口,1997年净出口61113万吨。大豆长期以来始终是我国的大宗出口品种,但近两年来由于 

总产量的下降和国内消费结构的变化,国内供给已经开始出现不足,1996、1997两年已累计 从国际市场进口278137万吨。,①% 

其次,从农业其它各业来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结构性问题。在畜牧业生产方面,我国畜牧 业结构长期以来以养猪为主,牛、羊、禽肉比重小,乳制品和奶产量低。我国牛肉人均占有 量为313公斤,羊肉人均占有量仅为117公斤,两者相加仅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的30%。我国 

奶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②1978—1993年我 

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80%—90%,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低于其它饲养业,猪的饲料报酬 率为1∶5,明显低于禽蛋1∶3的饲料报酬率,牛、羊的饲料报酬率也都比猪的饲料报酬率高 

;在林业生产方面,森林资源少,林业内部用材林比重大 

,经济林和防护林比重小;在渔业生产方面,重捕捞轻养殖、重近海捕捞轻远洋作业。目前 ,水产品中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之比为6∶4,海水产品中捕捞量占80%,淡水产品中捕捞产 量占30%,捕捞产量占总水产量的65%。,③% 

再次,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不仅仅表现在各业内部,而且更突出的是表现为各业之间的结构 失衡。(见下表)% 

〓〓〓〓〓〓〓1978—199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及其构成〓〓〓〓 

〓〓〓单位:亿元¥¥[BF〗 

 

 

 

 

 

项目 

数值 

年份 

农业总产值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产值比重(%)产值比重(%)产值比重(%)产值 

比重(%) 

[BHDG1*2,FK5,K5,K4。8F〗 

19781397.001117.5080.0048.063.44209.2714.9822.081.58 

 

19801922.601454.1075.6381.384.23354.2318.4332.851.71 

 

19853619.492506.3969.25188.685.21798.3122.06126.113.48 

 

19907662.904954.2664.66330.274.311967.0025.67410.565.36 

 

199310995.536605.1460.07494.004.493014.4027.42881.998.02 

 

 

199415750.479169.2258.22611.073.884671.9929.661298.198.24 

 

199520340.8611884.6358.23709.943.496044.9829.721701.318.36 

 

199623428.6613547.1557.82778.073.337082.9830.232020.468.62 

 

199724587.6813866.9456.40817.773.337620.2830.992282.699.28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390页。¥%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但就目前来看,还存在严重的问 题:种植业产值比重仍然过大,其它各业产值比重相对较小,且发展极不均衡。在现代农业 条件下,畜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一般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2以上,而我国仅达到 31%。世界上农业现代化国家森林覆盖率一般约占国土面积的1/3,而我国实际上仅达到131 

4%。% 

21农产品质量结构与市场需求差距拉大% 

我国农业仍然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以粗放型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农 产品质量结构的低级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以农副产品为原 料的工业的发展,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这样就导致出现了严重的质量结构 失衡。% 

吉林省是我国生产玉米的大省,在数次“卖粮难”中积压、销售不畅的全是产量高、粉质多 、口感不好的粉质玉米。在湖南省,市场畅销的粳稻、糯稻仅占稻谷总产量的3%,而垩白度 高、口感不好的早籼稻却占总产量的94%,,④这难免造成粮农的“卖难”。因此,1996年 早稻丰产后,出现市、牌价相近甚至倒挂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与国外相比,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有更大差距,这也是造成同一品种农产品国内市场积压, 而同时又需大量进口的原因。如小麦,虽然国内外品种在主要品质指标方面差异不大,但在 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发达国家专用粉产量占总面粉产量的95%以上,而 我 

国专用粉产量却不足总面粉产量的10%。,⑤我国高蛋白质含量面粉不少,但质量差,都是 弱面筋,制成面包体积小、易掉渣,面包评分在30—70分,而国外面粉制成的面包评分均在 95分以上。又如土豆,从外观看,国产土豆表皮不光滑、芽眼深、圆形为主、易龟裂、黄皮 黄肉;从加工看,国内品种还原含糖量高、干物质含量低、薯心肉与表层肉不一致,所以只 适合于直接食用、菜用和加工成粉条、粉丝等,而国外品种却可以经过精细加工,以半成品 食品为主。% 

31农业生产区域结构失衡、地区优势不突出% 

根据一般的划分,我国的余粮区主要有东北、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3个地区;西北为粮 食自给区;而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华北则为缺粮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余粮省区逐渐减 少,缺粮省区逐年增多,余粮省已由50年代的21个减少到目前的8个。我国稻谷播种面积的9 

4%、产量的92%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但1993年,在南方的14个省、市、自治区中,只 

有安徽一个省的稻谷总量是增长的,其余均减产。1993年稻谷减产30万吨以上的省区共有9 个,其中北方一个,南方8个。湖北、广东、四川的减产都超过100万吨,3省减产合计为412 

19万吨,占全国减产总量的4815%,尤以广东减产最多,稻谷产量比上年减少了1111%, 为17415万吨,占全国减产总量的2015%。,⑥这些省区稻谷减产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剧了 

我国种植业地区结构的不平衡。从另一方面来看,减产的这些省区在粮食生产方面都具有 比较优势,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人力资源等。这些 

省区忽视了农业生产,而将有限的农用资源转向见效快、回报率高的非农产业,无疑是目光 短浅,限制了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削弱了本来已十分脆弱的农业基础。% 

从饲料粮的生产来看,产需地区不平衡的现象尤为明显。玉米调出型的省区有吉林、辽宁 、黑龙江、山西、河北、陕西、甘肃等7省,从1990年至今,共调出玉米总量达338万吨左右 

。而玉米调入型的省市包括京、津、沪等13省区,平均每年的净调入量为312万吨,,⑦需 求远远大于供给。% 

又如在畜牧业、渔业生产方面,我国区域间生产结构失衡的特征也很突出。畜牧业东、中、 西部产值比例严重失调,主要产区大多集中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省区,而人口稠密、 工业发达、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却很难满足自己的市场需求。而渔业恰恰相反,东南沿海渔 产品丰富,而中西部除位于长江沿岸的几个省区外,大多渔业资源匮乏,还远远没有建立起 发达的淡水渔业,无论是品种、质量,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在农业生产区域结构失衡的同时,还存在地区优势产业不突出的现象。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 基本上是沿袭了历史遗留的布局体系,如西部牧业发达、东南沿海渔业丰产,而这些只不过 是凭借本地区的天然资源而粗放地发展起来的。虽然同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还缺乏进一步加工深化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地区比较优势。市 场上缺乏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依赖本地资源发展起来的,经过精细加工、高附加值的名牌产 品,缺乏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41农业生产产后系统开发不足% 

