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古兰经》与中国丝绸:古兰经诵读
 

《古兰经》与中国丝绸:古兰经诵读

发布时间:2018-12-27 04:29:24 影响了:

  [摘要]丝绸是《古兰经》之天堂想象中的重要物品。《古兰经》对天堂的描绘中,不少地方提到人们将在乐园穿上丝绸。穆罕默德出生于商业重镇麦加,又多年经商,无疑接触过丝绸,彼岸世界是此岸世界的反映,《古兰经》体现了古代阿拉伯人对丝绸的无比喜爱,中华文明也借丝绸与《古兰经》发生了联系。
  [关键词]《古兰经》;伊斯兰教;中国丝绸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053-02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认为信道且行善的人将来可以进入乐园,不信道或作恶者的结局则是火狱。幸福的天堂与恐怖的地狱,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布,因为人们害怕末日审判之后下地狱,同时亦向往真主允诺的乐园。《古兰经》对天堂作了美轮美奂的描绘,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即天堂中的人们将穿上用丝绸做成的美丽、舒适的衣服。现根据马坚译的《古兰经》引证如下:
  
  真主必定要使信道而且行善者进入那下临诸河的乐园,他们在其中得享用金镯和珍珠作装饰,他们的衣服是丝绸的。(22:23)
  常住的乐园,他们将入其中,他们在里面,戴的是金镯和珍珠,穿的是丝绸(35:33)。
  他将因他们的坚忍而以乐园和丝绸报酬他们。(76:12)
  这等人得享受常住的乐园,他们下临诸河,他们在乐园里,佩金质的手镯,穿绫罗绵缎的绿袍,靠在床上。那报酬,真优美!那归宿,真美好!(18:31)
  敬畏者必定要住在安全的地方――住在乐园之中,住在泉源之滨,穿着绫罗绸缎,相向而坐。(44:51-53)
  
