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13: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三个规范"自查报告】 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
 

【2013: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三个规范"自查报告】 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9-07-28 09:33:37 影响了:

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

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试行)》

自 查 报 告

(2013年11月)

自《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试行)》颁布

以来,我校高度重视,不断深入学习,深入领会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狠抓贯彻落实,以此规范、引领和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使得学校内涵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照此次视导标准,我校对贯彻落实“三规范”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刻、全面地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行政。一是健全机构,建章立制。制定并完善了教学管

理制度,如教学常规管理及考核办法、教学常规值周检查考核办法、课程管理制度、教师调课规定、听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制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师生参加技能(创新)大赛管理办法、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制度等涉及各级教学管理机构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设施管理等 45项教学管理制度。2012年,对所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和更新,并汇编成册,今年又适时对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制度和教师职称申报推荐程序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二是明确分工,督查到位。学校设立教务处和机电、电子、综合3个专业部、设臵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机电、电子、计算机、农业等16

个学科教研组,还设立了教科室、督导室、督学办等教学研究和督导机构,形成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各自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同时成立了教学常规检查小组,负责教学秩序的检查与反馈。三是计划总结,有始有终。确保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中间有检查,检查有记录,反馈有要求。四是档案资料,分级管理。学校建有专职档案员,各职能处室及专业系明确兼职档案员。由档案室立卷保管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其余资料由职能部门或专业系保管。

2. 专业建设。一是适应需求,创建品牌。学校结合区域劳动力

市场需求情况,围绕淮阴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汽摩配件等支柱产业和台湾农民科技创业园、旅游饮服特色项目的需要,按照“品牌化、市场化、特色化”的思路,从专业架构、专业实训建设、专业课程设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制定了《淮安淮阴区职教中心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等文件。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基本要求,先后设臵、开设了机电、电子、农艺、计算机、数控、汽修、服装、旅游、农机、烹饪、市场营销、客服等12个中职教育专业。期中省级示范专业3个(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二是计划齐全,滚动修订。学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等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省级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征集意见工作,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行业进行走访、调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并针对现有专业对应的行业与职业岗位的变化,及时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不

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今年在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中,严格按照省里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职2.5+0.5”人才培养方案。三是重点建设,拓展专业群。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以课程、教材改革为突破口,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骨干专业建设为龙头,拉长专业链,拓展专业群。四是“农技+农机”,服务三农。学校依托农艺、农机专业的师资和设备优势,成立了“淮阴职业教育农机服务队”,深入农村田头,开展“为农服务”工作。

3. 课程管理。一是规范教材征订,手续齐全。学校严格按照省

教育厅、市教育局要求征订教材,渠道正规,程序规范。学校出台教材使用管理制度,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公开出版的教材,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专业课程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达到85%以上。二是开齐课程,开发精品。为了加强课程建设,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校本教材编写方案》,组织教研组开展校本教材编写方案设计竞赛,完善校本教材,推进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对在校本教材开发中做出贡献的团队和教师给予奖励,对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团队和老师给予重奖。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一系列校本教材。近三年共开发了《电子基本技能》等8本校本教材,形成并实施7门体现专业特色的项目课程。三是资源开发,信息共享。为了丰富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对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资源开发中做出贡献的团队或个人给予奖励。目前,纸质图书11.9万册,生均33册,期中专业图书有6.7万册,占56%,电子图书7万册,生均19册,多媒体音像资料230多件,各类教学软件合计60多套。年订阅

报刊181种。现我校网络精品电子教案5565件,网络精品课件4458件,各类教育教学网络视频45个,自拍课堂实况40多节,数字化教学资源容量达350G以上。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四是晨读晚修,提高素养。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每个专业教学计划均明确规定了选修课程。晨读课程,由语文组老师牵头自编校本教材《晨读时光》供学生早辅导诵读,通过经典诗词、名言警句的欣赏与阅读,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晚修课程除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小家电维修》、《现代室内装潢》、《布电技术》、《汽车大世界》等,学校还以学分形式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选修两门素质课程,如《普通话》《职场礼仪》《社会适应力》、《演讲与口才》、

《心理健康》、《硬笔书法》等,为学生走上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开展“五进”途径,推进“六大工程”。