农业生产的产后开发是农业生产系统的自然延伸,不仅仅包括农产品的包装、储藏、运输等 ,还包括对农产品进行再加工的环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典型特征一直 是原料型生产,忽视了对农产品的加工转化,从而使得巨额的农产品附加值被转移到城市和 非农业,客观上造成农业本身造血不足,丧失发展后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初 级产品的需求会相对或绝对减少,对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会逐渐扩大。如果农业还 是仅仅依靠经营初级产品,不仅摆脱不了本身弱质产业的地位,而且还会继续丧失既得的一 部分市场利益。纵观世界经济,凡是农业比较落后的地区都在吃“原料饭”、“资源饭”; 凡是较发达的地区,都是通过对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而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促进农业生 产的良性循环。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而我国只有015∶ 1;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食品总量的90%,而我国仅占25%;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一般是 农业产值的115—2倍,而我国还不到1/3。根据国际通常采用的标准,制造业划分为23个部 

门,在法国、荷兰、印度、印尼、巴西等国,食品工业都是最大的制造业部门,而我国食品 工业所占比重只有3%,所居位次大大靠后。,⑧%农产品的包装、储藏、分级水平低,也严 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的经济效益。比如,在国际市场上,芝麻行情很好 ,但消费者对芝麻质量、纯度的要求较高。国内生产的芝麻,由于很少进行分类分级包装, 就很难有较高的价格。此外,我国农业产后损失也是很惊人的。粮食收获后,脱粒、干燥、 储存、运输和鼠害耗粮约占产量的15%,远高于联合国规定5%的标准。,⑨%正是由于农业 生产结构存在 上述诸多问题,才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自8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处于发展缓慢 的状态,出现农民收入增速趋缓,工农、城乡差距拉大等许多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的 

因素。%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给国民经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第一,农业生产结构单调而形成的单一的产品结构,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目前 ,我国人民已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进入小康。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 农业提供多样化的、优质的农产品。而我国这种粮食在农业和种植业中,都占据绝对优势的 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是以各种非粮食经济的巨大牺性和发展机会的丧失为代价的,背负起 高昂的机会成本,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农业生 产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削弱了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从农户或农业生产经 营单位这一层次来讲,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比较利益下降,使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动力不足。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 的角度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来讲,农产品产销矛盾、庞大的资金占用、低下的资金使用效 益,也导致其发展农业、增加农业投入的动力不足。农业资金大量流失、农业投入不足的直 接结果是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现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大批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农业抗 灾能力难以提高,农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第三,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促使农业生产由数 量增长型转向数量、质量并重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结构的不合理既是农业转型需改造的对 象,而同时恰恰又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最大障碍。% 

第四,农业生产结构质态低级化,一方面,会使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的 能力不足,不利于国内农产品走向世界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农业的“小生产”也不适应“ 大市场”的需求,与当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格格不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加快 ,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进入,使国内农业很容易遭受冲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结构的不合理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 们必须抓住当前农产品供应相对来说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加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力度,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把农业发展切实转移到以提高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二、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造成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价格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而价格机制就是实现资源配置的 最重要的机制。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给定一定的前提,价格机制完全可以使资源达到最 优配置。生产结构的优化问题,本质上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市场形成价格并发 挥调节作用的过程,也就是市场配置资源,优化生产结构的过程。% 

11价格机制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对市场各主体的经济利益的调整, 调节供给、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价 格形成机制,即使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回到市场交换中去,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价格;少数必 须由政府管理的商品的价格,其形成也要遵循价值规律,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状况。二是价 格运行机制,即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供求调节价格,使其 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形成合理的价格结构。 

三是价格调控机制,即价格的形成和运行要有有效的宏观调控,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 导企业的有效的调控体系。%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 

主要内容之一。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实际上就是通过市场上价格信号的变动,调节供给和需 求,促进资源流动和重新配置。虽然价格信号在表面上反映各种商品和非商品价格的升降, 但实质上是对各经济单位或个人利益的调节。在逐利性的驱使下,各经济单位或个人依据价 格信号作出相应的生产调整,从而客观上促进市场供求均衡。% 

价格机制作用根源于价格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由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10#, “ 

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规律,即价格现象的概括表现。”,!11#因此,价 格 

的功能之一就是表现价值的功能,即表价功能。由于价格具有表价功能,市场价格的变化就 成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信号,成为经济信息的传递者,从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同时,由于“价格是交换关系”,!12#,实质上是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 而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经济利益。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 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的每一次波动,都会对不同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进行调整, 从而起着调节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调节供求,促进商品流通;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 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调节消费,使消费与生产相适应等作用。价格机制的作用 正是通过价格功能及其作用来实现的。% 

21农业生产结构内涵%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所占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农业生产结构是一个 多层次的复合系统结构,它主要有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农业部门结构,包括农、林、 牧、副、渔业;第二层次为从属于第一层次各部门的生产项目结构,如农业(指狭义的农业) 包括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第三层次为单项作物生产形成的产品结构,如粮食作物包括小 麦、水稻、玉米等。% 

我国传统的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认识是依横向划分的,主要是从统计学意义考虑的。笔者认为 经济学意义上的农业生产结构不仅仅包括农业各业、项目以及产品之间的构成,还应包括处 于不同生产力水平层次的农业生产在总生产中所占比重及其相互关系,这是按纵向划分的。 如粗放型牧业与集约型牧业生产在牧业中的产值构成;一般农业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在 农业生产中的产值构成等。当然,这样划分在统计上十分复杂,而且涉及到衡量不同生产力 水平的标准问题。但是,只有如此划分才能有助于认清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结构的主要矛盾, 促进解决当前困扰农业生产结构的问题。% 

因此,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结构的部门结构、生产项目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不仅仅包括为缓解短缺矛盾,以增加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的调整,还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 容: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结构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内涵调整;二是在此基础上,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地区特色农业的区际间生产结构调整。这两个方面正是目前运用价 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重心和主要目标。% 

31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作用理论分析% 

价格机制通过价格信号的变动,改变了各微观生产单位之间的利益对比,从而促使资源的重 新配置和农业技术进步,达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目的。% 

首先,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资源能够得到重新配置。获取一定的收益是各微观生产单位从 事农业生产的直接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其追逐的最终目标。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农户 不仅千方百计争取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还不停寻求能实现收入最大化的生产结构。在农产品 市场上,通过竞争形成的价格信号的变动反映了市场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变化,正是通过 这个价格 

信号的引导,农户才将其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生产项目和产品生产上进行分配, 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生产组合。价格信号不停地变化,农户的生产组合也在变化。实际 上,农户的这个依据价格信号比较选择生产组合的过程,就是农业资源不断地重新优化组合 的过程。% 

在农产品市场上,那些品质好,品种稀少,符合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往往适销对路,供不 应求,价高利大,能吸引更多的生产者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投入到此类产品的生产上。相 

