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发布时间:2019-06-14 04:23:45 影响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作为语文教师绝不能把语文定位成工具课而忽视它的人文性,语文课必须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五点看法。  一、教师示范
  要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思维求异,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如果教师自己是个手捧教参、奉之若经、照本宣科的人,怎么去要求学生求新求异呢?所以,笔者平时很重视对学生新思潮的关注,注重从多角度而非单一地讲解课内外知识。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教师,课堂讲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与之相关的十本书、百本书的精华,这种旁征博览,会使教师发挥榜样与示范的作用,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阿Q正传》艺术描写中参加革命往往被正面夸大,而在原作中用大量篇幅加以表现人的精神弱点,常被降到一个次要层次。其实鲁迅的深刻之处正在于将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加以全面审视。他几乎面临“人”所有的生存困境:生存欲求不能获得满足、无家可归、死亡的恐惧等,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包括投奔革命,都不免是一次绝望的轮回。而对挣扎无望的困境,精神胜利法成了一种无可非议的选择,但也正是这种选择使他陷入了更加绝望的深渊,阿Q的悲剧性其实正体现在这里。这样,我们就可以跳出教材,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去审视作品。文学的审美功能、教育价值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二、巧妙提问
  作为一个单一的个体,每个人的审美趋向、价值观必然千差万别,不能统而划一,所以应巧妙地提问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石钟山记》教学重点本是词语及石钟山得名的由来,赞扬作者亲自“目见所闻”不凭主观臆断的认知方式。当所有教学内容都进行完毕之后,笔者问学生:“作者苏轼为什么不在白天看得清楚的时候去探访石钟山,反而偏偏夜泊绝壁下呢?”问题一出,学生们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是客观条件中时间的限制,有的说是为夸张探求真理的艰苦,有的说是与月亮的潮汐有关。笔者借机和学生研讨有关潮汐知识,石钟山是形如覆钟的一个空壳,只有夜间潮来,水涨到一定程度,才会“涵淡澎湃”“声如洪钟”。语文课是一门杂学,包罗万象,语文教师也应是一个杂家,“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行不通的。
  三、善于引导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上,教师也应使用一些技巧,使教学过程纵横捭阖。《守财奴》一课,最后巴尔扎克说:“这最后一句证明***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这与前文中他所塑造葛朗台太太这个恬退隐忍的纯洁的基督羔羊,寄希望于宗教救世,表面上看很矛盾,如何理解?笔者在讲课过程中故意埋下伏笔,上完整堂课后,才提问学生。学生们经过思考和讨论,有的说这是巴尔扎克的一种调侃幽默,有的说道德、宗教感化的苍白无力,有的说是作者从宗教欺骗的本质对宗教救世论提出批判,有的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读者对社会和人生重新审视。这样一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获得的收益就绝不限于一文一事了。
  四、鼓励学生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学习,毕竟学校教育是一个早晚要结束的过程,学习是终身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学,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一些单元的文章,教师可以只讲一至两篇,引导学生赏析品味,展示分析思路、角度和技巧,为学生做好示范,其余的文章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出身、爱好、性格,了解本文的背景,所要表达的意旨等等。同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说说文章的意境和文章的表达技巧等。这样,学生肯定会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对文本的印象也一定会十分深刻。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努力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改变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只重文化知识传授,而忽略人格教育的情况,应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有审美情趣,思辨能力,重视精神世界,会生活,会生存的人。必须尊重每个人作为个体的个性,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精神空间之后,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发现学习。语文课作为一门最人文化的课,应该说最容易拓展思想,放飞思维。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