开展“苗子进高校、骨干进协会、教师进企业、专家进学校、能手进赛场”的“五进”培养途径,实施“师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双师工程”、“培训工程”、“科研工程”。目前学校专任教师185人,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9人,占5.0%,另有在读研究生4人,有高级职称教师50人,中级职称教师82人;师生比为1:20;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102人,50周岁以下专业老师均取得了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74人(占72.5 %);同时,还面向企业、行业等聘请了24名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二是坚

持“四结合一汇报”培训原则。“四结合”是指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一汇报”是指学校要求凡是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在返校后都必须要向全体教师作主题汇报。同时,每个培训项目的实施都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近三年,教师参加省级培训117人、国培22人、出国培训8人,下企业培训6人,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综合业务素养与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拓展办学思路,开阔视野,增强改革动力。三是“三学三比”,量化考核。“三学”即学专业理论、学专业技能、学教学理论;“三比”即比专业操作技能、比教学基本功、比课堂教学艺术。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40岁以下教师“三学三比”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执行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实施学期与学年考核、学生与学校考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近4个学期,学生评教平均满意率为89.8%。

5. 设备设施管理。一是打造校内实训基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设立现技中心全面负责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工作,实训处具体负责实训场所管理及实训设备的管理维护,分别负责设备采购、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每个实训场所都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并且明确相关责任人,设备、固定资产、实习材料等有具体的管理台账。保证了学生实训实习正常、安全的开展。学校现仪器设备总值1975.04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达5640元。建有电子、农艺、农机化等3个省级实训基地,24个校外实习基地。各专业实验

实训室均配臵了较先进的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专业教学需要。多年来,实训基地未出现安全事故,设备利用率达90%以上,完好率为93.5%。二是发挥图书馆优势,提升校园学习氛围。学校图书馆使用面积2394㎡,配备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报刊阅览位310座,高于学生数的1/12,建有电子阅览室2个,电子阅览位100座。三是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品质。学校建有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电信100M光纤接入,校内主干速率达到1000Mbps,100M交换到桌面,有独立的网络中心。建有计算机网络系统机房8个。学校现有计算机991台,其中学生用机734台,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为1台/4.9人,教师用机257台,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现有教室72个,建成多媒体教室54个,75%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学校依托校园网,大力推行电子校务,创建数字化校园,建有10大管理系统,自主开发了“党建学习平台”、“招生管理平台”、“视频点播平台”等,提升了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被市教育主管部门评为“数字化校园”。

6. 教学过程管理。落实“三查、两评、三兑现”,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三查”指日查、周查和阶段性教学大检查;“两评”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按照“针对不足抓整改、挖掘亮点促推广”的工作思路,每学期都大面积、全方位开展“拉网式”的推门听课活动,听课后当场反馈,对听课不达标的教师学校视具体情况开展“一谈二警三停”的惩戒措施;“三兑现”指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和职称评聘挂钩兑现。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

兼职任课,坚持推门听课常规化、制度化,实行校级、中层干部“周反馈,月通报”制度。采用“三查、两评、三兑现”管理措施,规范了课堂教学行为,推动了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落实“四定三导”,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在实训教学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四定三导”,即“定项目、定时间、定工位、定考核”和“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学校本着对口、稳定,符合学生实习需要的原则,根据专业设臵,与淮安市振达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淮安市国信大酒店有限公司、长安铃木江苏金天浩航4S店、正雄(淮安)制衣有限公司、淮安市时代汽修厂等区内外24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率达75%。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定师傅,学校定老师,规范管理,加强考核。学生对顶岗实习满意率为86.2%。专业教师能按照学校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出详细的实验实训计划,有计划、有程序地完成好各自实验实训任务;每做一个实训项目都要求学生写好实训报告,教师认真批改;实验实训成绩,期末上交实训处存档;期末认真组织各专业学生参加期末技能测试;提高了实验实训课的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7. 教学质量管理。一是加强“两线监控、二级管理、三维评价”体系建设。实施教务处与督导室两线监控,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完善知识、技能、素质三维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常规管理,实行教案、教学进度、作业、班级日志、听评课检查制度。每学期由督导室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综合部的教学进行“教学督导专

