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中外柑橘产业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柑橘产业现状
 

中外柑橘产业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柑橘产业现状

发布时间:2019-07-20 11:04:29 影响了:

2009年第26卷第4期

中外柑橘产业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

何劲祁春节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柑橘作为世界第一大果树品种,在全球百果中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间自然条件适宜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93个国家。2007年,世界柑橘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32万hm 2和1.2亿t。其中柑橘生产大国主要有巴西、中国、美国、墨西哥、印度、西班牙、伊朗、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中国是世界柑橘生产与贸易大国,但不是生产与贸易强国。与巴西、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南非等柑橘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柑橘种植面积大、单产低,品种多、生产经营规模小,加工能力弱、出口比重少,整个柑橘产业基本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世界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一,因而柑橘产业发展模式各异。尽管中外各国柑橘产业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但柑橘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内在规律都具有普遍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中外柑橘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为促进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1世界柑橘产业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十分重视柑橘1.1重视柑橘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形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

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从源头、扩繁、注册与检疫三部分运作严把苗木质量关,分别由科研单位、苗木生产者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从20世纪70年代实施柑橘品种改良计划以来,至今已为柑橘产区提供数亿株无病毒苗木,两国柑橘无病毒果园已占全国总面积的80%以上。美国高度重视柑橘良种的研究与推广,在柑橘主产区建立了专业化程度高、人员精悍高效的理论性和基础性研究机构,从科学研究到应用推广形成了一个效率高、投入稳定、针对性强、新技术应用快的完整的科技体制及体系,确保了柑橘良种繁育

〔1〕的质量与安全,实现了全美柑橘良种苗木的无病毒和生产全程标准化。

1.2柑橘品种优化结构,实现鲜果周年供应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充分发挥其气候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适时调整了柑橘产业发展策略,突出脐橙市场竞争优势,大力发展鲜食柑橘,通过品种结构优化布局和果园科学管理,实现了柑橘鲜果的周年供应,大大增强了澳大利亚柑橘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西班牙、意大利的柑橘品种更新速度快,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贮藏延长了采摘期,辅以淡季两个月冷藏,基本实现了全年鲜果上市均衡供应。美国加州、佛州两大甜橙主产区,通过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不仅大大延长了柑橘鲜果的市场供应期,而且使柑橘果汁加工时间从当年10月直至次年9月,除一个月的设备维修、检修外,实现了周年均衡生产,使柑橘加工设备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柑橘产区布局集中,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高美国柑橘生产集中于加州和佛州,因其生态、气候等方面的差异,两大柑橘产区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州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果实外观漂亮,果皮橙红细滑,适应鲜销,其产品以鲜销为主,占全美柑橘鲜销总量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专项(MATS-nycytx-07)。

收稿日期:2009-08-20

2009年第26卷第4期浙江柑橘

60%。佛州年均气候温和,空气温度高于加州,尤其是冬季气候温暖,果实肉质优良,但外观着色稍差,鲜销受到限制,因此产品的80%用于果汁加工,果汁产量约占全美橙汁产量的85%,成为世界第二大橙汁生产基地(第一为巴西)。两个主产区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从

〔2〕而使美国柑橘生产获得较好的利润回报。巴西柑橘生产规模化程度很高,近10年来果园规模

日趋变大,种植业主不断减少,小的果园逐渐消失,基本走向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在圣保罗州,8%的柑橘农场提供了全国三分之二的柑橘产量,其余92%的果园仅提供全国三分之一的鲜果产量。经过几十年的竞争性发展,现在巴西只剩下几家大型的柑橘加工厂,排名在巴西前5位的企业加工量可占全国柑橘加工总量的98.4%。