反,那些质量低下,品种普通的农产品往往是劣质劣价,就会使得此类农产品的生产者转投 他向,从而实现了资源的转移与重新组合。% 

其次,完善的价格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实现技术进步,必须有一个可靠的 实现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进步的实现机制就是利益机制,即生产者对超额利 润的追求。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农户追求农业技术进步就成了内在的、主动的行为,无须 别人去强制。而在价格不合理的情况下,既然农业技术进步不能达到追求超额利润的目的, 而仅能达到平均收入,甚至得不偿失,农户就缺乏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此外,技术进步需要 一定的投入,如果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农户收入低,是否采用新技术,就看当时价格条件下 的投入与收益的比较,如果收益不大,就会影响其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41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现实条件分析% 

首先,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进程迅速。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结构、农产品价 格管理体制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农产品价格总体水 

平有较大提高,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超过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农民 从农产品价格提高中获得很大收益。二是工农产品比价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改善,工农产品比 价发生了有利于农业的变化。据统计,以1978年为基期,1996年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为55 

011,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为29116,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综合比价指数为18816,说明 

1996年农民以同等数量的农产品可以换到的工业品比1978年多8816%。,!13#三是在国家 

宏观调控下,市场形成价格已占主导地位。1997年与1978年相比,政府定价比重由9216%减 

少到16%,市场价格比重由516%上升到8015%。,!14#农民有了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定价 

自主权。四是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各类要素市场已开始建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了各类市场法规、政策,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 在农产品价格市场化进程中取得的这些成就,为利用价格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解决农业比较 利益低下的矛盾创造了条件。%其次,我国农业生产地理上跨度广,布局分散,各地都依据 自己的资源建立了特色农业,都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很多 颇具影响的生产基地,如四川桑蚕基地、滇黔优质烤烟基地、川滇糖基地、西南药材基地、 西南名茶和经济林木基地等。这些地方优势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再次,我国目前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的发展 ,我国已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农产品数量、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 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转变,已经从原来的求数量 转向求质量,在市场上名、优、特、稀农产品供不应求,这就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供了 动力。%〓〓三、价格机制在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和启示% 

 

11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过程中价格机制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从总体上来看变化速度较快,但是从具体上看,在经济发展的各阶段,变 化速度并不是一致的,有的阶段变化速度较快,而有的阶段则比较平缓。衡量农业生产结构 变化的指标很多,笔者认为选用农、林、牧、副、渔各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 以及 

主要农产品生产变化情况来说明较为合适。根据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作用,依据农、 

林、牧、副、渔业产值变化及主要农产品增减情况,可以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大体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即1949—1978年前。这一阶段,国家以计划价格为主,实 行 

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价格机制被严重扭曲,农业生产结构变化不大。% 

建国之初(1949—1953年),我国农产品允许自由流通,农产品价格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 153年从粮食开始,逐步对大部分农产品的购销价格实行了计划管理。截止1978年经济改革 前夕,由政府定价的农产品占9215%,而由市场调节的价格只占516%。农产品价格长期偏 

低,与工业品价 

格形成明显的“剪刀差”。严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和严重扭曲的 价格结构造成严重后果:直接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在低迷状态中徘徊。 在1952—1978年间,种植业占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份额仅下降了519个百分点, 年均 

下降0123个百分点。畜牧业、渔业产值的份额分别上升了318和013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 

115和0101个百分点。,!15#农业生产结构变化不大。% 

从总体上来看,这一阶段主要是以计划价格为主,价格机制自由发挥作用的余地不大,价 格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节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被扭曲的、畸形的状态。尽管从严格意义来 说,在此阶段价格机制几乎不发挥作用,但辨证地来看,正是由于人为压制的痕迹太重,忽 视价值规律,忽视价格机制,不计生产成本,不问经济效益,片面实行“以粮为纲”的方针 ,挤掉了多种经济成份和家庭副业,才造成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可以说,这正是 扭曲了的价格机制发生了逆调节的作用所造成的。% 

第二阶段:1978—1984年。这一阶段, 

主要是通过政策、行政手段来促进农业产量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部分农产品 价格的放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结构有所变化 。% 

 

 

这一阶段,我国价格管理体制改革采取“调放结合、以调为主”的指导方针。针对长期以来 我国农产品价格统的 

过死、定价偏低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过大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农 产品价格,适当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1979年,国家大幅提高了18种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 

价格,平均提价幅度为2418%。随后几年,又对农产品价格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979— 

1984年,农产品价格平均上调了5317%,年均提高718%。同期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仅 

提高113%。,!16#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大大缩小,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 

1978年之后,粮食生产连续几年丰收,发展粮食以外的多种经营开始受到重视。1981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明确指出:指导农业 的方针是“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17#。提出一系列的措施,如提高 

烤烟、大豆、牛皮等农产品价格,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有所变化。1978年 —1984年,农业总产值和种植业总产值平均每年提高8198%和6161%。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中,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由8013%下降到7813%,而经济作物则由916%上升到1314%。,!1 

8#农、林、牧、副、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趋向合理。% 

在1978—1984年间,我国农村经济变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但国家重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放开了一部分 农产品价格,使得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所释放的制度变革能量有了切实的基础,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阶段:1985—1994年。这一阶段,国家放开了大部分农产品价格,“调放结合、以放以 主”。农业生产开始经历部分产品过剩背景下的初步调整。%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规定,取 

消粮食、棉花统购统销政策,改按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在价格管理方面加大了放开力度, 开始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价格形式。1985年按农民出售农产品 金额 

计算,政府定价部分所占比重已降为37%,大大增加了市场调节价格的比重。由于1984 年农 

业生产在连续几年丰收的情况下再次获得大丰收,粮食和棉花由长期以来的供不应求首次变 为供过于求。政府苦于库存积压,不得不对供给过剩的粮、棉实行限产的措施,降低了粮、 棉的合同订购价格,大力倡导发展养殖业和销路好的经济作物,结果导致粮、棉生产出现波 动。尽管1986年以后国家连年提高农产品价格,但由于受全国性通货膨胀带来的生产资料价 格上涨的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收益减少,难以刺激粮、棉生产发展。但对于放开价格的 那部分农产品如油料、糖料、水果和畜产品等的生产却呈持续增长的势头。% 

从1989年开始,整个国民经济进入治理整顿时期,农产品价格经历了先收后放、大步调整的 过程。到1992年,除少数品种外,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已经放开,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产量 的增加。1990年粮食产量接近9000亿斤,1991年棉花产量超过亿担。但是在另一方面,受宏 

观经济紧缩因素的影响以及对生产结构平衡的忽略,农产品供给增长超过农产品需求增长, 导致农产品价格全面下降,1990年下降216%,1991年下降2%。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主要 

农产品粮食的播种面积在1989年、1990年连续两年增加之后,1991年出现减少,到1994 年累计减少656815万亩,年均减少164212万亩。,!19#尤其在东南沿海省份,由于从事 

农业生产 

比较收益下降,大量耕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失,稻谷产量大幅度下降,使全国粮食总量平 衡出现问题。% 

从这个期间农业发展的实际走向看,价格对农业生产结构起着越来越明显的调节作用。由于 大部分农产品价格的放开,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增加。虽 然这个阶段政府提出发展效益农业的口号,但是由于缺乏对价格有效的宏观调控,缺乏合理 的价格结构,结果不仅主要农产品尤其是稻谷的质量没有上去,而且数量出现波动。农业生 产开始出现部分农产品过剩背景下的初步调整。% 