项检查”内容包括教案、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项目对检查的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布。二是完善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课程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规范考试管理,在命题(题库)、制卷、监考、阅卷、成绩评定与质量分析等环节从严要求,规范管理,严格考核。三是积极备战省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学校大赛近两年共4000多人次参赛,200多名学生获奖,50多名老师获奖,通过这些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丰富了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人心。紧紧围绕省、市专业技能竞赛的规程和评分标准,选拔出服装、车工、钳工、电子、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制作、平面设计、平面模特、旅游、农机具维修等项目的选手参加省市技能大赛,通过强化训练,选手的技能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在2011年市技能大赛31人次获奖,省赛4人次获奖,2012年市技能大赛39人次获奖,省赛4人次获奖;创新大赛2011年市赛5人次获奖,省赛3人次获奖,2012年市赛6人次获奖。教师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3人次,在省创新大赛中获奖6人次。

8. 教学改革与教科研工作。一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江苏移动淮安分公司密切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设臵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为移动公司培养客户信息服务专

业人才。学生由移动公司面试后成为“订单生”,“订单生”在上岗就业时,由淮安移动公司择优录用。移动公司为“订单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结合公司实际需要,安排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内容,组织及指导实习实训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学校与苏州安顺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办学,成立“安顺班”,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难得的“工作经历”,参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学会做人、做事,不断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其他的冠名班还有与淮安振达钢管公司合作的“振达班”,与淮安国信大酒店合作的“国信班”,与淮安金恒泰科技公司合作的“金恒泰班”等。与淮安市金恒泰科技公司合作建立了电子专业校内工厂,生产电动车报警器等产品,已运行5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业老师参与相关企业的技术改造与研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作为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数年来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80%以上的专业技能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学校于今年9月份举办了“专业负责人说课改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选拔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负责人房娟老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负责人任倩老师代表学校将参加市教育局在11月份组织的“系部主任专业负责人说课改”活动,为学校全体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校本培训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

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推广“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模式。三是实施“教研培推”教科研模式。坚持“问题就是课题、工作就是研究、参与就是发展”的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构建课题研究群、分层管理,课题式推进、项目式管理的研究策略;坚持理念先行、典型引领、实践创新的教师提升培训思路;不断拓展科研成果的推广渠道。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已经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了“课堂+课题”的教学研究特色。在省创意论坛中获奖36人次,主持并完成6项省级课题、9项市级课题研究任务,有4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有18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四是探索“一原则四环节”操作流程,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一个原则”是指以团队合作、分步实施为基本原则。“四个环节”是指以“学习—研讨—比赛—交流”为基本环节,学习环节重在学习文件要求,明确活动目的、意义和内容;学习了解前沿。研讨环节重在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如何选择最优的教学模式和最佳的教学方法。比赛环节按照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基本路径,以省教科院制订的关于教案、上课、说课评级要求为标准细致开展备课、上课、说课的评比活动。交流环节力求实现模式示范,完善推广的活动意义,力保选择优秀选手参加省、市“两课”评比活动。由于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教科室引导得力,各专业部密切配合,在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三年来,我校1人次获省“示范课”奖项,11人次获省“研究课”奖项;13人次获市“示范课”奖项,54人次获

市“研究课”奖项。在近两年信息化大赛中,2012年市级获奖 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2012年省信息化大赛2项三等奖;2013年市级获奖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赛三等奖1项,2012、2013年学校都获得市信息化大赛优秀组织奖。

二、规范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素质

1. 管理体系。学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设立学生(安全)处为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就业培训处、招生办公室、总务处等处室也承担相关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各专业系部均配备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学生工作,学生管理干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近年来,学校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三级管理体系,执行有力,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2.制度建设。我校重新修订了《学生违纪处分管理条例》、《学生德行学分评定实施细则》等30多个规章制度,涉及学生日常行为、学生生活、师生安全、实习操作方面等各个方面。对学生打架、敲诈、偷窃、抽烟、上网夜不归宿、长期旷课等设臵高压线。根据各项制度,学校、专业部值周组(24小时全程监控)能认真落实对学生行为要求的检查、评比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现象及时进行严肃处理,每周评出示范班级,每月评出文明宿舍,每学期评出优秀班级、优秀学生、优秀学干,并予以表彰和奖励。学校初步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格局。

