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第四次浪潮是谁提出的 浪潮提出“ERP工业标准”中国ERP进入工业标准时代?
 

第四次浪潮是谁提出的 浪潮提出“ERP工业标准”中国ERP进入工业标准时代?

发布时间:2019-02-28 04:00:16 影响了:

  3月初,济南浪潮集团总部,ERP产业发展工作会如期召开,浪潮集团盛邀业界专家为中国ERP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一直以来,对ERP能否有标准,意见不一。会上,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以专家身份首次提出“ERP工业标准”。
  “行业ERP厂商和客户都已经认识到,产品成熟度、易用性,快速部署能力是双方共同的事情,但是,双方的理解并不相同。”王兴山说:“ERP厂商追求产品复用最大化,而客户追求的是高度行业化、个性化,双方的需求都无可厚非,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惟一的解决办法是尊重事实、彼此让步、互惠互利。”
  如何协调产品化与客户化的矛盾是王兴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却是第一次,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多年来,业界就这一困扰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一直苦苦探索解决良方,王兴山预计今年各大厂商会陆续提出解决方案,由此必将产生路线的分化。
  “产品化是一条路线,客户化又是一条路线。两条路线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厂商与客户就需要在产品化与客户化之间定一个‘黄金分割点’,这个分割点的比例一旦形成共识,就很容易形成规范与标准。”王兴山提出,这个“黄金分割点”所确立的模型可以称为“ERP工业标准”。他解释,这是一个概念性的提法,是一种解决客户个性化需求与产业规模化发展矛盾的方法;是一个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一种实现知识沉淀和转移的机制;是一种快速部署的实施方法论,因此,不能与“ERP国家标准”相提并论。
  王兴山提出的“ERP工业标准”黄金分割点为6:4,其基础结构是浪潮ERP在2002年针对行业ERP提出的“631X”应用模型。经过与会专家的深入讨论,浪潮ERP确定,将在制药、化工、快速消费品、装备制造等制造业重点领域试点,以631X模型为基础,导入“ERP工业标准”,并在“ERP工业标准”的指导与共识下,推进行业ERP的产品化、标准化,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产品成熟度、易用性以及快速交付能力。
  3月下旬,浪潮ERP宣布启动“行业ERP升级计划”,其核心内容即为提出“ERP工业标准”,并逐步在绝对优势行业进行试点。
  
  支持ERP国标、行标
  
  转轨时期的中国市场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性,加之缺乏法制基础和统一的市场规则,导致厂商和客户都有可能成为利益的受损者。
  在国内ERP领域,厂商因为缺乏对客户的深刻理解、创新能力和成熟的产品,而导致无法按照普遍商业规则为客户提供快捷、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客户也处于不断变革与成长过程中,个性化和灵活性往往成为其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有力武器,导致通用标准化ERP产品无法满足所有企业客户的需求。
  在市场缺乏有效准则指导的情况下,客户追求自身利益的本能被无限放大,致使供应商不得不迎合客户无休止的个性化、灵活性需求,结果是在产品和服务上无法达成共识,甚至产生法律纠纷。
  这些问题由来已久,演变至今已经非常严重。3月10日,浪潮、用友等国内主流ERP厂商,美国恒瑞股份公司、燕京啤酒等客户代表,以及ERP标准工作组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ERP标准”。
  当时,浪潮集团副总裁陈明忠代表浪潮参加了会议,深受启发。“ERP有个标准,无论对于政府、厂商还是客户都有好处。但制定ERP标准难度很大,因为ERP是技术、管理高度结合的形态,集合了应用思想、行为、流程在内的复杂统一体,而并非纯粹的产品。”陈明忠在与ERP标准工作组负责人交流时表态,浪潮一定全力以赴支持标准组的工作。但是如何支持?陈明忠回来后和王兴山商量,认为厂商应该先动起来,与ERP国标、行标建设形成呼应。
  这样的想法在王兴山的脑海中早已反复酝酿。他认为,3月初ERP产业工作会上讨论的针对行业的“ERP工业标准”可以公开提出来。建立ERP标准是政府、产业、企业、客户共同的心愿,但是鉴于国内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的复杂性,ERP标准问题一直十分棘手。但是,厂商可以从实践出发,从其他角度入手探索ERP标准之路,为政府建立ERP国标、行标趟出切实可行的路子和有价值的支持。
  
  谁的“ERP工业标准”?
  
