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失地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失地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4:31 影响了:

第一篇: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失地居民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xx居位于市政务中心西临,西接长途汽车总站,善国中学紧靠村旁,xx大道穿居而过。据《沈氏族谱》载:清朝中期(公元1733——1822年)沈氏从后屯迁此,随之岳姓迁来共建村,名岳家庄,今称xx。2014年根据xx政发(2014)81号文规定,更名为xx居委。该居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是宜居、宜业、宜商的理想乐土。xx居共有土地320亩,为配合全市实施的沈庄xx城中村改造项目,征用该居土地280亩,现有土地40余亩;人口433人,其中参加分配人口288人;计划生育育龄妇女98人,一男孩户38户,一女孩户24户,双女户1户;党员16人。

一、xx居失地居民情况

近年来,xx街道在服从服务城市发展中,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搭建发展平台,通过城市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而且在上项目、壮实力、促就业,为全市更好的项目落地腾出空间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正在实施的xx居城中村改造,使得xx居大量土地被征用,现仅有土地40余亩。在xx居居民房屋被拆迁后,居民全部在东七、孙庄等居租房居住。在失地居民群众中,有稳定工作岗位和从事服务行业者约占20%,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生活比较富裕;获得不稳定就业岗位和自行外出务工或在市内务工者占70%,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部分还有所下降;没有就业者约占10%,生活水平一般,这部分失地群众年龄较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商品经济意识差,缺乏技术和经营经验,不能从事商业活动,有的还疾病缠身,没有其它出路。总体来看,失地居民就业不稳定和失地保障政策不完善,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失地群众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二、引导失地居民就业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失地居民的就业能力弱,面对就业竞争,由于年龄、知识、技能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求职比较困难。就xx街道而言,可提供的就业空间不少,竞争虽然激烈,但由于失地居民文化程度、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导致用人单位不愿聘用,大多数居民从事市场配货运输、家政服务等。xx居失地居民就业最困难的主要有三类群体。一是女35岁男40岁以上的大龄失地居民,即使能找到一份工作,大多也不稳定。二是失地前完全依赖种地为生的纯农民转业能力差,失地就意味着失业,大多数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三是就目前的政策而言,种田的农民可以享受粮食直补等各种扶持政策,下岗职工可得到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各种优惠政策,对农村、农民的各种社会保障也是普遍面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而专门针对失地农民就业等问题的激励政策还不完善。另外,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不能适销对路”,造成效果不佳。近几年,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的投入不断加大,统计的受训人数也比较多,可收效不是很好,适应不了失地农民就业的实际要求,反而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三、对促进失地居民就业的建议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周边失地农民的群体将会越来越多,这是由农业向工业、乡村向城市转化过程的必然选择。如何做好因失地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各级政府迫切关注的问题。

1、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广大失地农民不能象城镇人口一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成为失地农民最担心的问题,仅靠征地款来维持生计,只能“坐吃山空”。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征地过程中,应对失地农民进行开发式安置,除给付补偿金外,还应替农民考虑长远之计,逐步建立、规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2、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力度。由于失地农民原来大多数从事比较简单的传统农业,对自身素质要求不高,但失地后从事非农产业,造成就业难问题。因此建议: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及竞争力;二要广开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消除就业障碍,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三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失地农民就业,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加宽泛的就业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环境及条件。

3、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发展集体企业,拓宽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空间,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中,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既可以把失地农民组织起来,让其通过做工收入保证生活来源,又能够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建议:鼓励农民发展家庭经营,进行个体运输、商饮、服务业的开发,减少对土地的依赖性。

4、逐步建立和完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征地安置方式,建立解决失地农民长久生计的长效机制,使城市支持农村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将失地农民的利益与企业发展融汇在一起,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平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场化就业。对吸纳失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二、三产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失地农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对消化失地农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主而兴办的二、三产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商业用地安置有关事宜,力争实现失地不失业、农业转商业、农民当老板的既定目标,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郊区居民失地现状调研报告

按照街道党委、办事处的要求,深入到我帮包的xx居,针对郊区居民失地现状,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深入调研过程中,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鲜活调研资料,一是及时召开座谈会,在召开座谈会中,注重邀请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二是深入农户进行走访,在调研期间,走访了部分贫困户或困难党员,深入了解居两委工作制度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了解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作风建设和思想观念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如何依托地理优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发展集体经济。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

一、xx居概况

xx居位于xx街道西部,xx西路北,西邻xx铁路,东依长途汽车站,依靠xx商贸城,地理位置优越。居民xxx户,人口xxx人,x名村干部,居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居民人均收入xxxx元

二、失地居民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心态及真实想法

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是新形势下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近郊农民失去土地,乡村向城市社会经济转化过程的必然选择。但是,农民失地后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是择业难,尤其是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就业更难。从目前情况看:首先,失地居民就业的机会很小,许多失地居民最需要解决的是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影响,完全靠自谋出路。第三,对相当部分的失地居民进行再就业技能的培训已经不可能。二是老年人的生活逐步趋于困难,赡养也是个问题。过去大部分老年人靠种地来解决生活问题,目前地已占完,没有来钱路,只能靠有限的土地补偿费来维持生活。另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土地大多是老人所占有,耕地曾经是维系子女的纽带,失去土地后老人的赡养问题难解决。三是生活上的不习惯,对于农民家庭来讲,没了土地就是失去了家庭院落,住进了高楼,卖粮的变成了买粮的;部分居民失去了靠由房屋出租为经济收入来源等。

调查发现:居民最担忧的问题。一是部分年纪较大的居民因为子女经济收入不稳定,普遍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担忧。二是土地被征用,由农民变为无业居民,找不到工作,对今后的生活十分担忧。三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农民认为,自己过去是靠卖粮维持生计,当今是买粮度日,手中无粮心发慌。

三、解决居民生活出路问题的做法:

居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是xx居两委班子所关注和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xx居就如何解决居民出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引导居民围绕杏花村、嘉誉干杂海货两大市场搞好服务,发展三产。扶持居民发展家庭经营,进行个体运输、商饮、服务业的开发。

四、几点建议

1.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目前来看,除了五保户解决了社会保障外,其他的居民还要逐步享受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居民家庭是靠征地款来维持生计、"坐吃山空"。如果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过不了几年一旦征地款"吃"完了,生活就没有着落。今后除了给付补偿金外,还要对那些原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采取诸如以土地换取养老和医疗保障。采取将集体所得的租金部分作为为55岁以上的老人解决养老保险,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2.加强对居民的就业培训、广开就业渠道、消除就业障碍、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由于居民原从事比较简单的传统农业,对自身素质要求不高。但失地后从事的非农产业,与原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要求不能适应,造成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以致部分居民无法找到工作。因此建议:一要加强对居青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增强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就业能力。二要广开就业渠道。解决失地居民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三是壮大居级集体经济。借助伦达商贸城开发机遇,培植骨干企业,发展三产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居集体经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又要突出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各方面潜能,“面”上抓总量扩张,“点”上抓骨干膨胀,“线”上抓特色培植。群体规模必须加速扩张,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不受规模、速度、范围的限制,真正形成争先恐后、万马奔腾的局面,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五、存在的问题

xxxx年xx月xx居在全市率先举起了城中村拆迁改造大旗,利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xxx户、建筑面积约xx万平方米的居民房屋

