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电影《赵一曼》幕后的故事】 读赵一曼的故事有感
 

【电影《赵一曼》幕后的故事】 读赵一曼的故事有感

发布时间:2019-06-24 03:59:02 影响了:

  拍摄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电影《赵一曼》,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斗争生活为题材的影片。着重表现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团结领导群众英勇抗击日军、不幸负伤被捕英勇就义的事迹。通过人物在战场、监狱、医院、刑场等不同环境所经受各种考验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她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非常受瞩目的优秀影片之一,曾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并为新中国赢得第一个国际电影表演奖。
  素材奇缺寻觅难
  将赵一曼的事迹拍成影片,是东北抗联著名将领、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冯仲云提出的建议。
  赵一曼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一个地主家庭,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参加革命后改名李一超。曾赴苏联短暂学习过,回国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后化名赵一曼。九一八事变后,她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担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能文能武,机智过人。1935年秋,她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打击。1935年11月,在与敌作战中,她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对她施以各种酷刑,企图逼其招供,但毫无所获。在将其送往医院治伤过程中,她乘机教育争取了看守她的伪警察和治伤的护士。但在一同逃离哈尔滨奔往抗日游击区途中,被日本兵追上再落敌手。1936年8月1日,敌人将她押往珠河县城准备公开处死。临刑前,她给儿子写下遗书。次日,敌人将其绑在囚车上“游街示众”。面对屠刀,她大义凛然,毫无惧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直至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冯仲云对赵一曼的情况也知之甚少,因与其仅见过一面,讲不出什么可供创作参考的具体材料,甚至描绘不出她的相貌,只能提供一些一般性的线索。这使被指定担任《赵一曼》编剧的于敏大感为难。此时,于敏还根本不知道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泰,更没有见过她在临刑前写给爱子的信,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见过。有关赵一曼的身世包括来到哈尔滨之前的经历,直到全国解放以后才被有关方面调查清楚。等于敏见到一本叙述赵一曼生平事迹颇详的小册子时,《赵一曼》已经上映了。后来他坦陈《赵一曼》“远不能描绘年轻女英雄的非凡胆识和冲天英烈”,直言“素材奇缺是客观原因”。
  于敏想方设法,到处奔走寻访英雄。他深知,《赵一曼》“既然是传记性的艺术片,没有扎扎实实的生活原料决然出不了好作品”。他去找曾与赵一曼假扮夫妻共同组织罢工的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和共同转战于珠河一带的抗联团长王会同,无奈他们均已牺牲。他见到曾在电车厂工作过的王某,虽参加过赵一曼领导的罢工,可惜什么也讲不出。也找到为赵一曼治过伤的张大夫,但张说当年只知治病其余不清楚。好不容易打听到曾护理过赵一曼,并帮助她出逃的护士韩永义,可兴冲冲跑到韩所住的医院,不料韩生命垂危,连面都未见到。当听说珠河一面坡的吕大娘曾掩护过赵一曼,于敏又特意赶去见这位唯一尚存的与赵一曼有过工作关系的人。可惜所得很少,只说出赵一曼极瘦,人称“瘦李”,和另一个“黑李”相区别。在农村工作时,她脑后梳一个小鬏,插一支簪子,上身是蓝布偏襟衫,脚下是家制布鞋。
  就在苦于“无人知晓女英雄赵一曼,也无人能说出她的斗争事迹”之际,于敏见到了16岁就成为抗联女战士,当时在哈尔滨市总工会担任女工部部长的李敏。他们连续晤谈了八个夜晚。凡是抗联的战斗情况,生活情况,怎样行军,怎样宿营,怎样在山里染布缝军衣,怎样在冰天雪地中找食物,吃乌拉草皮,冬天怎样打火墙等,李敏都能娓娓道来。后来,影片中赵一曼的战斗场景大多取自于李敏的讲述。于敏曾感叹:“没有这一次晤谈,《赵一曼》的创作极难完成。”
  融为一体塑英雄
  不但采访赵一曼事迹艰苦,而且进入实际创作也不轻松。尽管此时沙蒙已受命出任导演,并赶至哈尔滨和于敏会合,在整体布局、结构情节上帮助出主意,但是在性格刻画、语言运用、细节安排、气氛烘染等方面,却还是要于敏自己下工夫。经过奋战,他终于交出了符合电影拍摄要求的剧本。
  沙蒙早年曾参加过《都市风光》《夜半歌声》《十字街头》等影片的拍摄,但进入东影担任编导,独立执导影片却是第一次,而且又是首度在银幕展现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因此,他对《赵一曼》的创作格外用心。虽然他没能同于敏一起采访,但对其掌握的素材作了深入研究,在酝酿剧本提纲阶段又和于敏共同商讨了多次,后又亲自修改剧本。与此同时,他还专门搜集有关抗联的各种材料,调看相关的敌伪影像,研读电影和戏剧方面的书籍,反复观摩《普通一兵》《乡村女教师》《永远的秘密》等描写英雄成长及地下斗争的苏联影片,钻研电影的制作、创作方法及蒙太奇的中国风格等问题,从各方面充实自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还特意选择于1949年7月1日率领摄制人员正式进驻东影,意在“用这个节日激励自己,要在《赵一曼》的导演工作上严肃、认真、精心设计,并执行好这次任务”。
  影片于1949年9月开拍,翌年5月拍摄完毕。之所以历时8个多月,除囿于当时的摄制条件及能力外,更多地在于参与拍摄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除导演沙蒙、摄影指导吴蔚云、摄影包杰、造型设计辛汉文、美术秦威等少数人有过从事电影工作的经历外,其余如石联星、张平、梁音、张莹、方化、高平、葛存壮、欧阳儒秋、黄玲、刘儒、安琪等演员,以及在片中饰演角色的王炎、方荧、罗泰、傅杰、齐兴家、尹一青等,在当时都是匆促之下由不同途径和职业渠道进入东影的。他们虽赤诚敬业、边干边学,但缺乏充分的专业准备,有一个适应电影拍片方式和业务素质锻炼提高的过程。沙蒙作为拍摄领军和统筹的导演,作用和责任更为凸显,而且在沙蒙所持的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念里,赵一曼属于“具体的典型”,要突出她的英雄性格、作为及品质,必须注重丰富、复杂的人物关系的展示,调动发挥所有大小角色的衬托作用,因而在演员表演组织、指导和磨合等方面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