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生命教育,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你是我生命的不可或缺
 

【生命教育,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你是我生命的不可或缺

发布时间:2019-06-13 04:35:26 影响了:

  今年以来,国内中小学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好几幕惨剧:4月13日晚,山东东营市一名14岁的初二女生因拒绝剪头发。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次日早晨抢救无效,不治身亡。3月31日,浙江余杭一名高三学生因被母亲拔掉网线,与父母吵架跳楼自杀。3月27日,河北任县一名初二男生因出现恋爱问题而跳楼身亡。2月27日,湖南邵阳一名高一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跳楼自杀……据调查,在我国,自杀已经成为15—35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首因。
  为什么孩子们轻易地否定生命、拒绝生命?为什么一棵棵原本鲜活的生命之树就这样在瞬间自我毁灭?
  痛惜之余,我不由得深思:这些孩子怎么这样傻?因为一件事就赔上自己的全部生命,值得吗?在关键时刻,家长怎么就不懂得“转弯”,化解危机、避免惨剧呢?这难道只是孩子、家长的问题?老师、学校、教育有没有责任?如果有,在哪里?尽管这些悲剧的发生有不同的缘由、背景,但不可回避的是,教育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说是法律责任,至少是道义上的责任。这些悲剧,以及过去屡见不鲜的类似案例,都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出现了重大的缺失,那就是对孩子、对家长缺乏基本的生命教育。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通过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不仅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生命的当下状态,还应该关怀生命的未来发展。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
  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得到广泛认同,由此衍生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教育主张。如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生本教育、理解教育、成功教育、兴趣教育、挫折教育等。在林林总总的教育理念中,我们也依稀听到生命教育的声音。早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8号文件和16号文件,号召中小学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活动,并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中。2006---2009年,连续几年,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预防自杀、实施生命教育的相关议案或建议。2010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领衔,全面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放眼世界,许多国家早就实施了全面、细致的生命教育。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在中小学阶段,均有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课程。瑞典的生命教育历史甚至已长达百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生命教育在我国显得很滞后。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有机的整合。而真正把生命教育落在实处,在生命教育中取得明显成效和经验的少之又少。社会、学校、家庭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不少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念并不生疏,有的说起来甚至还头头是道。但是知道不等于明白,不等于信服。许多教师仅停留在“略知”、“半知”、“浅知”的层面,因为不是“深知”、“真知”、“信知”,就很难“笃行”、“恒行”。生命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绝不是一部学习机器,而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有尊严、有主见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中的、开放的生命系统。不能仅依据学业成绩,而否定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在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推行生命教育策略时,要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去把握着力点,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实施生命教育,要从“角色”人手。引导学生在各种坐标系中看待、把握个体生命的本质。要让学生明白,我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每种角色都是宝贵的。都承担相应的责任,都体现相应的价值。引导学生在不同系列中建立对生命的认同、敬畏、尊重的感情。在“人与人”系列中,学生会发现每个人都同样重要、都有自己的价值,学生们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运用“人与地”系列帮助学生看见万事万物的美好,体会生命的意义,并珍惜所有生命。这里面包含了人格教育与环境教育。而“人与天”系列则帮助学生体会和认识自己与世界、宇宙的关系,面对未来怀抱希望,朝着生命蓝图前进。
  实施生命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父母给了孩子生命,更应该呵护这一生命。学生进入中学后,身心急剧变化,与家长所谓的“代沟”也越来越明显。少数家长本身在性格、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就存在缺陷,遇到孩子的问题,不是理性地分析、解决,不懂得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在矛盾产生后,只知道热处理,不懂得冷处理,以致矛盾激化,事态恶化。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施加对家长的影响,通过家长会、学生成长报告会、专家讲座、家校合作论坛等形式,对家长传播生命教育的理念。
  实施生命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避免一厢情愿式的教育。要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制定学校、年级、班级德育活动计划时,要突出生命教育的主题。在策划相关活动时,侧重于让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的体验。正确认识成功、失败、挫折、考验、理想、现实、伤害等的意义。要吸引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让活动的经历沉淀在学生的记忆中,给生命注入恒久的力量。自2008年以来,我校每年举行的走红地毯活动、在高二级举行的70公里远足活动,就是一种激扬生命、升华品格的教育活动,已成为我校德育活动的亮色。
  实施生命教育,要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早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共识。生命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均有可以挖掘的内涵。知识从何而来?从自然而来,从生命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知识都携带着生命的密码,关于生命的奥秘、本质等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同时,知识只有经过情感的加工,带着学生情感的温度。才可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成为他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记得一位思想家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敏感。生命是教育发生的土壤,也是教育的最终归依。生命的全过程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组成。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必然进入学生的生命系统,成为其在生命旅程中继续前进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当所有学生走出母校的怀抱,留存在心中的不是哀怨、解脱,而是温暖、眷恋。在生命的底色上,留下的不是悲戚、厌世,而是乐观、自信,那么,这样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
  要成为这样的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是必然选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