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由“花盆效应”想到的生物教育】花盆效应产生的原因
 

【由“花盆效应”想到的生物教育】花盆效应产生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9:06 影响了:

  “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中又称为“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一方面,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在一段时间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它们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范围在下降,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料,经不起温度的变化,更经不起风吹雨打。此次课程改革前的传统教育和花盆效应有很大相似之处,由于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使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与现实生活脱节,教育提供了一定的适宜的环境,可以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从书本到书本,进行封锁式小循环。这种脱离实际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是非观、经不起挫折,这一批学生当中的大多数一旦离开学校,失去了教师的帮助和学校的学习氛围后,继续学习的能力很差,处理问题无所适从。课改后有不少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部分教师仍在充当花盆角色,很少让学生去感受“风吹雨打”,很多学生的能力没能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这确实是一种缺憾。教师在平时教育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参与到教育生态实践中。下面谈谈如何改变教育中的花盆效应。
  
  1 从改良生物教育外部环境入手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这些外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而对教育中的外部条件的改良也是改变花盆效应的重要内容。
  
  1.1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拓展学生的视野
  传统的常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语言讲述,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与原理,对于一些易于理解的生物概念与原理,教师可以讲解明白,学生亦可以理解和掌握,但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时空跨度很大的生物概念与原理(如微生物的结构、DNA的复制和转录等),教师难教、学生亦难学。利用多媒体就简单多了。而且21世纪的生物迅猛发展,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修补大脑的芯片问世。快速确诊病毒感染技术问世,均是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传播,才使人们迅速知道。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优势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上网查寻有关的材料,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培养其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这样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独立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利用大自然,把生物教育放到校外去
  生物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担负着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生物学中涉及植被破坏、森林过度砍伐、物种灭绝、水土流失、酸雨、沙尘暴等环境问题及地震、洪涝、台风、暴雪等自然灾害现象。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一生物大课堂,把生物知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方法、措施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学和“做”结合起来,让学生到野外去认识生物,到社区去宣传保护生物,参与社会事务,就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生物学的意义,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探索知识,进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 立足创建良好的生物教育内部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将诸如“相互依存”、“协同合作”、“伙伴关系”、“整体性”、“多样性”等教育生态意识观念贯彻其间,将教学超载、关系失衡、无话语泛滥、缺少和谐的课堂来一番彻底的改造,使之成为生态课堂,改变教育中的花盆效应的内在因素。
  也有部分教师通过命令、责罚,表现自己的权威,通过批评学生的行为和通过提出明确的、硬性的要求和作出武断的评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往往只是对教师控制的服从。这种服从表现在课堂上。大多数是以“应答”的行为表现的。如此课堂既缺乏平等的对话,也没有经验共享,学生更不可能发现自我。虽然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可能不错,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点点的消失,成为花盆中的花草。
  
  2.1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要让学生实现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问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能充当“收音机”。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缩小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课堂管理方式,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空间,积极倡导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主要起着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
  
  2.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生态学中的互利共生关系,是伙伴关系,师生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间的合作学会合作学习的理念。良好的合作可以塑造教师的完美人格、职业道德,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促使课堂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生态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平衡课堂群体生态,避免“花盆效应”,建设耐度生态空间环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生生间成为协同的学习者。总之,要重视课堂生态,应使课堂成为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迷人的生态王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