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海外测评国产仿M4半自动卡宾枪:M4卡宾枪
 

海外测评国产仿M4半自动卡宾枪:M4卡宾枪

发布时间:2019-02-12 04:25:59 影响了:

  本文作者是一位旅居加拿大的华人。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枪支管理政策与国内有很大不同,所以本文作者有较多机会接触世界各国的名枪。同时,身为海外华人,国产轻武器自然也是其关注的重中之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境遇,才有了在海外测评国产武器的机会,才有了本文。
  在此还需补充的是,根据西方相关规定,进入民用市场的步枪不能设置或改造为连发武器,故本文所指步枪均为半自动武器。
   
  久闻其名 意外邂逅
  
  有关“国产M4”的传说已经流传很长一段时间了。
  国内媒体早在2005年就登载过这个“外贸版”CQ 5.56mm A型半自动卡宾枪的消息,其在2006年的某些国际军警展览里面也亮过相。关于这支枪的制造品质众说纷纭:有的说做得不错,验收标准非常高,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好,整支枪的品质不比美国柯尔特的原装产品逊色;有的说做工很差,铝合金强度、塑料加工水平以及表面处理都不过关。可惜这个瞄准西方民用枪市场的产品生不逢时,受到美国政府的进口限制,至今仍然无法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AR15类型枪械的市场销售,因此我们无以得知美国使用者的反馈意见。
  与美国相反,加拿大目前是中国产枪械的乐土。CQ 5.56mm A型卡宾枪的同宗“长辈”――仿M16的CQ M311步枪早已由温哥华的利华枪店销售了很长时间。利华枪店算得上是加拿大的一个很另类的枪店――老板从建国先生来自香港,他把大陆的出口枪械作为一个主要的经营方向。当年就是他们首先把大陆产的、打着NORINCO(中国北方工业)商标的各种枪械带到加拿大市场,为这里的枪友提供多种全新的选择。从先生还亲赴中国大陆,访问军工企业,并陆续取得部分新枪的独家专营权,例如仿M16的M311步枪、92式手枪、97式步枪、97A式短步枪等。
  但是,神秘的“国产M4”一直没有露面。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因为在北美的民用枪市场中,手枪总是M1911手枪最畅销,而半自动步枪则几乎被AR15所垄断。这两种枪都已经进入了“霸主”地位,众多的生产厂家各显神通,争相推出自己的M1911与AR15,以求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产的M1911型手枪进入得较早,声誉也比较好,现在已经站稳了脚跟,还培养了许多本地的铁杆爱好者,以至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形,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北方M1911到货了――�只买一支!”但是在ARl5的范围内,国产CQ M311步枪造型古怪,而且也太长,销售几乎等于零。占领市场的几乎清一色是美国货。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当我浏览利华枪店网站的时候,被首页上的这一行大字所震撼:“即将到货!中国产的M4卡宾枪!”国产M4终于来了!于是我立刻跑到利华枪店询问详情。从先生告诉我说他们确实订了一批中国生产的仿M4卡宾枪。现在货还没到,但是店里有一支中国厂家提供的样枪,可以让我拿去看看。我问是否可以借给我到靶场试打一下?从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我又来到枪店,并向从先生问起“国产M4”的预计零售价。他说价格还没有定下来,不过,估计会在1000加元以下。由于美元的贬值,这半年以来在加拿大市场上,美国制造的AR15都纷纷从每支1600美元降到1200~1300美元左右。为了保持绝对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力,确实有必要把处于品牌弱势的国产M4保持在1000加元以下的水平。
  我把国产仿M4卡宾枪放在枪店的工作台上,打算先对它进行简单分解,看看内部构造,然后下午再拿出去试打。我把自己的Rock River Arms ARl5(以下简称RRA)也拿来了,以便作个比较,看看国产M4和美国的中档ARl5究竟有哪些差别。
  