3.队伍建设。一是“五个一”、“三结合”,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配备先有专业系部初步选出人选,再有学校根据班级特点及教师能力研究确定班主任人选。班主任工作落实“五个一”,即: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每月均安排一次班主任培训,每学期均开展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每位班主任均参与一个校级德育研究课题,每学期各班主任都要撰写一篇以上“德育故事”或德育论文。不断创新德育管理理念,探索德育创新模式,努力实现德育创新与教科研的结合。班主任培训坚持校本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以校本培训为主,并积极选派班主任参加省、市级培训和外出考察,拓展班级管理的思路,不断更新班主任工作理念,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坚持量化结果与绩效津贴相结合的原则,严格班主任考核工作。制定了《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和《班主任工作流程》,《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细则》等制度,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量化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对优秀班主任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推荐等方面给予优先。建立了先进班集体评比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每学期末都对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和奖励。2012-2013学年我校2人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1人获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 4个班级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1个班级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班集体。二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校成立校部两级学生会组织,各班健全班委会组织,学生干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建立了21个学生社团。社团设臵规范,归口团委管理。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参加

各类社团的学生933人,占在校上课学生的42%,其中,学生志愿者475名,占在校上课学生的21%。三是加强兼职德育队伍建设。学校聘请了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张绍萍、区交警二中队副队长陈卫明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开设法制讲座。聘请果林派出所张学兵副所长、周波副所长、张兵干警、顾鹏干警等为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加强学生成人成才、遵纪守法教育。兼职德育队伍,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4. 招生与学籍管理。每年招生工作都能做到提前部署、科学组织、合理分工,校领导分片,中层干部分组,部门干事参与,一个生源校一个组,定任务,定责任,定奖惩。此外,还积极开展区外招生。近年来,每年招生都在1000人以上。学校严格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加强有关附件(如学生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和学生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的收交保管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和上报工作。我校严格执行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下发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做到逐章落实、逐条执行、不打折扣,确保助学金足额、按时发放;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

5. 教育内容与实施。一是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行为素养。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月设定主题教育内容,重点开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就业创业、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和心理健康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把创业就业教育排入课表,有目

的、有计划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从社会公德和个人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教育入手,重视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二是坚持“三结合、三注重”原则,打造“三创”育人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三结合”:将创优工作与德育评价改革、文明风采竞赛相结合,将创新工作与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和科技小发明相结合,将创业工作与专业实训、学生就业以及产学研结合起来;“三注重”:注重“三创”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注重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和运作,注重指导教师的培养与使用。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个性发展吸引到“三创”活动中来。近三年,有4名学生被省教育厅表彰为“三创”优秀学生干部、8名学生被省教育厅表彰为“三创”优秀学生。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有61人次获奖,在省市创新大赛中有35人次获奖,在国家、省级文明风采大赛中也有283人次获奖。学校获得“文明风采大赛全国决赛组织奖”。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秉承校训,崇尚“三风”,开展活动,张贴具有职教特色的名言名句和榜样人物标牌。通过校徽、校训、校歌、校刊、校风、教风和学风等精神文化体现校园文化核心,通过主题教育、技能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社团巡礼、文体娱乐活动等校园活动推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通过开学典礼、新生军训、升旗仪式、入团宣誓、成人仪式等活动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作用,通过入学教育、顶岗实习、专业讲座、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强化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劳动周”与班级保洁区划分相结合的校园清洁制度,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充分体现学生劳动服务的教育功能。经过不断的努力,我校无卫生死角,校园整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开展“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形成了“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特色。

6. 实习与就业。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学校设有就业培训处专门负责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承担对学生进行职业与择业教育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任务,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我校定期对学生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理念,经常邀请专家和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来开展就业创业经验介绍,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就业创业之路,为学生升学和创业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其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校每年都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择业与维权等方面咨询,对已就业的学生能够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通过“加强联合办学、校企对接、工学结合等多种办学模式改革,建立畅通的就业网络;积极与大型企业联系,开辟广阔的就业渠道”等有效措施,保证了学生全面就业、稳定就业、高品质就业。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7.8%,对口就业率平均达86%,用人单位满意率平均达96.3%。

7. 规范考核评价。实施《德育学分制》,实现“育德入心,成德于行”。 “德育学分制”是把隐性的道德指标尽可能显性化,通过“日考核、周公布、月累计”的方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两年间共评选出校级先进和各类表彰720多人,区级三好学生10人,市级三创优秀学生4人,市级三创优秀学干2人,省级三创优秀学生2人,省级优秀学干1人。注重分层教育。我校重视后进生的分层教育转化

工作,实行行政干部蹲点到班级制度。建立重点管理学生档案制度。实行违纪学生处理及申诉制度。通过法制报告会、个别问题生心理疏导等形式帮助后进生寻找违纪、厌学的根源,促进其加强自律,维护班级及校园稳定。整个学期违纪处理的件数及涉及人数都有明显下降。近年来,学校校风、校纪良好,学生无犯罪行为,学校无安全事故。

