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狂人日记主题 [_狂人日记_的形象塑造及深层主题]
 

狂人日记主题 [_狂人日记_的形象塑造及深层主题]

发布时间:2019-07-18 09:22:19 影响了:

2010年第1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11,2010(总第119期) JOURNALOFMUDANJIANGCOLLEGEOFEDUCATION  SerialNo1119

《狂人日记》的形象塑造及深层主题

田 显 忠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鹤岗 154107)

  [摘 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塑造的狂人形象是一个多种形象的复合体:是患病者,是怀疑者,是发现者,也是批判者。与狂人形象所具有的丰富内涵相一致,小说也同样有着深厚的主题意蕴,其中饱含着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交织,绝望而又反抗绝望的倔强与坚持。

[关键词] 狂乱;清醒;希望;绝望

[中图分类号]I210.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23(2010)0120003202

第二,作为怀疑者的狂人。

,来展示作家。里,纱,以一种“凡事总须。这恰恰是源于一种,,所以才要研究,研究之后,才会有所第三,作为发现者的狂人。

当狂人具备了怀疑精神,又有了“翻开历史一查”的具体研究工作,便会有惊世骇俗的发现“: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时的狂人便由一个怀疑者进而成为一个发现者。而这种发现又会不断地深入,由怀疑众人想吃自己,到发现哥哥也在想吃人者之列,而且竟是已吃过人的人,自己成了吃人的人的兄弟,直至最后竟又发现自己也已在无意中吃过人,与那众多的吃人者沦为同类,而那没有吃过人的,或许只剩下孩子!这样的发现是何等地令人恐怖,又是何等地令人震撼,但同时也为展开深刻的批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作为批判者的狂人。

怀疑和发现使狂人成为最早的觉醒者。觉醒了的狂人也必然会成为封建家族制度和吃人封建礼教的最坚定、最犀利的批判者。他不但要揭批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更要揭批统治者的性格本质“: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可一个从旧文化传统中走出来的批判者,是很难脱胎换骨,重塑新身的。当狂人经由自我来发现自己也是吃人的人时,其中是饱含着深深的自省意识和忏悔意识的。正因有着对传统的负重之深的深切认知,小说中的狂人才会更多地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他一面做出“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论断,一面还要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而《狂人日记》的反封建的意旨也正借此得以彰显和强化。

鲁迅正是通过自己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并借助于其中塑造的狂乱而又清醒的狂人形象,发出了反封建、反礼教的

  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

[1]

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其中,1918年5月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狂人日记》,是狂乱而又清醒的人物形象塑造,题蕴涵,对象。

一、鲁迅先生在中以第一人称写法,为我们成,同时也为现代文学史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言说不尽、争论不休的人物典型。

狂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

素以能提出新见著称的兰棣之教授曾指出“,过去我们总是争论这位狂人到底是精神病人还是战士,其实,他是一位长久精神压抑的战士的形象”。其原型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革命党人徐锡麟的影子,也有鲁迅自己的影子。如果没有五四,内在的精神压抑得不到释放,鲁迅或许真的会成为狂人。“因此《狂人日记》,是《呐喊》中最有典型意义的

[2]

作品,是一篇最‘呐喊型’的作品。”这确实是很有见地的看法。阅读《狂人日记》的第一感受,就是狂人形象的“思想性大于艺术性”。小说中的狂人仿佛并不具备特别鲜明、突出和典型的人物性格特征,而更多的是作家怀疑意识、批判意识的具体化、形象化。但细细品读之后,发现又不是这么简单,狂人形象是有着丰厚的思想、情感内蕴的,他已构成一个多种形象的复合体。

第一,作为患病者的狂人。正如《狂人日记》的序言中所指明的,狂人确实带有某种病患特征。不然,何以赵家的狗看他两眼,赵贵翁怪怪的眼色,路人的议论,都会引起他的猜疑。这种描写背后的寓意姑且不论,单就外在形式来看,狂人的神经质特征已一览无余。当然,将狂人设计为一种“迫害狂”患者形象,最终还是为了主题的寓言性表达而服务的。

[收稿日期]2009-10-15

[作者简介]田显忠(1973-),黑龙江依安人,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3・

第一声伟大的“呐喊”!

二、希望而又绝望的深层主题

与狂人形象所具有的丰富内涵相一致《狂人日记》,也同样有着深厚的主题意蕴。

对于小说的主题,目前已几乎达成共识的归纳是:小说通过狂人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也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志在改造社会和人生的革命人道主义情怀,因此成为一篇先觉者和启蒙主义者的战斗宣言。

但这仅仅构成小说的表层主题《狂人日记》,还拥有着一种不易被觉察的深层主题,在那里有着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交织,绝望而又反抗绝望的倔强与坚持。

其实,早在鲁迅成为新文学的一名“急先锋”和最具韧性的战士,发出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之前,就饱含着忧虑,并有着深切的怀疑精神。他在《〈呐喊〉自序》中如实地记述了自己当时的心态: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鲁迅就是带着这样的怀疑和忧虑,征程的。那个有关铁屋子的比喻,象征,,。?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与苍凉?