  外观处理 亟待提升
  
  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机匣上面的厂徽。和大多数中国出口枪械不同,这支枪上面没有打北方方公司的商标NORINCO,而是打着CQ的标志。这个标志可以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个扁三角形,“CQ”两个字母嵌在中间。这与形形色色的美国枪厂的厂徽比起来差异很大。我猜想也许因为这个枪厂是国营兵工厂,并不太在意产品的行销和形象。商业枪厂非常看重的徽号,对于国产M4的生产厂家来说似乎并不在意。
  枪的序列号是00005。既然这种枪早在2006年就已经问世,那么这支可能就是厂家的第一批样枪里面的其中一支?有可能。
  把这支国产M4拿在手上,我注意到其外观完全和美国的AR15一样。从“鸟笼”形消焰器,到配有隔热片的圆形塑料护木、小握把、可拆卸式提把,直到后面的伸缩枪托,一切都完全一样,再也没有它的前任CO M311步枪的那些让人诟病的“独创造型”了。确实,在这个大家都可以合法生产AR15的时代,故意显示区�已经没有必要。更何况在CO M311步枪上,几乎每样特意不同的设计都受到了顾客的批评。很多人把枪买回去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些“难看”的零件拆下来,把正宗的M16零件换上去。无疑,这支仿M4采用完全和主流产品设计相同的策略,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我手里是一支非常接近美军M4A1的卡宾枪:368mm长的枪管,加挂M203榴弹发射器的接口,平顶机匣上的皮卡汀尼导轨以及可拆卸提把,可选择6个不同长度位置的伸缩枪托。快慢机是民用的半自动版本,只有保险、射击两档。塑料件的制造工艺都很不错,比我的RRA的塑料零件加工水平还好一些。虽然可拆卸提把的宽度明显比我的RRA宽一点,固定的旋钮也大一号,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从外观来说,我觉得这支枪和美国造枪最大的区�在于铝合金机匣的表面处理。美国各个枪厂的铝合金机匣表面都经过打磨、喷砂、阳极硬化处理,以产生一个不太厚但比较耐磨的亚光深灰色表面。而这支国产M4的表面是纯黑色的,很光亮,而且涂层较厚,看上去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喷漆,而不是阳极氧化处理。
  对产品外观的不重视,一直是国产外贸民用枪支的一个通病,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自己的价值。最近一些厂家作出了明显改进,譬如雄鹰出口到西方的霰弹枪,由于表面普遍采用了细致的打磨和磷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枪的精致和美观程度,同时也使枪的档次大大提升。但是在这支国产M4上面,我看到的还是多年前的那种又厚又亮、不甚平整的涂层。我希望这只是一支老样品枪的表面,期待即将抵达的批量产品有更好、更美观的处理方法。
  国产M4随枪配备一个铝合金弹匣。除了也是亮黑色的表面之外,看上去和美国造的弹匣区�不大。但是在后来试枪的时候,这个弹匣频频发生上膛卡弹的状况。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国产弹匣 的右边“唇”部长度不足,对枪弹/托弹板的包裹不够完全,使托弹板的后部向上顶出了一点点,这样造成了托弹板前低后高,无法保持枪弹的水平状态,并会使右边那发枪弹的弹头稍向下倾斜,枪弹的上膛可靠性为此大受影响。当我换用了�的牌子的弹匣后,这个问题就没有再出现。弹匣可靠性一直是ARl5系列枪的弱点所在,看来国内厂家要注意提升弹匣的生产品质了。
  