8. 管理成效。近年来,我校在行为规范教育中注重思想教育和文明创建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艺术活动相结合,制度建设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监察相结合,他教与自教相结合。因此我校学生思想素质、行为规范是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已初步养成。随地吐痰,乱扔瓜皮纸屑、染发、怪发现象已基本得到遏制;奇装异服、浓妆艳抹基本没有发现;校园里没有大声喧哗、争吵、打架、斗殴现象;谢谢、再见、您好等礼仪用语已不绝于耳,食堂就餐秩序井然,站立行走中体现学生风貌。学校校纪校风受到学生家长、社区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一班一品”,“周恩来班”创建,“爱心淮阴”建设等,蔚然成风,各具特色。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一个催人奋发的校园氛围,必将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的中职毕业生。学校是淮安市平安校园,淮安市绿色学校。学校多年无学生犯罪记录。

三、规范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1. 管理体系。学校有后勤管理组织机构和网络图,后勤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作。设立总务处职能科室,

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干事两名,配备数量充足且精通业务的后勤服务人员,确保学校后勤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为规范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后勤管理各类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管理人、制度约束人,有各岗位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做到事事有人管,充分发挥工作责任心,确保后勤工作高效运转。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每学期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方案细致、周密科学,执行到位,台账齐全。由于学校高度重视后勤管理工作,在全体后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校后勤管理已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后勤服务意识得到强化,服务态度端正,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后勤工作人员服务达到了文明、热情、及时的标准,受到师生的好评。

2. 校园管理。加强校园管理,倡导绿色文明。“走绿色教育与环保教育结合之路,建人文科技与校园绿化和谐之校”是学校校园绿化建设的管理的最终目标。在此目标下,我校新校区对校园园林建设进行高起点设计,分布实施,预计投入700多万元对校园进行全面绿化、美化、亮化,绿化覆盖率达43.1%。树木、苗木能够按要求设臵铭牌,做到了绿化因地制宜与建筑布局相适应,且有专人负责树木花草的维护。开展“认绿、护绿、爱绿”“节能、节水、节纸”等主题活动,将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融为一体,构成了自然风貌与人文风情、绿色与文明和谐统一的协奏曲。

3. 膳食管理。加强膳食管理,创办公益食堂。我们高度重视食堂安全卫生工作,强化食堂内部管理,制定并执行食品卫生制度,明

确职责,规范流程管理,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台帐。食堂管理责任部门总务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提高伙食质量及安全卫生问题,明确食堂管理思路。从原材料采购、存储、加工制作、成品出售、人员卫生、餐厅卫生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饭菜数量、质量,让师生满意。总务处每学期都能例行对炊管人员进行营养卫生知识培训,提高炊管人员营养卫生观念,并采用多形式向师生进行食品营养知识宣传。严把源头关,杜绝食品中毒及投毒事故发生,确保食品饮食安全。

近几年来以创办公益性食堂为抓手,收回私人承包改为学校自主经营,健全食堂成本核算体系,实行“日清、周结、月理财”的食堂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做到账目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学校定期听取师生意见,进行满意度测评,师生对食堂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学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工作2012年受到淮阴区卫生监督所领导充分肯定,被评为优秀等次,并获得了“笑脸”标牌。2013年上半年度在区药监局组织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评定被评为B级。

4. 财务制度。一是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在明确财务部门职责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我校设有财务处,有主任一名,总帐会计和现金会计各一名,统一管理学校收入。二是实施计划管理。为提高校内资金使用、分配的合理性,做到用款有计划、收支有标准、分析有资料、监督能到位。每学期开学初均将收费标准张榜公布,主动接受广大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收费规定和收费标准,不乱收费,学校收入由财务处统一归口管,存入财政专

户,严格执行收支现两条线,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奖金;在政府采购、基建维修、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收费管理等各项财务、审计检查中均无问题。四是强化会计继续教育管理。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所有会计人员都持证上岗。

