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感,为语文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语文课堂评价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感,为语文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语文课堂评价语

发布时间:2019-06-29 04:07:02 影响了:

  【摘 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核心层面就是语感能力,语感水平左右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能力和效率。语文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对于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感;生命活力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核心层面就是语感能力,语感水平左右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追溯到3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了“语感”问题: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相继,很多语文教育家都对此有所阐述,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吕淑相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朱作仁教授也曾说:“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张志公先生认为:“诵读并不只是口的运用,它还是感性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它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若使语文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对于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珍视诵读,重视培养语感的敏感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诵读是将语言的学习、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三者有机结合的纽带。人对言语的把握,主要靠直觉。这里关键在于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直觉多读、熟读能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为主观的语感图式,也就是说读能以声传情,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就能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与作者同喜同悲,人情悟理,从而使语言本身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对它产生强烈兴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让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活”起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可通过学生自由读——达到读熟的目的;教师的范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品读——使学生进一步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位的语感;美读——使学生随意无心地跟着言语在“流”,轻松自如地跟着语感和作者走到一起,最终达到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于我之心的程度。
  2.重视启发想像,力求培养语感的准确性
  语言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来推进感知和内化,也只有通过想象的中介作用才能准确地、全面地把握作者所传达的复杂的感情信息。进而达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我们知道,现行教材的许多文章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加深想象的空间,这时可以通过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还原到所代表的事物和现象中去,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感悟“儿子的了不起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整整煎熬了38小时,在这漫长的38小时里,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以情激情,才会让学生感悟到“儿子”那种无比乐观的信任和无比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阿曼达。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分别描写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志愿军战士的动人场面。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等词句描写,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熬红的双眼,小金花挂在腮边晶莹的泪花,大嫂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一幕幕,感悟课文描写的意境。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真正树立起语文课堂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3.善于创设情境,加强语感的丰富性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境界,使学生理解教材的语言形象。如《水乡》一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课文对“绿色堤岸上的美丽景色以及彩色的田野”等景物描写中有观察、有联想、有动有静,展示了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怎样让学生走入这迷人的图画呢?如何较好的理解“水乡的景色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呢?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雨中的江南水乡,看到了那绿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绿色环绕的村落、倒映水中的拱桥……美的感受自然喷涌而出,从而达到运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感知的美的表象分外丰富,进而更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为培养其“长效语言”打下基础。
  其次,要善于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只有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才能培养出来。从心理学言,这也是符合言语理解的心理过程的。结合《水乡》一课,读后让学生模拟一次导游,观赏水乡的美丽景色,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游览水乡给自己带来的欢愉,当学生真正投入其中时,课文中的场面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学生对语言的情感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作者一同沉浸在热爱大自然的情绪之中了。
  语感训练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研究的新内容,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全新的、富有实效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了语文的学科魅力,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语文素质稳步提高。
  收稿日期:2012-06-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