  内部剖析 同中有异
  
  该枪的分解和普通的AR15系列完全一样:把机匣前后两个大销子从左往右推出,上下机匣就分开了。分解的过程徒手就可完成,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从上机匣里取出枪机框和拉机柄。对比RRA的拉机柄,国产M4的铝合金拉机柄已经严重磨损,在摩擦较大的右侧,表面的黑色涂层几乎荡然无存。看来拉机柄的耐磨度也不够好。
  从枪机框中取出枪机的过程也是完全相同的。把RRA枪机框和枪机和国产枪的放在一起比较,我发现RRA的枪机和枪机框是深黑色的氧化处理表面,而国产枪机是浅灰色的磷化处理表面;RRA零件的表面平整光滑,而国产的零件表面能看到一道道的刀痕,显得比较粗糙,像是半成品;国产枪机的抽壳钩比RRA的更粗壮一点。
  此外,我还注意到这两支枪区别于其他枪而呈现的不同特点,即两枪都没有采用“标准”的柯尔特M16/M4规格击锤。国产枪击锤加宽了不少,几乎和枪机框的下开口同宽,目的是确保即使枪机框位置偏斜都能对击针进行有效击打。而RRA的击锤则是比较窄的轻量“骨架形”设计,目的是减轻扳机力和改善扳机手感。
  这两个厂家对“原装”击锤作小的不同修改充分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设计思路。中国厂家的做法是在零件加工较粗糙和配合精度不能保证的前提下,采用加大击锤横截面的做法以确保击发可靠性;同时也避免了低敏感性的弹药底火不发火的情况。但是,这个修改的后遗症就是击锤质量较大,阻铁簧也因此需要强化,扳机力相应就大了不少。
  而美国的做法是在较高加工精度的保证下,大胆地把击锤改窄改轻,以减轻扳机力,最终目的就是改善射击精度。但是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必须配合高加工精度的上机匣、枪机框、枪机、击针等零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零件的规格有问题,或者说安装了不能紧密配合的零件,枪就非常容易发生故障了。
  另外,我也看到国产下机匣后部的快慢机部位特意大幅增加了厚度,估计这是为了确保下机匣强度而专门做出的补强。据说国产铝合金机匣的材料标号是T60-60,比美国的机匣材料T70-74的强度低一点。但由于铝合金的质量较轻,这个厚机匣并不令人感到过分沉重。
  除了这几个有限的区别之外,这支国产M4与美国产的同类产品基本上是兼容的,而且大部分零件也可以互相通用。加拿大的枪友早已有把别的品牌的上机匣安装到CQ M311步枪的下机匣上使用的先例,使用到现在也没有发生过故障。因此我的推论是:如果把美国枪的上机匣和枪机安装在国产枪的下机匣上,枪的动作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是扳机力会比较大;而如果把中国枪的上机匣和枪机装在美国枪的下机匣上,有可能因为击锤较窄而出现击发故障。所以第二种配合我并不推荐。
  
  靶场试射 起伏跌宕
  
  看完了内部零件,我给各个活动部件上了油,把枪重新组合起来。下午,枪店职员Jeremy和我一道开车去靶场试枪。我们先试50m距离,用觇孔瞄准,每次打5发弹。采用坐姿有依托射击。我选择的弹药是雷明顿生产的0.223英寸口径、弹头质量为3.66g、全金属被甲的商业新弹。
  枪操作起来的感觉也完全和普通的AR15一样。但是扳机确实比较重,扣扳机的时候,手指要非常用力才能把扳机扣到底。这个紧要关头的肌肉扯动会极大地影响射击精度。这种超重的扳机我在几支不同的国产枪上面部体验过,似乎是国产枪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有些是阻铁的加工粗糙造成的,有些是弹簧过硬造成的,但这支枪主要是那个加大的击锤造成的。
  我和Jeremy轮流打了几张靶纸,感觉都不太理想。从其中一张的靶纸看来,大部分弹孔相当聚集,但同时又有两发飞得比较远;而另一张显得比较散乱,如同霰弹枪的杰作。总的来看,弹孔多数偏右边,是典型的用力扣扳机引起的。
  另外,射击过程中,上面提到的弹匣问题导致几次枪弹无法上膛。排除这种故障就必须卸掉弹匣,反复拉动拉机柄,才能让顶住的那发枪弹掉下来。
  最终,这个50m的射击结果有点令人沮丧。Jeremy有点不甘心:“不如找一天我们再试一次?”我们决定下次换一种方式:给枪装上光学瞄准镜,打100m距离,看看这支枪在100m的散布如何,测试一下其MOA值(在100m距离上,散布圆直径为1英寸时,即枪的射击精度为1MOA)。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衡量步枪精度的方法,而且较容易理解。例如,美国的军用M16步枪的精度一般是1.5~2.0MOA的水平。
  一周以后,我和JeremyY,来到靶场。这次参加的还有他的左撇子朋友Jeff。我们采用的是一具2.5~10×40的Osprey光学瞄准镜,十字加圆点分划。
  
