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当今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作品较少的一些现象及是否应该改进的若干问题探讨】钢琴即兴伴奏歌曲108首
 

【当今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作品较少的一些现象及是否应该改进的若干问题探讨】钢琴即兴伴奏歌曲108首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9:59 影响了:

  关键词:中国音乐、中国钢琴、乐曲风格  音乐教育如今已成为不少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在传授过程中,不仅仅传授的是音符,同时,也还传授了很多与音乐有关的周边性的元素,如文化,如信仰。音乐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什么样的文化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音乐,如同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就会造就出什么样思维模式的人们。所以,从喜好的音乐中,就可以大概窥见一个人性格,或者窥见一个人大体的理念模式。
  从如今高校的音乐教学具体内容上来看,钢琴已成为必修的乐器,原因不仅仅因为它的音域宽广,初学相对简单的操作,还因为它有着丰富的音响效果,是一件“唯一可以与整个交响乐团相比拟、相对应、相抗衡的独奏乐器”①,这是其他乐器所不及的。
  作为一件从西方传进来的乐器,无论从构造,从音色,都不可避免的有着西方气质。很多人们理所当然的用它来演奏着或初级或高级,或生僻或耳熟能详的西方作品。但我想无论是作为音乐教育者,还是作为音乐专业的学习者,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钢琴在中国将近一个世纪的蓬勃发展里,钢琴这件舶来品,早已披上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外衣,贴上了“中国”这个标签。
  钢琴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是“在本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运动中”②,在这个时期,“钢琴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取得了社会性的地位”③,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在原有已有曲调上改换歌词,填上新词来演唱的声乐作品,如《国民革命歌》,引用法国儿歌的曲调,填上词,进行演唱,表达当时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像这一类歌曲,用中国传统的乐器,是无法进行伴奏的,这也为钢琴在实践中的运用增加了机会。
  同时,中国无数的音乐界大家,钢琴的泰斗级人物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作品数量的增加,做出了耀眼的贡献。无数优秀的作品被一代代优秀的演奏家弹奏着,如《平湖秋月》、《太极》等等,这些作品大气磅礴,深邃悠远,韵味悠长,也为世界钢琴音乐增添了非常丰富的色彩。
  中国音乐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与其他各国的音乐一样,与社会文化是相融的。而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思想的儒家思想,也体现在了音乐里。中国钢琴曲很有一部分作品是由中国古曲改编而来的,它们演绎着古华夏的文化,也使得这种钢琴曲极具自身特色。
  中国自古讲究一个“意”,无论什么,都是极注意“意境”的表达。"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之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赉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没,山林窈冥,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操而作歌云:"翳洞庭兮流斯护,舟楫逝兮仙不还。移形素兮蓬莱山,欤钦伤宫仙不还"。伯牙遂成天下妙手。"④这是《乐府古题要解》里面讲述《水仙操》的创作过程,讲述了古人在乐曲创作过程中,极注意与环境的融合,天地间之意境的心态。由此可见,“意”是中华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中国由古曲改编的钢琴曲也秉承了这个特色,音域宽广,音响效果深邃而悠远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如《平湖秋月》、《夕阳箫鼓》等作品,都从大字二组一直扩展到了小字四组的音。而且乐曲音效都是宽广大气,平和舒展,听之让人心情愉悦,宁静。
  从和声学角度上来看,中国古曲的特点与西方作品有很大不同,我们在上课时经常会强调,音乐应该尽量避免平行五八度的进行,而中国作品则运用最多的就是这类和声音程,在音响效果上制造成大气,纯净的色彩;单旋律的运用也是中国钢琴音乐的一大特色,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听觉习惯是抓住主旋律,而与西方人的非常强调纵向的和声效果有所不同,所以钢琴作品里很多时候会出现横向的如流水般的旋律,而纵向音程则相对较少,这点从乐谱中也能够看出来。
  从音乐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西方作品更多的是华彩和炫技,这与西方人宣扬个性的文化有关,中国讲究的是“和”,以和为贵,在适当的时候适度的压抑自己的个性,去寻求大环境的和平,这也造成了为什么中国古曲改变编的钢琴曲音乐相比之下更为平和舒缓的原因。
  另一种纯粹的原创性钢琴作品,如《牧童短笛》、《多耶》、《云南民歌五首》、《火把节之夜》等,也充分运用了中国音乐的特色的音乐进行及触键方式,演绎出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
  还有一种是由民歌改编而来,如中国如由钢琴大家汪立三改编的陕北民歌《兰花花》,在改编成钢琴曲后,在形式上依然秉承了原有民歌分节歌的形式,在音响效果上则加入了钢琴的独有特色,流水式的进行使得此曲优美流畅,低音的运用也使得作品的情绪表达的很到位。
  当代中国教材里,无论是启蒙的《小汤普森》、《钢琴基础教程》,还是学院派的《肖邦玛祖卡》、《贝多芬奏鸣曲集》等等,中国作品的教材还是相对甚少,其实中国学生多弹奏中国作品,益处颇多——既可以了解中国传统的音乐形式,也能够更充分的体会到中华的文化精髓,摒弃糟粕,对于弘扬中华文明,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当然,作为音乐专业的人们,也不能够偏激,顾此失彼,还是要集百家之所长,在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共鸣,找到更合自己风格的音乐,因为只有有感觉,才能更好地演奏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在二度创作中加入自身的体会,将音乐演绎得更加完美。
  注释:
  ①钢琴演奏之道
  ②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
  ③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
  ④《乐府古题要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