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东汉末年的社会风气_魏晋时期的风气
 

东汉末年的社会风气_魏晋时期的风气

发布时间:2019-08-03 09:35:26 影响了:

提到“东汉末年”大家一定会随口说出“分三国”三个字来。确实,大汉王朝四百多年江山之所以会到分裂的地步,中国之所以要经历一个“合久必分”的过程与封建王朝的政治体制有着深入的渊源,由于有众多专家已经指出原因了,小子这里也就不加重复了,今天就单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风气问题。

关于古代战争和王朝更迭的文献现存的不少,不过,若是说起关于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气,就很少有文献探讨了。小子观三国,除了对壮观的战争场面大呼过瘾外,对于几个细节有些感触,我认为这些细节对于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生活状况,特别是社会风气问题,大有帮助。第一个细节就是董卓专权时,司徒王允借“寿宴”之名宴请群臣。席间,王允突然痛哭起来,众官不解,忙问缘故。王允解释说,今日本非他的生日,他只是借“做寿”之名想和大家相聚罢了,因怕董卓起疑心,故设此托辞。接着又说自己家世代食汉禄,受皇帝大恩久矣,现在年少的汉献帝被董卓挟持,眼看江山不保,自己却无能为力,故而痛哭。王允说到此,下面百官也都哭了起来。第二个细节,曹操冒着极大危险刺杀董卓,不想险些败露,只得逃往别处,虽然董卓下令全国通缉,然而先是陈宫弃官相随,后是吕伯奢大义容留,孟德竟安然逃回家乡。从上面两个细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东汉末面虽然政治上乱得一塌糊涂,其社会风气却不失古风。

虽然有不少人认为社会风气是给人看的,换句话说有点“表面功夫”的意思,其实不然。社会风气恰恰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整体素质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在曹操之前,也有个叫伍孚的官员想要在上朝时刺杀董卓,不幸事未成反被其所杀。为什么有王允这样的高级官员为大汉朝的江山落泪?为什么伍孚、曹操前仆后继地要刺杀董卓?很简单,汉朝是十分尊崇儒家思想的,而儒家思想中的“忠孝”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上至高级官员,下至普通百姓全都行“忠孝”,领导干部带头,老百姓自然就会跟着做,像陈宫、吕伯奢等人无不认为曹操所做的是都是行大义的事,所以他们就要挺身而出保护行大义者。汉朝的封建统治者提倡“忠君”思想,当时的人这样做完全可以理解。反观今日,上到全球公司,下到中小企业,还有多少管理者能在企业面临困境时能如此?上到一些领导干部,下到普通百姓,还有什么能恢复那样的社会风气的力量?小子认为,大汉朝是不需要什么宣传机构的,人人如此,则社会就自然和谐了。

分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