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从当前的贫富差距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何看待贫富差距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从当前的贫富差距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何看待贫富差距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19-06-28 03:59:24 影响了:

  【摘要】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离不开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社会发展,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建设 生产力 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谈到:“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当前,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议论和关注的问题,重温邓小平的这段讲话,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对于进一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四大表现
  贫富差距在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即系数越大,两极分化越严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几年实已超过0.5。②这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拉大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政府财富与家庭财富的悬殊。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8年的20年间,中国政府存款由1785亿元增加到16963.84亿元,增加了9.5倍。若加上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国企未分利润等,政府大预算几乎是国民收入的1/3。而与此同时,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家庭储蓄所占比重一直徘徊在20%左右。③这表明政府存款在不断增加,而家庭储蓄却停止不前,如果加上家庭医疗、保险、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政府存款与家庭存款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增大。
  少数人财富与大众收入的悬殊。据全国总工会调研显示(2010年4月):从1997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证券业、金融业、航空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3.1倍和2.6倍。电力、电信、石油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收入总额是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④在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管理层年薪动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而大多数员工每个月工资仅仅几百元。这样巨大的收入悬殊,既严重脱离我国分配实际,也必然导致不稳定。
  城市与农村收入的悬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1扩大到2010年的3.23∶1。据中国社科院调查,在社会不同人员中,收入最低的是农民工⑤,除仅有的劳动收入外,社保、医保几乎没有,更不要说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了。而城市职工仅工资性收入来讲一般就比农民工要高,另外还有各种福利等。
  权力资本暴利与中小企业及普通民众盈利的悬殊。由于权力寻租、监督不力、机制体制不健全,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得暴利,而其它守法、正规运作的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做生意却举步维艰。这就导致权力资本暴利与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盈利的悬殊,以及腐败官员呈增长之势。国企贱卖使有权者一夜暴富;一些当官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倒卖土地获取暴利;不公平的股票发行制度使一批亿万富豪得以诞生。大批的普通民众遭受重大损失成为贫困者。这在一定程度必然导致一些人更加富有,大多数普通民众更加贫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决定了贫富差距的必然存在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这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是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⑥
  要以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全球化的市场来配置资源以发展我国的经济。然而,对于一个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国来讲,必然是少部分人能够优先占有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资源和信息,从而能够获得比大多数人多得多的利益。而一旦他们优先获得了这些利益,就会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把握机会加快发展、进而不断开发新的领域,使他们在这个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富有。比如:温州商人凭借小商品进军世界市场,很快在各地立足发展,进而从事房地产、进军汽车行列等,成为全球公认的最会做生意的也是很富有的人;沿海、东部地区与海外联系多、信息多而新、且有市场的较好基础,所以必然能够优先发展起来。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缩小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手段
  中国社会主义诞生于生产力和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的客观性。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等重大理论。
  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人们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是总的说来,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人们素质的提高、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成为了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手段。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只有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才能不断前进。要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才能够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人和物得到最有效的合理利用,从而发挥最大的效应,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因此,谁的积极性调动得好,谁的作用就越大,所获得的回报、报酬就越多,相反就越少。这样的分配有利于鼓励、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然而,由于人们素质与能力水平的差异、体力与脑力的差异、思想意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地区与资源的差异,必然导致每个人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不一样,发挥的水平和效果不一样,就使得最终获得的回报必然有差异,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差异就会越来越明显。而要解决这样的差别问题,归根结底又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制度改革和政策扶持等。所以,邓小平说“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说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⑧
  由此可见,贫富差距拉大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体现,更不是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否定,而是落后的生产力发展不可超越的客观体现。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走向共同富裕,使社会主义的本质真正得到体现。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平均主义,是有差别的共同富裕,而正是因为有差别,才能不断激发人们积极性的发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动我国的向前发展。
  时隔20年,我们结合中国今天的现实再来研读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可以看到一个伟人的高瞻远瞩。20年前或者说改革开放之初,他已经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但是“改革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必由之路”,“不杀出一条血路”来,中国就没有前途和希望。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同时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尽管中国当前贫富差距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但是,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作指引,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就一定会逐步消除,中国就一定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分别为四川理工学院政治学院讲师,四川理工学院政治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⑥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2页,第250页,第251页。
  ②③④丛亚平,李长久:“中国基尼系数已超0.5或致动乱”,《经济参考报》,2010年05月21日。
  ⑤ 王红茹:“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状况仍在拉大 收入分配改革再起步”,《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10月26日。
  ⑧于晓雷:“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问题”,人民网,2012年01月06日(.cn/GB/148980/16814293.html)。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