拆迁任务,开创了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先河”。但是,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急需解决。

为保障居委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在拆迁时政府承诺给居每人xx平方经济发展用地至今还没有落实。

积极向街道、市分管领导汇报,及时解决落实居每人xx平方经济发展用地的面积、地理位置,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早使用,立足区位优势发展好三产服务业,早日得到效益。

第三篇:xx县失地农民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失地农民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农业局)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为了全面掌握农民失地情况,根据市农委通知要求,就全县农民失地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失地的基本情况

xx县辖城关、黄堡、后坪、过渡湾、寺坪、歇马、马桥、马良、店垭、龙坪等10个镇和两峪乡, 261个村(含社区),78499户。全县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3万人。农业局联合人社农保局、国土局耕保股联合调查, 2014年,因各种原因全县失地面积达到711.6亩,牵涉农民450人,其中劳动力261人,进行社保安臵169人(养老保险),共发放征地补偿(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青苗补偿费)1875.8662万元。失地农民主要因征用土地而失地,土地基本流向国道高速公路、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农(敬请期待好文网更好文章WwW.HaowORd.CoM)民失地后生产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收入不稳定的失地农户认为,因失地他们的生产生活出现了困难和问题。但目前因我县落实补偿政策较好,未出现因农民失地问题造成的越级上访事件。

1、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弱化。由于征地涉及到的农民,有的征用的土地多,有的征用的少,仅有几分地。失地农民认为征地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程度影响,补偿费用对他们来说

只能权宜之计、一时之用,从长远看,使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其最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2、部分失地农民收入明显减少。一是由于失地农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包括就业后收入偏低等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甚至出现不愿意就业的情况。二是是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等生活费用负担过重,导致生活特别艰难。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随着因征占用地发放的补偿费和安臵费的坐吃山空,今后将出现病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局面。

3、失地农民的生存将更趋艰难。据反映失地的农民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从长久的生存角度考虑,绝大多数农户把安臵补偿费用于补贴家庭的日常开支,改善生活住房、购买摩托车、家电等生活用品。只有少数农民用于非农产业投资,用于寻找就业门路或扩大再生产。从眼前看,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从长远看,补偿费吃光用尽后,这部分失地农民的生存将难以为继。

二、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

造成全县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重点工程和公路建设用地。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城乡基础设施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国家和地方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近年来,公路建设占用了许多耕地,如我县寺坪镇修建高速公路占用了部分耕地。

2、招商引资项目用地。近年随着县、乡镇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县区内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我县城关农产品加工园区占用了一部分农村土地。

3、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用地。由于相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用于发展小城镇镇区改扩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庄建设等占用了部分农村土地。

4、自然灾害造成失地。由于我县是山区县,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陈旧,梯田、坡耕地较多,因水毁造成部分农田被毁。

三、农民失地补偿情况

为妥善解决农民失地问题,避免农民失地而导致生产生活困难,保持社会稳定,我县对失地农民补偿和安臵主要采取了一下措施。

1、对失地农民给予货币补偿。对公路建设用地和地方公益性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标准,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办法解决。对工商业经营性用地,根据乡镇情况,主要采取一次性政策补偿和租赁经营相结合的方式。

2、对部分失地农民给予土地调整。为了保障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有的乡镇村社采取给失地农民调整土地的方式,达到人人有地种、人人有饭吃的目的。

3、对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帮助。为了解决失地农民失业问题,各乡镇千方百计开拓就业门路,给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一是占地企业安臵就业。近几年占地企业都把安臵失地农民就业作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被

占地村的劳动力就业,确保失地农民不失业。二是失地农民落实社保。在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宣传政策,给部分失地农民落实了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号召农民转变观念,开创新业。各乡镇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兴办家业,有的从事了商业服务业,吸纳了部分失地农民。四是鼓励失地农民劳务输转。各乡镇积极组织劳务输转活动,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外出务工。

四、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以更优惠政策,帮助失地农民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充分认识保障失地农民利益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一定要本着不让失地农民吃亏、不让失地农民因失地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使失地农民不失利,不失业,不失居,有保障。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2、切实解决失地农民最关心的是两大问题“出路问题”和“退路问题”。出路问题,就是就业问题。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的出路在于就业。目前失地农民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诸多失地农民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往往只能靠一次性安臵费用来维持生计,而这点安臵补助费远远不能取代以往土地所具有的“最后的保障”的社会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限的资金难以为失地农民再造一个可持续的生计。

退路问题,就是社会保障问题。对农民而言,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土地一旦被征用,他们的保障便成了“空中楼阁”。凭他们“卖地”时获得的那一点微薄的收入,要想一次性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问题实在是不现实,何况在政策上又有对农民不利,从长远看,基本的生活将得不到保障。

3、构建长效机制,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一是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寻找政府、征用地主体、失地农民间最佳的利益联结,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二是应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方各担一点的思路解决。无论是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征地主体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三是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引导失地农民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尽最大的努力使失地农民安居乐业。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三日

第四篇: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情况

(一)根据省政府[xxxx]xxx号文,我县对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初步拟订了有关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保障对象。在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统一征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失地时享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且失地后人均农业用地较少的在册人员,均列入保障对象。具体保障人员,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准后确定,并予以公示。

2、保障形式。一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人员的养老保险。建立个人专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记帐利率按不低于1年期银行同期利率确定。政府出资部分全部记入县级社会统筹帐户用于调剂。缴费标准主要根据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标准、全省平均预期寿命和我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含增长幅度等因素)等综合确定,一次性缴足。保障对象享受的待遇按缴费水平确定,以确保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为原则,保障标准不低于最低社会保障线。保障对象死亡后,其个人专户中的余额可依法继承。二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下人员分次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区分年龄分档缴纳),建立个人专户和统筹帐户。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记帐利率同上),政府出资部分全部记入县级统筹帐户用于调剂。缴费对象未达到领取年龄死亡后,其个人专户中本息可依法继承。缴费对象属农民身份的,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纳入农村低保;“农转非”的,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纳入城市低保;就业的,按规定参加企业扩面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对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实行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原个人帐户保持不变,到达领取年龄后其相应的养老金领取额,可与参加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的领取额合并,统一发放。

