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民间发明家【民间发明家的误区】
 

民间发明家【民间发明家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9-02-16 04:33:11 影响了:

  提起来“民间发明家”,尤其是中国的民间发明家(已有人简称之为“民发”),人们常常油然而生一些复杂的情感:因为他们推动了发明创造的群众性活动,以其聪明智慧造福社会而肃然起敬;因为他们执着追求、锲而不舍、坚持在失败中挣扎而百思难解;因为他们处境困难、孤立无助,倾家荡产债台高垒仍坚持实验和探索便慨而怜之……总之,这个被常人喻为“疯子”的另类群体,常常被社会关注却往往不被世人理解。
  虽然有些“民发”们以其发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因此而改变命运甚至成为发明家、企业家,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大多数“民发”(这个比例高达95%)经多年奋斗,却不得不以穷困或年迈等原因在发明的路上停下脚步。
  一般来说,“民发”们是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至少是在某个方面有独到心得,善于发现问题又勤于动手解决问题的实干家。他们不怕孤军奋战,他们有忘我追求的坚强意志,他们能够在失败跌倒后爬起来,他们习惯于在贫困中忍耐……
  为了理想“民发”们带着经多年刻苦研究完成的心爱“作品”自费到全国各地参赛,参加展览会。他们节衣缩食坐便宜巴士、坐火车慢车;他们往往住在街道小旅馆里:他们那衣着、那行头;那在路边的滚滚烟尘中吃方便面的“形象”;更有那见到“领导”、见到“评委”、见到“投资商”时的那份紧张,谦恭自卑又略带“舍我其谁”的自信神态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正是这样的一批“志愿者”,在积极而有效地推动着我国的民间发明创造活动。他们的奋斗,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政府部门的关切和支持。已有多个省份成立了与中国发明协会相对应的省级协会,给这些很可能“自生自灭”的人才提供一个舞台,给予他们支持、温暖和希望。他们是我国发明创新中的“草根英雄”。
  “草根英雄”的个性是鲜明的。他们在迷雾中探索,在失败中寻找答案,在挫折中成长,在阳光下枝繁叶茂。
  但是,“民发”们屡遭失败,是个不争的事实。除了外界因素之外,这其中有没有自身的原因?有没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包括知识的贫乏、经验的不足和认识方面存在着种种“误区”等方面原因呢?
  笔者根据半年来担任中央电视台《我是发明家》节目评委的见闻和体会,认为“民发”们屡遭失败的自身原因,不仅是存在的,而且相当普遍。
  仅就“认识误区”一则,作者以为,这是影响发明质量和水平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如不加以厘清和警示,势必将有更多的“民发”陷入其中,****一事无成是在所难免的。
  为此,作者在这里对《我是发明家》节目中参赛的两个典型例子加以点评,供“民发”朋友们参考。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人人都会觉得自己很渺小,笔者也不例外。所以,以下点评,也许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如是这样,望“民发”的朋友们权作参考,并予以指正或批评,可千万不要因此挫伤了你们的自尊心,更不要耽误了你的“转化”和前景。
  在《我是发明家》节目的评选中,历经北京、石家庄、上海、烟台、南京五场预选,参赛的发明作品差不多有300来项,获准晋级、有机会年底到北京参加复赛的大约有50项,被淘汰的是大多数。
  仔细研究这些发明作品,包括已获晋级的作品,会发现中国的“民发”们存在着较为普遍一致的“失败基因”,也就是发明人有着共同的认识“误区”。现以“蒸锅革命”为例“点评”如下。
  《我是发明家》节目提倡节能与环保。所以,这方面的作品比较多。可是不少作品在力求实现能量的利用或转换的同时,常常忽略或根本就不知道“能量守恒”这样一条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能量可以转换,但不能无中生有。
  有一对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的夫妇,二人带着样品辗转三地参加了两场预选,自然花了许多钱。作品是一个“可大幅度节能的蒸锅”。其特征是:在一个原来放置笼屉的“长方形的平底锅里面”,放置一个面积小得多的锅。发明人认为,只要把这个小锅中的水烧开使之产生蒸气,比把大锅中的水烧开产生蒸气所用的“热量”要少得多。因为有蒸气便可以蒸馒头!所以,用该发明蒸馒头当然就可以节省燃料,比原来烧那个“长方形大锅”要节省50%甚至70%的燃料。
  稍懂科学常识的人会知道,发明人在这里陷入了两个“误区”。
  其一,不管用什么样的锅,(用相同的笼屉)要蒸100个馒头所需要的“总热量”基本上是恒定的;
  其二,蒸馒头需要的不只是蒸气,更需要的是每秒钟内提供的蒸气总量!没有这个“量”,凉的馒头可能会把热的蒸气给冰凉了,它还能“熟”吗?
  烧小锅固然“省火”,但每秒钟内产生蒸气的量,远不如烧大锅的时候多。所以,蒸的快慢和效果一定不同。可惜,笔者的点评未能说服这位发明人。他坚持认为,烧小锅比烧大锅“节省”燃料。他说:“这是一看就应该明白的事!”