5. 资产管理。学校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及网络,制定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学校采购制度》,建立了低值易耗品、实验实训耗材、医疗药品以及水电气热等管理制度,使用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废弃物品处理有记录,落实节能降耗措施。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人的前提下,坚持物资采购的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库、领用等环节实施过程的规范管理,把好财物入库关和出库关。物品的申购、审批、采购、验收、入库、领用等环节制度健全,校产的清查、检修、维护以及设备的借用、使用、维修等都均有详细的记载。坚持国有资产的增加、转移、核消动态过程的规范管理;坚持后勤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每年对帐一次,做到账物相符、帐帐相符。确保学校固定资产不流失,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明序开展提供保障条件。

6. 安全管理。一是强力领导。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设臵学生(安全)处中层管理职能处室,配备了合理的治安保卫人员,确保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学校定期邀请公安、交通等方面专家到学校开展法制专题讲座,举行法制报告会,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法制教育。二是制度健全,设施齐全。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我校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

度和各种特发事件应急预案。如《安全管理制度》、《行政值班制度》、《学生安全工作制度》、《门卫管理制度》,还制定了《学校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一系列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计划性。安全基础设施齐全、安全标识清楚醒目,消防器材完好,消防通道畅通,有毒、有害、腐蚀性物品管理规范,学校安全工作成绩显著。三是安全管理、教育常态化。安全有计划、有预案、检查有总结、有巡查记录等。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对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滋扰、防中毒、防意外伤害等措施落实到位。经常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对每一次组织学生到户外活动,均制定了安全防范预案,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学期初、中、末和重要节假日及寒暑假前,采用班会、国旗下讲话、板报、印发家长告知书、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提示。为此,近两年来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我校今年成功创建省平安校园。四是健全了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由一位校级领导带班、校中层干部参与的24小时值班制度正常化。

7. 基建、维修管理。学校成立基建工程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手续、规范齐全;档案资料完整,有维修管理制度和损坏赔偿制度。各处室、班级公物损坏有报修单、维修记录等,有校园巡查检查表。我校每年都要添臵设备设施,总务处本着一切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宗旨,开学初对各班桌椅、双人床、水电等物品进行了维修,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四、特色与创新

1. 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在教科研工作、信息化教学、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亮点纷呈。一是信息化大赛成绩显著。近两年信息化大赛中,2012年市级获奖 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2012年省信息化大赛2项三等奖;2013年市级获奖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赛三等奖1项,2012、2013年学校都获得市信息化大赛优秀组织奖。通过夯实学校硬件与软件基础,走校企合作之路,培育了一批信息化教学能手。二是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数控、电子、计算机、客服等四个专业多次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论证专业设臵,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例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立“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计算机绘图》、《数控加工技术》、《CAD/CAM技术》等课程改革实验,以典型项目为载体,精选教学内容,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场所,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及学生共同实施“学做合一”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由一名“生手”逐渐成为一名企业“能手”。三是形成了“课堂+课题”的教学研究特色。坚持“问题就是课题、工作就是研究、参与就是发展”的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构建课题研究群、分层管理,课题式推进、项目式管理的研究策略;坚持理念先行、典型引领、实践创新的教师提升培训思路;不断拓展科研成果的推广渠道。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已经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了“课堂+课题”的教学研究特色。四是“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成绩斐然。我校探索“一原则四环节”操作流程,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由于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教

科室引导得力,各专业部密切配合,在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五是“农机+农技”服务三农特色。2010年6月又联合五里镇双农村19户农民入股成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机操作、维修等技术培训和耕、种、收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节省播种、收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与区农机局、三树镇人民政府合作,共同举办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点,为农民提供机插种技术,在三树镇陆庵、高尚、联盟等村采用统一购种、集中育苗、提供机插、跟踪技术服务形式,总共推广机插秧8000多亩,平均亩产增加112斤,为农民增收100余万元。

2. 学生管理方面。一是德育学分制。我校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在学生的常规管理中,我校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了《德育学分制》,取得良好效果。“德育学分制”的考评方案由总则、考评方法、评分细则三部分内容组成,由学生处、班主任、班级考评小组共同操作。我们把不同类的行为规范具体细化为条款指标制定细则,由各班考评小组负责