第四阶段:1995—1999年。在这一阶段,农业生产连续几年获得丰收,但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开始农业生产结构的全面调整。% 

1995—1997年,我国农业连续三年丰收,农产品产量全面提高。然而需求增长是 

平稳的,加之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社会无法吸纳消化短期内大幅度增加的农产品 供给 

,结果农产品出现全面“卖难”,1997年农产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了415%。分地区来 看,农业大省下降幅度较大:山东下降815%,河北下降617%,安徽下降614%,江苏下降5 

12%,河南下降5%;分品种来看,产量大影响面广的农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干鲜果下降 1114%,粮食下降918%,水产品下降813%,干鲜菜下降712%,经济作物下降2%。禽蛋收 

购价格跌入近年来最低水平,比1996年下降1317%。,!20#% 

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全面调整。这一阶段,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两个 显著特征。一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成为农产品品种、质量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符合市场需求 、市场畅销的农产品品种,如大豆和粳稻的播种面积有所增加,而市场滞销的农产品品种, 如早籼稻的播种面积有所减少。1998、1999两年全国各地都相继制定了极富灵活性的粮食收 购价格政策。虽然各省区价格政策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与以往不同,都注重 了拉开农产品品种、质量、等级差价,合理安排季节差价,对市场需求不旺的滞销品种都调 低或退出保护价,促使农民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二是各地区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 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对优质化、多样化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了质量 效益型农业的发展。从1995年开始,由于农产品品种、质量结构失衡与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之 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各地涌现出各种质量效益型农业生产形式,包括绿色农业、白色农业 、精细农业和生态农业等。这些农业生产形式,适应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提高了农 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成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体系的重要内 容。% 

21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中得出的启示% 

(1)从正、反两方面可以看出,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夕,即1949—1978年前,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管理体制,价 格机制被严重扭曲,基本上不发挥作用,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给国民经济、农业生产和 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即1978—1999年,由于实行改 革开放政策,国家逐步放开了农产品的价格,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逐渐提高,价格机制的作 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价格机制应成为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仅仅由政府干预而离开价格机制 的作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往往达不到目的。无论政府以何种手段、何种方式来达到调整 农业生产结构的目的,如果脱离价值规律,没有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其调控的结果都会偏 离其本来目的甚至失败。从 

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许多旧的体制模式包括旧的价格 模 

式还没有完成转变,因此,在近二十年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价格的作用还主要是由政府通 过 

各种政策包括价格政策的调整来发挥的,政府干预占了很大成份。正因为如此,就为违背价 值规律,扭曲价格机制提供了便利,使我国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很 大的代价。% 

我们还应看到,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的调节作用不仅没有像某些学者提到的那样发生弱化, !21#,反而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经济的初现端倪而日益加强。在1985年后的几次农

业 

生产结构调整中农户都表现出效强的根据价格信号调整生产结构的能力。而且,由于社会信 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微观经济单位对市场信息了解更加迅速,更加全面,价格信号的稍微变 化都能促使农户做出新的生产决策。% 

(2)实践证明,影响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诸多因素中,价格因素是其中最 重要的因素。通过价格可以灵敏地反映商品价值和市场供求的变动以及资源稀缺的程度,向 社会传递正确的资源信息,并通过其升降调节发挥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把社会资 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只有当 价格体系完善,价格结构合理,农产品的差、比价能准确反映各产品间的价值关系时,农业 资源利用率才能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结构才得以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才得以转变。反之,当 市场价格体系紊乱,各种产品的价格均不能准确地反映其价值时,就扰乱了生产者的视线, 使之不能及时改进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采用新技术,造成市场无效供给的产生和资源的 严重浪费。% 

因此,在市场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如果没有合理的价格机制作保证,就不能体 现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利于名、特、优、稀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的生产,不利于农业生 产结构的调整。通过分析我国前些年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卖难 ”涉及的品种范围和地域范围越来越宽,这说明结构对总量的解释能力越来越低。换句话说 ,单靠通过减少或增加某产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途径来缓解矛盾,保证农业持续增长的余 地越来越小了。为此,政府应利用价格机制,将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目标转移到以下两方面 :一是以改良品质为核心的内部结构优化,二是以促进地区比较优势发挥为核心的地区间结 构优化。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达到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 协调发展的目的。% 

(3)通过对改革开放后二十年来农业生产结构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 的。如果放任价格机制自发作用,会给国民经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危害。随着 经济改革的深入和价格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对价格逐渐放开,政府定价的比重 

越来越小,市场调节价格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改革的深入与否并非看市场调节价格的比 重 

大小,完全放开价格也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是“看得见的手”与“看 不见 

的手”有机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纵观世界,也没有一个国家对价格是完全放任不管的。包 括美、日等在内的市场经济国家,他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也是管 得很严、很有力的。所以认为放开价格国家就不需要进行管理是错误的。越是放开,越应加 强管理。% 

价格机制作用有局限性,这是由价格调节作用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价格 机制的自发作用会给国民经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国家放开价格,充分发 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不管理价格,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创建健康的价格环境,包括合 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序的市场体系、有效率的价格结构、公平的市场交易环境和有力的宏 观调控机制上面来。只有遵循价值规律办事,创建了健康的价格环境,才能保证价格机制最 有效地发挥调节作用。% 

〓〓四、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难点分析% 

 

价格机制应成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最重要的手段,可是怎样才能使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又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效率损失,这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因为价格机制作用于农业生产结构 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当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不仅有宏观方 

面的,还有微观方面的;不仅有运行方面的,还有调控方面的。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 结构,必须解决制约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难点问题。% 

11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制约%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为资源配置机制,有效配置各种农业资源, 实现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思 

路。但是,价格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需要基本前提的,即市场的较好发育。只有在充分 发育的市场上,市场机制主要是价格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资源才会自动地向最有利的部 门和地区流动,市场供求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价格的升降,才能把各种资源配置到合理 位置上。在 

发育不完全的市场上,市场机制虽然仍然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但由于价格的 上升或下降是受到限制的,资源在部门间或地区间的转移也受到限制,因此不可能象在充分 发 

育的市场上那样完全由市场价格信号引导进行调整。这必然需要政府行使其资源配置的 功能 

,即由政府通过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来进行调节。由于市场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政府的外来 干 

预必然根据其主观的意愿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市场运行的规则,这样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与 市 

场发育程度低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所以市场发育程度的高低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具有至 关重要的意义,其直接制约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市场信息的传递。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市场发育程度还是很低的,必然影响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市场主体欠发育% 

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体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国有农产品流通企业、个体商贩以及消费 者 

。一个充分发育的市场需要有合格的市场主体,但是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农产品市场严 重不合理。首先,作为最重要的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农业生产者,由于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拥 