1.4柑橘产业化程度高,综合加工效益显著巴西柑橘鲜果主要用于加工橙汁,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形成了相互信赖的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果农+农场+加工企业”的产加销经营模式。按照果农与企业对接方式,又可分紧密型(一体化)、合约型、松散型三种经营模式,其中紧密型模式约占20%、合约型模式约占70%,松散型模式约占10%。由于柑橘加工企业非常重视节能降耗和原材料的综合利用,除利用当地丰富的甘蔗渣资源进行发电和供热外,还将柑橘进行多层次粗、精、深加工,不仅生产出多种饮用果汁,而且生产出香精、果胶、热油、冷油、饲料等多种副产品,同时还将柑橘加工废水净化处理后灌溉牧场,大大延伸了柑橘产业链,实现了柑橘加工业的低能耗、低成本、零污染、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意大利、西班牙的柑橘产业以专销公司为龙头,生产、加工、销售三方合作,柑橘果实采收前由专销公司全园收购,分批采收后不直接进入市场而由包装厂进行商品化处理装箱后再进行贮运、销售,不易鲜销的等外果品进入加工厂进行来料加工,果农、包装厂、加工厂均不参加柑橘产品销售,并与专销公司各自独立,其产、加、销链条看似松散,但专业化分工明确、相互依存、配合默契,构成了完整的柑橘产业链条,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1.5柑橘营销、贮运体系完善,资源配置及时高效巴西是世界柑橘生产第一大国,柑橘年均产量2140万t,占世界柑橘总产量的18%;同时也是世界柑橘加工和出口第一大国,年产浓缩橙汁130万t,其中出口120万t,占世界橙汁出口总量的53%。巴西的柑橘加工企业规模大、实力强,不仅果汁营销网络覆盖全球大半江山,而且分销、贮运体系完善,如Cutrale公司除在国内建有大型专用贮运码头外,还在欧洲、日本、美国等设有分销渠道,并建有橙汁贮存库,采用海轮运输要比空运、陆运成本低。一旦接到订单,就可根据顾客要求及时进行资源最优配置,实现了柑橘果汁外销快捷、便利、高效的预期目标。美国的新奇士和施格兰两大柑橘超级龙头企业,以其庞大而完善的柑橘营销、贮运体系,垄断了全美柑橘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通过实施国际促销战略,以其著名的“新奇士”和“施格兰”两大商标品牌和良好的运作机制,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销美国的柑橘鲜果和橙

〔3〕汁。因其营销网络健全、贮运体系完善,赢得了货畅其流、快捷高效的物流效应。

1.6瞄准国际柑橘市场,适应性调整品种结构南非是世界上柑橘鲜果出口大国,年出口量为140多万t。长期以来,南非柑橘产业始终以出口为导向,适应性调整品种结构,使南非柑橘鲜果出口量长期保持在年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让柑橘种植业主90%以上的收益来自于鲜果出口。近几年来,欧洲市场上甜橙销售疲软,而宽皮橘开始受到关注,南非柑橘业主适时作出品种结构调整,使宽皮橘出口量逐年上升。同时,为确保柑橘质量达标,出口鲜果必须通过国家权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监管,从而稳固地占领并逐年扩大国际市场。西班牙是世界鲜食柑橘生产与出口大国,年出口柑橘鲜果300多万t,占世界柑橘鲜果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多年来以欧洲、美国和日本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其质优价廉的优势,牢固地占领了全球主要柑橘消费市场。美

2009年第26卷第4期国新奇士公司按照市场需求指导果农进行规模化生产,帮助果农改进品种及栽培、加工技术,定点收购并开拓国际市场,不仅有效规避价格竞争和贸易壁垒,而且达到大幅增值和占领国际市场的目的。

2中国柑橘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柑橘栽培技2.1柑橘栽培技术不断提高,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尚不健全

术发展很快,部分柑橘主产区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已趋世界前列,柑橘生产的防寒防冻技术、柑橘连作、套袋栽培技术、杂柑类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柑、橘、橙、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都在不断提高,促进了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必须看到,世界柑橘生产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无病毒苗木,而中国目前无病毒良种苗木生产能力只能满足生产需要的2%,苗木的繁育体系的各个环节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乱调乱运苗木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地方甚至把带有检疫性病害(溃疡病、黄龙病)的苗木引入产区,严重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柑橘品种与熟期结构有所改善,鲜果周年“供应难”依然存在中国柑橘生产品种繁多,但历来以宽皮橘类为主。近10年来,先后选育和引进了百余个适应商业栽培品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柑橘种类。从产量来看,中国柑橘、橙、柚的比例大约为:宽皮橘占73.1%、甜橙类占13.5%、柚类占12.2%、其他类占1.2%;就成熟期而言,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比例约为1:8:1,主产区70%左右的柑橘鲜果于每年10~12月上市,其中不耐储藏的宽皮橘约占70%以上,而早熟、晚熟品种仅占20%。由于柑橘品种和熟期结构极不合理,不仅柑橘加工原料明显短缺,致使柑橘加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每年为100d),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且让宽皮橘因结构性过剩而出现“卖橘难”,导致每年3~9月仅有少量自产鲜果供应市场和浓缩橙汁加工量很少,而主要依赖巴西和美国进口,严重制约了柑橘产业的良性发展。

