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老实做人,认真演戏【演戏做人,,德艺双馨】
 

老实做人,认真演戏【演戏做人,,德艺双馨】

发布时间:2018-12-26 04:56:39 影响了:

   李梅主工正、小旦,先后在古装戏《西湖遗恨》《杨七娘》《仇荐》《鬼怨・杀生》《隔门贤》,现代戏《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剧中担纲主演,并以在眉户现代戏《留下真情》中对刘姐的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在2004年“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赛”上,她以遥遥领先的得分名列“四大名旦”榜首, 2011年又以在《迟开的玫瑰》中的精湛表演,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二度梅大奖,为陕西乃至大西北赢得了荣誉,填补了陕西、大西北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大奖的空白!
  李梅在近30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令人百看不厌,百听不烦。作为一名忠实的戏迷,李梅给笔者的印象可用五句话来概括:人物刻画准确细腻,舞台表演潇洒大方,唱功扎实字正腔圆,艺术追求开拓创新,演戏做人德艺双馨。
  首先,人物刻画准确细腻。李梅最成功之处在于,对所塑造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得非常准确。无论是《游西湖》中的李慧娘,还是《留下真情》中的刘姐、《迟开的玫瑰》中的乔雪梅,乃至《大树西迁》中的孟冰茜,她把这些性格、境遇、时代反差很大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把握处理到最佳状态:她把李慧娘的爱、恨、怨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刘姐在事业上的执著和成功、在爱情上的追求和挫折刻画得入木三分;把乔雪梅的崇高境界和奉献精神塑造得完美无缺;把孟冰茜因深爱丈夫而随之西迁、但又因形势的风云突变(亦即剧情的跌宕起伏)而一次次陷入痛苦的思想矛盾之中,抑或摆脱不了上海“大小姐”对西部、对西部人的偏见等等,演绎得惟妙惟肖。正因为李梅对剧中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准确的把握和体味,决定了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对观众产生震撼力。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笔者在剧场和电视上看过数次,每当乔雪梅面临个人前途和家庭困境做出牺牲个人前途、成全弟妹的选择而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担时,笔者同她一起就这个选择而感到如释重负。特别是当弟妹们事业有成,赶回参加姐姐迟到的婚礼时,笔者几乎每次都有喜悦而激动的泪水为乔雪梅涌出。笔者每看一回《迟开的玫瑰》,都会使灵魂得到一次净化。剧中乔雪梅“要苦就苦我一人”、“做大姐要有大胸怀”这种朴实无华的人格境界深深地感染了笔者。
  在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中李梅饰演的孟冰茜,时间跨度整整50年,就大历史而言,新中国经历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大跃进”)、“xxxxx”、拨乱反正、改革开放30年;就小历史来说,交大经历了西迁的风风雨雨、十年“xx”的摧残、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驰名的高等学府;就孟冰茜个人来说,经历了从青年教师、“改造对象”到成就斐然的知名教授。一句话,把主人公从青年演到老年,这对李梅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她却把这个角色塑造得很成功,两个半小时的舞台表演,完全可以和蒋雯丽在50集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塑造的文丽这个人物相媲美。她不仅能把不同的人物刻画得准确细腻,而且能把同一人物的不同年龄段、不同体态、不同神态和不同思想情感感悟得精到、准确。
  其次,舞台表演潇洒大方。舞台表演潇洒大方是李梅艺术实践上的突出特点。她对人物刻画准确细腻,表演收放自如,火候掌握得很有分寸,使观众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记得在1986年5月,当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八届演员训练班学员即将结业,在西安西大街实验剧场进行汇报演出,笔者有幸前往观看。那晚,年仅17岁的李梅表演的是《游西湖》中“鬼怨”一折。只听幕内一声“怒气腾腾三千丈”的大垫板唱完,李梅扮演的李慧娘一身孝服,外披雪白的披风,四十五度侧身,飘逸洒脱,快步出场。接着,迈着急促的碎步走圆场,抖披甩袖,边走边唱,美轮美奂的表演即刻倾倒了台下所有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在聚光灯的“跟踪”下,李慧娘于台中,以腰为轴,左向旋转,慢慢地由大变小,越来越小,直到聚光灯熄灭,整个剧场漆黑一片;足有5秒钟,聚光灯再亮,李慧娘开始反方向转体,缓缓地从小变大,越来越大,整个剧场静到了极点,把一个执著追求爱情的怨鬼活脱脱地呈献给观众。