有信息不完全以及生产素质低等自身的缺陷,只是市场价格信号的被动接受者,缺乏对农产 品生产的理性预期。农业生产者盲从价格信号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市场波动。国有农产品流通 企业主要是粮食流通企业,由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滞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政企不 分 

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国有粮食企业身兼两职,既从事商业性经营,又代行政府宏观调控 市场的政策性业务。在这种体制下,往往以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缺乏经营的内在动 力和外在压力,还不是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其市场行为极不规范。对个体商贩来说,他们一般都不承担社会责任,偷税漏税,压级压价 收购农产品,又以低于国有企业的价格倾销。而消费者只能被迫接受市场上的价格、品质, 选择余地很小,因此都谈不上是合格的市场主体。% 

(2)生产要素流动性差% 

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要求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为了扩大农业生产和经营 单位的规模,也要求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要素能够顺畅流动。但目 前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制度,金融制度等与此还颇不适应。% 

我国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是小规模家庭农业形式,这种小农经济带有浓厚的自给自足性质, 难以实行专业化生产;产品商品率低,难以采用现代技术;劳动生产率低,难以提高农产品 质量。同时我国的土地制度又限制了土地使用权的流动,以致出现愿意扩大农业生产和经营 

的农户无法得到所需的土地,不愿从事农业的农户,由于其恋地情结而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 的 

现象,造成一些土地无人耕种而荒芜。另外,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常常与农民的需要相脱节 ,时而大量积压,时而脱销,经常由于供应不及时而延误农时。% 

(3)销售组织不适应市场要求% 

在农业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将进入市场,如何组织农产品的销售,将 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我国农产品销售的组织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一是从生产者 到消费者,中间销售环节很多,不仅延误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使一些农产品 失去 

鲜活性,而且经过各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消费者付出的价格很高,而生产者却得不到应有 的报酬。二是销售渠道不够畅通,信息不灵,加上交通运输的不便,往往使一些农产品在产 地销售不出去,而在消费地又买不到。前些年四川省的柑橘大量烂掉,就是众多实例中的一 个。三是一些农产品购销组织利用其垄断地位,对收购的农产品随意压级压价,并出现大量 的“打白条”现象,这些非经济行为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21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制约% 

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是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基石,农产品价格扭曲就从根本上限 制了价格机制的作用。在我国,农产品价格不合理突出表现为:% 

(1)农业生产成本太高而收益太低。我国目前农产品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的问题,理论界存 在争议。有人以国内农产品价格同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现在相差不大为由,提出不应该 再提高农产品价格,认为再靠提价来刺激农业生产的余地不大,!22#。而有的学者则认为 ,还应该继续提高农产品价格,!23#。笔者认为,如果单独从对农业生产的调节作用来看 ,国际市场价格不应成为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参照系。因为毕竟我国的农业生产还处于很低的 水平,农业生产的增长还主要是依赖高投入、粗放型的方式,农业生产成本高而收益低。如 果单独以价格相比,就掩盖了国内农业生产高成本、低收益的现实。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大 趋势,而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指日可待,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在所难免。这样,客 观上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低就成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大小的一个最重要的衡量砝码。这种 情况下,必然会迫使我们转而寻求提高农产品生产收益的其它途径,而不仅仅在农产品价格 表面上做文章。% 

在我国,粗放型的农业生产必然导致高成本。农民负担沉重,也使得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太低 ,农业生产纯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份额不断减少。这样必然削弱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 的作用力度。反而,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农业生产要素大量流失,削弱了农业的再生产能 力。因此,单纯看价格的高低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谷贱伤农”,“谷贵也会伤农”,!24 #。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上,唯有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建立 起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才能利用价格机制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走内涵型发展的道 路。% 

(2)农产品比、差价不合理。农产品比价是农产品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反映生产 不同农产品的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反映同一生产单位和个人生产不同农产品 的收益关系。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林、牧、渔业之间、种植业内部不同作物之 间土地、劳动力和资金投入要素的组合变动性增强,而比价水平直接调节着产品生产收益的 相对水平,只有合理的比价关系才能使生产不同农产品的相等投入获得大体相当的收益,资 源的流动才会趋于合理。% 

我国农产品品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优质农产品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享受型 转变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质量差价不合理。只有拉开质量差价才能使优质农产品 的生产者获得更大利润,才能促进优质农产品的发展。并且,由于没有地区差价造成丰收年 

销区不要产区粮食,欠收年产区粮食不卖给销区;由于季节差价不合理,造成农产品在淡季 供应不足,而旺季发生“价格大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谈不上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 也就难以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3)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尚不成熟。市场机制主要依靠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需要价格形 成市场化。虽然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但这仅仅处于开端,对于关系国计 民生的农产品价格究竟如何由市场形成,短期内还拿不出较为成熟的规范性办法,在很大程 度上是听任市场自发作用的摆布。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在改革的浪潮中被强 行推向市场,而“市场决定价格”所需要的市场体系都很不完善,甚至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必然影响到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 

31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不到位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制约% 

价格机制的作用过程,完全是通过市场,由市场通过价格信号进行信息传递,以利益刺激来 实现资源流动和重新组合。由于市场的多变性和价格作用本身的局限性,单靠价格机制自发 作用难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加大农业生产风险,所以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必须 有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作保障,以尽量减少生产结构变动中的损失,提高结构优化的效 果。% 

目前,我国因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不到位,而对价格机制的作用产生制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首先,以价格保护为主的农产品保护体系建设进程步履维艰。国际上,政府对农业 

的价格政策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掠夺性价格政策,即指大多发展中国家,为发展工业采取 掠夺性质的价格政策,将大量资金转移给工业。二是保护性价格政策,即指政府通过采取农 产品最低收购价等措施,防止价格下跌造成农业生产波动,以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价格政 策。三是支持性价格政策 

,即指发达国家,为扶持农业采取“以工补农”政策,由政府通过价格政策,由工业部门向 农业生产者转移一部分收益,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我国虽然对农业采取保护性价格政策,但 很多措施不到位,在实际上仅处于刚好于掠夺性价格政策水平阶段。现有的“农产品保护价 格”和“粮食专项储备制度”根本无法起到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政府制定的农 产品保护价太低,不能使农民获得合理的生产利润,有时甚至连生产成本也难以收回。在保 护价的制定上决策随意,缺乏科学依据。% 

其次,行政干预造成市场分割和垄断,不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农业生产者按照价值规律,根据反映市场供求的价格信号调整资源配置,组织生产经营的一 个重要前提是农产品交易的高度市场化,但我国政府在市场调控上存在明显的失误,导致市 场开放程度低、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市场垄断,严重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实行多年的地 方财政包干和行业包干体制强化了地方和部门的利益独立性,使一些地方和部门都搞地区封 锁和部门分割,运用行政手段限制市场交易,农产品短缺时不准外流,市场疲软时不准外来 产品进入,为此甚至设卡、放哨、站岗,这就严重限制了市场开放程度,造成了地区之间的 对立。这不仅不利于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地区间资源优化组合,而且掩盖了本地区农业生产 结构上的失衡状态,使生产出现恶性循环。这也是致使前些年出现“羊毛大战”、“蚕茧大 战”、“兔毛大战”等过度竞争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目前由于农业生产结构出现问题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农业产品结构和质量结构不合理 , 