3、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一是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采取“政府出一块,村集体补一块,个人缴一块”的办法,共同出资筹集。其中政府出资部分原则上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30%,从县政府土地收入中列支;村集体和个人承担部分,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中列支或抵交,集体补助应占大头,其余部分由个人承担。二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障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统一办理,及时转入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专户,单独建帐,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县农村养老保险处,参照现行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办法,建立专门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专户档案和相应的缴费证、领取证,确保失地农民进入领取年龄后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但由于政策不够完善、财政比较困难及各方面认识不足等原因,我县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尚未实施。

(二)截止xx月xx日,我县失地农民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xx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有xxx人。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xx人,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最高的xx元,最低的x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方面认识不足。一是农民认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对社会保障不不甚了解。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心里较虚,担心以后没有退路。有些农民尽管目前生活还过得去,但由于打散工收入不稳定,担心以后的生活问题,希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二是村集体没有认识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生怕出资有去无回。三是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失地农民就业非常困难。一是就业岗位有限,失地农民就业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的冲击,就业岗位越来越激烈。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就业困难重重。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如装卸工、建筑业等。

(三)医疗、教育没有保障。医疗、教育支出大,部分农民不堪重负。调查农户中大多数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医疗占有很大的开支;有的两个小孩同时在上学,读中专、大专、大学的开支更大,农民靠本身的收入很难维持,更没有资金为自己参加技术培训。

三、有关建议

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关注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开发建设,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一)尽快建立完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之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已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二)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二是对失地农民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

(三)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平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场化就业。对吸纳失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二、三产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失地农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对消化失地农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主而兴办的二、三产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第五篇: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的有关情况,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期,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县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征收和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一)1999年1月1日以来,我县在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由国土资源局统一征收了771.6亩耕地。

(二)按照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2亩统计,自1999年1月1日以来,我县目前共有失地农民617人。

1、自1999年1月1日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至2014年省政府[2014]115号文件下发之日以前,我县共有失地农民272人。其中18周岁以下75人;18—男59、女54周岁的105人;男60、女55周岁以上的92人。

2、自2014年省政府[2014]115号文件下发之日至2014年5月31日,我县共有失地农民345人。其中18周岁以下111人;18—男59、女54周岁的156人;男60、女55周岁以上的78人。

(三)我县失地农民失地后就业的或有其他固定收入的335人,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86人。

二、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情况

(一)根据省政府[2014]115号文,我县对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初步拟订了有关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保障对象。在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统一征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失地时享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且失地后人均农业用地较少的在册人员,均列入保障对象。具体保障人员,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准后确定,并予以公示。

2、保障形式。一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人员的养老保险。建立个人专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记帐利率按不低于1年期银行同期利率确定。政府出资部分全部记入县级社会统筹帐户用于调剂。缴费标准主要根据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标准、全省平均预期寿命和我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含增长幅度等因素)等综合确定,一次性缴足。保障对象享受的待遇按缴费水平确定,以确保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为原则,保障标准不低于最低社会保障线。保障对象死亡后,其个人专户中的余额可依法继承。二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下人员分次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区分年龄分档缴纳),建立个人专户和统筹帐户。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记帐利率同上),政府出资部分全部记入县级统筹帐户用于调剂。缴费对象未达到领取年龄死亡后,其个人专户中本息可依法继承。缴费对象属农民身份的,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纳入农村低保;“农转非”的,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纳入城市低保;就业的,按规定参加企业扩面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对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实行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原个人帐户保持不变,到达领取年龄后其相应的养老金领取额,可与参加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的领取额合并,统一发放。

3、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一是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采取“政府出一块,村集体补一块,个人缴一块”的办法,共同出资筹集。其中政府出资部分原则上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30%,从县政府土地收入中列支;村集体和个人承担部分,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中列支或抵交,集体补助应占大头,其余部分由个人承担。二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障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统一办理,及时转入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专户,单独建帐,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县农村养老保险处,参照现行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办法,建立专门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专户档案和相应的缴费证、领取证,确保失地农民进入领取年龄后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但由于政策不够完善、财政比较困难及各方面认识不足等原因,我县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尚未实施。

(二)截止今年5月31日,我县失地农民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68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有366人。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31人,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最高的17元,最低的0.4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各方面认识不足。一是农民认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对社会保障不不甚了解。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心里较虚,担心以后没有退路。有些农民尽管目前生活还过得去,但由于打散工收入不稳定,担心以后的生活问题,希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二是村集体没有认识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生怕出资有去无回。三是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失地农民就业非常困难。一是就业岗位有限,失地农民就业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的冲击,就业岗位越来越激烈。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就业困难重重。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如装卸工、建筑业等。

(三)医疗、教育没有保障。医疗、教育支出大,部分农民不堪重负。调查农户中大多数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医疗占有很大的开支;有的两个小孩同时在上学,读中专、大专、大学的开支更大,农民靠本身的收入很难维持,更没有资金为自己参加技术培训。

四、有关建议

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关注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开发建设,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一)尽快建立完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之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已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二)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二是对失地农民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

(三)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平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场化就业。对吸纳失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二、三产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失地农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对消化失地农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主而兴办的二、三产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第一篇: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自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根据《隆阳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瓦窑中心学校关于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全区“2014质量提升年”和师德“教书育人,质量为本”主题教育月活动要求,为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明德小学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问题,结合本校教育实际,我校领导小组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对我校教师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成效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专题调研,了解了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瓦窑明德小学38位教师,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开展,每位教师都体会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学校方案,我们相关教师出了结合明德实际谈教育就是服务的墙报,写了很多标语。自开展活动以来多次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结合实际,每位教师撰写个人整改措施。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二、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

目前,我校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行“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 1

讨论”活动。尤其是周前会、校委会的召开,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成绩上台阶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一)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争创成绩上台阶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成绩优秀、在学校和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他们的爱岗敬业和忘我奉献,影响和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广大教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逐步上升。

(二)当前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目前,部分教师虽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普遍认为,抓质量是硬任务,每时每刻都不能松动,而师德建设是软任务,是间歇性的工作,见效慢,致使师德建设工作不能深入开展,不能持之以恒。

2、缺乏典型性培养。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方面,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搞一两个活动、办几件事情就能奏效的。要有规划、有措施、有目标、有重点、有典型、有活动,从上而下,从内到

外,围绕一条主线,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才能抓出成效。我们学习的师德典型片子,都是外地校、外县区的,与我们离得太远,必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典型,实施“培养——选拔”活动,用我们自己的典型带动我们的教师队伍。

3、工作作风方面,部分人业务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好,对工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具体的校情、教情、学情,大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做的少,对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对工作“等”、“靠”、“推”。

4、组织纪律方面,主要是部分人工作纪律松懈,对安排的工作大而化之,敷衍了事,消极对待。

所有这些现象,都与教育的社会形象、与人民教师的工作性质、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我们要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刻自查。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对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落实“狠抓质量效益、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一办学宗旨,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事业中去。现就下一步教育思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道德的特殊性: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