2.3柑橘产业带基本形成,但种植分散管理粗放近几年来,为实施农业部制订的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国柑橘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基本形成了跨省(市)区的四大柑橘产业带即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长江上中游柑橘带、鄂北—湘中(丹江口至邵阳)柑橘带和一批特色柑橘生产基地(简称四带一基),这些优势产区的柑橘年产量约占全国柑橘总产量的95%以上。但是在近20年间的柑橘大发展时期,有些非优势产区橘农一哄而起盲目发展柑橘,经济效益差。即使在优势产区也存在品种分区不明确、熟期过于集中、种植分散、果园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柑橘种植面积大、单产低、质量不高,尤其是柑橘产区家庭经营规模小、品种多,管理落后、销售渠道单一,与现代柑橘大市场难以对接,与世界柑橘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是制约我国柑橘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2.4柑橘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商品化处理与加工仍显滞后近几年来,随着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柑橘鲜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和市场营销日益受到重视,目前鲜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率已达5%,贮藏保鲜、加工能力已占产量10%,橘瓣罐头加工发展良好,橙汁加工开始起步,柑橘主产区已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不少工商企业先后介入柑橘产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初步形成一批“公司+基地+果农”的经营模式。浙江黄岩罐头厂、湖南熙可罐头厂、北京汇源集团、长江三峡建设集团、赣南果业、椰风集团和娃哈哈集团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正在加大投资力度介入柑橘产业化建设。迄今,我国橘瓣罐头年产量已超过60万t,占世界橘子罐头年产量的75%以上,柑橘汁年加工能力已达240万t,柑橘综合利用的产业化产品有香精油、果胶、橙皮苷、辛弗林、地奥明等,柑橘产业化经营已初见成效。但是,必须看到,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

2009年第26卷第4期浙江柑橘

贮藏、加工和市场营销仍是产业化链条中最薄弱环节,采后增值率低、加工技术设备落后,柑橘加工率低于世界3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80%的巴西和70%以上的美国等柑橘产业发达国家。加之我国柑橘果农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专业协会(或果农合作组织)带

〔4〕动,致使柑橘产业化水平低、经济效益不佳。

2.5柑橘营销渠道日渐拓宽,但流通环节多物流效率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产品流通及其市场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柑橘流通渠道也由单一变为多元。现行的流通渠道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以生产者为主导的“橘农—消费者”直销渠道。这种模式流通渠道短、商品化程度低、供求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二是以中间商为主导的“橘农—中间商—消费者”流通渠道。这种模式较为普遍,已是现阶段的主要渠道,由于有产地批发商、运销大户或收购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等多种中间商介入,因而流通环节多、渠道长、费用高、损耗大、效率低。三是以中介组织为主导的“橘农—合作社(专业协会)—消费者”流通渠道。这种模式能为橘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通过地缘、人缘关系把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产销联合体。四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橘农—基地—龙头企业—消费者”流通渠道。这种模式以合约为纽带,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加销共同体。上述后两种模式流通渠道短、环节少、费用低、损耗不大、效益较高,但还处在发育阶段,尚未形成主要流通渠道。尽管我国柑橘流通渠道日趋多元化,但与柑橘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存在流通主体规模小、实力弱、产销关系松散、中间环节多、渠道功能不全、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弊端,致使柑橘流通效率低下。