满足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区域结构不合理,地区优势不突出,削弱了农业基础作 用;从事农业生产比较收益下降,难以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致使农业生产要素流 失。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必须合理运用价格机制,优化 

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 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必须遵循以下思路:% 

——在价格形成方面,必须完成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靠长期抑制农产品价格来推进以调放 结合为特征的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不仅不能打破旧的利益结构,又铸成新的利益矛盾。价 格 

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价格形成机制,让价格回到交换中,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价格,促使各 微观经济单位按市场价格信号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从而引起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优化生产结构。% 

——在价格运行方面,要着眼于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特别是充分发育的生产要素市场,消 除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等各种垄断倾向,保证给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及时提供真实的反 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从而影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 

——在价格宏观调控方面,建立有效地宏观调控机制,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保证市场价 格形成的合理性和市场运行的有序性,进而促进资源合理流动。% 

具体来说,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有以下对策和建议:% 

11进一步转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价格形成机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没有 得到解决,难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农产品价格偏低、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还比较 低等。为此,必须进一步转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价格。这就要求政府 放开绝大多数农产品的定价权力,减少对市场定价的过多干预,将物价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 市场形成价格创造有利的环境上来。% 

首先,从购销各环节方面看,在收购环节,除粮食等少数重要农产品由国家收购外,国家对 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都要放开,让其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合理形成价格;在销售环节 ,政府要规范农产品收储企业主要是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防止因其经营成本 过高而造成农产品价格扭曲。% 

其次,政府应减少对农业生产者生产行为的行政干预,将生产经营的决策权下放给各微观生 产单位,使各生产单位有权决定自己生产的方向和规模。政府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 场价格行为,保证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来引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农民 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以解决当前因从事农业生产比较利益较低而 引发的如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失的问题。% 

再次,要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要拉开品种、质量、等级差价 ,促进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要拉开季节差价,满足生产淡季市场对农产品的 需求;要拉开地区差价,促进地区优势的发挥;要继续缩小工农产品比价,促进农业比较收 益的提高。% 

21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所以,必须有一个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市场体系作保证。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入市场的主体,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的独立法人。只有这样的市场主体,才能根据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消费心理等的 变化,自主决定农产品的购销,才能使价格真正在市场中形成。因此,必须培育合格的农产 品市场主体。% 

首先,必须转变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特别是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经营 

思想和业务。抓住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四分开”政策的根本点——政企分开,把国有企 业的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彻底分开,从业务范围到机构、人员、资金、亏损挂帐、业务 决策都要彻底分开。% 

其次,要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的另一主体——农业生产者。农民是农产品市场的重要主体。 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要靠农民去推动,农产品市场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 鼓励农民参与市场,使产需直接见面,可以使其直接获得市场信息,有利于农民按市场需求 调整种植结构。为弥补农民生产分散、信息拥有不完全的缺陷,要大力提倡发展多种形式的 贸工农合作实体,实现“一个企业带动一方农民”,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市场中去。% 

再次,还应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参与农产品的市场经营,以活跃农产品市 场,迎合消费者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有利于农产品价 格的合理形成,同时有利于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机制发挥对生产的调整作用。% 

(2)造就公平的市场环境% 

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上公平、有序地竞争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形成。近些年流通领 域出现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努力造就公平竞争的市 场环境,是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对从事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的经 营者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反对不正当竞争,打击 

农产品投机和囤积居奇;整顿流通秩序等。% 

其次,合理安排初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较高级的农产品现货批发市场和最高级的农产品期 货市场的比例和布点。根据各地农产品供求情况,对进入农产品市场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给 予控制,对有资格者令其通过公开竞争进入市场,完善对大中型批发市场的控制与监督 制度。% 

(3)加快要素市场建设% 

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要有充分发育的要素市场,包括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 市 

场的发育与完善,是价格机制有效作用的根本保证。建立起充分发育的要素市场,各种生产 要素才能由市场形成的价格灵敏地反映其稀缺程度,并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为此 , 

政府必须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现代 

农业条件下的农产品市场需要有充分的、及时的信息服务,包括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交易 信息、科学的预测信息等。为此,要建立发达的信息网络,除提供市场信息外,着重开展市 场的中 

长期预测研究和市场动态、人们消费习惯变化研究,以加强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比较联系 。并且要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 

31加速制度创新,保证农产品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 

价格机制的作用之一就在于优胜劣汰,引导生产者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如果农业 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产品流通组织功能不健全,就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 价格机制的作用也就遇到阻碍。% 

(1)加快科技创新。要加强科技支农,下大力气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 究,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广普及各项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要开 展名、优、特、稀品种资源研究和相关技术研究,通过农产品优质化和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 合效益。% 

(2)加快组织形式创新。为解决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建立专门从事经营业务的 经济实体来承担大批量、跨地区的购销任务。同时,为农民提供信息、生产资料、优良品种 

、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藏、组织运输等一条龙服务。政府要肯定在农业生产发展中 出现的符合生产发展要求的,能够增加农民收益的组织形式创新,如农业产业化等,并总结 其成长过程中的经验,积极加以推广。% 

(3)加快利益分配体制创新。首先,要积极推进购销体制改革,将对消费领域的补贴转移到 生 

产领域,改变目前购销体制极不合理的状况。其次,推行农业契约化生产,即农户与企业签 订契约,规范农户与从事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防止工商企业对农户的利益盘剥 ,保护农户利益,减少生产风险,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提供保障% 

运用价格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通过市场,利用价格信号引导农业生产 方向的转变,包括农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运用价格机制不仅不排斥 政府的宏观调控,反而,为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缺陷,政府必须在宏观调控方面采取有力措 施,特别是保护措施,防止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为利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创造条 件。% 

(1)完善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保护制度,包括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最高限价。即根据对各种农 产品平均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的预测,分别确定其均衡价格、收购价格、区域余缺调剂价格 ,并根据农产品可能的最大产出量和最小市场需求量,可能的最小产出量和最大市场需求量 两个供求变化区间,以及以往历年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分别确定其最低保护价、最高限 价。这些价格在下年度初公布实施,以利于农民调整农业生产,避免因生产盲目而造成的农 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2)完善主要农产品的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 

我国政府已经陆续建立了如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的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但是 ,这两项制度都极不成熟,关键问题在于农产品的价格调节基金缺乏有效的来源渠道。目前 ,在资金来源问题上,应坚持国家、地方、农户分担的原则。具体说来,国家农业保护基金 由国家财政出资,主要用于全国性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保护;省、市、县农业保护基金 由各省、市、县筹集,主要用于有关本省、市、 

