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新水墨专题,策展人徐娟采访 策展人收入
 

新水墨专题,策展人徐娟采访 策展人收入

发布时间:2019-06-20 04:29:53 影响了:

  当代艺术:从20世纪下半页到本世纪初,在传统复古浪潮和现代艺术市场化的双重语境中,新水墨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徐娟:新水墨最迫切的是语言当代化问题。就像中文,古汉语是历史留下来的经典,但我们今天要把语言组织地适合今天人的阅读以及理解习惯;试想,今天我们的交流中突然出现个人满嘴之乎者也,会非常奇怪,但今天我们的水墨创作里,就满是这样的“长袍马褂”。
  亲切、容易理解绝不等于肤浅、忘本,相反,难度就在于怎样既保留经典又符合当代人审美习惯,高级的转译手法这是当代水墨的一大问题。
  当代艺术:在全球文化背景中,对于当下的新水墨的境况,如何看待艺术家自我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
  徐娟:一定是越是民族的越是有力量的。很简单,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不管你愿意与否,它已经渗透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我认为对水墨的亲近感是华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当一种文化足够自信和强大时,自然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以内功很重要,而不必着急去寻求所谓的“文化认同”。往往强者考虑的是个性和特立独行,弱者考虑的是“被认同”。
  当代艺术:如何看待当下新水墨创作艺术型态和手段的兼容并包,和而不同?
  徐娟:大好事儿。只是也看到一些穿着马褂唱摇滚的和扮着嬉皮唱老曲儿的形象,这绝不是“兼容并包”、“和而不同”。
  当代艺术:任何看待新水墨与不可避免的西方眼光接触:拒绝或是顺应?
  徐娟:顺应。拒绝、封闭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夜郎自大,艺术家应该把水墨作为一种材料去使用,而不是惧怕它的古老,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充满自信地与西方对视、对话。
  当代艺术:新水墨展览的策展意图和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徐娟:从2009年我开始在国外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展,2009年在德国、2010年在希腊、2011年在埃及、2012年在英国,这几次展览都有当代水墨,而且都占一定比例,但我不倾向于选择单一门类,因为不足以说清楚我要说的事情。但是,的确我们遇到的观众对中国的当代水墨更好奇、有兴趣,很简单,这是起源于他们不熟悉的但又有着悠久传统的文化。
  我会根据每次展览的主题不同而选择艺术家及具体参展作品。
  当代艺术:水墨画作为民族文化的符号与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水墨与国际对话的空间正在增大各地美术馆在水墨研究与建设领域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那么策展人更多时候应该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徐娟:媒人的角色。我最近跟香港的一位资深的文化策划人在讨论计划在英国策划一个新水墨的学术邀请展,她曾经成功地在大英博物馆为吴冠中先生策划个展。4月我在伦敦策划的《传统的复活》展览期间也跟大英博物馆相关专家见面,他们对中国当代水墨很有兴趣,但因为种种原因,我认为他们了解的信息是与中国水墨发展现状严重不对等的,不能简单说好与不好,但我那时就有想法要沟通,要把真正能代表中国当代水墨水准的艺术高调地介绍跟他们,但这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
  再好的姑娘衣衫不整、蓬头垢面地去见人也会让人大跌眼镜,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我们到现在仍然是到很多到国外的展览,作品质量且不说,装裱方式、展览形式简单粗糙,其中又以水墨画为甚,这样的展览谈不上交流只会加深文化的误解。
  当代艺术:如何看待当下新水墨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趋势?
  徐娟:当下新水墨的发展要迎来一次新的高潮,这是最近两年呈现出来的很明显的趋势。各种大小、新老群体的展览很丰富,这是必然的。因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带动的整体实力的增强,让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不断膨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之后必然伴随着精神生活以及文化认同感的追求,就像犹太人捧犹太艺术家,日本人力推他们的“四座大山”一样,一个民族必然会力推其民族最有识别性的文化艺术。
  当代艺术:您怎么理解“新水墨”这个概念?
  徐娟:一种艺术创作材料新的、准确的表达和阐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