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

师德建设要抓好,首先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让领导小组切实负起全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督促责任。另外语文组、数学组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二)培养树立身边典型,带动全体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的典型千千万万,但对教师影响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他们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因此,我们要培养、树立一批典型。要把近年来我校教育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交流他们的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带动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通过我校“穿、帮、带”活动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三)以活动为载体,讲求师德效果

加强对教育理论和业务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校每周三合理安排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关于生态课堂方面的知识。

(四)构建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师

一是学生评价教师。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评议教师活动,精心设 计评议材料和表格,发到每位学生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每位任课教师进行评议、打分,同时用一个综合栏目让学生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学生家长评议教师。 定时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表达自己的看法。三是领导班子成员评议教师。在自查会上,班子成员公正公平的评价教师。

(五)实行鼓励政策

积极表彰优秀教师,树立和弘扬师德正气。对我校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学校领导及时考核记录,年底进行绩效表彰鼓励,把师德作为岗位聘任、评优树模的重要内容,从而营造人人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

(六)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转变

应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与同事、学生相处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方法,特别是与学生的相处,爱新的时代背景下,师生间的角色意识发生了变化,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就会更高,教师必须善于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开动脑筋,想学生、家长之所想。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住各种诱惑。同时,在工作中要能够放下身段,破除旧观念,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拉近距离,热情周到地为他们做好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将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要切实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教育思想、加快发展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真正使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使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全市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乡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精干人员,就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通过此次学习活动后,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点个人的思考和探索:

一、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加快发展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解放思想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制约经济发展的思想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继续解放思想仍然是以乡镇发展的当务之急。

首先,从解放思想本身看,他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靠几次思想解放去解放所有的问题,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实践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实践活动的永恒前进性,决定了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相对于实践发展,我们的思想观念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思维定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否则,曾经正确的思想、方法也会变成僵化的东西,造成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脱节。因此,解放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其次,从我们面临的形势看,先进地区加快发展,后进地区快步赶超,我们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面临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解放思想显得更加紧迫。如果我们思想落后于形势,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必然滞缓,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从解放思想的实践看,任何地方的发展,主要益于解放思想,今年以来,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在思想上,进一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把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了上下合力抓经济上来,中心意识、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工作上,转变了领导方式,注重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实现了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在作风上,提倡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搞一刀切,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充分考虑群众的思想和物质承受能力,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更加符合客观实践的发展要求,符合经济规律,实现了全乡经济快速增长,保持了社会稳定。但是,随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思想意识中的一些深层次障碍也逐渐显现,我们解放思想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而是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解放思想应重点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注重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牢固树立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和环境意识。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强化在解放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其次,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当前形势从总体上讲机遇大于挑战。如果我们审时度势,抓住、抓牢这一历史机遇,将加快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增强发展的活力和竟争力。第三,要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创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是我们做好 2

对外开放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任务。加快建立公平、规范的法制环境,加快改善对外开放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要在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同时,继续搞好硬环境建设。二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目标,理清和落实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发展思路。要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新形势,查找与发展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抓住产业优化升级、发挥资源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等问题,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更新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三是抓住转变作风这一重要课题,围绕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除旧布新,树立新作风、新形象。全面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树立新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树立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政治品格。克服思想解放活动同实际工作相脱节的倾向,围绕富民强镇这一主题,查找发展上的差距,找出加快发展的途径和办法;把思想解放工作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做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表率,提高领导水平;把思想解放工作同转变作风结合起来,树立新作风,创建新业绩。

二、解放思想必须破除的思想障碍

我们在解放思想上尽管取得了些成绩,但是,如果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已,以更加广阔的胸怀来博采众长,我们就会感到自己还存在很大差距。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当前必须破除以下三个方面的思想障碍:

第一、要破除官本位意识。官本位主义以下主要表现: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

第二、要破除小农意识。小农意识是自然经济的思想观念,说到底就是小生产者观念,求稳而不思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实质上就是进取心不强。小农意识存在于各个阶层,主要表现:一是安于现状。只跟差的比,不跟好的比,总认为还过得去,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缺乏危机感、紧迫感,满足于“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二是思想封闭。缺乏闯市场的意识,遍地都是机会,就是不去找,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既怕受骗,又怕吃苦,消极观望的多,主动应对的少,也饿不死。

第三,要破除计划经济意识。主要是在短缺经济活动形成的思想观念。具体表现在:等靠要思想严重,崇拜行政权力,迷信政府(更多请关注Www.haOWoRd.cOM)。认为政府无所不能,什么问题都可以由政府用行政手段加经解决。

三、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实际寻求新的突破。

破除上述各种思想障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推动由思想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结合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实现由“共识”到“共为”的飞跃。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是要努力加强学习。二是要切实转变作风。三是要注重政策引导。四是要狠抓项目开发。五是强化优质服务。

第三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钢铁集团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基本单位,是推动柳州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当前经济下滑压力增大,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企业正处在跨越发展的攻坚阶段。企业能否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长期稳定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人的发展。只有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牢牢把握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才能真正找到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推动发展的根本办法。作为广西工业企业排头兵,柳钢受到“钢铁危机”的冲击和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解放思想、赶超跨越,聚集人气、做大城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柳钢党委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方式,深入查找问题和差距,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提出了应对“钢铁危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对策,即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统筹兼顾好三支队伍(领导班子队伍、干部队伍、员工队伍)的发展,充分激发人的活力,不断挖掘人的潜力,在“求变求进求强”的柳钢精神引领下,推动柳钢长期稳定科学发展,继续为柳州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

领导班子是企业的核心和引擎,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政领导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对于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至关重要。目前,钢材市场疲软、行业供需失衡、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钢铁行业进入近3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柳钢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期,更需要各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成为引领发展的坚强核心。

1、以“一盘棋”思想,增强班子合力

团结是领导班子的生命线,一个班子要做好事、善成事,最重要的是团结。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发展,始终以增进团结、发挥合力为原则,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领导集体的权威。班子“一把手”要带头讲政治、讲纪律,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表率;班子其他成员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加强班子团结的同时,共同推动企业职工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努力形成在团结中干事、在干事中求团结的良好作风。要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碰头会、党政联席会、党委常委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方式,达到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融洽感情、步调一致的目的,切实做到“三同三合”,即: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思想上融合,工作上配合,行动上心合。柳钢去年第八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在年龄、性别、性格、经历、专业和知识等方面形成互补,满足了“十二五”发展对领导班子战略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新要求,形成了一个政治坚定、思想统一、团结协作的坚强领导集体,为柳钢渡过难关、战胜危机、长期稳定科学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领导保证。