县的农业保护;县以下的农业保护基金主要有农户筹集,主要用于临时性、突发性的农业保 护。此外,还应加强价格调节基金的立法工作,使基金实现“来源制度化、使用制度化、管 理规范化”。% 

(3)完善农业优惠信贷和优惠税收政策。政府应加大力度通过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 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体系向农业提供优惠而便利的贷款。同时政府向提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财政担保和信用补贴。通过向银行提供各种补贴和优惠,引导信贷 资金投向农业。% 

(4)加快农业保险体制改革。农业保险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和中国农业保护政策中的薄弱环节 ,目前中国农业保险只占全国保险业收入的1%到2%,普及率很低,覆盖面很小,与我国农业 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而且,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抗拒较大灾害的能力还很低,缺乏保 障势必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建立农业政策性专项保险 基金,确立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并在普及农业保险观念、规范农业保险业务的基础上,积 极筹组较大范围和较高层次的农业保险公司。% 

(5)完善农民利益保护措施,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农民负担有增无减,沉重的负担使得农 民在农业生产方面获益很少甚至亏损,这就严重削弱了农户的再生产能力,采用新技术、新 品种既没有了动力也没有了能力,于是大都转向投入比较收益较高的乡镇企业或其它非农产 业,造成农业资源大量流失,根本谈不上生产结构的优化。为此,政府必须尽快制订相关法 律,加快税费改革,坚决打击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和乱罚款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农 

村基层组织建设,保证中央政令统一,把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1997、1998年。¥ 

②吕贤如:“21世纪—我国肉禽蛋奶消费如何变化”,《光明日报》1999年11月8日。¥ ③姚今观,纪良纲:《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与价格制度》第559页,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 年版。¥ 

④朱希刚:《中国粮食问题研究》第5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版。¥⑤陈璐 

:“调整与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对策和建议”,《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第6期,第6~10 页。¥ 

⑥高尚全:《持续的增长》第96页,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⑦朱希刚:《中国粮食 问题研究》第5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版。¥ 

⑧杨雍哲:“实现‘九五’农业发展目标要有新思路”《求是》1996年第七期。¥⑨陈吉元 :《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第139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10#《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25卷,第397页, 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11#《列宁全集》第20卷,第 

194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2#《列宁全集》第20卷,第195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3#姚今观:“农产品价格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中国物价》1998年第11期,第7 ~10页。¥ 

!14#马凯:“中国价格改革20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价格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 1期,第15页。¥!15#数据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0年。¥ 

!16#姚今观:“农产品价格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中国物价》1998年第11期,第7 ~10页。¥ 

!17#《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第9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 

!18#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9—1998年。¥ 

!19#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1997、1998年。¥ 

!2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 

!21# 

李愈茂:“粮食上台阶,功夫在价外”,《价格月刊》1997年第7期,第8~12页。 ¥ 

!22#河南省社科联“九五”价格课题组:“‘九五’期间价格改革问题初探”,《价格理 论与实践》1997年第1期,第31页。¥ 

!23#李纯英:“我国的农产品价格还会提高”,《价格月刊》1998年第4期,第31页。¥ !24#周英虎:“论‘谷贵伤农’”,《价格月刊》1996年第12期,第15页。 

 

参 考 文 献¥ 

【图书文献】¥ 

11胡昌暖:《价格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21 

张卓元:《中国价格模式转换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 

31马凯:《从计划价格走向市场价格——价格体制转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 物价出版社,1993年版。¥ 

41郑丽君:《市场价格学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版。¥ 

51陈吉元、韩俊:《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 

61姚今观、纪良纲:《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与价格制度》,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 年版。¥ 

71高尚全:《持续的增长》,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81 

朱希刚:《中国粮食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版。¥ 

91黄季昆:《迈向21世纪的中国粮食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 ¥ 

101陈武:《比较优势与中国农业经济国际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111李纯英:《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 

12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政策保障》,红旗出版社,199 2年版。¥ 

131戴园晨:《中国价格问题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1田源、乔刚:《中国价格改革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15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绿皮书(19 97—19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61宋养琰:《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 

171周振华:《增长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期刊文献】¥ 

11聂振邦:“论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几个问题”,《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 第8期,第4~9页。¥ 

21王海亭:“论合理性价格的标准”,《经济学家》1998年第1期,第35~41页。 ¥ 

31姚今观:“农产品价格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中国物价》1998年第11期, 第7~10页。¥ 

41燕泽英:“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难点及对策”,《价格月刊》1999年第10期,第 15~16页。¥ 

51孙文博:“积极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粮食种植结构优化”,《价格理论与实 践》1999年第7期,第18~20页。¥ 

61李成贵:“中国农业结构的形成、演变与调整”,《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5 期,第18~24页。¥ 

71马凯:“继续深化价格改革〓着力促进结构调整”,《价格理论与实践》1997年 第9期,第4~9页。¥ 

81周芳:“简论发达国家的农业扶持政策及启示”,《经济问题》1999年第2期, 第42~45页。¥ 

91陈德君:“利用价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价格月刊》1998年1期,第30 、31页。¥ 

101曹英耀:“农产品价格实践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物价》1998年第1期, 第29~31页。¥ 

111陈躬林:“农产品提价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价格理论与实践》1 997年第6期,第16~19页。¥ 

121成致平:“灵活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价格理论与实践》199 

7年第9期,第9~12页。¥ 

131沈福权:“发挥价格调节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价格理论与实践》199 7年第9期,第13~15页。¥ 

141中国价格学会课题组:“‘九五’期间农产品价格政策研究”,《经济研究》1 

996年第8期,第18~24页。¥ 

151王春正:“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价格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6期 ,第6、7页。% 

论 文 摘 要%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严重后果。为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地位,增强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主要是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现存问题分析%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现存问题,主要表现为:% 

11农业产品结构和农业各业结构矛盾突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内部产品品种结 构失衡。而且,各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21农产品质量结构与市场需求差距拉大。农产品质量结构的低级化,满足不了人民对农产 品不断增长和提高的需求。% 

31农业生产区域结构失衡、地区优势不突出。农业生产各区域间布局不合理,生产结构雷 同,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各地区缺乏具有明显优势的主导产业。% 

41农业生产产后系统开发不足。农产品产后加工增值不多,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存在上述诸多问题,给国民经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利 影响。因此,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二、价格机制对农 

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价格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主要的机制。市场形成价格并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也就是市 场配置资源,调整生产结构的过程。% 

11价格机制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对市场 

各主体的经济利益的调整,调节供给、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价格 机制的核心是价格具有调节经济利益的功能。%21农业生产结构的内涵。传统的对农 业生产结构的认识是依横向划分的。笔者认为,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还应从生产力角度来考 虑,包括处于不同生产水平层次的农业生产在总生产中所占比重及其相互关系。这样,农业 生产结构优化的内涵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31价格机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作用理论 分析。价格机制通过价格信号的变动,改变了各微观生产单位之间的利益对比,促使资源的 重新配置和技术进步,从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41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现实条件分析。从现实条件上来看,我 

