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破译香云纱:香云纱
 

破译香云纱:香云纱

发布时间:2018-12-28 03:59:20 影响了:

     香云纱身上有着现代技术难以破译的奇特密码。曾有日本的专家专门到,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和分析,希望解开香云纱的秘密,并将其改变为一种大工业批量生产的产品,结果却铩羽而归……
  
  靠天吃饭的行当
  
  最近,梁珠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之上。已经活了70多个年头了,梁珠从来都没有被如此关注过,而这一切,都起因于一种名叫“香云纱”的古老而奇特的布料。
  当我根据提示找到成艺晒莨厂时,梁珠已经站在他那停泊在立交桥底的白色日产轿车旁边等了好一会了。“我说了不难找吧,只要走上北边引桥,望到红褐色的一片,就能找到这里。”
  这里是位于广东佛山市顺德立交桥下的成艺晒莨厂,梁珠所说的那一大片红褐色,指的就是晒莨厂正在加工晒制的香云纱――历史上价格最高、制作工序最为奇特的丝绸。
  香云纱,俗称薯莨纱或莨纱绸,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流行于岭南的一种独特的夏季服装面料。全部用天然材料纯手工制作的香云纱一直被视为中国真丝织物中身价非凡的上等佳品。它具有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的特点。据说在炎炎夏日,穿着香云纱做成的衣服,有“流汗不粘身,越穿越凉爽,越穿越轻快”的惬意,且不论怎么搓揉,它都不会起褶皱,因此曾被旧时富人视为首选的夏季衣料。
  “你的运气算很不错了!” 梁珠边领着我走往晒场边说,“之前连续几天都是阴天,我们都没怎么开工。你要是早来几天,恐怕就什么都看不到了。”然后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你知道,干我们这行都是靠天吃饭的。”
  
   确实是这样。制作香云纱,晒莨是最关键的工艺。受日照和温度的限制,晒莨只能在每年的3月到11月间进行。其中7月到8月上旬(农历的小暑、大暑、立秋)由于日照强烈、气温过高,会使纱绸变硬发脆,因此不宜晒莨。而11月以后,由于北方干燥的季候风南下,晒莨也不宜进行。
  眼看11月就要到了,对于晒莨厂的工人们来说,这意味着一年里能干活的时间所剩无几了。梁珠担心今年的订单又做不完。香云纱的制作是纯手工的,制作工序繁多且十分耗时,光是晒莨就要经过14道工序。“一匹白色的坯绸要经过30次漂染和5到7天的暴晒才能变成香云纱。”
  幸好,我来得还算是时候。我来到晒莨厂的第一天,阳光灿烂,碧空如洗,气温在22℃到30℃,是个晒莨的好日子。成艺晒莨厂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皮肤黝黑、汗流浃背的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古老工艺的现代之光
  传说中的香云纱外黑内棕,可是无论在染坊里,还是在晒场上,我所见到的香云纱无一不是红褐色的,只是颜色有深浅之别。用手摸之,没有想象中那种光滑柔软的触感,取而代之却是粗糙和粘乎乎的感觉。
  我实在无法想象这些看起来颜色怪怪、摸起来又硬又粗糙的东西就是如此贵重且曾经备受富人青睐的香云纱。梁珠一笑:“这些离成品还远着呢。”
  “成品跟这些很不一样?”我想我的问题问得有点傻,所以梁珠又笑了。“跟我来吧,让你开开眼界。”
  随梁珠走进他的办公室,我一眼就看到了整齐地码在沙发上的三匹黑色布料。他示意我过去摸一摸,然后,他看到了我惊讶的表情。我手上的这些布料乌黑光亮、手感十分柔滑,跟之前在晒场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不用说,这就是香云纱了。“这三匹香云纱的厚薄和手感都有所不同,客户有不同的需求,我们不能只提供单一的产品。”说着,梁珠展开其中一匹香云纱,并把它举至窗户旁边。在阳光的照射下,香云纱显得轻薄而通透,在逆光的一面,之前全然不觉的碎花图案突然都显现了出来。
  
  它似乎属于那个相当久远的年代,属于那个物质并不丰足的年代里那些骨子里透着浪漫气质的男男女女。它精致,却内敛,与现代人的“张扬”之风显得格格不入。
  我很好奇,现在的人们能拿这些古旧的布料做出什么样的服装来。
  “难以想象?”梁珠跟我说话的时候总像在逗一个小女孩,“呵呵,年轻人啊,是该见识一下了。不要以为只有外来的、新潮的东西才是宝贝。”梁珠边说,边从一个大抽屉里翻出一堆报刊来,“你要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有信心!”
  他递给我一本2004年5月的《人民画报》,并用手指敲了敲封面。
  “胡锦涛主席?这跟香云纱有什么关系?”我被他弄得一头雾水。
  “不知道吧?”梁珠一脸得意,似乎我的疑惑在他看来完全是意料之中的。“我们的胡主席,身上穿的这套西服就是用我们生产的香云纱制成的。”听罢,我把杂志举到眼前,细细打量。确实,封面上胡主席身穿的这套西服,无论是颜色还是质感,都有别于平日所见的西服。
  “再看看这个。”我那因惊讶而张得大大的嘴巴还没来得及合上,梁珠又递给我一本时尚杂志。在他翻开的那一页,我看到一件十分华丽且个性十足的黑色晚礼服。梁珠告诉我,在T台上展示这件由香云纱剪裁而成的晚礼服的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国际名模。
  梁珠意犹未尽,陆陆续续地又让我看了很多他所收集到的香云纱的相关报道。最后,他小心翼翼地翻出了一份旧得泛黄、折痕上的字迹都已经模糊不清的《佛山报》(1989年9月2日的周末副刊版)。报纸首页正中位置一篇名为《丝绸路上的赞歌》的文章,讲述了新民晒莨厂(成艺晒莨厂的前身)在发展之路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这上面还有我的名字呢。”梁珠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透露出一种自豪,但瞬间,他的表情变得沉重起来。
  