  这一次,有了瞄准镜的帮助,国产M4的表现比上次好了很多。在100m距离上,弹着点基本上都可以落在3英寸(76.2mm)范围以内,即不大于3个MOA。但我相信这根枪管的精度接近1MOA应该是非常可能的,只是异常沉重的扳机力让我无法有效地体验这支枪的最好精度表现。
  用国产M4射击的过程令我感受颇深。我对准靶纸的正中间后,呼出一口气,吸入半口气,摒住呼吸,慢慢地扣动扳机。但扳机力较大,只好用力扣,此时十字线开始摇晃。努力稳定的同时,继续扣扳机,这时遇到了第二重阻力,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能拉动。我的额头冒汗了:“竟然还是加料两道火?!”这时脑部已经开始缺氧,十字线也在不断晃动。这个异常困难的过程在射击RRA时并不会发生,在打国产97式步枪的时候也没有发生。
  我打了几张靶纸。头几枪都可以打好,但是往往打到第四、五枪的时候就会出现由于控制力减弱而导致的“飞弹”现象。下面的靶图里,那两个远离“集体”的孔就是这种“飞弹”。所有的“飞弹”都有一个特征:偏到右边,这就是最后击发的瞬间右手食指用力扣扳机造成的。
  后来,我放弃了每次打5发,改打3发,终于避免了“飞弹”的再度出现。最好的一次是3发散布刚好在1英寸(25.4mm)多一点点,就是接近1MOA了。我不敢继续打下去,来个“见好就收”。
  本来,我对这支枪的试用和体验算是到此为止了。但是对于一支出生于“突击步枪”家族的半自动步枪来说,只是坐着打靶似乎对它很不公平。刚好在那个周末,本地的TMSA射击俱乐部举办“战 术步枪比赛”。我又邀请Jeremy和Jeff两人带国产M4参加,让这支枪和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半自动步枪同场竞技,算是给这支枪最后一个考验吧。
  
  “战术步枪比赛”是一种类似IPSC的多场景、多目标的自由式快速射击比赛,计分方法是靶上得分除以时间,要求参加的人尽量以最短的时间,尽量准确地打中目标的最高得分区域。但如果发生脱靶或者误中“人质”(不同颜色的干扰靶),则会被罚分。比赛的射击距离从5m到100m不等。在这种比赛中,有各式各样的半自动步枪参赛,除AR15类型的以外,这次我们也看到SKS、SIG 552、伯莱塔C×4等参赛枪支。
  这场比赛我还是用我的RRA,并配用Eotech公司的激光全息红点瞄准镜及轻量竞赛型扳机。Jeff使用国产M4,再加上Jeff是个左撇子(枪的弹匣解脱按钮在右边,抛壳也在右边),这场竞争似乎并不公平。
  然而经过一个100m远距离场景、两个40~50m的中等距离场景以及一个近距离CQB场景以后,我发现我的分数竟然落后于Jeff。很不幸,我爆了一个“人质”的头,被扣了10分。另外有一个弹匣没有插牢,也被迫花了点时间来排除故障。而Jeff一直打得很顺利,没有什么失误和意外。比赛结束,Jeff最终得了总分第4名,而我只排在第7名。
   
  比赛后,我很不甘心地借过国产M4,重新把最后一个CQB场景再打一次。原来,在这种有压力的快速射击环境下,扳机力的因素变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支枪的手感、操作、瞄准、后坐等都和典型的ARl5毫无区别。Jeff胜出的原因很简单:他比我打得更快更准,而且犯的错误更少。
  
  尚有差距 仍需努力
  
  到此为止,我对国产M4的试用体验结束了。总结起来,这是一支比较“忠实”地仿制美国M4A1卡宾枪的半自动版本。它与其他厂家的AR15系列基本兼容,内部结构、操作用法也完全一样。可惜枪上面带有一些典型的“中国制造”特色,例如粗糙的表面处理和内部零件以及沉重的扳机力等。但是只要使用好的弹匣,这支枪的动作可靠,而且枪管的精度非常不错。
  希望生产厂家将来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一个改进的版本――一支不仅仅是能用,而且是好用、精致的枪。这是国产枪能否在西方民用枪市场“登堂入室”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国产枪主要还是依靠模仿、低价格作为扩大市场份额的工具,但是对长期发展来说,优秀的产品设计和可靠的品质是更重要的。
  国产轻武器,请继续努力!
  
  编辑 刘兰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