2.6柑橘出口贸易发展快,但出口数量少、市场占有率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柑橘贸易发展很快,出口数量持续上升。2000~2007年,柑橘出口总量由37.9万t 上升到91.6万t,增长142%,其中柑橘鲜果出口量由20万t 上升到56.4万t,增长180%;柑橘罐头出口量由17.5万t 上升到33.9万t,增长93.7%;柑橘果汁出口量由0.3万t 上升到1.2万t,增长300%。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2001年中国宽皮橘主要出口东南亚(占出口总量的67%)、俄罗斯(10%)和加拿大(9%),其中东南亚市场主要集中在菲律宾(26%)、马来西亚(20%)和印度尼西亚(13%)三国;甜橙主要出口香港(69%)、新加坡(18%)和越南(5%)等市场;柑橘罐头主要出口美国(占罐头出口总量的35%)、日本(31%)、德国(18%)和泰国(5%)。2007年,中国宽皮橘的最大出口市场仍然是东南亚国家(68%)、俄罗斯(16%)和加拿大(7%),但东南亚各国中越南由5%上升到18%,仅次于马亚西亚(19%);甜橙的最大出口市场仍然是香港(但比重下降到36%)、马来西亚(20%)、越南(18%)和俄罗斯(10%);柑橘罐头的出口市场没有变化,但出口比重有所改变,美国、日本、德国和泰国分别为47%、8%、18%和9%。总之,中国柑橘出口贸易发展虽然很快,但出口总量相对较少,仅占本国生产总量的4.6%,低于世界10%的平均水平;出口市场相对较大,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柑橘鲜果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3.6%,与西班牙(27.8%)和南非(12.2%)相比,差距很大。3国外柑橘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借鉴与启迪

一是推进“科技兴橘”。大力推广普及柑3.1依靠科技,强化管理,大力推行柑橘生产标准化

橘栽培“七改”技术(改密植为稀植、改普通小苗为脱毒大苗,改低位定干为高位定干、改精细修剪为大枝修剪、改施用化肥为主为有机专用肥为主、改用激素保花保果为营养微量元素、改化学防治病虫害为主为生物综合防治病虫害),全面改革落后生产管理方式。按照“主推一批、示范一批、攻关一批”的办法,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广稀植栽培等项主推技术,示范半自动化灌溉与施肥等项关键技术,启动配方施肥等项攻关技术。二是加强苗木管理。大力推广良种苗木管理,

2009年第26卷第4期尽快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供苗、专业经营”的良种繁育与供应体系。三是强化栽培管理。制定合理的产量标准,保证树体健壮果实高产质优;根据品种、土壤、气候、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科学合理施肥;及时修枝整形,合理使用生长激素,实施病虫害生物防治,确保丰产不降质。四是严格质量管理,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大力推行良好生产操作(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和ISO-9000等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框架;加强例行监测,强化市场监管,建设安全流通渠道,推进生产源头的洁净化、生产经营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化、市场营销现代化和规模经营品牌化,全面提升柑橘质量安全水平。

3.2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柑橘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一是统筹国内柑橘市场,优先发展鲜食,加大熟期调整力度。扩大早、晚熟鲜食品种,重点发展3~9月成熟品种,积极推广良种和新品种,主推早熟温州蜜柑、椪柑、蕉柑、脐橙、杂柑、柚类等优新适宜品种,延长果品成熟上市时间,切实改变中国柑橘周年“供给难”历史。加快柑橘果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橙类、橘类、柚类、柠檬类可加工品种,突破柑橘精深加工技术难关和果皮、果渣综合利用瓶颈,从根本上解决柑橘果汁消费长期依赖进口问题。二是统筹国际柑橘市场,适应性调整出口品种结构。充分发挥宽皮柑橘的比较优势,稳步发展橘瓣加工,加大柑橘鲜食适宜品种出口力度,创新国际营销战略,大力开拓国际主要目标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柑橘出口,充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三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突出优势产区,兼顾非主产区,借鉴巴西、美国经验,集中成片生产、形成规模特色,降低生产成本。围绕优势柑橘带建设,培育推广一批优良专用品种,建设一批优质柑橘生产基地,扶持一批柑橘精深加工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优势柑橘带的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机制,采取“五统一分”(统一规格设计、统一租用山地、统一建设水电路、统一供应苗木、统一管理服务和分户承租经营)办法,对柑橘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开发,推进柑橘产业由注重产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由规模扩张向效益提高转变,由单一生产向加工转化转变,由注重内销向内销外销并重转变。