国价格市场化进程迅速,价格体系逐步趋向合理,市场体系比较完善,为价格机制充分作用 提供了条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动力 。% 

〓〓三、价格机制在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和启示% 

11我国生产结构演变过程中价格机制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国家以计划价格为主,实行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价格机制 被严重扭曲,农业生产结构变化不大。% 

第二阶段:1978—198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放 开了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农业生产结构有所变化。主要是通过政策 

和行政办法来促进农产品产量提高。% 

第三阶段:1985—1994年。国家放开了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农业生产结构开始经历部分农 产品过剩背景下的调整。% 

第四阶段:1995—1999年。农业生产结构矛盾突出,开始全面调整阶段。% 

21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中得出的启示% 

(1)从正、反两方面可以看出,价格机制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仅仅由政府依靠主观意愿来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往往违背价值规律。离开价格机制 的作用是达不到目的的。% 

(2)价格机制是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因素。发展“两高一优”效益型 农业离不开价格机制的作用。% 

(3)价格机制不是万能的,政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越是放开价格,越应加强 管理。政府应为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难点分析% 

价格机制应成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主要手段。但是,我国目前运用价格机制还会受到很多 因素的制约。% 

11市场发育程度低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制约。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必须有较好的市场发 育。但我国目前市场发育程度很低,一是市场主体欠发育,二是生产要素流动性差,三是销 售组织不适应市场要求。% 

21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制约。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是价格机制有效作用的基 石,农产品价格扭曲必然限制了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太高 ,收益太低,农产品比、差价不合理,价格形成机制尚不成熟,这些都制约了价格机制作用 的发挥。%31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不到位对价格机制作用的制约。首先,我国以价格保护为 主的农产品保护体系建设进程缓慢。其次,政府对市场调控存在失误。市场开放程度低,限 制了地区优势的发挥。% 

〓〓五、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从须遵循以下思路:首先,在价格形成上,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其次在价格运行上,要着眼于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再次,在价格宏观调控上,建立有效 的宏观调控机制。%具体来说,运用价格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有以下对策和建议:% 11进一步转换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者 生产行为的行政干预。让价格回到市场交换中去,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价格。%21建立健全 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首先,要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使进入农产品市场的主体,成为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其次,要创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 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合理按排农产品市场的布局,完善对农产品市场的控制 与监督制度,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再次,要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包括资金市场、劳动 力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 

31加速制度创新,保证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 

要加快科技科技创新、组织形式创新和利益分配体制创新,促使农产品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 。% 

41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 

要完善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保护制度;完善主要农产品的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完善 农业优惠信贷和优惠税收政策;加快农业保险体制改革;完善农民利益保护措施,减轻农民 负担。 

 

ABSTRACT% 

At present,the irration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results in seriou s consequences in China.It is necessary to utilize market mechanism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ed develo pment ability of agriculture. This subject are classified as five aspects in the  thesis:% 

Ⅰ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China% 

Problems in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China be represented as:1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and partments loses the equilibrium.2.The  gap in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between the supply and the  demand is widden. 3.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mong regions is ir rational, companying the region advantage is not outstanding. 4.The system follo wing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s short of development.% 

Many problems exists in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which do harm t o national economy、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ving. Thus, we  must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Ⅱ 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 in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 duction% 

Price mechanism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in resourses allocation.% 

 Firstly, price mechanis 

m means that the organic system regulates supply and demand and adjusts resource  allocation 

 in production,through adjusting the market participators' benefits by re-adjust in 

g prices.The core of price mechanism is that price can adjust the benefits of   market particitors.% 

Secondly,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s divid 

ed in horizontal traditionall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 u 

re production also should be divided in the regard of productive forces.It is  including the rate of th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 re l 

ationship among them.% 

Thirdly, 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 in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 re is analysized in theory. Price mechanism adjusts the benefits of product unit  to accelerate the resources re-allocation and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roug h transforming the price, there by,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 ion.% 

Forthly, the possibility that price mechanism improves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 ure is analysized realistically. In the reality, companied by rationalization of  price system, prices have mostly formed in market. And the demand of agricultur e products has changed greatly. All of these accelerate the improve in the struc 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Ⅲ 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 in the improv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tru 

cture and elicitations% 

1.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that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 re production is changed.% 

First stage:1949-1978.Chinese government enforced the price regulatory regime ch aracterized by government decision price.The price mechanism is twisted. The str uture of agriculture has little change.% 

Second stage:1978-1984.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ccel 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the improve of the agricult ure production structure. The administrative policy and measure was the main met hod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Third stage:1985-1994. The most agriculture products' price is formed in market.  Under a suplur of part agriculture products,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 ction was adjusted.% 

Forth stage:1995-1999.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ppears lots of p roblems. It is a overall adjusting stage.% 

2.Conclusions and elicitations:1.That the government adjusts the structure of ag r 

iculture subjectly violates the value rule.Price mechanism is indispensable to i mp 

roving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2.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gove rnment establishes a effective macro-control system to manage the prices. 3.Pric e mechanism is the ke 

y factor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xtensive agriculture to intens ive agriculture.% 

Ⅳ The difficulties in utilizing price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Price mechanism is important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However, utilizing price mechanism is restained by many factors at  present, in China.% 

1.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 is restained by the less developed market. Th 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hat the market participators are lack of experiences;  the second is that factor of production is lack of mobility; the last is market ing organization don't meet the need of market.% 

2.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 is restained by the imporper price of agricult ure products.The porper price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is the foundation that pri ce mechanism works effectively.On the contrary the twisted price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restains 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At present, there are lots of  factors restaining 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Including:the high cost and  the 

 low returns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the imporper price system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and the less developed price-control mechanism.% 

3.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 is restained by the lack of effective govern ment macro-control. (1)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e products,which focu s 

 on protecting price, develops too slowly. (2)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overnment macro-control system. The opened-merket is not established,wh ich restains the region advantage 

.% 

Ⅴ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utilize price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o give full paly to the function of price mechanism,we should do these:about th e price decision, mainly depending on the market; about the price playing, an co mplete market system has to be set up; about the price macro-control,an effectiv e macro-control system has to be set up.% 

The suggestions:% 

1.The price decision mechanism must be transformed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oundation function of market mechanism in resources allocation. Diminish t h 

e adiministrative intervenetion in the farmer's production. And decise price in  market competition.% 

2.Complete the market system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1)foster the competent market participators;% 

(2)form the fair market enviornment;% 

(3)accelerate to set up the resources market;% 

3.Accelerate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realize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Including:innovate technology;innovate the form of orgniz ation; innovate the system of benefits allocation.% 

4.Perfect the government macro-cmtrol policy to ensure that the function of pric e mechanism works effectively. Perfect the protection and store institution of a gri 

culture products;perfect the price adjustment funds institution;perfect prefern tial credit and tax policy;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the insurance system;perf ect the protection of farmers' benefits and lighten the farmers' burden. &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