再后,随着苦诉冤情的一大段唱词的完成,剧场爆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既是观众对李梅潇洒大方、干净利落的舞台表演和精彩唱段的肯定,也是李梅在戏剧表演生涯成功迈出的重要一步。从此,笔者知道了李梅,记住了李梅,也开始注意起了李梅的演出动态。此后20多年中,欣赏了李梅在其他剧目中的人物塑造,均以表演洒脱见长,如在秦腔《状元媒》、关中道情《隔门贤》中她分别饰演柴郡主、芙姐,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很到位,使观众享受了美的愉悦。当然,李梅的潇洒大方总是同细腻相伴随。该轻盈处她绝不迟缓,该沉重的地方她绝不松弛,能准确地把握表演的“度”,这难能可贵。
  再次,唱功扎实字正腔圆。对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来说,唱功无疑是最基本的功力之一。在这方面,李梅的特点是字正腔圆,音质甜润,以细腻见长。这得益于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注重科学发音,真声假嗓并用,实字虚音交替,有板有眼,节奏分明。她在柴郡主、乔雪梅、芙姐、苦荷、孟冰茜的有关唱段中,都以细腻和舒畅给观众留下印象。
  第四,艺术上追求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一切有远见、有魄力、有作为的艺术家的不懈追求。李梅之所以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恐怕秘诀就在此。只要把李梅所饰演过的艺术角色在脑子里过个“电影”,就不难发现,她的轰动性剧目都不是躺在前人创造好的人物形象上重复、模仿的结果,苦荷、刘姐、乔雪梅、孟冰茜这些深深印刻在观众心中的艺术形象都是李梅创造性地用心来刻画、塑造出来的,而不是从老一辈表演艺术家那里“拿来”“为我所用”的。如同人们谈到李慧娘就想到了马兰鱼,说起韩英就想到马友仙一样,当人们谈到、想到苦荷、刘姐、乔雪梅和孟冰茜,自然也就想到了她们的最初塑造者李梅。坦率地讲,原来笔者对秦腔热情很高,对眉户戏的兴趣不浓,但自从观看了李梅领衔主演的眉户戏《留下真情》和《迟开的玫瑰》后,笔者也爱上了眉户。要问原因,笔者觉得是她把眉户改革、创新提到了一个新阶段、新高度,真可谓“旧瓶装新酒”,滋味不一般。由此联想到,不少很出色的中、青年演员,念、唱、做、打的功力都很好,但他们在演唱的时候,马上就使人想到,这是某某老艺人的绝活。此类表演即使精彩,但毕竟是简单的承接,少的是开拓创新。如果要找这些演员同李梅的差距,恐怕主要问题就出在这里:不是基本功力不够,而是创新意识淡薄。而李梅的聪明过人,恰巧也在这里,即她在艺术上追求的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尤其是她勇于和善于创造人物形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做人演戏、德艺双馨。我以为把“德艺双馨”这四个字用给李梅是名实相符的。第一,她对艺术事业严肃认真。时下,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秦腔电视大奖赛名目繁多,多数中青年演员唯恐跻身不进,有些演员甚至入江湖、赶庙会、做广告,只要给钱什么白都念,什么戏都唱,什么事都干。而李梅除了参加少数层次高、有品位的大奖赛外,其他低品位、低档次的演出她没有参加过。这倒不是她“脱离群众”的“清高”,相反是对高雅艺术神圣地位的自觉维护。她要尽量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腾出更多时间思考秦腔艺术的改革和创新。李梅当上院里艺术总监后,她这方面的担子更重了,思考的问题更多了。比如,她四处“搜寻”适合本院演出特点的新剧本,思考秦腔在这个新时代的出路。其二,她视观众为“上帝”。 但她从不骄傲,能虚心听取观众意见,尤其是能认真对待观众的批评意见。2001年11月15日晚,中国首届秦腔艺术节闭幕式暨庆贺演出晚会在西安人民剧院举行。这台晚会是秦腔艺术水平最高的演出。晚会上,李梅以“梅花奖”得主的身份清唱了《西湖山水还依旧》的经典唱段,唱得有滋有味很精彩。但她那晚出台的服装、发型有些太“摩登”,与所唱角色反差大,不协调,多数观众不满意。笔者是个“好事者”。后来打电话给她,坦率地谈了这条意见,她表示接受,并且问了笔者的电话,还说她以后有演出,一定邀请笔者看戏。当时,笔者以为她只是应付一下而已。没想到,每年春节的除夕之夜,李梅都专门打来电话,向笔者拜年。由此可见,她确实视观众为“上帝”,一点没有摆出名家的架子。对艺术事业严肃认真、视观众为“上帝”,有了这两条,就足以表明李梅做人演戏的严肃和认真了。
   李梅的演技早已为广大观众所认同、所接受。笔者相信,凭借她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力,再加上她开拓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做人做戏皆认真的执著精神,在振兴秦腔艺术的事业上,李梅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名为李梅,演唱“红梅”,饰演雪梅,同“梅”有缘。笔者企盼李梅再度夺“梅”,为西北、为秦腔再夺“梅花大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