3.3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化经营,以工业理念推进果业现代化一是用工业理念,实施柑橘产业化推进战略。以提升竞争力为重点,培植龙头企业,引导优势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创立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以提高带动力为核心,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果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使更多橘农进入市场,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行业协调机制的经验与模式;以发展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培植柑橘加工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柑橘加工品及产业。立足产业整体开发,不断推进果业现代化。二是延伸产业链,发展关联产业,培植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采后处理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采后处理分级生产线和鲜果贮藏库,满足果品商品处理需要;着力建设大型产地果品批发市场和贮藏加工集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扶优做强等措施,建立大型跨省际的产地果品批发市场和加工园区;跟进发展配套产业,广泛引进外地、外资客商到产地兴办运输、印刷包装、肥料生产与供应等配套企业,形成配套产业体系。三是按照“统一品牌、商标各异、注明产地、政府引导、统一管理”的要求,坚持“五统一”(统一开采时间、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宣传口径、统一产品形象、统一商品名称)、“四区分”(区分各自商标、区分不同品种、区分果品等级、区分产地或企业)、“三不准”(不准染色、不准假冒、不准以次充好)的原则,试用“地理标志”标识,精心打造柑橘品牌,切实维护品牌声誉。

2009年第26卷第4期浙江柑橘

3.4构建快捷高效流通渠道,提高柑橘产业流通效率一是按照扁平化、垂直化方式缩短柑橘流通环节,通过培育壮大优势产区跨省际、县际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引进大型中外工商企业介入柑橘产业,形成具有区域功能特征的多元化柑橘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二是发展完善产地中介组织,改造升级行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渠道中介的服务作用,通过中介组织联成一片基地、带动一方橘农,形成产销利益共同体,为橘农提供“统一布局规划、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果品质量、统一上市销售和分户管理核算”的“五统一分”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橘农缺技术、缺信息、缺劳力的后顾之忧,将“松散型”橘农联合成“紧密型”的统一整体。三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现代化建设,完善批发市场的价格形成、产品集散、信息辐射等功能,通过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不仅为橘农和经营者提供交易场所,有利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理念,优化品种提高质量,而且利用批发市场扩大渠道范围,增大流通路径,为形成柑橘大流通格局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建立健全与流通渠道发展相匹配的服务体系,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走合作互动道路,实现柑橘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不断完善在科技、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管理、信息沟通、金融保险、市场营运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建立完备的服务体系,以促进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5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柑橘产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激励政策。充分利用WTO 农业规则的“绿箱政策”和微量允许的“黄箱政策”,在柑橘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质量标准、市场促销、检验检疫等

〔5〕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建立稳定的柑橘产业投入机制;对现行的国

家农业投入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柑橘),加大对柑橘良种繁育体系、无公害柑橘生产基地建设和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公益性项目的无偿投资,对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批发市场等经营性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进一步减免柑橘产业相关税费,调整税费使用方式,提高柑橘出口退税率并调减出口税征收比例。加强柑橘产业风险防范,建立健全果品生产保险制度,可从农业项目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水保资金以及集贸税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柑橘生产风险基金,降低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对橘农造成的损失,保证橘农有稳定的基本收入并逐年有所增长。此外,还要建立高效畅通的融资渠道,各涉农金融机构要深化经营机制改革,拓宽信贷业务范围,切实解决橘农小额贷款难问题;各商业银行要不断扩大对柑橘产业发展的信贷规模,支持柑橘产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及其关联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强柑橘产业发展的立法与监督。按照WTO 农业规则和我国农业法律框架,修改完善现行的相关法规,制订或修改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柑橘苗木和果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苗木和果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管理;制订或修订柑橘苗木生产技术规程、果品质量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柑橘苗木、果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对柑橘出口产品推行国际标准;加强柑橘卫生与植物检疫(SPS)管理,强化出口质量检测,争取与发达国家达成双边或多边SPS 协议,谋求差别待遇,减少柑橘出口贸易障碍。同时也要制定严格的和灵活性的SPS 标准,加强对进口

〔5〕柑橘产品的检测。

参考文献

[1]陈生斗,邓秀新等.美国柑橘产业现状及对我国柑橘业的启示〔J〕,柑橘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0(3):4~6

[2]付彩芳,任倩.国外农业经营与管理〔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36~40

[3]杨菁.国外的农产品贸易与市场流通〔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48~49

[4]陈仕俏,赵文红.我国柑橘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加工,2008(3):22~23

[5]祁春节.中国柑橘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97~298,300~3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