2、以“四步走”程序,确保科学决策

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极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领导班子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全局性、战略性眼光思考问题,始终把中央和区市党委的发展要求与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把企业的改革发展放到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要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和风险,使企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柳钢领导班子一贯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研究,遵循“四步走”程序,即第一步科学论证、第二步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第三步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第四步职代会审议通过,全方位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今年“钢铁危机”愈演愈烈、行业形势进一步恶化的时候,领导班子率先解放思想,大胆拓宽思路,主动改革创新,提出“学习新兴际华模式,全员主动深化优质增效”的应对危机策略,谋划了降本增效的六大板块工作,并把目标量化分解到每位班子成员身上,人人身上背指标,全心全意围绕渡难关、战危机做好各项工作。

3、以“三透明”机制,发挥表率作用

领导班子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枢,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企业生存发展。企业要健全和完善“三透明”机制,即权责透明、监督透明、业绩透明,把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落到实处,确保各级领导班子严于律己、勤政廉政,发挥好表率作用。在权责透明上,柳钢10名高层领导干部和156名中层干部的分工明细表全部挂在企业内部网络,有什么样的职责和权力在“清单”上写得明明白白。所制定的《柳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

,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了班子成员的行为。在监督透明上,积极推进厂务、党务公开,坚持以召开厂务公开厂情发布会等方式,把公司重大问题及重大决策、领导民主评议情况等焦点作为公开的重点,毫无保留地对职工公开,把领导干部的行为置于职工的监督之下、置于阳光之下。在业绩透明上,柳钢创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网”,坚持将领导干部年度述职报告上网“亮相”,

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与评议,增强了领导干部以务实工作作风创造最佳工作业绩的外在压力,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育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干部是企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在企业克服困难争创效益的进程中,作为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要当先锋、打头阵,勇挑重担,奋勇争先,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为助推企业科学发展不懈努力。柳钢50多年跨越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一支会想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干部队伍,不断激发干部创新创业的活力,一级带着一级干,才能推动企业长期稳定科学发展。

1、务实作风,以承诺促佳绩

没有一流的作风,干不成一流的事业。平常时期如此,非常时期更是如此。党员干部要从自我做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用心谋事,尽心干事,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集中到企业工作上来。要做到责任使命明,形势任务清,思路措施准,推进落实好,以加倍努力的工作,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全力以赴打好企业应对危机攻坚战。针对日趋严峻的行业形势,柳钢在全体中层干部中开展了“对职定责、对标践诺”主题实践活动,要求中层干部结合工作分工和单位优质增效总体目标,主动背指标、定措施、亮承诺,自我加压,定期自查,持续改进,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就是要以这样的承诺,营造上下深化优质增效的氛围。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促使他们一心一意抓管理、抓经营、抓生产,为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坚力量作用。

2、崇尚结果,以实绩论英雄

要以结果为导向,围绕领导干部是否不打折扣执行企业决策部署,是否全力以赴为成功想办法,是否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用实劲,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考核,全面提高执行力,在企业形成干部职工上下同频共振、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危机面前,柳钢的干部队伍之所以能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关键就在于建立了“无功即过、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中层干部的考核重业绩、重结果,按照岗位重要程度、业绩指标、民主评议指数、单位员工平均收入等内容综合评价中层干部的业绩,定量输入管理模型计算出各自不同的个人年薪收入。坚持每季度评价考核制度,对表现突出和业绩不佳的,在中层干部季度大会上点名提出表扬和批评,动真格进行动态考核。这种崇尚结果、“以实绩论英雄”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的危机感,促使干部不讲借口、不找客观、无所畏惧,全心全意地为完成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3、拓宽通道,以聚才出活力

要将“人才强企”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对人才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在其时、用其所长、用当尽才,通过拓宽成才发展通道、构建合理激励机制,保护并激发各类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挖掘人才潜力,充分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抵御“寒冬”、应对危机的能力。如柳钢通过建立一、二、三级后备干部梯队,对后备干部实施专业管理分类培训,激发各级优秀干部的工作热情与动力。通过建立学科带头人、技师带头人和技术专家的“2+1”成长通道,以每年一评选、每月一补贴的激励机制,树立干部职工成才多种途径的新理念。通过开展科技项目风险承包、管理成果攻关等,每年拿出百万元奖励科技人员和管理成果,为技术、管理干部搭建实现自身价值的新平台等等,使各类干部人才在服务企业发展、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既凸显自身价值又不断保值增值。

三、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夯实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稳固基石

员工是企业生产力最基础、最活跃的因素。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应对当前危机和实现企业未来发展,尤其要依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员工队伍。只有聚万众之心,举上下之力,才能化“危”为“机”,走出发展困境,打赢攻坚战。

1、以企业精神引领员工,确保敢打硬仗

要始终把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宣传、教育、引导职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鼓舞士气,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上来,尤其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全体职工所认同、所接受,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大力弘扬企业精神,使员工增进爱企之情、恪尽兴企之责,不断增强敬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凝聚工作干劲,为企业战胜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队伍基础。在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压力下,柳钢通过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从自身岗位职责、工作实际、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等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整改落实,使员工增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树立居危思变、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大力弘扬“求变求进求强”的柳钢精神,千方百计把本职岗位工作做好做优,全力以赴打赢柳钢生死存亡的保卫战。

2、以职业理念锻造员工,确保能打硬仗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职业化是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员工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员工提升个人素质的发展方向。锻造一支职业化素养好、职业化技能高、职业化行为优的职业化员工队伍,是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的根本保证。柳钢党委制定出台了《柳钢“十二五”职业化员工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党员“争当优秀职业化员工”主题实践活动,给全体员工下发《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和《把事情做到最好》书籍,部署开展全员读书活动,掀起“人人认认真真做事、处处把事情做到最好”的热潮。同时充分利用这个活动,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培训机制、技能竞赛机制等,促使“要员工提升职业素质”与员工“我要提升职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挖掘员工创新潜能,促进员工队伍优化升级,更好地适应公司“十二五”乃至今后发展的需要。

3、以人本原则凝聚员工,确保善打硬仗

企业以人为本,人以企业为家。只有坚持依靠员工、为了员工的发展理念和方略,企业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当企业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时,企业处于困境时就能顶风浪、过难关。要切实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认真落实员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在工作中理顺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要坚持员工利益无小事,把保障员工利益作为事关企业全局的重要问题来对待、来落实,尽最大努力满足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求。重危之下,柳钢不减员、不降薪,还继续执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推进媒体改制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加大职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使员工对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以主人翁的姿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人人行动迎挑战,个个出力战危机,推动柳钢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也是靠人。随着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日趋严峻复杂,企业党组织要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员工队伍的“三支队伍”建设,打造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培育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夯实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稳固基石,才能确保企业大发展、实现新跨越,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教育思想大讨论调查分析报告

xjr

自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我根据教育思想大讨论相关精神,结合《****中学关于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及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教师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成效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分析,了解了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在在编教师54人,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开展,每位教师都体会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学校方案,我们相关教师出了结合二职校实际写了很多关于学校发展的文章。自开展活动以来多次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结合实际,每位教师撰写个人整改措施。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二、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