平台,让学生在日常行动规范的教育中,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实行《德育学分制》,客观上为学生实践德育提供了导向。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不少学生已从追求学分渐渐地转化为责任意识,使学校形成了“育德入心,成德于行”的德育特色。二是班级轮流值周制。实行班级轮流值周制,是我校一直以来长期坚持的一项德育特色工作。为了锻炼学生的劳动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洁净整齐的卫生意识、文明礼貌的礼仪意识、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我校在就业部一、二年级中开展“一周一班”劳动实践课,简称班级值周制。每周由一个班级承担值周任务,各班值周工作主要由班长负责,值周班的班主任对值周班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特别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值周的意义,明确值周的任务,增强责任感,认真值勤,文明值周,树立值周班的良好形象,要求值周同学按时到位,不偏不倚,实事求是,认真严格执勤。值周任务包括:校园门卫管理,公共区域、场所的卫生保洁,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纪律检查、食堂管理等;在各责任区域,各班分设卫生岗和礼仪岗,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域和岗位任务。通过班级值周制给了每一位学生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自治、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建设。三是“一班一品”德育创新。学校立足现实,积极开展“一班一品”活动,既策应上级“一校一品”德育创新,也提升了班主任管理水平,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钱皓老师的“班长管理自主化”、解秀锋老师的“培养学生自觉性”、孙洪宝老师从班级公约到值日班长制,从量化积分到

课堂合作学习,班集体建设成效明显。熊刚芝老师着力创建“周恩来班”,班级风气正,常规管理、课外活动、创业教育等多方面,成效显著。四是法制教育成亮点。我校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学校先后邀请公安、司法、法院等系统专业人员,开设法制知识讲座,组织法制黑板报专题评选,观看专题视频,组织法律知识竞赛,走上街头充当义务法律宣传员,观摩法院庭审并组织模拟法庭等,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有效减少了学生校内违纪和校外违法犯罪行为,为学校近年学生零犯罪夯实了基础。机电部解秀锋老师《中职“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课题组,开题以来,认真组织研究,他本人已发表论文《一个“网虫”的转变》,研究效果明显。

3. 后勤管理方面。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新校区建设依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四星级评估标准,按年在校生4000人、住校生3000人次规模,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按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力争建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职教特色鲜明的一流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为212亩。新建建筑面积9.3万余平方米。总投入约需2.95亿元人民币。由歌山建设集团BT承建。2013年我校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资金600万用于新校区建设,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得到区资产公司、住建局、招管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王营镇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新校区四幢宿舍楼、西教学楼、食堂已投入使用,实训楼即将竣工;东教学楼四层在建;综合楼进行桩基工程;,彰显

绿化、美化、亮化、香化等配套工程逐步完善。二是膳食管理有成效。近几年来以创办公益性食堂为抓手,采用自我管理的经营模式,收回私人承包改为学校自主经营;规范“食堂一日流程”管理,有效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健全食堂成本核算体系,实行“日清、周结、月理财”的食堂财务管理制度,师生对食堂的满意率从原来72%提升到90%以上。

九、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1. 存在的不足。一是教学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投入,目前的实验实习条件还不能充分满足理实一体的教学需要。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双师型”队伍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发挥。二是学生管理方面。学生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具有多、烦、杂、细等特点,涉及到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安全工作,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寝室、门卫的管理,班主任的选聘考核工作,学生的保险,校方责任险,等等,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因而计划安排的有些工作不能及时处理完成。另外由于学校无操场等硬件原因,学生活动尤其是体育类活动开展有一定难度。学生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德育特色与创新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职中生”的教育管理,有其特殊性,我们在工作中需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因此,我们要结合我校实际,不断探索研究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努力改进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三是后勤管理方面。由

于新校区建设还没有完全竣工,受到现有建筑条件的制约,基础设施和部分生活服务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功能室暂还无法建立,如:无浴室、专职医护人员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受到一定影响。资产管理未完全实施网络化。

2. 今后打算。一是强力推进落实“三项规范”。进一步提高对执行“三项规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执行的主动性,切实改进薄弱环节,努力提升执行“三项规范”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上水平。二是加快新校区建设,力争早日搬迁。新校区重点加强实验实训设施、信息化教学设施、办公及生活设施以及各种功能室建设,努力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使用便捷。三是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为契机,全面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着力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进一步执行规范,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的引导和规范下,我校教育、教学和后勤等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得到规范,学校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学校呈现积极、有序、健康发展态势。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深入领会、强力贯彻落实“三规范”,全校上下也将紧密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努力,按照“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图强思变”的总体要求,围绕“让学生成为社会喜爱的人,让教师成为淮阴最受尊敬的教师,让学校成为淮

阴最具活力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提升形象、凝炼特色、滚动发展、后发先至”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努力争创“全国有亮点、全省有影响、全市一流”的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