  多舛命运五百载
  这张泛黄的报纸勾起了梁珠的很多的回忆和感慨……更多请见《文明》2007年04期
  
  香云纱工艺解密:
  
  晒莨是香云纱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工艺。
  晒莨过程最主要的是真丝织物、薯莨、河泥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互为反应,使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黑胶。究其原理,主要是真丝织物中的丝素胶朊多肽键和薯莨中所含单宁酚基的氢键结合,使绸缎表面形成一种涂层;河泥泥浆中含有高价铁离子(Fe3+),这个三价铁盐和薯莨中的单宁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黑色沉淀物凝结于绸缎表面。而在整个晒莨过程中绝不可少的阳光则起着“催化”的作用。因此,薯莨、河泥、草地、阳光乃晒莨生产缺一不可的四要素。
  
  晒莨的主要工艺流程
  
  1.绸缎准备:莨纱绸疋通常要求长18.5米,因此绸缎进厂后要剪成20米左右一段,这样既便于晒莨工人一人操作,也便于成品的剪裁。每段绸疋的两头都要缝制棉织品的穿棒套,以便于工人晒莨时穿入竹竿,拉动绸疋。
  
  2.浸莨水:把准备好的绸缎放入水槽中,用最浓的薯莨水(称“头过水”)浸过绸面,并不断用手翻动,绸疋浸透吸匀薯莨水需半天的时间。把磨碎的薯莨放于竹箩内浸于第一个槽中得到的汁液称“头过水”,浸过“头过水”的竹箩内的薯莨碎浸入第二个水槽中得到的汁液称“两过水”,依次为“三过水”、“四过水”(又称“渣水”),浸出的各种薯莨水经过过滤后放入大木桶内备用。
  
  3.晒莨:取出浸槽中的绸匹,自然脱水后,置于草地上,正面向上摊开,使绸疋平挺,并压上竹竿,使其不致卷边,曝晒至干。
  
  4.洒莨水:绸疋晒干后,用“两过水”盛入酒桶,洒到绸疋上,并即时用葵叶扫把将绸面上的汁液涂扫均匀晒干,如是重复6次。
  
  5.封莨水:经过6次洒莨的绸疋已渐成淡棕色。为使薯莨汁液浸透到织物的每一个交织点,把绸疋收起来后,放到特制的封水槽中,用“三过水”浸透绸疋1小时,再放到晒场曝晒,如是重复6次。
  
  6.煮绸:为使绸疋均匀吸收薯莨水,防止交织点(织眼)堵塞,将已封过水的绸疋置于大铜锅中(不可用铁锅,因薯莨所含单宁会与铁锅中的铁质发生化学反应),用水温在约45℃到50℃之间的“三过水”煮4到5分钟,并不断用手工翻动,使其煮得匀透,绸疋松身,再自然脱水、晒干。
  
  7.用“四过水”封莨水12次
  
  8.用“四过水”煮绸
  
  9.用“四过水”封莨水1次,待绸疋晒干后将其卷成筒状。此时绸疋已成半成品。
  
  10.过河泥(俗称“过乌”):此工序是晒莨的关键,需在日出前进行。首先将河泥均匀搅拌成糊状,将绸疋正面向上平摊于洁净的水泥地面上,平涂河泥于绸面,再用刮板刮匀河泥,使河泥成一薄层敷于绸疋表面,并以肉眼看不到露底为好。涂匀后将绸疋按中轴线轻轻对折,再由操作人员出力均匀而平稳地将绸疋抬到草地上平摊半小时,保证河泥和薯莨充分接触起化学反应变乌。
  
  11.水洗:将“过乌”后的绸疋抬到晒地附近的河涌水洗,洗涤时应将绸疋从宽幅方向上下提动,以使绸面清洁滑爽而不留泥污。此时天以放亮,再将绸疋放在草地上以清晨微弱的阳光晒干。至此,绸面已变得乌黑油亮。
  
  12.封莨:最后一次封莨水1小时,目的是使绸面更有光泽,吸色更匀。封莨水后再平摊于草地上晒干。
  
  13.摊雾:在经过之前20到30个小时曝晒后的莨纱,虽然已充分吸收了薯莨汁液,但绸疋手感较硬。为了使绸疋变得柔软,这时还需要一个为时约40分钟的叫“摊雾”的工序:将绸疋在傍晚6时后平摊在草地上。此时,日已西沉,草根吸收了地里的水分滋润到草身,绸疋由此也吸收了草身的水分而软化。晒莨过程至此已全部完成。整个过程大约需5天左右。
  
  14.卷绸、码尺、整装入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