目前,我校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行“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尤其是周前会、各种教研教改活动的召开和组织,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成绩上台阶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一)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争创成绩上台阶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成绩优秀、在学校和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他们的爱岗敬业和忘我奉献,影响和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广大教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逐步上升。

(二)当前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目前,部分教师虽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普遍认为,抓质量是硬任务,每时每刻都不能松动,而师德建设是软任务,是间歇性的工作,见效慢,致使师德建设工作不能深入开展,不能持之以恒。

2、缺乏典型性培养。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方面,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搞一两个活动、办几件事情就能奏效的。要有规划、有措施、有目标、有重点、有典型、有活动,从上而下,从内到外,围绕一条主线,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才能抓出成效。我们学习的师德典型片子,都是外地校、外县区的,与我们离得太远,必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典型,实施“培养——选拔”活动,用我们自己的典型带动我们的教师队伍。

3、工作作风方面,部分人业务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好,对工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具体的校情、教情、学情,大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做的少,对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对工作“等”、“靠”、“推”。

4、组织纪律方面,主要是部分人工作纪律松懈,对安排的工作大而化之,敷衍了事,消极对待。

所有这些现象,都与教育的社会形象、与人民教师的工作性质、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我们要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刻自查。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将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要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使真正使教育思想深入我心,使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篇:设计室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设计质量的调研报告

——设计室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情况

根据《县水务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二阶段工作安排》(互水务[2014]115号)文件,设计室为了切实开展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抓好专题调查研究,由设计室领导成员牵头组织调研进行讨论,成立以设计室主任成刚为组长,设计室副主任佟煜为副组长,设计室全体职工为成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小组。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设计室召开了“全面提高勘测设计质量和水平”为主题的讨论会。要求全体职工要把勘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作为设计室发展的生命线,长期不懈抓下去,不断提高勘测质量和水平,推动设计工作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讨论中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摆,举例说明了勘测设计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指明了它的严重危害,提出了整改措施。通过这些质量问题实例反映出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不能保证设计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说明了管理体系尚未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客观形势要求。设计室承担着全县水利基建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为此,我单位把全面提高勘测设计质量和水平作为当务之急,狠抓不放。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尽心尽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三、要求大家在工作中要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态度,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认真对待工作,坚持必要的工作程序,落实每 1

个工作环节,克服投机取巧、凑凑合合、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的心理,杜绝错误出现。在思想上要明确注重提高设计产品质量,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设计室的前景负责,对水利事业,对社会负责。只有设计质量得到保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1、开展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产品登录工作。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已基本实现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勘察、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应用水平,保证设计产品质量,提高设计水平及工作效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应用软件的管理,提高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

2、积极推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集成系统的使用。目前,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的cad应用已十分普及,并都已经普遍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图档资料。以cad应用为基础,以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内容,以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为主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信息管理集成应用系统",适合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的特性,基本含盖了我单位的主要业务。

五、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面临的形势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21世纪的中国勾画出了富国强民的宏伟蓝图。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水

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已被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位置予以高度重视,水电也因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而成为优先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市场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建设勘测设计行业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看到有利因素,树立发展信心,也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应对的准备。

六、在这次活动中,我单位就“如何才能做到切实提高设计产品质量,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小组讨论会上,大家情绪高涨,积极发言,分析问题,拟定对策,立志把提高勘测设计产品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设计室深入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调研活动,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调研,以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通过开展调研活动,破除了发展中的思想障碍,找准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理清了发展思路,形成敢闯敢干、干事创业的氛围。

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互助县水务局勘察设计室

二○○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一篇: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严重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已逐渐成为社会(本站向你推荐:WWw.haoWord.com)日益关注的特殊群体。为进一步了解摸清我市失独妇女的生存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基本情况,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注关爱力度,**市妇联于2014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对我市失独妇女进行了专题摸底调研。

一、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

1、人员数量。三县六区妇联初步统计,**市失独妇女家庭316户,其中夫妻双方健在的243户,丧偶失独妇女73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23.1%,困难失独妇女家庭(低保及大病等低保边缘困难户)180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56.96%。其中,城镇失独妇女247户、农村失独妇女69户,分别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78.2%、21.8%。

2、年龄分布结构。49岁(计生特扶年龄标准)以下的76户,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49—55岁的86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7.2%;55—70岁的125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9.6%,70岁以上的29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9.2%。

3、文化程度。从全市总体来看,失独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04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64.6%,高中99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1.3%,高中以上13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4.1%,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分布在市区失独妇女中。农村失独妇女文化偏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失独妇女(主要集中在三县及淮上区)小学及文盲54户,占农村失独妇女总数的78.3%,初中的占21.7%,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4、享受帮扶政策。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市女方49岁以上符合政策要求的失独家庭可申请享受计生特扶政策,独生子女死亡或三级残疾以上,独男每户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部分特困失独妇女享受低保、残联救助、慰问金等临时性救助等。

5、经济收入情况:市区失独妇女大多为夫妻退休,文化水平、技能的限制等,退休工资或打工收入普遍偏低,经济情况大多一般。农村失独妇女及部分独生子女重度残疾的妇女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二、失独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扶助政策、形式不完善。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停留在单一的经济抚恤层面。并且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中对伤亡、伤残独生子女年龄、失独妇女年龄等都有规定,49岁以下失独妇女等家庭不能申请扶助金,而我市49岁的失独妇女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可见,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制度比较局限,不能彻底解决失独妇女目前面临的困境。

2、精神、健康状态深受影响。失独妇女遭受“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厄运打击,无法接受现实,精神、身体遭到极大伤害。失独妇女往往选择自行封闭,逃避社区和村镇活动,离群索居,生活态度冷淡,经常触景生悲,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经常悲伤。加上年纪普遍较大,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身体状况不佳,生活更加困顿。

3、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失独妇女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失独妇女家庭收入普遍不高,一半以上的失独妇女经济拮据,有的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生活更加贫困。经济的困顿、子女亲情的缺失、逐渐老去的现实,养老的担忧更增添了“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痛楚。

三、对改善失独妇女生存现状的几点建议

1、完善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建议在计生人口基金、社会抚养费、政府财政列出专项资金,通过给予较高金额的一次性抚慰金等途径,解决失独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困难。目前,**市失独家庭计生特扶的标准是独男每人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标准不高,建议提高扶助金标准。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入户走访慰问等对临时有困难的给予及时救助。

2、加大失独妇女关注和关爱力度。各级政府及计生、社保、妇联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怀,社会发力,从日常照顾、心理疏导、走访慰问等方面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关怀,以真诚温暖的关爱推开心灵的窗户,帮助她们尽快走出“失独”的孤困。

3、着力重建失独妇女生活归属感。以重建失独妇女的精神家园为重点,组织、引导和鼓励失独妇女参与老龄大学活动和街道、社区(村)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特别是社区(村),要通过建立志愿者一对一帮扶、失独妇女特别是老年、身体不好的失独妇女联系卡、日常走访谈心、组织户外文化娱乐活动等,为失独妇女提供以归属感为核心的心理和精神支持。