  彼岸世界是此岸世界的反映,伊斯兰教天堂中既然有丝绸,那么在现实中,穆罕默德本人肯定接触过这种布料,才能将其纳入他的天堂想象之中。
  阿拉伯半岛是商业要道,有一条重要商路从也门出发,沿着半岛西部向北,到达叙利亚等地,麦加城就是这条商路的经过之处,且城内还有著名的井泉与神殿,商业日益兴旺。麦加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拜占庭如需消费丝绸,甚至得向麦加人购买,艾哈曼德•爱敏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中指出:“罗马人自己的很多生活必需品,都依靠麦加人,甚至如丝绸等奢侈品,也仰给于他们。”总之,伊斯兰教诞生前夕,麦加城已是一座重要的商业城市(虽因商路改变遭受了冲击),丝绸这种受人青睐的商品自然会在麦加出现。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属于古莱氏部落哈希姆氏族,当时的古莱氏人执麦加经济之牛耳,长于经商。穆罕默德早年跟随伯父经商,后来又受雇于一位富商的遗孀,并与她结为夫妻,据说,穆罕默德还曾跟随商队到过也门、叙利亚。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又多年做生意,他毫无疑问接触过丝绸这种布料,丝绸的柔韧、舒适、美丽等特点肯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在他的天堂想象中,让人人都穿上丝绸。
  另外,《古兰经》所反映的、穆罕默德所接触到的丝绸是否来自中国,这涉及一个问题,即当时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有没有制作丝绸的能力。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载有一则关于瞿萨旦那国(即新疆古代的于阗国)的传说:瞿萨旦那国国王热切希望得到桑蚕,当东国的公主下嫁瞿萨旦那国时,便偷偷地将蚕种藏于头上带出来。另外,在古于阗国境内还出土了一块描绘这个故事的画板。这个故事无论真假,都说明了养蚕制丝的技术已经传入了中国新疆。另外,该文献中所说的东国,不一定是指中原王朝,因为汉文史料并无中原公主下嫁于阗的记录,东国可能也是西域某国。如果这样的话,早在于阗国王获得蚕种之前,西域其他地方就已经在养蚕制丝了。新疆靠近中亚,中亚的商人对丝绸趋之若鹜,养蚕术从新疆传至中亚,是完全可能的事。
  据季羡林先生在《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的考证,《魏书》、《隋书》中都载有波斯出产的“锦”,《南史•西域传》载滑国曾在普通元年(520)遣使献波斯锦,可见至迟在公元6世纪初叶以前,波斯已经能织绫锦,波斯锦作为贡物呈现,亦可见其质量必定不低。从拜占庭文献看,最著名的蚕种西传故事,即普罗可比在《哥特战争》中的记载: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渴望打破波斯对丝绸经营的垄断,但始终未能成功。后来,帝国境内有两位印度僧人听说皇帝正为了丝绸的事烦恼,于是就觐见皇帝,说他们在赛林达旅居时,已熟悉当地的养蚕术,并愿意赴此国取回蚕种。两位僧人来到赛林达后,将蚕种藏于竹杖之中,大约于公元552年回到君士坦丁堡,于是东罗马人开始自己养蚕织丝。有学者认为赛林达应在中国新疆地区,可能就是于阗。公元6世纪,中国新疆一带佛教大兴,不少印度僧人到西域传法,印度僧人赴中国西域将蚕种传至东罗马,有一定的可能性。
  在其他东罗马文献中也有关于蚕种西传的记载,内容虽有差异,但都认为在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确实发展出了自己的丝业。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说,查士丁尼之后即位的皇帝时期,出使拜占庭的粟特使节不得不承认,在育蚕制丝业方面罗马人并不逊色于中国人。
  穆罕默德大约出生于公元570年,从时间上看,此时除中国以外,波斯、拜占庭等地已具备了制造丝绸的能力,穆罕默德见到的丝绸,未必直接传自中国,或许是在其他地方生产的。尽管如此,丝绸源自中国,穆罕默德接触到的丝绸,就算并非全部来自中国,亦源于中华文明。
  伊斯兰教的乐园虽然是超现实的东西,但真主允诺的乐园来自人的想象,是人间的反映,而且宗教的天堂能把人间一切美好之物加以集中与夸大。在《古兰经》的描绘中,信道且行善者的报酬是乐园,乐园下临诸河,人们在此饮甘泉吃美果,穿着绫罗绮缎,戴着金镯珍珠,还有美丽少女相伴。天国中的这一切景象都是人间现实的反映,天堂中的美好事物正是人们在现实中渴望得到的。《古兰经》对乐园的描述还与阿拉伯半岛的气候有关。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干旱,大部分是沙漠地区,南来的印度洋疾风只能惠及半岛南部的沿海地区,到不了半岛腹地,因此半岛的旱季特别长,有些地方终年无雨,导致半岛几乎没有常年的河流。所以,人们才希望未来的乐园中有源源不竭的泉水、凉快光滑的丝绸(丝绸拥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和抗紫外线功能)。总之,《古兰经》中的乐园体现了古代阿拉伯人对丝绸的喜爱,丝绸在古代阿拉伯人眼中是完美的,而完美的天堂里应该有完美的衣服。另外,丝绸属于奢侈品,普通的阿拉伯人是穿不起的,人们在现实中得不到丝绸,就渴望在幻想的天国中拥有它。因此,充满丝绸的伊斯兰教乐园,对贫苦的阿拉伯人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
  中华文明借丝绸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发生了联系,可以猜测,穆罕默德眼中最完美的丝绸必然是中国的丝绸,而非波斯、拜占庭等地生产的丝绸,因为中国的丝绸最正宗、最有名,其质地在当时也是最好的。另外,穆罕默德时代,大多数阿拉伯人仍处在文明落后的境地,他们慷慨好义,喜欢写诗,但并不长于工艺制作,来自中国的制作精良的丝绸在阿拉伯人看来,必然是令其惊叹的。相传穆罕默德曾言:“去追求知识吧,即使远在中国。”穆罕默德说出这句名言,可能也与中国精美的丝绸给其留下的深刻印象有关。
  
  [参考文献]
  [1]马坚译.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刘绪山.中国育蚕术西传拜占庭问题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季羡林.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M].季羡林文集[C].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怀德,郭宝华.伊斯兰教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
  [5]钱伯文.简明阿拉伯伊斯兰史[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6]埃及•艾哈曼德•爱敏著,纳忠译.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