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析藏传佛教舞蹈仪式与佛像形态_藏传佛教佛像及名称
 

浅析藏传佛教舞蹈仪式与佛像形态_藏传佛教佛像及名称

发布时间:2019-07-03 04:12:39 影响了:

  摘要:藏传佛教舞蹈存活在仪式中,存活在每一尊佛像的形象中。藏传佛教每年都会有很多重大的法会举行,大法会上僧人会跳传统的羌姆,他们的舞蹈并非即兴,舞蹈都是有一定顺序和叙事性。然而,作为舞蹈这个视角看佛教仪式,对于每一种佛像的形态采集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采集的佛像进行分析。
  关键词:仪式舞蹈 佛像
  一,藏传佛教舞蹈
  佛教发轫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印度,由于当时印度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提出了众生平等,反对特权统治主张。很多人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至此佛教就被人们接受并且传承。自公元以来,佛教传进了亚洲各国,每到之处都被人们普遍接受。传入中国和朝鲜、日本、越南的为大乘教,称为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中进入中国西藏、内蒙古等地的称为藏传佛教。同时,佛教进入汉地与道教、儒学相融合,佛教最初的形态与教义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人们汉化,失去了它最原始的状态。但是,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佛教保存做出了贡献.佛教与西藏原始苯教相互融合,佛教取消了苯教残酷的人祭,以众生平等的教义深深使藏民所信服。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西藏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体制,全民信教的社会。可见宗教对于西藏文化中占据着不可估量的。
  佛教是睿智的宗教,以至在它诞生之时便明白用种种方式传播自己,特别是艺术形式。在大型的法会与仪式中我们看见了舞蹈作为佛教的传播媒介,成为佛教重要的艺术形式。早在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共同的语言,而舞蹈却已出现在原始先民连接天地的仪式中。印度教义笃信,“世界史梵天大神踏着舞步创造出来的。”西方学者则认为,“野蛮人的宗教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跳出来的。”很多仪式舞蹈都有数千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无文字记载时期的历史,先民无法避开口传身授的方式存之于千古的那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传承的文化形态,多以舞蹈形式存在。****舞蹈中最为代表性的托钵僧舞,它以无休止的旋转为基本特征,以天人合一为精神追求。这种形式是为了把舞者带入狂喜的状态,以便在人与天沟通。在藏传佛教的仪式中,舞蹈也成为最主要的媒介传播。
  二,藏传佛教佛像形态分析
  在后世的宗教传承中主要是以不同的佛像传播佛教,用不同的仪式来了解教义。佛教所到之处必将建寺院修筑佛像来让人们进行膜拜,不同的佛像有各自的分工,他们的形象成为佛教的传播的主要表现。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体现出西藏、蒙古等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藏传佛教寺院这两百多年中,珍藏了数千尊佛像。佛像分为:上师、佛母、本尊、菩萨、护法五类。上师是密教的直接传播者和实践者,藏传佛教中有着特殊地位,其造像数量繁多,特征明显,多按真实人物塑造,形象生动。从宗喀巴、莲花生大师、龙尊王像、药师佛像等上师中的姿态神情可以看出,这类佛像面相温和慈祥,多是半垂眼帘,盘腿而坐,身体姿态多以手部动作为主;佛母造型多以宁静之神感天动地,普度众生。佛像的姿势多变,婀娜多姿,眉眼间透露出西藏地区人们对于女性的最高审美。佛教对于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审美上的,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民众善行的指引;本尊分为善相本尊、怒相本尊、善、恶相兼具本尊神。较为著名的善相本尊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度母、无量寿佛等等,由此而来的舞姿形态均为轻柔舒缓的特征。大威德金刚、金刚橛、马头金刚、金刚手是较为著名的怒相本尊神;菩萨的形象多为端庄慈祥,衣饰华美庄严,头戴天冠,身披璎珞,体态相貌多以女性为主。四臂观音菩萨为藏传佛教崇奉的重要神祗,有"雪域怙主"之称。在藏传佛教地位极高;护法神的形象在藏传佛教各类造像中也最为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善相和怒相两类。善相护法神多为美丽的女性形象,象征和平与宁静;造型也比较简单,一般是一面二臂的坐姿形式,如长寿五仙女等。怒相护法神形象要复杂得多,有多面多手的不同造型,有坐立飞舞等不同姿势,有红黄蓝白等不同颜色,有猪狗牛羊等不同坐骑,另外还有手印、执物、衣饰等复杂变化。
  三,结语
  本文从舞蹈这个角度浅析藏传佛教这一宗教文化,以实地考察雍和宫为例总结出较为详尽的舞蹈元素在仪式中的形式与佛像的产生于藏传佛教佛像的特点。舞蹈作为宗教的传播手段,在几百年来的佛教仪式中有着重大并且有效的作用。舞蹈作为一种媒介不仅仅出现在于佛教,它出现在所有宗教仪式活动中。它发轫于远古巫术时代,舞蹈就以一种连接人神的媒介使人们信笃。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因为它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而动作则是生命的第一信号。通过研究佛像的动态总结出藏传佛教佛像的整体体态,为舞蹈注入新的元素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理论的了解藏传佛教的仪式与动态的佛像分析,为藏传佛教舞蹈走向规范化、课堂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建.宗教与舞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7.
  【2】 嘉雍群培.藏族文化艺术.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5.
  【3】 马盛德、曹亚丽著.人神共舞.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8
  【4】 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丽超 1991-5-1,女,北京,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舞蹈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