4、解决失独妇女安度晚年问题。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建议出台相关规定,对身体较差、丧偶的失独妇女要求入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给予优先入住;建立失独妇女医疗“绿色通道”,定期为失独妇女健康体检和上门义诊,为失独人员提供便捷及时的健康卫生治疗和服务,提高失独妇女的健康水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实现安度晚年。

第二篇:社区妇联关于失独妇女现状分析的调研报告

什么是失独妇女?一些家庭,疾病或意外让她们失去独生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走访了塘南社区的失独妇女,走进她们的生活,倾听她们的心声和诉求,在走访中,大多数人员表示只要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能自理,决不给社区添麻烦。但存在的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一)精神状态不佳。主要表现在无法接受现实,一是搬家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不善与人交谈交往。二是生活态度冷淡,得过且过,无生活质量。三是容易触景生情,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感到悲伤。(二)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其中有人表示曾想要去养老院,但却因为没有子女,而导致院方根本不敢收。对方回复,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医院没有能力和责任去处理。

(三)部分人员生活拮据。这些人收入普遍不高,有人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尤其无经济来源者生活贫困,患病人员更加贫困。

(四)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体弱多病,又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

目前的失独妇女问题主要表现:

(一)社会和个人缺乏对失独妇女的关心。目前人们对失独者还是没有什么概念,并不了解她们的需求和痛苦, 更别说去关心帮助她们, 一些失独妇女她们选择了“弃世” ,自动脱节疏离于社会, 使得很多人都无法走近她们,甚至一部分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她们,非但没有去关心帮助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还歧视她们远离她们,这必会在她们的痛苦上雪上加霜。

(二)无人养老,无人送终。“不怕死, 只怕老, 只怕病” , 成了 失独者” 群体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失独父母大多数都是50 岁之后的人群,监护人问题使得这些老人有钱难买养老服务,养老院以“没人签字,出了问题谁负责”为由将失独老人拒之门外。另外一部分失独父母经济困难,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她们的晚年生活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受着双重的折磨,养老面临着窘境。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失独妇女的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缺失等问题非常突出,但中国目前在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很少,极少有失独父母能够得到这样的专业治疗。这一块空白常常是由亲戚、朋友等人的安慰填补,这些非专业人士所能提供的心理医治极为有限。

对缓解失独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针对失独群体的专业心理咨询小组。在失独者主动要求或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联系专业人员免费为失独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哀伤辅导,帮助她们调整认知、分散注意力。尽可能帮其缓解精神抑郁。并将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相结合,帮助失独者早一点走出心牢,重新找到生活的目的和动力。

(二)解决失独妇女的内心孤寂,丰富其精神生活。定期开展失独妇女联谊会,把失独者组织起来,提供专门的活动室让失独者们坐在一起分担悲痛,互相倾诉、互相帮助,同时,社区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掌握她们的生活和心理动态,针对个别问题主动上门沟通,解决实际困难,让失独者早日走出阴影。

(三)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对失独妇女关爱的纽带。失独妇女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也这是这一群体心灵脆弱的主要原因。发动社工参与失独妇女的帮扶活动,“一对一”进行日常关照、了解信息和走访慰问,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失独妇女,让失独父母觉得老有所依.

(四)着手构建失独群体养老社会支持网络。如建立“失独妇女qq聊天群”或者建立类似的微博微信平台,使失独群体通过这样的平台为自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慢慢从失独之痛中走出来,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篇章,这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结束语

从本世纪初开始,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渐次步入老年,而独生子女作为这些父母唯一的期待,一旦遭遇不测,带给父母精神上的冲击,用灭顶之灾这个词来形容,恐怕并不过分。许多妇女因为失去了“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在社会交往中,即使地位崇高、生活丰足、荣誉如麻,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完整的家庭,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不容商榷的核心价值,无论你的地位高低、生活贫富,如果丧失了对这一价值的捍卫前提,极度的敏感和脆弱,也将无可避免地依附在每个失独妇女的心上。正是基于这个庞大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对于致力于解决公共危机的政府,以及流淌着同情与爱的血液的社会网络,有必要开始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苦衷,并且扶起他们的双手。

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有着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着现实方面的原因,养老问题已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伴随家庭规模缩小和子女相对减少,必须改变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来修筑一条供失独妇女得以继续生活的轨道,帮助他们在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第三篇:路口镇失独家庭养老调研报告2014

路口镇失独家庭养老调研报告

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他们都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计生事业做出贡献,而今却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本人作为一名从事基层计生工作二十八年的计生干部,一直对这一群起深感同情和关注,平时下村入户了解民情时重点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现将我镇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 路口镇失独家庭生存现状

我镇共有13户失独家庭,其中3户入住敬老院由政府抚养,1户住精神病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其余7户散住在家自食其力,生活质量低下。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可以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能较好的融入社会,生活比较和谐乐观家庭。这类型家庭以上杉市村冯正坤为代表,他们的特点是性格开朗,本人精明能干,有较强的劳动能力,有稳定的收入,年龄在60-70岁时间,子女在多年前就意外死亡,随着时间的消磨,已抚平了丧子之疼,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第二类是丧失劳动能力,养老堪忧家庭。他们的共同点是,年龄70岁以上,基本没有劳动能力,要么住敬老院,要么住精神病院,极个别不愿住敬老院的独自在家艰难生活。其中长春村唐小红因丧子打击而精神备受刺激,导致严重精神疾病,现有政府送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第三类是中、晚年丧子,一直没有走出悲痛阴影的家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龄在45-60岁之间,基本都是子女成年后意外死亡,一直没有走出丧子之痛的阴影,他们认为“失去父母的孩子可以长大,但失去孩子的父母是怎么都过不去的。”比如万年桥村的文再国,原来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儿子二十三岁意外死亡后,其丈夫在丧子不久后就因病离世,其本人因害怕农村克子克夫的闲言蜚语和睹物思人的痛苦,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再不与熟人往来,生活极度痛苦。又如花桥村王再容家庭,原本经商有道,家境富裕,是一个邻里羡慕的三口幸福家庭,但其子意外死亡后,其夫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对其暴力相向,短短几年时间原本富裕的家庭成了贫困家庭,王再容百般无奈下只能独自一人漂泊在外打工生存,生活凄惨。第四类是自暴自弃,对社会充满仇恨的家庭。这类家庭一般是因迫于当年严厉的计生政策而只生育一孩,独子死亡后又丧失了再生育能力,无法再育,因农村“绝子绝孙即为不孝”传统观念较强,导致其对社会充满仇恨,成为社会极不稳定因素。失独群体的产生是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产生的结果,我们应该善待他们。在人生步入中老年的时候,孩子却不幸离开了他们??他们一天天地老去,不仅失去了生命的传承,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最基本的赡养保障。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该正视这个群体的存在。如何帮助他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真正关乎社会稳定,也真正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计生工作的同志,我建议政府从以下途径多关爱失独家庭。