  “‘ERP工业标准’以成功奉行多年的631X模型为基础,并得到实践的检验。浪潮ERP的企业客户认同这个模型,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王兴山研究并实践ERP管理软件十几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大家都在呼吁搞创新、立标准,但对于如何创新产品,如何立标准却很茫然。政府、企业也曾经尝试过、努力过,但结果总体上并不尽如人意。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王兴山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处于成长和快速变革状态,管理模式基本处于流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普适标准的适应力极为薄弱。因此,国内ERP可以遵循“工业”原则,从“工业”所普遍适用的诸如标准模型、标准组件、管理标准化(如标准成本计算方法、杜邦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入手,建立以“普遍认同”为主诉求的“广义标准”。王兴山强调,现阶段的关键是树立“标准”意识,而非技术、体系角度的“标准”。
  “‘广义标准’是粗线条的结构,更容易被行业客户接受。”王兴山认为,“广义标准”是ERP标准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走出去了,后面的事情就比较容易了。而需要重视的是,“广义标准”的主导者应当是用户而非厂商,这是因为631X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源于客户,服务于客户。只有“广义标准”为客户带来的效益和价值,才有可能得到明确和巩固,并作为“行规”写入合同,最终为厂商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
  也就是说,“ERP工业标准”的受益方首先是企业用户,其次才是厂商。但是,厂商在其中要发挥推动作用,并通过成功案例增强客户信心,巩固客户认知。这样才能够进入ERP发展的良性轨道。
  实际上,在工业时代,标准的产生基本遵循着这样一个轨迹:某种逐步被确定的规范在客户与厂商之间产生,厂商进而发现由“共同规范”到“工业标准”是产业飞速发展的客观路径。由此产生了标准组织――在规范被提交到一个公认的标准组织,并被广泛接受前,它都不是正式的工业标准。尽管如此,规范可以被具有影响力的厂商发布,并随之被这些厂商实现,通常会进一步成为非正式的工业标准。这种标准与其说是一种以追求共同利益为准则的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用以沟通和合作、交易的语言。
  王兴山相信,ERP产业以及“ERP工业标准”必将重复着类似的轨迹。
  
  工业标准实践创新路径
  
  在提出“ERP工业标准”的同时,王兴山还撰写了一篇题为《中国ERP自主创新之路》的文章,提出了中国ERP自主创新的四条路径。文中指出,ERP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服务的客户,而不完全在于ERP厂商自身。高质量需求的客户是ERP创新的动力之源;高端和行业市场是中国ERP自主创新的最重要阵地。
  对此,王兴山解释说,631X既是“ERP工业标准”的核心模型,也是浪潮ERP客户协同创新模式。60%的标准化应用平台体现了中国企业管理的共性,蕴涵着管理思想的精华;30%的行业化体现了行业特色及其最佳业务实践,是标准化诞生的源泉以及发展的基础;10%的个性化则体现了适应快速应用需求的创新能力。浪潮ERP在集团和行业客户的实践中发现,631X模式基本上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而且,这些客户在发展、完善631X模式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浪潮ERP的战略是“引领高端、专注行业、突破渠道”。实际上,无论是其集团管理、行业ERP、中小企业产品,具体到不同客户的应用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标准化、行业化、个性化问题,区别只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这就意味着,631X“ERP工业标准”已经成为ERP和谐发展和创新的目标。
  “从研发的角度看,将客户纳入631X客户协同创新体系是‘ERP工业标准’能够确立的根本,缺乏客户的深度参与,一切标准都无从谈起。”由浪潮倡导的这个标准是否会得到业界的认同与呼应呢?我们注意到,今年有越来越多的ERP厂商也产生了类似的共识。尽管对于行业ERP的标准化、行业化、个性化,大家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是基本思想已经不谋而合。 由此,有业界观察家惊呼,中国ERP进入工业标准时代。
  “客户提出了需求,厂商不断地满足、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客户,与客户共同产生了理性的认识和规范。对于历经艰辛的中国ERP产业,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王兴山说:“‘ERP工业标准’必须依托于四条ERP创新路径,否则将后续乏力,丧失发展的基础。浪潮希望,主要立足于行业应用的‘ERP工业标准’能够稳健、务实地实践ERP创新路径,为探索中国特色的ERP发展道路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