《反抗绝望》中是这样描述鲁迅的精神结构的:

“鲁迅的主观精神结构也是一种宛如蛛网的意境,它是由许多无法避免的矛盾言行,各不相容的思想交织而成的。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鲁迅对自身的矛盾有着深刻的内省与自知,但却不得不同时信奉这些相互矛盾的思想,从而长久地处于精神的矛盾和紧张之中。他追求人的主体性和普遍解放,却相信现代哲学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忧虑;他倡导科学、民主、理性,却高扬着施蒂纳、尼采等对科学、民主、理性持非议态度的思想家的旗帜;他相信进化论,相信历史的规律性、目的性和永恒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与人的解放的内在联系,却又在中国历史的延续中看到近乎永恒的轮回;面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政治、文化秩序,他毫无畏惧地举起投枪,而对自己的个人生活,他却无法摆脱旧的道德伦理的纠缠……于是,他不断地向人们昭示着希望,鼓舞着人们否定旧生活、开辟新生活的勇气,同时又频频地谈论着绝望,

[3]

死亡,坟墓和孤独。”

《狂人日记》就是鲁迅这种独特精神结构的最早的小说文本映象,它在文本的文、白相间的掩映之间,巧妙地呈现了鲁迅式的绝望与苍凉。

李欧梵教授就曾敏锐地指出《狂人日记》:的真正结尾不在小说最后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吁,而在前面文言写成的序里:被视为“病人”的狂人被治愈了,而且去某地候补做官,即将加入到统治者的行列,去维护那个吃人的世

[4]界。

这就使得狂人形象在患病者、怀疑者、发现者和批判者多重形象之外,又增添了一重失败者的形象。这是最令人伤心之处,也是狂人形象的悲剧意义所在,更是鲁迅思想的深刻性所在。《狂人日记》这一小说文本的深层意蕴在于,通过文言写成的序言和白话写成的日记体正文,构成了一种两相对照的世界:

在白话的日记体正文里,表现的是一个“狂人的世界”,也就是一个所谓的“非正常的世界”,而主人公却表现得异乎寻常地清醒,在“疯言狂语”之中,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在文言写成的序中,表现的是一个所谓“正常的世界”,曾经生病的狂人被治愈了,而且去某地候补做官去了。至此《狂人日记》,这一小说文本便具备了一种内在的分裂和对抗:白话的世界可以看作是现代的正常的世界,一个人的意识获得了觉醒的世界,,可这个世界却被视为“不正常的世界”,“狂人”“病人”;,一个表面上仁,“,可这个世界却被视为、是非混淆?在、正反错位的斗争里,狂人终于回归于“正“吃人”世界所治愈、同化或湮没了。这是令人悲哀的一种结局,可恰是在这种悲哀里,会使我们认识到反封建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会令我们体会到鲁迅式的深刻与绝望。鲁迅因敏感、多疑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虚无,但却没有步入悲观主义,而是在洞察了人生的虚无之后仍坚韧地战斗。正如鲁迅自己所认为的,单纯为希望而奋斗的不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勇士应该直面虚无,反抗绝望!

因此《狂人日记》,绝不是一部简单的反封建的小说文本,它更是一部融注了鲁迅的思想、情感乃至血脉的巅峰之作。

总之,无论是从狂人形象的角度还是从文本主题的角度评判《狂人日记》,都可视为鲁迅走向文学大师之路上的第一块奠基石,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史上的开山之作,一座承前启后、光耀千古的不朽丰碑!

[参 考 文 献]

[1]严家炎.《呐喊》《彷徨》的历史地位[M].作家出版社,1996:64.

[2]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

[3]汪晖.反抗绝望[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1-12.[4]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M].岳麓书社,1999.

AShallowAnalysisontheFigureBuildinginAMadman’sDiary

TIANXian-zhong

(HegangTeacherAcademySchool,Hegang,Heilongjiang154107)

Abstract:AsthefirstvernacularshortnovelintheChina’smodernliteraturehistory,AMadman’sDiaybuiltafigureofamadmanmixedwithmanykindsoffigures:namelyasickman,asuspiciousman,adiscoveryman,acriticman.Incommonwiththefigureofthemadmanwithrichconnotation,thenovelhasthesametopicconnotation,containingthemixtureofhopeanddespair,stubbornnessandpersistenceofdespairandanti-despair.

[责任编辑:朱君安]Keywords:mad;wake;hope;despair

・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