  为了说服这位发明人,作者只好使用“极端推理法”――照你这样的“方法”,岂不是只要将一杯水烧开,也可以“蒸熟”十几屉的馒头吗?
  作者又举例说,以前常见大食堂里蒸馒头根本不用锅,而是烧一个锅炉,将烧出高温高压的蒸气,用一根细管子通到十几层的笼屉里,很快就能把馒
  不料,我们的发明人仍不正面回答作者的反问,仍然坚持说他的“发明”是一项可使全国每年节省很多能源的“重
  在点评中,作者曾建议发明人多做实验,取得测量数据后再下结论。
  时间到了。来不及讲“能量守恒”了。此项发明被宣布淘汰,发明人悻悻然退下场去。
  其实,这对发明人夫妇的作品,在烟台预选被淘汰之后,又不辞辛苦再到南京参赛,结果二次被淘汰。发明人两口子为参赛费了很多心思,两度淘汰,受打击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后来知道,两口子很不服气,曾强烈要求找“那位教授评委”理论一番。
  面对此情此景,笔者对这对“民发”的精神,由衷地感动了!如果他能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如果他能跳出“误区”,接受笔者这样并非“吃干饭”教授的逆耳忠言,说不定会在其他方面,搞出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发明呢!
  在能源紧缺的21世纪,在烧煤的瓦特蒸汽机(1769年)发明应用239年后的今天,不要说一项“发明”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达到30%,就算是能提高10%,那也是一项重大发明。因为,它相当于全国每有10个煤矿就能“白白增加”一个煤矿,那一定是划时代的发明了。
  可是,效果比10%还要大3倍,据说能够达到30%的一项参赛的“发明”,在2008年9月4日于南京开赛的《我是发明家》节目预选赛中“亮相”了。
  节目开始了,而发明人却迟迟未来,因为早就听说这项发明很了不起,所以,导演决定在评选结束之后专门延长时间等候这位发明人,又过了半小时,只见一位身体强健、充满自信的中年人(担任某单位要职),风尘仆仆地赶到节目现场。看得出他很辛苦,也很疲 惫。或许“由于时间太紧”,或许他一直犹豫不决――要不要把“这么重要的发明”在赛事上“亮相”?所以,他未能来得及准备,既没有带来实物,也没有带来图纸和实验报告,仅向评委陈述了他的重大发明:解决了发电厂燃烧炉中煤的燃烧效率问题,可提高燃烧效率30%。也就是说,要发同样多的电,可节省30%的煤。
  当笔者询问这位发明人,其发明的“核心技术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能够提高燃烧效率高达30%时,发明人说:“这个是我的技术机密,不能告知。”
  陷入僵局,评委们无从评起,怎能凭一个“说法”给打分呢?
  鉴于这位发明人的确是非常认真、非常自信,笔者还是禁不住问一问“技术诀窍”是什么7这时候,作品发明人才说,现有技术是向煤的燃烧炉中注入600~C的水蒸气,而“本发明”则是注入800~C的水蒸气。
  笔者又问,为什么这样一来,便会提高30%的燃烧效率呢?
  发明人觉得作者这一下子才问到了“关键”,欲说又止,最后还是隐讳地透露出了“最核心、最机密”的发明点――水的分子结构是H 20,800~C的水蒸气在燃烧炉中会“分解为氢和氧”。
  笔者说,要使水分子“分解为氢和氧”能会这么简单吗7如果是800度的温度就能让水那么轻易地分解为可燃烧的氢和氧,那么,这项发明肯定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不要说是800度,几千度也很容易嘛!果能如此,当今世界还会有能源危机吗?
  即便说,向燃烧炉中注入800度的蒸气,比注入600度的蒸气更容易使煤充分燃烧,那也绝不等于“把水变成了氢和氧”!
  这项“发明”立即使笔者想起了1992年轰动一时的“水变油”。
  到此打住。评委们没有让这个“最重大、最轰动”的参赛项目“晋级”,希望他拿出实验数据来。
  然而,我们的发明人仍然在努力仍然锲而不舍!他还给笔者打过电话,他的发明是多么地伟大。
  笔者虽然不相信,却被感动了!被震动了!我们的发明人为解决能源问题,多么执著啊!多少科学家从理论到实践苦苦研究了几百年,始终不能轻易地肢解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化学键”,不能简单地把水变成氢和氧,不能由此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难道其“突破口”竟然如此简单?――把600度的水蒸气升高到800度便可实现?
  其实,“民发”们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常常陷入的“误区“,还不止以上两项,至少还有缺乏实验的“误区”,不善搜集数据的“误区”,只讲“原理”拿不出实验结果的“误区”,只讲概念却做不出一个样机的“误区”,以为科学原理等于技术的“误区”,以为专利等于产品、专利等于财富的“误区”等等。在300个参赛者中,几乎每一个“误区”都可以举出若干实例。
  我们必须思考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除了一些小诀窍之外,“民发”们要想有重要的发明并实现“转化”,造福社会也改变自己的处境,就应当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发明指导,尽快走出种种“误区”;应当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使自己的“发明”不违背科学的基本定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