二、全方位关爱失独家庭

1、营造人人尊重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一位失独者母亲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有尊严的活着,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不要在医院做手术时没有人来给我签字??”。失独者心理往往会变的脆弱和敏感,常常选择自我封闭,不愿再接触社会,这让他们精神上痛苦不堪。政府和各种民间组织应该努力营造尊重失独者的社会氛围,消除社会对他们的误解与歧视。乡镇(街道)综治部门要成立专为这一群体维权的维权机构,保障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2、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关爱失独家庭。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也这是这一群体心灵脆弱的主要原因。我建议计生、妇联等部门要联合社会公众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妇联要组织社会力量对居住敬老院失独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计生协会的要发动失独家庭的邻里为散居在村、社区的失独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政府应预算部分经费保障志愿者的报酬。针对失独者家庭应制定特殊的志愿者服务制度,失独者的心理极度脆弱和敏感,因此这些志愿者只有接受严格的培训后,才可在对其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服务失独者家庭的志愿者中应有适量的心理辅导人员,志愿者除了为失独者家庭做义工、献爱心外,在失独者主动要求或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还应对失独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尽可能帮其缓解精神抑郁、疏导心理障碍、解开自闭心结,因此需要招募适量的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加入到志愿者活动中。

3、政府要加大奖扶力度确保失独家庭养老无忧。对于失独家庭,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奖扶资金援助,但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失独老人来说这点援助远不足以维持其政策生活。我建议政府要从征收超生家庭的社会抚养费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为失独家庭购买足额养老保险、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保险等,让这一群体生存养老都有保障。同时政府民政部门、计生协会、红十字协会要对这一群体的困难救助和惠民政策优先给予照顾。

如何建立一种可以为社会所分享的人性关怀体系,可能是需要长久探索的社会课题。目前“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但这些团体的发起和延续,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解决“失独家庭”问题、关爱“失独父母”,也只有多方面共同襄助,才可能打破失独家庭所陷入的痛苦内循环,从根本上给予“失独家庭”经济支撑和精神寄托。国家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在这方面其实大有可为。各地计生、民政部门应该尽早建立失独家庭的数据库,并为失独互助组织提供必要帮助。

第四篇:关于东湖高新区失独家庭情况的调查报告2014

关于东湖高新区失独家庭情况的调查报告

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积累的特殊群体。近日,武汉东湖高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李楚柏带队入户走访了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了解到他们的基本情况,发现失独家庭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形成了此报告。

一、高新区失独家庭的基本数据

高新区共有失独家庭31人、18户,分布在6个街道辖区范围内。

(一)年龄结构(二)居住情况

40—50岁4人丧子丧偶独居4人

50—60岁16人夫妻共同居住26人

60—65岁5人居住福利院1人

65岁以上6人

(三)经济来源

(除27人享受国家计生失独扶助政策210元∕月外)企业退休社保金(1000元—1600元)11人

民政最低生活保障金 (203元—407元)5人

城中村改制养老社保金(850元)2人

本人务农或打零工(收入不是很稳定)13人

其中生活比较贫困7人

(四)身体健康状况

较严重的残疾2人

较严重的疾病6人

严重疾病正在住院治疗中2人

身体较健康21人

二、令人忧虑的问题

各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居委会都关心这些对象,住房条

件暂无问题,65岁以上人员都享受了每天护理1小时的居家

养老服务,逢年过节上门看望慰问,高新区管委会连续5年在春节上门慰问。部分人员敢于正视现实,克服困难,平静地生活。在走访中,大多数人员表示只要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能自理,决不给政府添麻烦。但存在的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一)精神状态不佳。主要表现在无法接受现实,一是搬家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离群索居,不与人交谈交往。二是保留孩子生前房间及所有物品,无法接受现实,依然经常以泪洗面。三是生活态度冷淡,基本生活靠混,无生活质量。四是经常触景生悲,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经常悲伤。

(二)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有人因长期悲伤变成了弱视,行走不便,长期卧床,有人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

(三)部分人员生活拮据。这些人收入普遍不高,有人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尤其无经济来源者生活贫困,患病人员更加贫困。

(四)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有3位80岁的老人还在独自生活而没有去养老院。

三、建议

(一)完善政策解决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建议在每年的社会抚养费的收入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失独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困难。目前,武汉市扶助金执行标准是每人每月210元,标准不高,建议提高扶助金标准。节假日上门给予物质和资金慰问,对临时有困难的对象及时救助。

(二)丰富其精神生活解决失独家庭的内心孤寂。组织、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老龄大学活动和街道、社区的各种活动。

(三)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对失独家庭关爱的纽带。要把这个群体当成各级组织的亲人,发动机关、企业或社区志愿者参与失独家庭的帮扶活动,进行日常关照、了解信息、心理疏导和走访慰问。

(四)解决医疗费用解决对失独家庭看病难的问题。他们的个人医保无法承担其吃药和住院治疗费用,对超出医保范围的要给予减免。

(五)实行养老供养解决失独家庭安度晚年的问题。对身体较差者、伤偶者、65岁以上人员安排其在就近的福利院养老。

作者:李楚柏刘莹

稿件来源:东湖高新区社发局

第五篇:失独老人调研活动策划

失独老人调研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在我国失独老人是受社会大众关注较少的弱势群体,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需要孩子照顾时,却没有自己的亲人在身边,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政策上的缺失,人们的不重视,将失独老人一步步推向绝望。有些在城市的失独老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基本上从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没有农村亲属关系的纽带作用,他们更是难以找到可以诉衷肠的人。目前,很多志愿者只是将目光放在大量老人聚居的养老院,但是,毕竟养老院的老人有伴。可是,很多失独老人连养老院也进不去。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使他们走出痛苦,重新建立起人际关系,帮他们争取最低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同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二:活动目的1、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失独老人的生存状况,并尽自己的一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提升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尽早融入社会。

3、争取失独老人的生活保障,促进政府完善此问题的法规制度。 三:活动对象

甘肃省

四:活动时间

十月22日至十月27日

五:活动地点

安宁区孔家崖、十里店、文化巷、安宁西路、万里社区、交大社区

六:活动简介

通过对孔家崖、十里店、文化巷、安宁西路、万里社区、交大社区等地方的失独老人进行生活情况的调研,建立成资料库,从而为以后建立帮助对象打下基础。

七:活动流程

(一):由办公室准备相应的调研表并打印

(二):由宣传部和社会实践部在活动期间走访各社区进行调研,在人手不够的时候从其他部门抽出相应的干事去调研。

(三):将调研结果交予办公室,有办公室进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资料库。

八:经费预算

调研表打印费………………………………………………………………..20元

兰州交通大学共青团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