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6:22 影响了: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试着从理性的角度对这些现象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商讨性的策略。
  关键词:人文性;多元感受;价值取向;教材;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61-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得以落实,关注了学生的多元感悟,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了当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质得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得以树立,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一些优质课观摩活动中,却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对所涉及的双基的教学内容,或轻描淡写,或绕道而过,而有关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则是刻意挖掘,过分拓展。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画家和牧童》一课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了两遍生字后,就向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画家和牧童,你最佩服谁?之后,学生一直都在老师的引导下感悟、分析画家和牧童的可敬之处,直到结束。这节课上,我们对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对画家和牧童产生敬佩之情,从而受到人格美的熏陶的做法的确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作为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我们的专责,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其“工具性”也决不能忽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领悟技能形成的方法,体验情感价值的变化;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思想情感受到熏陶,使学习语言和人文熏陶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思考二:语文课堂教学在关注学生多元感受的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告诉我们: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的多元感受和独特体验,但学生的这种多元感受和体验也决不能偏离教材的价值取向。我们决不能为了追求学生的多元感悟、个性化体验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我看见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教师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中,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雄日看到别的孩子都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而自己却捧着空花盆时,会怎么想?学生有的说担心,有的说难过,有的说奇怪,有的说羡慕,后来,有一个学生说:“雄日一定很后悔,早知道自己也换一盆花。”老师充分肯定学生,并夸奖他善于动脑。
  在这节课上,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独特体验的多元”和个性的张扬,甚至在学生产生“后悔”“换花盆”这一消极、不合理的体验时,教师非但没有引导纠偏,反而给予了认可与赞赏,使学生的感悟偏离了文本所揭示的“诚实”这一价值取向,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多元感受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谐统一呢?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由于学生年龄偏小,他们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对于文本所作出的多元反应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他们的体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有悖于文本的价值取向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尊重不是顺从,尊重不是尊宠。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在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独特感悟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缺失。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及时发现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的、不合理的学情走向,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多元感受与文本体现的价值取向统一。
  思考三:语文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用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的关系
  我曾在一次优质课观摩中听过一节《“红领巾”真好》的课堂教学:在这节课上,教师匆匆解决了文本的内容及一些表层含义,学生并没有通过与文本的深入对话,真正体会到小鸟的机灵可爱,“红领巾”爱鸟护鸟的快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就急于让学生展示、交流收集的有关益鸟的资料。之后,教师又补充了一首有关人类保护动物的小诗歌,来扩充学生的阅读量。
  这样的语文课堂,看起来教学内容丰富了,“超越文本,拓展课程资源”的课改理念也体现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本节课学生连教材中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内容都没有学好,最基本的要求都没有达到,对这种所谓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做法,的确不敢苟同。教材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资源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凭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材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以此来确定我们每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教材所提出教学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与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时,应注意把握尺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紧紧围绕教材,围绕文本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在尊重教材,用好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课外拓展,但这只能作为对文本的补充,决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